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作文教學中的因果思維論文

作文教學中的因果思維論文

一、因果思維與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中的因果思維論文

因果思維一直是人類認識史上最具魅力的思維之一。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就曾經説:“只找到一個原因的解釋,也勝過當上波斯人的國王。”[1]事實上,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思維活動,因果思維存在於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葉聖陶説:“無論什麼主張,決不能沒有理由地建立起來。譬如你主張常常運動可以增進健康,必然由於你懂得了運動和健康的關係。”[2]將因果思維運用到作文中,是對作文內在思維的一種提升。作文的核心是思維活動。當前作文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較薄弱,這直接損害到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和提高。寫作的表達能力,不僅指文字的表達能力,還有更深層的思維能力的表達。文章的深刻,關鍵是思維的深刻。寫作能力高,實質上就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和聯想、想象等形象思維的能力強。一個學生沒有熟練的寫作技能,最多隻是感到“不知怎麼寫”;但如果他的思維能力低下,那麼他不僅會感到“不知怎麼寫”,還會出現“沒有什麼可寫”的更大的困惑。“至於文章內容空洞、思路混亂、表述乏味的問題更是屢見不鮮。”[3]寫作中“沒什麼可寫”“不知如何去寫”的困難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存在。面對一篇優秀的作文,我們總能發現藴含在文章中的明暗起伏的思維脈絡,其立意總是趨於感性經驗與理性主題的統一。因為作文的“主題”不是憑空的創制,不是孤立的結果和總結,作者在構思過程中展現的心理走勢總是離不開對主題作前因後果的推理和判斷。[4]任何一種文體,無論是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還是詩歌、散文、戲劇、小説以及雜文等,只要是優秀的文章,其中都會藴含着因果思維的脈絡,而議論文尤其明顯。我們將學生的寫作視為材料與觀點兩個層面的構思與表達。學生“沒什麼可寫”是材料的貧乏,是因為學生缺乏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學生“不知如何去寫”是基於材料的立意困難,是因為學生不善於從眾多材料中,發現材料與觀點之間、材料與材料之間、觀點與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學生寫作困難的重要原因在缺乏生活積累,但我們必須重視思維水平在其中的作用。對於中學生的作文指導來説,提高其作文的思維水平是重點。如何幫助學生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和聯想、想象等形象思維來提高其作文構思的思維水平,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成為當前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體現學生作文思維的核心是其中的因果思維———關於事物原因與結果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方法。因為,因果思維是連接文章脈絡的內在紐帶,因為它的存在,作文才更具有對事物的存在特點和矛盾的揭示能力。

二、作文教學中的因果思維應用

當前,隨着作文教學改革的深入,作文分析中見識的獨到和嚴謹的思維越來越被強調。2008年,語文考試大綱寫作內容有一處修訂,即發展等級“深刻”一項中“揭示問題產生的緣故”,改為“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就是強調對學生運用因果思維進行思辨分析這一能力的考查。此中的“問題”改為“事物”,既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擴大了內涵,又使寫作變得更有針對性;“緣故”改為“因果關係”,則是加大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可見,重視因果思維訓練,考察理性的思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成為今後中學作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除了要求學生行文中注意“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外,近年來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中,許多命題本身就體現了明顯的“因果關係”。考查學生認知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就是考查學生認知事物的過程,探究事物真實層面的`機制,釐清事物的前因後果。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對因果關係的探究不能只停留在“事件序列間的經常聯結”的關係或“事件序列間規律性伴隨”的關係,而應探求“產生”或“造成”某一結果(或事件)的變動關係。[5]人是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的生命,教師若能有意識地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理性、準確地運用因果思維進行作文構思,從審題立意到謀篇佈局,注意因果思維的運用,學生就可以寫出邏輯縝密、內涵豐富的優秀作文。

(一)尋找因果思維對提高作文構思能力的價值與機制

因果關係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來的一個理解事物和預計事物變化發展的基本法則。“比較一下在人類思想史上人們是如何理解這些原因的,就會得出無可辯駁的確鑿的認識論”。[6]

