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子貢贖人原文及翻譯

子貢贖人原文及翻譯

《子貢贖人》,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子貢贖人原文及翻譯的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原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註釋

1、為臣妾:做奴隸。

2、府:指國庫。

3、賜:子貢的名。

4、子路:孔子的學生。

5、於:在。

6、舉:做。

7、移:改變。

8、施:給予,傳授。

9、適:適合。

0、寡:少。

、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稱臣,女稱妾。

2、子貢: 孔子的學生。

3、損:損害。

4、復:再。

5、之:的'。

6、易:改變。

7、而:表承接。

8、拜:感謝

9、法:法令,法規。

20、而讓其金:拒絕

翻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説:“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説:“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2pr22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