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通用5篇)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淑敏散文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通用5篇)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1

畢淑敏,是我最喜愛的女作家之一。當我翻開這本書時,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畢淑敏筆下的感情是真摯的,人物是鮮活的,她的散文並沒有許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可也別有一番獨特的趣味。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蒼茫之悟》。“宇宙蒼茫,時間蒼茫。風雨蒼茫,名譽蒼茫。歷史蒼茫,未來蒼茫。天地蒼茫,生命蒼茫。”痛苦的人生,沒有權力悲哀;蒼茫的人生,沒有權利渺小;在蒼茫的田地間,我們是孤獨的行者。這種孤獨是一顆與快樂遠離的心在作一種渺茫的追尋。孤獨近乎一種悲悵的深刻,當然不能禁錮和壓抑一個頑強的生命。

我最喜歡的文章,非《我很重要》莫屬。也許你很平凡,也許你很普通,也許你沒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也不會在史冊上永垂不朽,但是,你作為一個生命來到這世上走一趟,就註定了你在個人的歷史上也將是一片輝煌。“能大聲説出‘我很重要’,就是心靈對生命的一種莊嚴的承諾。”我們應該堅信“我很重要”,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相信自己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更是源於生活本能的熱愛和尊敬。

以及那篇《提醒幸福》:我們應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時候,它不會誇張地提前和我們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説明和申辯。”幸福無言,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在的擁有,也是一種幸福。

畢淑敏,她用女人獨特的思考和細膩的筆觸來思考人生。她文字最大的特點便是自然,如同一汪水,清澈平靜,淡泊悠遠。她的作品值得我們去看,那將會受益一生。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2

畢淑敏——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户,不能把她歸屬於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衞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迴歸。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畢淑敏《愛怕什麼》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尙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麼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麼具有多豔的色彩。“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愛一樁事業,就奮不顧身地投入。愛一個人,就斬釘截鐵地追求。愛一個民族,就挫骨揚灰地獻身。愛一種信仰,就至死不悔。”從畢淑敏對“愛”的詮釋中,不難看出她對“愛”那種獨有釋懷。

閲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特別具有生活的氣息,特別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稜兩可,“愛”怕沙尙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畢淑敏在散文中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温暖的燈。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3

這個月的讀物是《畢淑敏散文》。

由於受之前《張曉風散文》的影響,我先入為主的按照張曉風的方式去看畢淑敏的散文,卻發現她們有很大的不同。

張曉風的散文有許多空靈的東西,就像飄浮在空中的雲,它的文章華麗而深奧,與讀者間彷彿隔着層紗、而畢淑敏則可愛得多,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充滿活力的,直白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新穎的題材,可她的散文卻帶着種平凡的美麗。她總能發現普通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洞穿人的內心,寫出人心有、筆下無的畫面。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化成一篇篇美麗的散文,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實在令我敬佩。

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我很重要》。當我們總在看貶自己、認為自己不重要時,畢淑敏卻説:“我很重要”。謙虛故然是一種美德,但過度謙虛就會變成自卑。重要不同於偉大,不同於無人替代,重要只是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是生命,有自信的權力。

這是對我們生命的尊重,對我們父母、子女、朋友以及所有關懷我們的人的尊重!

倘若不曾讀到這篇文章,我也許永遠不會想過,我們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我們,是世界萬物的精華、是萬物之靈,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要!

就如畢淑敏在《我很重要》一文末尾説的那樣,“讓我們昂起頭來,對着我們這個美麗星球上的無數的生靈,響亮地宣佈——我很重要!”

畢淑敏的散文擁有一種超然氣質,就如自然一般,無聲無息地包容萬物,淨化着我們這些讀者的思想和心靈。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4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着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敗者那乾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麼?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慾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己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為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但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希望,是對新生活的嚮往。

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美好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但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嚮往。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5

剛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的封面給吸引了,乳白色的封皮上點綴着幾朵淡紫色的小花,那麼清新又充滿詩意。揭開封皮,映入眼簾的淡淡的米黃和着一點深沉的橘色。幾個着重墨色的《幸福的七種顏色》整齊地排列着,整個人好似身臨其境地穿梭在春秋兩季之間,來去自由。

這本書儘管有很多好的文章,但是我最鍾愛的是《提醒幸福》。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畢淑敏對生活的感悟。她説:“我們要學會調節幸福,幸福就像是一個頑皮的羊羔,不知道在哪逗留,當你不留神時它卻悄悄地來了,它也時常和你唱反調,你想要它來時它不來,不想要它來時它卻來了。人生就是這麼充滿戲劇性,它有時又像是一盤不小心粘到了芥末的壽司,你總是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有芥末。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這句話啟發了我,我覺得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水,是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

因為我就是一個充滿幸福的人。在學校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學生,我有朋友,有同學,我和他們嬉戲、玩耍,雖然有時我會和他們吵架、拌嘴,但這讓我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讓我忘記了學習的煩惱,這是友誼的幸福。

在家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孩子,我有最愛我的爸爸、媽媽。有最疼我的爺爺、奶奶。有時我也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的罵聲中也是充滿着對我的愛,這是親情的幸福。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心很大很大,大的可以裝下很多人,有老師,朋友,家人,同學,小動物,讓他們一起感受我的幸福。我仰望天空告訴自己:“我很幸福!讓我們一起發現幸福傳遞幸福,因為幸福就在你身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0qn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