1.激發作文分析的創見性

運用因果思維分析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髮現和創造新的思維角度的過程。如果説結論是“果”,那麼,論證結論的過程就是“因”。正是兩者之間這種有機的因果聯繫,才使分析具有推理的邏輯力量,展示出由淺入深的層次性,同時也使分析具有獨特的視角、獨到的思維,從而使文章的分析具有創見性。因而,指導學生進行因果思維分析的過程,就是激發學生對寫作的主題產生邏輯性見解的時候,是引導學生由現象到本質深入追問,進而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意義和精神文化等相關聯繫深入挖掘,產生創意分析的過程。如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以三位網民對“做一個在路邊鼓掌還是在路上奔跑的人”的討論為話題,讓學生選擇其一作文。作文的立意大致有四種:做一個在路邊鼓掌的人;做一個在路上奔跑的人;做一個既在路上奔跑也在路邊鼓掌的人;在路上奔跑和在路邊鼓掌的人是相對而言的,是可以轉化的。無論你選哪一種立意為論點,若要拓展作文的深度就必須運用因果思維進行自我追問。相對於前三種立意,第四種立意本身就充溢着因果思辨的色彩。這是因為“在路上奔跑的人”和“在路邊鼓掌的人”的“轉化”背後有深層的原因,如果作文僅僅停留在對“轉化”這種現象的表述上,文章的分析就會停留於表面。只有圍繞“轉化”,對“轉化”這一結果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揭示,才能體現文章的深刻性。

2.促進作文構思立論的多元化

運用因果思維可以使作文從不同角度立論,多元的因果思維分析可以避免作文論證角度的單一化和表面化。多元化立論,還包含正面立論(順向思維)和反面立論(逆向思維)。原因與結果之間聯繫的緊密程度不同,它們產生的相互作用的大小也會有異。特別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互為因果的情況下,因果思維的多元性就更為明顯了。在作文中引入因果思維,主要是尋找論點中各個不同角度間因果關係的結構,使文章的構思角度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給寫作者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開闊。可以幫助寫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由現象到本質,進行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的推理,從看似無關的表面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繫,從而寫出較有新意和深度的文章來。如2008年全國卷Ⅲ(新課標卷,寧夏、海南等地用)的作文題,如果運用因果思維進行分析,能幫助學生很快理清材料,從多個角度進行構思:從母女倆的角度看,由於母女倆的慈善行為沒有用對地方,從而導致事情得不到根本解決,得出做事要看清本質,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觀點。由她們放生的結果導致花鳥市場的老闆可以借捕鳥發財,又可得出做事要講求方法而不能盲從的觀點。從花鳥市場老闆的角度看,由於人們的善意行為缺少規範,從而使得商人可以借人們的善舉來牟利,得出體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應該值得重視的觀點。從鳥與人類的關係看,因為鳥是人類的親密夥伴、朋友,所以要珍惜愛護小鳥,從而得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要建立和諧的社會環境這一觀點……當然,這只是對因果思維分析使作文構思角度多元化的一個透視。並非只有因果思維分析才會使作文構思的角度多元化。其他的如辯證分析、對比分析、類比分析、假設分析、比喻分析等,也可以使構思角度呈現多元化趨勢。[7]29

3.體現作文審題立意的辯證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它的兩個方面既相互聯繫,又對立統一。“辯證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維形式,因為只有辯證法才為自然界中出現的發展過程,為各種普遍的聯繫,為一個研究領域向另一個研究領域過渡提供類比,從而提供説明方法。”[8]辯證思維是一種內在的理性邏輯,在辯證法看來,辯證思維的重要特點是為認識和把握客觀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提供方法論的支撐。基於此,對作文的審題立意進行因果思維的辯證性分析主要是基於對論點的兩面性的思考,即強調概念上的二元論,從而使文章變得富有思辨性。“因為兩件事件的因果關係,其背後須有兩類事件的經常的聯繫。”[9]任何個別的因果事件,背後必定包含一個法則,有了這個普遍法則的支持,那麼某個“個別的因”出現,便可必然地推演出某個“個別的果”的出現。以2007年重慶市的高考大作文題“走與停”為例,考生若能在審題時運用因果思維,就能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因果關係,使文章更具思想性。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是一對關係型話題,要認真理解好“走”與“停”各自的內涵:什麼是“走”?什麼是“停”?進而探究兩者之間的內在關係。總的説來,“走”與“停”之間的邏輯關係不算複雜,關鍵是因果思維下的辯證分析:為什麼走?“走”是為了前進,為了接近目標。因為如果只“走”不“停”,那就將欲速而不達,所以,我們應當該“走”則“走”,該“停”則“停”。在因果思維分析下,我們還可考慮:第一,在兼顧二者關係的前提下,側重強調“走”的價值。第二,同樣在兼顧“走與停”關係的基礎上,側重倡導恰到好處的“停”。拓展開來,人生如此,一個團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種文化的進步與反省,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走與停”中,顯然包含了因果思維的辯證性。事實上,對因果思維的辯證性認識愈是深刻,作文中審題立意的準確性和深刻性就愈能得到體現。因果思維的辯證分析能夠幫助學生在審題立意的過程中,既可以側重強調“A”,也可以側重倡導“B”,或者兼顧“A”和“B”……成為學生髮展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分析作文過程中因果思維的基本思考路徑

