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9篇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9篇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1

打開《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為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本人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複雜化,更要把複雜的搞簡單。譬如一些所謂的名著大作,其內容多多,五花八門。最終尾處讓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長篇大論。説是別人舞文弄墨吧,又讓人覺得自己有嫉賢妒能之意圖,話又説來,名人們不都是這樣成為名人的嗎?此時,頓覺自己妒賢之嫌更為凸顯。説句題外話,我最佩服的名人有兩種:科學家、體育競技者。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9篇

《畢》的首篇《有愛的日子》我讀了兩遍,現在的孩子確實如此。很多少爺、小姐身在樂中不知樂,還説父母太狠了(當然是個別,卻在蔓延中),咎其原因,畢淑敏作了分析,無論是心理學、教育學、A學、B學、現有事例、自己親歷道出了愛在孩子心裏的暗淡。又讀了幾篇,寫下了稍稍感觸:

一、愛如空氣,亦然無色無味,卻能讓人覺觸。

夏天,有風的餓時候,我們更覺一陣涼爽,那時由於空氣流動;冬日,有風的時候,我們便覺十分凜冽,那也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大都不喜歡夏日無風,冬日風起,不怕,現在有了新產品——空調,夏天,依然涼風陣陣,冬日卻也暖意融融,不過又有了新產品——空調綜合症。

説來道去,還是大自然的空氣好,順其自然,熱了我會扇扇;冷了我會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風不是一種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嗎?冬日有風,長髮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飄悠,不是一種異樣、更獨特的美嗎?

愛如空氣,仍無色無味,何必去刻意改變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愛如空氣,也許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觸不到。

我們説空氣無色無味,我説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氣色,空氣味。為何呢?既然無色,為何它能遮擋我的視線?味有酸、甜、苦、辣、鹹,空氣呢,只是我們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為何嗅不到,原因很簡單,人打一出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空氣,可以説是無時不刻,有味也會變無味(正如在廁所裏呆上半年),已全麻木。眾所周知,空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含量較多,對於人類來説是最重要的,若從兩個中間選一個更重要的要數氧氣了,愛就是這樣,為了獲得更多的氧氣,忽略了二氧化碳。眾人皆知,無二氧化碳何來之氧氣,也許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苦與甜……

愛如空氣,本有色,本有味,為何不好好感觸呢?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2

剛從同學手中得到這本精美的《畢淑敏散文集》時,我看見了“畢淑敏”三個大字印在了書封面的右側,中間還有兩根帶着“太陽”的藤條叢書封面的“縫”裏鑽出來,頗有“兩根藤條出牆來”的意思。“真有趣!”説着,我便“推”開了這座“庭院”的“大門”。

《我在尋找那片野花》這篇文章調起了我的興趣,索性一口氣往後看了下去。

“我知道它們哪天張開葉子,哪天抽出花莖,在哪天早晨突然就開了……”

讀完畢淑敏的“野花”,我感觸頗深。農村來的蕎一直被同學歧視,給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經歷百般挫折之後蕎長大成人,種種苦難卻還干擾着她。因為家裏支撐不起她上學的費用,於是她拋棄了學業成為了一名印刷廠的女工來承擔家庭的責任。她的一生就是如此坎坷、充滿創傷,但是也不忘回眸去欣賞那片野花。在她的心中,還儲備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足以抵擋征程的霜雪與苦難。

我們的心中是否也在尋找這樣一片野花呢?

當失敗的絆腳石阻礙了前進的方向,我們可以從朋友的眼當中索取一絲安慰;從老師話語中得到一絲鼓勵;從父母行動中尋到一則啟示……也許,那就是我們在空閒時間中一直尋找的野花,向着成功開放的野花;當我們在迷惘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我們可以放下心中的那塊重石,去公園感受鳥語花香,去書海體驗萬古風情,去琴房品味點點音韻,那種樂觀與舒暢不正是我們所尋找的野花嗎?

