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説,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污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才會有所成。

錢文忠的《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説,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污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才會有所成。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2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人人都可以讀書,但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讀書不得法,就可能讀不懂,讀不透,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

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通”讀書法。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規定自己每天要熟讀300字,這樣他用了三年半時間就將這十部書熟讀完畢。然後,他再規定自己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和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生活的營養品,書是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讀書,能夠獲得智慧,使我變得更加聰明。

有一次,媽媽讓我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冰箱裏,我卻不留意把它們和生雞蛋放在一起了。“這可怎麼辦呢?”媽媽着急地説。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過怎樣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的辦法,於是我把雞蛋一個個的從冰箱裏拿出來,在桌子上轉。書上説,轉的飛快平穩的是熟雞蛋,轉的緩慢搖晃的是生雞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們分辨出來了,媽媽連連誇我。

書,雖然看起來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感受書中的每個字的含義,相信你很快就會愛上讀書的。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3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但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後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註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不過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釋義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穫,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後學習會持之以恆,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4

今年暑假裏,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資料十分豐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搞笑,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瞭,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忙很大,它不僅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刻,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個性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後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後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5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台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後來由於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説的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裏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6

今年上五年級的我,讀過很多書,有《父與子》這樣幽默好玩的;也有《冒險小虎隊》這樣推理,讓人思考的;更有啟迪人生,讓我懂得做人道理的,今天我寫的就是讓我懂得做人道理的“千古第一奇書”——《三字經》

《三字經》相傳為宋人王應麟所做,從南宋起就被廣泛用作蒙學教材,直到明末清初。它包含了廣博的內容,即講教與學,又講禮儀規範。它是我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書。全書一共380句,結構嚴謹,文字簡練,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讀完《三字經》,真的能夠感覺它開啟了人們的智慧,能夠深入到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能培養一個人的優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所以《三字經》是千古第一奇書”非常恰當。

《三字經》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有教人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也有勸人學習的。我最喜歡的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司,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它的意思是,狗能為人們守夜,雞能為人們報曉,而人生在世,倘若不努力學習,混混噩噩,對社會無用,連雞狗都不如了,能稱的上是人嗎?蠶吐絲為人們織成絹帛,蜜蜂給人們釀蜜,一個人如果不好好學習,不為社會做貢獻,那就連動物都不如了。這幾句話用簡單的詞語表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不要遊手好閒,貪圖享受,因為這樣的人連物都不如。

雖然這是古代的文字,但是對我們想在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讀了《三字經》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也明白了媽媽讓我背誦三字經的良苦用心。雖然現在我只能背過二分之一的內容,但是我卻學到了很多。我會堅持下去,把整本《三字經》都背會,也希望朋友們有時間也讀讀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7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佈置下來。當時心裏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於是乎,每一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一天早晨,巷子裏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愛上了《三字經》。正因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説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瞭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樑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期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進步,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8

你明白《三字經》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能夠説是家喻户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這本書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向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

《三字經》以少兒啟蒙讀物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它的意思就是説: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十分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上牀睡覺之前,自我先躺在冰冷的牀上,把被子温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讀到那裏,我慚愧地想:我和黃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別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呀。爸爸媽媽平時既要上班,又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多麼辛苦呀!記得有一次,媽媽剛下班回來,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賴在紅木椅上,大聲喊:“你自我吧,大結局了。”説完,又賴在椅子上看電視。吃飯了,媽媽沒幫我拿碗筷,我也無可無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9

在我牀頭的書架上有一本《三字經》,那是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買的。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我知道《三字經》要朗朗呤誦和細細品讀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正如《三字經》裏所説:“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話告訴我們: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麼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麼作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我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字經》中這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別深刻。這段話説的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年少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當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無知因而發奮補救。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應當趁早努力讀書,用心思考問題。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中的經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以後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典。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0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藴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為什麼挑小的?”他説:“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為。”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為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為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1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可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終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註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可是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釋義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穫,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後學習會持之以恆,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2

春假,我在家閒得無聊時,又把以前看過的三字經拿出來細細品味。

我特別喜歡看”孟母擇鄰“的>故事,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但是如果不自己努力,不管有多好的學習環境也是徒勞,這又讓我想到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如一塊玉,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成大器。

”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肯定是沒有作為的。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愛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棒幹嘛用啊?“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

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一天裏,我讀完了整本三字經,他深深的吸引着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3

《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讀後感覺很有收穫。

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温席”“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對“孟母擇鄰”的故事印象比較深刻,“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為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學那麼辦喪事的人哭泣;母親就帶他把家搬到了鬧市,他又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最後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國曆代朝代中最長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後,我對周朝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通過《三字經》中對歷史朝代變化的詳述,瞭解了朝代變化的過程和原因。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從小就應該立下鴻鵠大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成為棟樑之材。

《三字經》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小一本《三字經》,它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讓我在讀中享受着,成長着。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4

這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同學們你們對三字經就應都很熟悉了吧!這天我就給你們朗誦一段吧。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同學們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為人們總是把墳埋在山下做喪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墳人做喪事。然後孟母把家搬到鎮上,但是鄰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個賣肉的,孟子又跟着學起賣肉來。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校園附近,孟子這才跟着學生們學起讀書來。有一天,孟子從校園逃學回到家,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機子上的線剪斷了,以此來教育孟子。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孟子這麼做是不對的。以前有的家裏因為太窮沒有錢上學,那些人其實都十分想上學。之後,經過無數次的努力最後轉成了有用的人。我們此刻有那麼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同學還不願意圖書。我們此刻就就應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説: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孫,東漢時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當他四歲的時候,懂得謙讓之禮。一天別人給他家送來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覺的把大的放到一邊,挑了個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吃。大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説:“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就應吃小的。”大人們又之後問:“你還有一個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就應吃大的嗎?”他説:“我比他大,更就應讓着他。”

同學們,我們都就應像孔融學習,把好的、大的讓給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這樣我們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500字作文15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讀“三字經”,每天放學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們會排着整齊的隊伍,象唱歌一樣的齊聲朗讀,對於“三字經”的內容沒有太多的理解,現在,再次聽到一年級的小同學們背誦“三字經”的時候,我彷彿又看到了我們的樣子。

“三字經”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別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兩句話,使我深有感觸、至今難忘。這個故事講了孟子的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搬遷住所,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就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來讓孟子明白學習不可半途而廢的道理。像孟子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家樓上住了幾個小朋友,對門鄰居叫陳方儀,我們都學習鋼琴,練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晚上我在看電視,這時響起了鋼琴聲,我知道陳方儀在練琴了,這鼓勵我馬上也去練琴,我們相互影響,已經堅持學習了四年多了,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樓上的鄰居叫朱熹,他上五年級了,跟誰都合得來,不管是上初中的大哥哥,還是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喜歡跟他玩兒,跟他在一起,我學會了要和別人友好相處。讓我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擇鄰處的重要作用。

我像大海里的一隻小船,“三字經”就像一個燈塔,它永遠指引我行駛的方向。

標籤: 三字經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xon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