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1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字經》。通過閲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小學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2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是一本極富哲學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剋,知識量極大。

在閲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為是講人格的,因為一開始就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心都是善良的,習性很像,但因大人,習慣差的很遠。這裏才十二個字,卻藴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裏印象很深。因為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小段,説明了最重要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後,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習數字、文字。

雖然只有一小段,但富含的這裏卻很多。我以後還要認真品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4

寒假期間,學校要求背誦《三字經》,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麼用?我極不情願地向書店走去。誰知拿起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的《三字經》,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匆匆付完錢,興高采烈地向家裏奔去。

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5

在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能讓我學到什麼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用呢?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説:“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説:“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三字經》讀後感6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為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説《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麼認為,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裏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裏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因為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麼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後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製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為人類製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

《三字經》讀後感7

今天我被《一本低碳生活三字經》的書吸引注了,這本書主要向人們講述了地球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健康生活家園。閲讀此書後我從中瞭解到,這些年來因為極端氣候變化引發的各種不同的重大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促使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給人類發出了警告的信息。目前各種温室氣體排放已經成為危害地球生態平衡重要關鍵因數之一,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日益成為全球人類關注的熱點話題,逐漸演變成一種新的社會時尚和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三字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介紹低碳生活的理念與知識,涵蓋了日常生活,交往的各個領域,並以日常事例、趣聞逸事、歷史典故、先哲事蹟、重要文獻等,把科學性、思想性、實踐相結合,積極向人們倡導低碳文明健康生活的重要,教育人們如何從各方面實際性進行低碳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

這本書使我增長了很多健康生活知識,並且明白我們生活的地球自然環境,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做好環保。不是口頭上説,而是要從最基本的飲食、衣着、起居等日常生活做起,不是一個人就可以了,而是要靠每個人的努力。我會自我做起,做好自我的低碳健康生活,為保護我們生活的地球自然環境而盡一份力,成為一名時尚的低碳生活小使者。

《三字經》讀後感8

在這個炎熱的暑假中,學校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別的作業,讓我們在“暑假讀好書”活動推薦目錄中選一本書寫徵文,而我選擇了《三字經》,我雖然對它有所瞭解,但不是很透徹,三字經讀後感。《三字經》裏面的內容豐富,而且讀起來像古詩一樣,很有感情還能得到很多啟迪。《三字經》中的深奧的文字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蒙學著作。它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它是以短小的篇幅傳受了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必備的歷史和基礎知識,三字經讀後感。不管是天文地理、社會家庭,還是治亂興衰,在這本書中都應有盡有。在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中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有頌揚勤儉節約、公正廉潔,有激勵立志勤學、發奮圖強,也有評擊社會的醜惡現象。這些經典故事感人肺腑。能充分體現出中華美德動人心絃。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9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幾句印象特別深。它們是:“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頭懸樑講的是漢代大學者孫敬將頭髮用繩子吊在屋樑上防止讀書打瞌睡;錐刺股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蘇秦讀書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們不需要老師監督也可以自覺地讀書。

讀完後,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讀書很好,但是不能自覺地讀書。我每天心裏只想着玩,非得媽媽大發雷霆才好好做作業。許多事情都要媽媽提醒才去做。雖然我們不提倡“頭懸樑、錐刺股”這種以傷害身體來勤奮讀書的.辦法,但我們要讀書孫敬和蘇秦勤奮讀書的精神。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我牢記在心,是它打開了我刻苦讀書的大門,它時刻提醒着我好好讀書!

《三字經》讀後感10

《三字經》裏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有七個兄弟,他排行第六位。四歲時,他就已經懂得謙讓之禮了。有一天,鄰居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孔融從容地選了一個小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吃。大人問孔融為什麼挑小梨呢?他回答説:“諸兄年長,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輩,年尚幼小,自應取小,‘犯上’不妥。”這個故事被廣為傳頌。這個故事對應的三字經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字經》讓我在愉悦的閲讀氛圍內汲取知識養料;精彩的內容配以精美的插圖,給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我的閲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從而達到啟迪智慧和淨化心靈的作用,願這本書成為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為我成長中的好朋友!

