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精選3篇)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精選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精選3篇)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1

剛從同學手中得到這本精美的《畢淑敏散文集》時,我看見了“畢淑敏”三個大字印在了書封面的右側,中間還有兩根帶着“太陽”的藤條叢書封面的“縫”裏鑽出來,頗有“兩根藤條出牆來”的意思。“真有趣!”説着,我便“推”開了這座“庭院”的“大門”。

《我在尋找那片野花》這篇文章調起了我的興趣,索性一口氣往後看了下去。

“我知道它們哪天張開葉子,哪天抽出花莖,在哪天早晨突然就開了……”

讀完畢淑敏的“野花”,我感觸頗深。農村來的蕎一直被同學歧視,給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經歷百般挫折之後蕎長大成人,種種苦難卻還干擾着她。因為家裏支撐不起她上學的費用,於是她拋棄了學業成為了一名印刷廠的女工來承擔家庭的責任。她的一生就是如此坎坷、充滿創傷,但是也不忘回眸去欣賞那片野花。在她的心中,還儲備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足以抵擋征程的霜雪與苦難。

我們的心中是否也在尋找這樣一片野花呢?

當失敗的絆腳石阻礙了前進的方向,我們可以從朋友的眼當中索取一絲安慰;從老師話語中得到一絲鼓勵;從父母行動中尋到一則啟示……也許,那就是我們在空閒時間中一直尋找的野花,向着成功開放的野花;當我們在迷惘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我們可以放下心中的那塊重石,去公園感受鳥語花香,去書海體驗萬古風情,去琴房品味點點音韻,那種樂觀與舒暢不正是我們所尋找的野花嗎?

今年暑假,奶奶叫我彈鋼琴。在練習下,技術越來越好。優美的音樂充斥了整個屋子。我把奶奶喊來,聽聽我新練的曲子,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讚賞。“還行!”一曲終了,奶奶竟是這樣答覆的。如果在平時,奶奶定會拍手叫好:“好!好!彥彥最棒了!如果換做是我,一星期還學不會呢!”。我一時被氣得頭昏腦脹,鼻子一酸,只差沒流下兩粒“麻油”。事後,我才知道:奶奶是想告訴我:鋼琴並不侷限於這一首曲子,應當不斷摸索新的曲子,攀上新的高峯。

是呀!我們應當儲備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以抵擋“庭院”外的霜雪與苦難。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2

隨手在兒子的書櫥上取出一本書——《畢淑敏散文集》,當我翻開那厚重的積澱,看着那螞蟻般的鉛字在書頁上變幻,體驗着許許多多擲地有聲的話語與思想,尤其是其中一篇文章叫《提醒幸福》,讀後覺得很有感觸,她在書中説,人要時刻感受和提醒幸福,她還説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卻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

簡言之,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它出現的頻率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少。

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説,原來我見過它。

人們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那時候我們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顧後不知在忙着什麼。

世上有預報台風的,有預報蝗蟲的,有預報瘟疫的,有預報地震的。沒有人預報幸福。其實幸福和世界萬物一樣,有它的徵兆。

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你不要總希冀轟轟烈烈的幸福,它多半隻是悄悄地撲面而來。你也不要企圖把水龍頭擰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靜靜地以平和之心,體驗幸福的真諦。

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親切温暖地包裹起我們。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温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淒涼中愈發熠熠奪目。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

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同於幸福。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們要提高對於幸福的警惕,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據科學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結果比無意要好得多。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説,這是春天啦!心裏就會泛起茸茸的綠意。

幸福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説,請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我們。那我們豈不是擁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豐收的季節,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我們還有漫長的冬季來得及考慮這件事。我們要和朋友們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種子已經回報了汗水,我們就有權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後的風霜雨雪,讓我們先把麥子磨成麪粉,烘一個香噴噴的麪包。

所以,當我們從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時候,請不要躊躇片刻後的別離。在今後漫長的歲月裏,有無數孤寂的夜晚可以獨自品嚐愁緒。現在的每一分鐘,都讓它像純淨的酒精,燃燒成幸福的淡藍色火焰,不留一絲渣滓。讓我們一起舉杯,説:我們幸福。

所以,當我們守候在年邁的父母膝下時,哪怕他們鬢髮蒼蒼,哪怕他們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説:我很幸福。因為天地無常,總有一天你會失去他們,會無限追悔此刻的時光。

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説: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説: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説: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讀着《畢淑敏散文集》,體驗着畢淑敏對幸福的理解,才發覺自己多年來,行色匆匆,韶華漸去,忽略了太多的美好。於是告誡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3

我很崇拜畢淑敏,異常愛讀她的散文集。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户,不能把她歸屬於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衞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迴歸。

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裏,再次讀了《畢淑敏散文集》,和她一齊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麼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麼具有多豔的色彩。

“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裏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衝動,肯定地説,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愛一樁事業,就奮不顧身地投入。愛一個人,就斬釘截鐵地追求。愛一個民族,就挫骨揚灰地獻身。愛一種信仰,就至死不悔。”從畢淑敏對“愛”的詮釋中,不難看出她對“愛”那種獨有釋懷。

閲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異常具有生活的氣息,異常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稜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

“説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很多的“愛是什麼”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

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温暖的燈。

從閲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當如何對學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我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就是以“愛”的呵護,“愛”的德行,照耀學生們前行的道路。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雅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歡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那裏,能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0zom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