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400字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今天我讀了這本書,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我認為第一個部分是主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它講訴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本來差距不大,但是因為後天受到各種外部的影響,所以差距越來越大。如果不去教育或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中壞的一面就會露出來。

我現在經常和一些已經被影響的人一起玩弄的我都學壞了,我有些不接受教育了。我以後不能和那些人一起“鬼混”了,不然我的學習成績都會降低了,品德弄得不良了。當我想到會變差的時候,我決定不和那些背影響的人一起和接受這種良好的教育。

我們要不和不良的人一起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是一本好書,光是第一個部分都能令我得到啟發。它令我懂得了不和‘墨’者一起,要和‘朱’者一起,否則受到各種外部的不良影響會讓我們將壞的一面露出來。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2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讀“三字經”,每天放學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們會排着整齊的隊伍,象唱歌一樣的齊聲朗讀,對於“三字經”的內容沒有太多的理解,現在,再次聽到一年級的小同學們背誦“三字經”的時候,我彷彿又看到了我們的樣子。

“三字經”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別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兩句話,使我深有感觸、至今難忘。這個故事講了孟子的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搬遷住所,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就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來讓孟子明白學習不可半途而廢的道理。像孟子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家樓上住了幾個小朋友,對門鄰居叫陳方儀,我們都學習鋼琴,練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晚上我在看電視,這時響起了鋼琴聲,我知道陳方儀在練琴了,這鼓勵我馬上也去練琴,我們相互影響,已經堅持學習了四年多了,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樓上的鄰居叫朱熹,他上五年級了,跟誰都合得來,不管是上初中的大哥哥,還是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喜歡跟他玩兒,跟他在一起,我學會了要和別人友好相處。讓我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擇鄰處的重要作用。

我像大海里的一隻小船,“三字經”就像一個燈塔,它永遠指引我行駛的方向。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3

在我牀頭的書架上有一本《三字經》,那是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買的。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我知道《三字經》要朗朗呤誦和細細品讀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正如《三字經》裏所説:“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話告訴我們: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麼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麼作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我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字經》中這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別深刻。這段話説的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年少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當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無知因而發奮補救。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應當趁早努力讀書,用心思考問題。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中的經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以後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典。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 《三字經》(節選)。當我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的時候,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還沒有開始上學,媽媽買回來一個大西瓜。切開它時,裏面紅壤黑籽,水靈靈的,顏色鮮豔,看着就食慾大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沒等爸爸媽媽,也沒給他們留,就直接的拿起勺子挖着吃。當我吃得所剩無幾時,有人從背後輕輕拍了我一下,嚇了我一跳,我一轉頭,原來是爸爸下班回來了。爸爸指着西瓜對我説:“兒子,你就這樣一個人吃了?怎麼不想想媽媽和我呢?媽媽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還在為咱們做飯,你不心疼嗎?你這樣做對嗎?”我聽了之後,面紅耳赤,愧疚得一句話都説不出來。

後來,爸爸又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從小特別懂事,尊老愛幼,利益面前先人後己,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自己吃小的梨。也是從那時起,爸爸決定讓我背《三字經》,而且給我講述其中的很多典故。今天回憶起來,9歲的我竟然還沒有四歲的孔融懂事呢,真是不應該啊!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永遠記住這些名言佳句,讓它們隨時隨地鞭策我,讓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不再發生。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5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個愛打遊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吧裏,沒錢用還到家裏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要啊!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瞭解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曾經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麼聰明,被稱為神童。但後來稍大一點後就不再發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着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最後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啊!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兩句,但我已經喜歡上了這本書,相信它會讓我瞭解許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讀完它。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6

自宋朝開始,《三字經》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大約一千一百多個字,已算得上是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極易成誦。其內容,包括我國的傳統教育,農業、地理、天文以及道德,還有一些民間傳説等受到歷代世人們所傳承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温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公孫弘自己製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都很貧苦,沒有錢來買書,但是自己卻能做到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頭懸樑,錐刺股。彼不練,自勤奮。”講的是漢代時期的孫敬為了防止自己讀書時打瞌睡,把頭髮吊在了房樑上;戰國時的蘇秦讀書犯困的時候,就會用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學習時,懶惰便是最大的敵人,好學之心,便可使你在學習之路上所向無敵。

你望天上繁星點點,一顆星星有它不同的意義,獨一無二,可能它們的形狀會相同,可每顆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不是嗎?正如《三字經》一般,每一句,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代表了不同的道理,彰顯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學好《三字經》,不僅能在學習上給予自己莫大的幫助,更是對古人們智慧結晶的尊重。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7

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 讓我在課外的時候看,背。書中每三個字都會講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歷史、寓言故事。我讀了之後,裏面的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動着我,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不過一千多個字,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一句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這麼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謙讓兄弟,家庭和睦,我比他大了不少,更應該向他學習。這個故事使得我逐漸養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是説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打好基礎,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有一個哥哥,上小學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麼説他也不聽。現在,他非常後悔上小學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現在後悔已經晚了,又有什麼用呢?