今年暑假,奶奶叫我彈鋼琴。在練習下,技術越來越好。優美的音樂充斥了整個屋子。我把奶奶喊來,聽聽我新練的曲子,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讚賞。“還行!”一曲終了,奶奶竟是這樣答覆的。如果在平時,奶奶定會拍手叫好:“好!好!彥彥最棒了!如果換做是我,一星期還學不會呢!”。我一時被氣得頭昏腦脹,鼻子一酸,只差沒流下兩粒“麻油”。事後,我才知道:奶奶是想告訴我:鋼琴並不侷限於這一首曲子,應當不斷摸索新的曲子,攀上新的高峯。

是呀!我們應當儲備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以抵擋“庭院”外的霜雪與苦難。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3

最近看了一本叫《畢淑敏散文集》。裏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與事實相連接,對我有很大的啟迪。雖然每一篇故事的字數不多,也不是很長,但都對我們進行了很好的教育,讓人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有的故事教育我們怎樣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們認識錯誤的態度,有的就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其中有幾篇我記得很清楚,印象特別深:《青蟲之愛》講的是有一個媽媽,她從小就特別怕蟲子,對蟲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園裏玩,小孩從媽媽的頭髮上拿下一個毛毛蟲,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應就是像以前一樣要昏倒,但因手裏抱着孩子,為了不讓孩子摔倒和受驚嚇,她硬撐着沒有倒下,這是她第一次這麼近觀賞蟲子,也是第一次把蟲子捏在手上。這是愛的力量在支撐着她,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偉大的。

還有一個故事《提醒幸福》,讓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筆錢或是得到什麼貴重的禮物,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淒涼中愈發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於幸福。幸福會藉着它們的衣服,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很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會像幸福這邊傾斜,因為它是有生命的黃金。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張知識的網,藴含着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而鬧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心裏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堂堂。

媽媽話語:昨天開學了,今天正式上課,吃吃玩玩睡睡的日子再一次告一段落。,寒假裏老師佈置寫兩篇讀後感,這兩天不算很忙就抽空傳上博客。垚垚對寫博的興趣不是很大,因此打字傳博的任務就落實到垚媽的身上(義不容辭啊!)。

剛看到這篇讀後感時就發現水平不同凡響,比起上一篇就好像出自兩個手筆,不用想就能知道一二,肯定是摘抄了文章中的一小部分,果不其然。其實抄襲並不可恥,如果能夠銘記在心為我所用,那就是讀書的正真所求,希望垚垚同學能夠多多看書充實自己,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哦!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4

畢淑敏在她的散文集中説憂鬱是一隻近在咫尺的洋葱,散發着獨特而辛辣的味道,剝開它緊密粘連的鱗片時,我們會淚流滿面。

看了《畢淑敏散文集》中的一篇,讓我瞭解了怎麼去對待憂鬱。

講的是,一位在聯合國工作的朋友告訴畢淑敏,她到過戰火中的難民營,抱起一個小小的孩子。她緊緊地摟着這幼小的身軀,親吻她枯燥的臉頰。朋友是一位博愛的母親,很喜愛兒童,温暖的懷抱曾攬過無數的孩子。但這一次,她大大地驚駭了。那個嬰孩就像被火烤過的葱管,萎弱而空虛。完全不知道貼近撫愛她的人,沒有任何歡喜的迴應,只是被動地僵直地向後反張着肢體,好似一塊就要從牆上脱落的白瓷磚。

朋友很着急,找來難民營的負責人,詢問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飢寒交迫,為什麼表現得如此冷漠。那個負責人回答説,因為聯合國的經費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沒問題,也沒有病。她是一個孤兒,父母雙亡。孩子缺少的是愛,從小到大,從沒有人抱過她。因為她不知道“抱”為何物,所以不會反應。

朋友談起往事,感慨地説,不知這孩子長大之後,將如何走過人生。

沒有人回答,但一點可以預見的,她的性格中必藏着深深的憂鬱。

我們都認識憂鬱。每一個人,在一生的某個時刻,都曾和憂鬱狹路相逢。

我還小,今年才14歲,沒有經歷過什麼生離死別,在我的人生中似乎一直都是很幸福的。

我也不懂什麼是憂鬱,但在我那顆小小的心裏,也藏着一些小小的憂鬱。

我的體育一直都很不好,可能是天生有哮喘的緣故,我的體育成績也一直都是班裏倒數的,我對自己很沒有信心。一想到體育成績,就很難過,感覺自己的心在不住的往下沉。我整天唉聲歎氣,歎氣自己的體育怎麼怎麼的不好,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怎麼改善,只能沉浸在憂鬱中。

