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關於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關於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集多半和心理學有點枝枝蔓蔓的關係。有些是作者在北師大讀心理學碩士和博士方向課程的時候所寫,有些是作者開設心理診所的時候所寫,有些是作者和心理學界的朋友們談論某些問題後所寫。承蒙中央編譯出版社的曲建文先生將作者幾乎所有的散文讀了一遍,然後把它們選了出來,成為一本物心理學有較大關聯的集子。下面是關於畢淑敏散文讀後感,歡迎閲讀!

關於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一】

從小到大,雖不能説博覽羣書,但我讀過的書也不少,讓我耳目一新,影響深刻的是畢淑敏的作品。

在前一段時間,我學習了畢淑敏的《我很重要》。這篇文章令我的內心大受衝擊,她把我們的生活處境及內心毫無偏差地表露了出來。

是啊!相對這個世界,我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不重要。看了《我很重要》之後,我否定了內心的想法,其實我也是很重要的。

學習了那片課文之後,我忍不住又查找了畢淑敏的其他作品來看、她豐富的經歷與驚人的毅力令我折服,她是多麼堅強以及聰明的一個人,通過閲讀我逐漸地瞭解畢淑敏這個人。

他1952年出生於新疆伊寧,祖籍山東,當代女作家。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克拉崑崙山交江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我在想要是我到了那些地方,我能堅持下來嗎?我想我會議天都忍受不了,更別説一年,或11年了。

她不僅是作家,還是醫生,心理諮詢師。她涉及人類的身體到精神層面,瞭解人。她的作品值得我們用青春去看,它將會受用於我們一生。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二】

一打開《畢淑敏散文精選》我就被她那真實、健康、積極向上的話語吸引了。她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每篇散文都切合生活實際,並總能捕捉到一些人們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事情,讀的時候,就好似一幅幅生活美景浮現在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被她那耐人尋味的散文散發出的魅力而抓住眼球,靜心欣賞她的文章。

我最喜歡她的一篇文章——《“我羨慕你”》。“我羨慕你”這句話是出自文章中一位老年婦女的口中。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帶兒子去公園玩,碰到了一位老年婦女,這位老太太説她羨慕作者和她兒子的年齡,使作者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財富。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寶貴的財富,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不過我們的幸福常常被別人羨慕着,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可是,原來幼小無知的我卻總是仰望和羨慕着別人,每次週末,當我在被堆積如山的作業壓着埋頭苦“寫”時,媽媽總是悠閒地躺在沙發上,邊看着有趣的電視,邊喝着香味四溢的綠茶,還時不時地發出幾聲歡快的笑聲,我看着媽媽輕鬆、無憂無慮的安詳樣子,真是羨慕不已,不禁説道;“我羨慕你!”媽媽一臉茫然地望着我,十分詫異:“你羨慕我什麼?我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婦女。”“你不用寫作業,而且可以看電視,可以幹自己愛做的事情。”我皺着眉頭説。“我還羨慕你呢,可以坐在教室裏上課,可以與同學一起學習、玩耍,可以做老師佈置的作業,而我已經到了中年,只能享受一下電視帶給我的快樂!”媽媽歎着氣説。我高興起來,原來現在我忙碌的生活也是被別人所羨慕的,我應該好好享受現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無論是怎樣的,都要珍惜,因為別人也在羨慕着我的生活。

這本書裏的每一篇散文都令人得以深思,心靈得以進化,使人能把自己聯繫於文中,樹立正確的觀念,這就是畢淑敏散文的獨特魅力。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三】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在我的牀頭一直放着一本《畢淑敏散文集》,我喜歡在空閒的午後或是寧靜的夜晚自己一個人坐在牀上細細品味,有時我喜歡讀給宿舍的同學聽一聽,和她們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麼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麼具有多豔的色彩。無論親人間的愛,戀人間的愛,還是發小間的愛,畢淑敏對它獨到的詮釋和理解都深深地打動着我。

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有如《蝦紅色情書》令人髮指的愛情,也有《校門口的紅跑車》發人深省的情節等等。或許因為我還是一個女大學生,所以對於這樣的一些散文的感受會更深刻一些。

《校門口的紅跑車》正是以女大學生作為它的主人公,其中主人公剛開始的機遇確實令人羨慕,坐紅色跑車去高級別墅家教,每月的獎金上千,時不時還能收到家長的貴重禮物,但是,事情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好。因為強烈的虛榮心和比較差的我防備心理,使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讀完這一篇文章我沉默了很久,甚至有些後怕,這樣的情況隨時有可能在我身邊的朋友發生,甚至我自己。這是未踏進社會的我們所渴望的,但也是我們所害怕的。特別是作為女生,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實現自我價值時,最不可丟的就是自己尊嚴。自愛,自強,自立,是作為辛辛女性的宣言。這是我的堅持,更是我的信念。

境由心造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

有人安於某種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於自已目前處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裏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已到達了某一點之後,會不會快樂。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豔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於安享的花花世界。

如花

笑靨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花,每個人都有許多種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恆久的心香。在盛開的一剎那,燦爛奪目的它會吸引所有的視線。

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豔,依然經不起朝來寒雨晚來風。春紅匆匆謝了,只剩下滿懷愁緒。

花卻又是美麗的戰士,風雨中儘管漸漸綠肥紅瘦,終究不曾低頭。

生命也是一樣,像精緻的玻璃酒杯,常常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撞擊,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曇花,用許多年的淚與汗,摻上心血澆灌,才會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如今的世界,愛花的人少了。當人們為着生計奔波的時候,連自己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誰會傾聽花的訴説?

然而,煩躁的都市啊,請不要忘記,這世界本是鏡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生命

生命,也許是宇宙之間唯一應該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誕生和顯示本質是一種無比激動人心的過程。生命像音樂和畫面一樣暗自挾帶着一種命定的聲調或血色,當它遇到大潮的襲捲,當它聽到號角的催促時,它會頓時抖擻,露出本質的絢爛和激昂。當然,這本質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並無選擇的可能。

應當承認,生命就是希望。應當説,卑鄙和庸俗不該得意過早,不該誤認為它們已經成功地消滅了高尚和真純。偽裝也同樣不能持久,因為時間像一條長河在滔滔沖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遠戴着教育家、詩人和戰士的桂冠。在他們暢行無阻的生涯盡頭,他們的後人將長久地感到羞辱。

我崇拜生命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祕密。我崇拜這生命在降生、成長、戰鬥、傷殘、犧牲時迸濺出的鋼花焰火。我崇拜一個活靈靈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陸上飄蕩的自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飄蕩無定,自由自在,它使人類中總有一支血脈不甘於失敗,九死不悔地追尋着自己的金牧場

思想的小魚

每一汪水塘裏,都有海洋的氣息.

每一顆石子裏,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詩人才説:一支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廣闊的草原。

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詩人對老托爾斯泰的叩問: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須/低垂着頭麼?

沒有錯,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將成為往事,無論它們是歡樂的相逢,還是痛苦的別離,但是請你相信,無論是熱切的期待,還是深情的追憶,我們所唱過的每一支歌,都不會轉瞬消失,如同羅莎·盧森堡所言:“無論我走到哪裏,只要我活着,天空、雲彩和生命的美,都將與我同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vj0d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