我真誠地希望我能與經典同行,收穫知識,獲取快樂。

《三字經》讀後感11

在我呀呀學語的時候,我的媽媽就經常背誦《三字經》給我聽,它是我接觸我最早的經典誦讀書。

一開始,我的媽媽只要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着學,後來聽的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經常和我的媽媽一起配合背,有時候是一起背,有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我的媽媽就對後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背《三字經》了。

我的媽媽看我背得越來越多,就開始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呀,《孔融讓梨》呀,我都特別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聽聽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決心要做個尊老愛幼,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能自己藉助拼音讀《三字經》、看《三字經》故事了。一有空閒我就把《三字經》從頭來一遍,那些經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課間的我,身邊總有很多“崇拜者”圍在身邊,那是我的同學在用羨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經》、聽我講《三字經》的故事。

《三字經》讀後感12

暑假裏讀了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雖然以前可以背下來很多,但是其中的意思還有很多沒有完全明白,這次認真的讀過一遍,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每個人一生下來天性都是善良的,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都十分友好。在生長的過程中。因受到家庭和外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原本天性相近的人,會逐漸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從小就要誠懇待人,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相互謙讓。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法則,如果人人都遵守【五常】,社會就很安定祥和。

很多人喜歡給子孫留下滿箱的金銀珠寶,以為這樣就給了孩子最穩固的保障。其實,幸福的生活是自己努力去創造的。如果貪圖享受,每天得過且過,將一事無成。只有勤奮學習,時時勉勵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三字經》教人的道理很多很多,值得我們認真的去學習。我有許多許多不足的地方,以後的日子我會加倍努力,改掉我的壞毛病,做個真正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13

每天我寫完作業都要讀一些課外書。這學期,我就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它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還有教我學習的……

《三字經》中有幾句話讓我記憶憂新,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它讓我明白從小要好好學習,不能錯過最好的學習機會,更不能做一個平庸無能的人。像“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為父母暖被窩,夏天用扇子扇涼蓆。他的細心和孝順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而“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話讓我體會到兄弟間要相互謙讓,做兄長的要呵護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長。雖然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但我們有夥伴,有同學,所以我們對同學和夥伴也要相互謙讓尊重。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學到的這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讀後感14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一箇中國人的珍貴遺產,它易讀、易記、易理解。《三字經》裏面包含了自然常識、歷史故事、道理常規。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會了我們要勤奮學習。

裏面的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們必須得活到老學到老,使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時候,父母、老師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就是説人在小時候,性格本來是善良的,他們的性格十分相近,長大後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性格便相差甚遠。這就説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親人的悉心教導,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軌。這些都是教育的功勞,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三字經》讀後感15

我看過很多很多書,一半左右的書都是我從圖書館裏借來的,偶爾幾次還會借幾本三字經的書。一本三字經的書叫《財智三字經》,它的三字經跟我們學的三字經不一樣,這本書還有第一單元到第五單元,在看過幾頁三字經的時候,也會偶爾相伴幾個故事,第一單元到第四單元都有兩個故事,第五單元有八個故事。三字經下面還有圖,圖下面還告訴我們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一頁是這樣的:人民幣和美元國與國幣流轉元角分十百千可積累能換算。

圖上畫的是:有三個小朋友想交換錢,第一個小朋友説:我希望換100日元。第二個小朋友説:我希望換一美元。第三個小朋友説:我希望換6元人民幣。第一個小朋友拿着6元人民幣,第二個小朋友拿着100日元,第三個小朋友拿着1美元,他們三個都能交換。很多故事告訴我很多道理,有的故事告訴我有錢要慢慢用,要不富翁也會變成窮人;也有的告訴我,錢是一分一分的掙來的;還有的故事告訴我,富人教窮人,窮人也能成為富人;還有個故事告訴我,我們不應該買不該買的東西,如果你買了,也許最後就是痛苦。

標籤: 三字經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nr3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