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讓思維的火花激活數學課堂的效果論文

讓思維的火花激活數學課堂的效果論文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小學數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數學本身邏輯性較強,根據學科的這一特點,把數學知識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題材,寓思維訓練於教學之中,關鍵在於加強知識發展過程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思維全過程。從兒童思維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時的邏輯思維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體形象性。因此,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既是兒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們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需要。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呢?

讓思維的火花激活數學課堂的效果論文

一、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探究的空間

教學時,教師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發現規律,解決問題。這樣不但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我創設了分桃子的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把6、7、8、9、10、11個桃平均分給兩隻小猴,可以怎麼分?學生在操作後產生了疑問:有時正好分完,有時還有多餘?這時,我適時地加以總結:“像平均分後有多餘的情況,我們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表示。”有餘數除法的性質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二、轉換角度思考,訓練思維的求異性

發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習慣了的思維定向,而從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這也就是思維的求異性。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例如,四則運算之間是有其內在聯繫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是轉換的關係。當加數相同時,加法轉換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轉換成加法。加減、乘除、加乘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繫。如189-7可以連續減多少個7?應要求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從減與除的關係去考慮。這道題可以看作189裏包含幾個7,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訓練,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問題,使所學知識有所昇華,從中進一步理解與掌握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又進行了求異性思維訓練。在教學中,我們還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只習慣於順向思維,而不習慣於逆向思維。在應用題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時,一方面可以從問題人手,推導出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條件人手,一步一步歸納出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十分注意在題目的設置上進行正逆向的變式訓練。如:進行語言敍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敍述形式為幾句話。逆向思維的變式訓練則更為重要。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從低年級開始就重視正逆向思維的對比訓練,將有利於學生突破已有的思維定勢。

三、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從同一來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角度,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個性,鼓勵創優創新;給出條件讓學生探究相應的結論、給出結論讓學生探究結論成立的條件、一題多解、多變、多問等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例如:有一批零件,南甲單獨做需要12小時,乙單獨做需要10小時,丙單獨做需要15小時。如果三個人合做,多少小時可以完成?解答後,要求學生再提出幾個問題並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問題:甲單獨做,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乙呢?丙呢?甲、乙合做多少小時可以做完?甲單獨先做了3小時,剩下的由乙丙做,還要幾小時做完?甲、乙先合做2小時,再由丙單獨做8小時,能不能做完?甲、乙、丙合做4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通過這種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問題的.結構和解法,還可預防思維定勢,同時也培養了發散思維。

四、運用語言,促進創造思維的靈活性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依靠語言,語言促進思維。學生對知識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啟動學生的表象思維,初步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如:教學7+5,通過讓學生自己擺圖,先擺7個黃圓,再擺5個綠圓,指導學生説出:先把5分成3和2,3個綠圓和7個黃圓湊成10個圓,再加上2個綠圓,就是12個圓,所以7+5=12。通過圖示和算式的對照,引導學生敍述計算的思維過程,口述計算方法,學生確切地理解了圖意,總結出計算的方法:看大數、分小數、大數湊10,加餘數。語言又是思維的外殼,教師在教學中要我問學生的思路:“你是怎麼提的?為什麼要這樣想?”等等。教學時,要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説説概念的形成過程、思維的構建過程、方法的應用過程、問題的探索究過程,讓學生有語言表達機會,並注意語言的正確、簡潔、符合邏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j3q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