就如畢淑敏所説的,憂鬱如同一隻老狗,忠實而疲倦地追着人們的腳後跟,揮之不去。

可那一次,我卻挑戰了自己,擺脱了那隻“老狗”。每次在學校裏要跑 800米時,我總是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逃避,就算跑了,也會半途而廢。可那次要800米測試,我再也逃不掉了。讓我去面臨困難,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踏在那硃紅色的跑道上,汗水浸濕了我白色的T恤,自己的腳彷彿有千斤重,每抬起一步都要費好大的力氣。我一次次的想放棄,但都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最後我成功了,我衝過了終點,雖然成績仍是倒數,但是那一次讓我明白了,原來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堅持下來的。努力堅持了,我自己的體育成績也是可以提高的。

從此以後,我每天早晨都會起來跑步,讓自己的體育一點點提高。我再也不唉聲歎氣。每當憂鬱跟隨而來,我堅持着不停步向前、向前,我知道只要我一直跑在它前面,不讓它超過我,我就能甩掉它。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體育成績會變好……

而那篇的結局也是出人意料的。那個孩子長大了,就如同所有人所預見的那樣,她是憂鬱的,但她卻沒有被憂鬱嚇到,她在一點點試着擺脱它,最後她成功了,她不僅擺脱了童年的陰影,還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總是去逃避那些令我們感到困難的事。面對挫折時,我們總是沉浸在憂鬱裏,漸漸的,變得越來越自卑,經不起任何挫折。

不要嘲笑憂鬱,憂鬱是一種面對失落的正常情緒。不要否認我們的憂鬱,憂鬱會使我們成長。不要長久地被憂鬱圍困,憂鬱會使我們萎縮。不要被憂鬱嚇倒,擺脱了憂鬱的我們,會更加柔韌且剛強。

如果憂鬱是一顆洋葱,那麼我們就去把它切開,去正視它,不要被它嚇到,淚水過後的'我們會變得更堅韌,擁有更美麗的一片天空。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5

拿起這本書,一本書名為《我的人生筆記》的散文集,我便即將開始瞭解作家畢淑敏的內心世界了。

本以為一個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裏,奮筆疾書,一天到晚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但畢淑敏與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着豐富多彩的人生經驗,她年輕時曾在藏北高原當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嶺之間,她曾揹負武器,紅十字箱,乾糧跋涉在藏北無人區,她曾在寒冰之上,鋪張雨布席地而眠,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樣有家庭、兒子、友愛,小時候也害怕見老師。脱下作家的美麗光環,她與萬千女性一樣是一個母親,一個孝順的女兒,賢良的妻子。在《下午去開家長會》中,畢淑敏將母親去開家長會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在去開家長會的路上,心中感到緊張,雖然老師有誇過兒子,但更多是説她的不足之處,畢淑敏寫道:那種時刻,真令人尷尬和難堪。我的自尊心強烈地蜷縮起來,我的頭在老師和其它家長的注視中沉重地垂下。

雖然老師不再述説她兒子蘆淼的失誤,但她卻會不停追問,生怕漏掉一點。這是天下母親菜有的複雜心情,明明害怕聽到,卻又想聽到,也希望孩子像一隻光滑的蘋果。她有一顆平凡的心。

畢淑敏的文字之間流露着一種真情,不管是她寫當軍醫,還是關於婚姻和家庭的獨白,每一章節,每一篇,讀完之後都能感應到她所想表達的,文中從沒有直接表達情感的陳述,好像擰一個魔方,跟着思路走,最後拼出一個完整的面。畢淑敏的文章沒有張曉風那麼優美,飽含細膩的情,更多的是簡潔和清晰。

一篇好的文章,是優秀作家心靈性格的一面鏡子,字裏行間映襯出真實的自己,是他們用心最純潔的瓊漿譜寫的。畢淑敏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許是因為這兩點,鑄造出她獨特的寫作風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觀。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6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着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敗者那乾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麼?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慾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

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己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為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但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希望,是對新生活的嚮往。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美好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

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但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嚮往。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7

讀《畢淑敏散文》,常常驚異於她如何從並不複雜的人生經歷中採擷了那麼多瑰麗的珍珠,在讀者面前如孔雀開屏展示一幅燦爛的生活美景。

這位‘不安分’的醫生把她的職責發展到極致,不僅要治病,還要救人,她成了心理醫生。心理的諮詢讓世界在她面前展開了一扇窗,使她有機會走進各式各樣普通人的心靈深處。

畢淑敏是一位母親,她用母愛感受着孩子的成長。《混入北圖》我認為應該算是一場母子歷險記,根據規定,只有上了大三以上才能進入北京圖書館的,但是為了滿足酷愛讀書的兒子的心願,畢淑敏讓兒子拿着父親的工作證,冒名頂替,母子混進了北京圖書館。經過這次讓孩子最大的感觸是:北圖的書真多呀!自己一定要從北圖正門進去。愛子之心、愛子之行令讀者動容。