《三字經》中還有許多像這些包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師,能伴我成長,促我進步;它也可以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8

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三字經》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來歷代對兒童的啟蒙讀物,一直廣為流傳。

這本書裏講了許多經典的歷史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早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只能住在破房子裏,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學着哭喪,孟母很着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邊有個肉鋪,小孟子又學着剁肉,孟母更着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學校附近,這次他受到了學習氛圍的薰染,變得彬彬有禮。這讓我知道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另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黃香温習。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他母親早故,和父親相依為命,家裏很窮。夏天,由於火辣辣的太陽照射的緣故,晚上的温度很高,他擔心父親睡不着,就把枕頭扇涼快了;寒冬臘月,天寒地凍,他就先睡下,温暖了枕頭和席子,讓父親能夠安寢。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做小輩的應該對長輩孝順,並努力付諸於實踐當中。

三字經還講了從伏羲到元朝的歷史間發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歡,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發人深思,建議小朋友都來讀一讀這本書哦。你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好書伴我成長,看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開卷有益呀!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9

這個寒假的徵文主題是“誦讀經典傳承國粹”,我選了《三字經》,認認真真讀了幾遍。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的形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育我們好好學習的,等等。

其中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一句話是“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要常常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光陰。愛玩是我們小學生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就説我吧,寒暑假的作業,每次都要等到快開學的前幾天才急急忙忙地去做完;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並且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讓我們受益無窮,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0

在這個寒假裏我背完了《三字經》這本中華國學經典。它的每個句子都有三個字組成,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誦。

《三字經》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還有在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的傑出人物。至今這些語句中所藴含的故事還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炎宋興,受周禪”,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這句話中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開封。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他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便決定把將軍們的兵權收回來。於是他就大擺宴席,把所有的將軍都請進宮中,正當大家喝的盡興時,趙匡胤發話了:“我總擔心你們的部下有一天會把黃袍披到你們的身上。不如你們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做個閒官,買房置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這豈不是更好嗎?”第二天,將軍們都紛紛遞來了辭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們祖先留給後人的文化瑰寶。我們要認真閲讀,反覆吟誦,才能達到增長知識,明事理的目的。我今後還要多朗讀它,《三字經》會讓我終生受益。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1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十分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明白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十分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齊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牀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着媽媽的樣貌,繫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着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麼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嚐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須是最好吃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2

説起三字經,那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3

《三字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小百科全書。這不,我最近讀了這本叫《三字經》的書。裏面有很多很多的種類如:名人類(孟母三遷,孔融讓梨)、人生類(卞和獻玉)、季節類等等多種類型,我很喜歡。

每一篇三字經都有它各自的翻譯文,原文,故事等。在這其中,我也學會樂樂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對,一個人的習慣差了,他的人生也就不好了,相反,習慣好了,人生也就好了。這四句話告訴我們:人生剛開始的時候都一樣,到後來習慣差了,人生也就慢慢地走下坡路,變得不好了,相反,若是習慣好了,人生即便有一時的低迷,到最後也會擁有轉折,變得好起來。

再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這六句話説得就是無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這一個故事説明了我們讀書要認真,有成效,就要有優良的環境,如與旁邊的小朋友玩來玩去的話,那麼學習肯定不好,就好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的道理。這讓我想起諸葛亮説過的“非淡泊以無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話。

同學們,聽了我講的,有空可以讀讀《三字經》呀。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4

大家都知道《三字經》這本書。它是一本我們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象唱歌一樣的《三字經》竟然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看了《三字經》,我有很多的收穫。

在《三字經》中最讓我受啟發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和“勤有功,戲無益。”這兩句。它説得是一個人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這是不應該的,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所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古人都知道要從小勤奮努力學習,而我們處在現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卻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學習一點也不用心,態度也不認真,作業馬馬虎虎經常出錯,字還寫得很難看,真是太不應該了。

在《三字經》中還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黃香的小女孩,她九歲就知道要孝順父母,夏天用扇子為父母驅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暖被褥。黃香小小的年紀就這麼懂事,我比黃香大一歲,可在家裏,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也不幫家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我愛讀《三字經》。

《三字經》400字讀後感15

剛進朝陽外國語校園老師就佈置作業,讓我們背誦《三字經》。透過閲讀、默記我體會到《三字經》韻文極易成誦。資料大致可分為五部分:一、勸教;二、必備知識;三、讀書;四、習史;五、勸學。其中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讀了《三字經》我清楚的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我明白了我們中國以前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我明白瞭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讀了仁、義、禮、智、信我堅信它對我們現代21世紀的學生同樣適用;《三字經》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與經過幾千年不斷流傳下來的美德,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那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來北京讀書,調換工作並不辭辛苦尋找好的校園,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如今早已將《三字經》熟記在胸的我,每當回顧這篇流傳700多年,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文章時,仍有啟迪心智的感悟,讓我百讀不厭,收益非淺。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標籤: 三字經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nwde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