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議論文因果論證法作文

議論文因果論證法作文

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作為作文裏的重要分類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要求具備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那麼優秀的議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議論文因果論證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議論文因果論證法作文

追因探果析事例

一篇好的議論文,必須論點鮮明、論據充實、論證透徹嚴密。論證就好像一條紐帶把論點和論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論證的深入和嚴密程度直接關係到論文説理的成敗。縱觀近幾年的全國卷高考作文試題,我們會發現審題立意的難度有所降低,於是作文的深度成為衡量作文等級的重要標準。例證法──列出觀點後舉出具體實例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例證法在議論文中用得最多最廣。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種推理方法。因為任何觀點不能弧立存在,這就需要學生學會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因果論證則是一種很好的深入探討事物間因果關係的論證方法,所以例證法是一般議論文都要用到的。

示例:

俗話説:自信能給予人無形的力量,難道不是嗎?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須充滿自信,無論問題是容易還是困難。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這也是最基本的。海倫·凱勒就是憑着自己的自信,雖然她聽不見、説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奇蹟。她做了一個雖眼盲心不盲、耳聾思想不糊、口啞卻精神不亞於常人的偉人,被世人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這是多麼高的稱讚啊!她靠的是什麼?就是她那堅定的信念,那份偉大的自信。跛腳的鄭豐喜,別人説他不能上學,他自信,他不僅上了學,還年年拿第一;別人説他騎不了自行車,他自信,硬是在體無完膚之後讓自行車成為了他的腳;別人説他一輩子都要跛腳,他自信,他從小就對家人和自己説:我一定要站起來,我還要穿皮鞋,最終他還是做到了。他也靠着自己那驚人的自信使他這艘海洋中的小船在大風、大浪等災害下依然不翻。我們感歎他們很厲害,厲害什麼?厲害的就是比我們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們相信自己。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擺在論點後,而不去揭示論點論據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説理,就不能把觀點闡述清楚,文章就會變得簡單化,缺乏內在的邏輯力量。擺出事實後,需要講道理。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的論證方法。也稱為因果分析,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結果。從結果來找原因,或從原因推導結果,就是找出事物產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和規律,這就起到了證明論點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的作用。

示例:

(1)原因分析:

為什麼説毅力是成功的保證呢?因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它們都是我們前進途中的絆腳石,我們只有發揚頑強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實。因為有了毅力,就有了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恆心。狄更斯説得好:“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峯。”

(2)結果分析:

有了堅韌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艱苦的勞動,灑下了辛勤的汗水,總有一天我們會取得成功。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麼會沒有秋天的收穫呢?

根據對近三年的全國高考試卷作文試題的分析,我將因果論證的寫作訓練和發散思維的訓練作為我作文教學的目的。

換句話就是:找準論據和論點的契合點,把握四個思考方向

1、朝深處想,揭示實質;2、朝大處想,揭示意義;

3、朝遠處想,揭示影響;4、朝反面想,揭示後果。

(一)朝深處想,揭示實質

舉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的例子,然後進行分析論述時,找出它們的相同點,但這個相同點必須緊扣論點;或者舉出一個例子,然後在分析過程中聯繫其他類似事例,進行歸納總結,緊扣論點。

(1)實例借鑑:

示例觀點:只有付出,才有收穫

左思為寫《三都賦》閉門謝客,數載耕耘。三九嚴冬,筆耕不輟;三伏酷暑,意興猶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獨對孤燈。“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着,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都賦》轟動全城,一時洛陽紙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為了揭示電和磁的奧祕整整奮鬥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卻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失敗,卻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後,他成為揭示電磁奧祕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時代,不同國籍,不同的研究領域,而他們成功的道路卻是相同的——付出,無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示例 觀點:樂觀是成功的保證

牛頓發明地心引力學説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費發明血液循環學説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宣佈進化論的時候,全世人反對他;貝爾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初用苦功於製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講到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

但這許多人都因抱着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後世所稱道。也正因有了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精神,他們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獲得了成功。

(2)方法點撥:

所舉之例應為同類例子,並且在分析論述時要緊扣論點找出相同點。

(二)朝反面想,揭示後果。

1、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講出來。標誌性詞語通常為“如果??那麼”“假如(倘若)??怎能”等。

(1)實例借鑑:

示例

(事例)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幹,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製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

(假言説理)“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如果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後就撒手不幹了,那麼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後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製成;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後,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可以説,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示例(觀點:學會“照鏡子”方能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徵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識自己,而成為一代名君。(假言説理)假如當初唐太宗非但不聽取魏徵的逆耳忠言,而且因醜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又哪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點撥:

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如果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麼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

2、一種情況是舉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然後,對這兩個例子還要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證明論點。另一種情況是舉一個例子,但這個例子裏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這個例子舉完了,再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加以對照性分析以證明論點。(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1)實例借鑑:

示例:

觀點:勤能補拙

就拿我國明代的張溥來説,他小時候很“笨”,別人讀一會兒就能背下來的東西,他往往要讀幾十遍才能背下來。但是,他並沒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認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後燒掉,接着再抄。這樣,一篇文章往往要 抄六七遍。後來,他逐漸變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歲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

相反,仲永5歲就能賦詩,可謂天賦出眾。憑着聰明,他父親帶他四處作詩炫耀。仲永再也不思進取,長大以後,他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

不難看出,張溥雖然很“笨”,但他肯勤學苦練,正是勤學苦練才使他的文思變得逐漸敏捷起來,26歲就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而仲永雖然天賦出眾,但他後來不思進取,不能做到勤學苦練,因此,長大以後他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 由此可見,儘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可否認,但後天的勤奮則能彌補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示例:

觀點: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孫臏與龐涓同出於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精於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使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齊王聽説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才有了馬陵道之勝。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於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孫臏在這樣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2)方法點撥:

注意由事例推及觀點,在舉例後輔以論理,一正一反,比較闡述。言之成理,增強説服力。

(三)朝大處想,揭示意義

例後分析。就是敍述事實論據後用精煉的語言揭示、評價事物或事件的效果、價值、影響,從而證明論點的一種方法。其作用在於由小見大,高度評價,深入本質,揭示危害等。意義分析法標誌性詞語通常為“從??中,發現??,感受到??”。

(1)實例借鑑:

示例:觀點:要正視歷史

德國勃蘭特總理,20世紀80年代訪問波蘭時,虔誠地跪在被納粹分子殺害的人的墓碑前。這一跪,不僅顯示了德國人民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懺悔,也跪出了勃蘭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觀點:頑強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貝多芬28歲那年得了耳病,到57歲逝世,中間20多年的歲月,都是在與可怕的聾疾苦戰。但是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他憑着頑強的意志與病魔作鬥爭,終於在逝世前幾年寫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戰鬥力的作品《第九交響曲》。

試問,是什麼使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頑強的意志。我敢肯定説,正是貝多芬有了頑強的意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奮鬥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樂高峯,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方法點撥:

要緊扣論點,選擇恰當的角度來分析評價,語言要精煉,要言不繁,點到為止。

只靠堆砌材料來詮釋話題,揭示論點,決非上策,絕不能成就深刻之作。同學如在作文中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發諸真情把道理議深議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實感,更顯深刻,更富理性之美。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推因探果”的分析和寫作方法,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教。

標籤: 因果 議論文 論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jymo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