《青蟲之愛》也許算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篇文章了,寫的是母愛,但視角卻與一般的母愛文章迥然不同。一位見了蟲子就怕的要死的柔弱女子,做了母親後,為了自己的女兒,竟變得見蟲不驚了,是母愛改變人性中的怯懦,讀起來好有親切感,因為我們家也曾有過,聽外婆訴説媽媽在沒生我之前很嬌氣,連小飛蟲都怕,可是她當了媽媽後感覺變了一個人,不僅變得堅強而且包容,因為是母愛改變了這一切。“女人是弱者”,這話男人相信,女人默認。青少年時她們盡情地汲取着親情、愛情,毫不掩飾地展示自己的柔弱。然而,再柔弱的女人,成為媽媽都會變得堅強,沒有理由,是母親的本能。如同書中道出:孩子信任依賴的目光,令女人隱藏怯懦,呈現堅強,用心中源源不斷的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我這個當女兒的要向偉大的母愛致敬,更在行動上尊重母親,聽媽媽的話。

讀完這幾篇文章,我幾乎不敢下筆描繪。愛瀰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酣暢淋漓,讀來令人震撼。流暢的語言,縝密的思維,精闢的分析,將我拉入愛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任何關於愛的闡述,在他的面前都顯得非常卑微,我只能告訴你們,細細去“品味”你身邊的愛,你才會真正地明白愛的真諦。

作家畢淑敏是一本書,需要細細品味,這本書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生活在平常人中間,給我們展示的是當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讀她的書,掩卷深思,常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身之感。書中不僅寫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寫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哲理,這就是她的散文獨具魅力的原因了。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8

一篇篇動人的文章,一個個温暖的哲理匯成一本書,讓我深有感悟。

《我很重要》極為令我印象深刻。

我重要嗎?我與作者有着共同的想法。似乎,我與所有人比起來,我與世界偉人比起來,我是地球上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一顆沙,是的!我與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比起來,我不重要;我與比我成績好的同學比起來,我不重要;我與上千個人比起業,我只是個普通的學生,我更不重要。哪怕地球上少一個人,還可以減少世界上的一點資源……

有時,我確實認為我不是特別重要,我不能為我自己做出特別大的表現,也不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甚至有時還會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但是,我對父母來説。我,很重要。對於朋友來説,我很重要,大家不捨得放棄那段美好的友情,對於未來來説,又怎麼能説我不重要?我們都是未來的種子,期待着開花!

對,我很重要!對我自己説,對大地説,對所有人説!

其實,除了我與作者同樣觀點,重要是我對自己的一種鼓力,我只是給予自己一種強大的信心。

畢淑敏也是給予自己有一種信心,要面對生活,甚至面對困難與失敗。要給予自己信心,都説自信是成功的基礎。是的,如果沒有自信,就不能面對生活。

每個人都會念咒,大聲説出“我很重要”。這個咒語不能使你得到富貴,不能使你的錢包瞬時間變得鼓鼓囊囊。但是,它能讓你重新恢復生命活力。

如果是一位病人,對自己説“我很重要”。我要堅持的活在這世界上,我的肩上扛着整個家庭。如果是一位老師,對自己説“我很重要”我要堅持把知識教給更多的孩子。如果是一位失敗的演出者,對自己説“我很重要”。我不能放棄我的人生夢想,加油!讓觀眾耳目一新。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平等,是因為每個人都很重要。

我還在讀小學時候,老師讓每一位同學都擔任了自己想我的工作,等我一回來,一大羣同學吵得要我幫他們換表揚信(當時的一種評優評先的獎勵)難道我能説我不重要嗎?

班長一走,全班頓時炸開了鍋,老師一走,更是瘋狂,所以説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希望我每天都充滿活力,因為,我很重要!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9

畢淑敏以她敏鋭的目光,寬厚的心懷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邊,給我們講述一個神祕迷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帶我們找到心靈的出口。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於張曉風。她只是給我們講述一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着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細體會,必能發現那隱藏於故事中的一份細膩、一份温柔、一份執着,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麼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説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你經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捱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

她把對孩子的温柔、嚴厲、疼愛、生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母親為我們整理房間時,打掃衞生時,我們心中只記得母親的嘮叨埋怨,卻忽略了她心中,對我們的在乎。

我們也可以學着像她一樣,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l44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