因果關係是一種普遍的聯繫,是相互轉化和制約的,任何一種孤立的抽離都是片面抽象和非現實的。提出因果思維分析,是希望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寫出思維更加縝密、邏輯推理更加嚴謹、觀點更加新穎的高質量的文章,將寫作過程從單線性的邏輯思維支配中解放出來。當前作文教學面臨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學生有效寫作的途徑在哪裏?有沒有寫作訓練的規程,或者説寫作訓練的規程能指向或達到實質效果的目標嗎?筆者試圖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把寫作中一些有意義的發現由具體的現象上升到抽象的理念,又由抽象的理念還原為具體的追問與思考,從而形成因果思維的基本思考路徑。我們從一則作文指導的案例中體會這種基本思考路徑。案例:在一堂高三文科班的作文課上,作文的話題是“生存與生活”。我們對100多位學生的作文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學生作文主要有以下傾向:一是“談生存”。從話題材料中引出“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這一論點後,文章重心便舉例分析古今中外什麼人什麼人重視物質、善用錢財,生活得很幸福的例子。二是“談生活”。從話題材料中引出“人是生活着的”這一論點後,文章重心便正反對比舉例,分析古今中外什麼人什麼人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幾乎通篇都是單一地説生活,談享受。三是“談理想”。從話題材料中引出“人是有理想的”這一論點後,文章中心便正反舉例取喻蘇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説明他們的生活是如何有個人獨特的理想,有價值有意義,通篇都在講“理想”。以上這些情況的出現,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缺少以因果思維思考問題的作文觀。單一話題的反覆例證,讀起來單調膚淺。於是我們嘗試指導學生運用因果思維,依照以下思路構思作文。1.樹立因果思維作文觀當前學生的作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審題立意完全偏離主題本意的文章,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恰恰是缺少因果思維的內在支撐。因此,我們提出要樹立運用因果思維分析問題的基本作文觀。2.從論題中尋找因果關係這要根據題目或材料所提供的內容,先梳理出幾組相關的關係,在深刻理解問題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再對比分析出幾對因果關係。這樣就為學生在作文中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論證拓寬了思路。3.從因果關係中探索立論走向這是指要指導學生從幾對因果思維的分析中,找到一些相關的論題或文題,可以先從結果方面來論述,再探討因,也可以由因再到果等,找到多對立論的方向,使思維變得深刻和完善。4.從立論走向中探究“為什麼”這指的是發揮學生的因果思維能力,探究“為什麼”。思考“為什麼”是體現學生思維創見性和多元性的關鍵一步,也是表現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體現學生見識的重要環節。任何優秀的作文都不可能單純就問題而論問題,它有一個延伸性。從問題本身分析“為什麼”只是立論的第一層面。因果思維分析可以幫助探究問題背後藴含的第二個層面。[10]如果能合理地按照因果思維分析的步驟對論題進行把握和分析,就能準確而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深層內涵,挖掘出文章的第二層面,從而使文章變得縝密而深刻。如果學生能正確運用因果思維進行審題、構思上的分析,就容易準確把握論題的立意,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從而展現自己的獨特個性,取得較佳的寫作效果。

(三)構建因果思維寫作的課堂操作模型

因果思維分析的作用,能很好地體現在作文教學上。一個初看較難理解的作文題,如果運用因果思維進行推理論證,常能給人柳暗花明的感覺。如果教師能再結合事例進行分析,指導學生由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再上升到思維具體進行論證推理,就會讓學生有生成性的發展認識,從而對因果思維分析有更好的認識和運用。20世紀的人類思想有着重大轉向,波普爾對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作出了深刻分析,尼采發現了人的主體意志作用,弗洛伊德把人的潛意識看作人類意識的創造力和人類行為的深層動因,現代哲學揭示了因果關係決定論的有限性,德謨克里特把因果關係作為解讀生活的唯一準則,德里達更是對古典哲學的邏各斯系統作出顛覆和清洗,非理性主義思想體系已成為現代文化思潮中不可忽視的理論思維……在時代的變遷中,意識形態的統一性和穩定性已不復存在,學生的個體意識也充滿了複雜性、矛盾性和多元性。不管這種複雜的變化是線性的還是多元的,是古老的還是現代的,它總是會遵循一個從原因到結果的規律,這種規律有時是客觀現實的,有時是人類主觀臆測的,並且總會在寫作中表現出一個相對永恆不變的主體。作文教學的關鍵在於擯棄説教和臆造,跳出恆定的、毋庸置質疑的、線性的關係分析,從線性的邏輯支配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從中流注着心靈的思辨。使更多閃耀智慧光芒的優秀作文湧現,一個個有思想有見識的生命本體隱藏在客觀實體與主觀呈現的融合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o82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