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4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説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

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2

暑假裏讀了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雖然以前可以背下來很多,但是其中的意思還有很多沒有完全明白,這次認真的讀過一遍,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每個人一生下來天性都是善良的,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都十分友好。在生長的過程中。因受到家庭和外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原本天性相近的人,會逐漸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從小就要誠懇待人,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相互謙讓。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法則,如果人人都遵守【五常】,社會就很安定祥和。

很多人喜歡給子孫留下滿箱的金銀珠寶,以為這樣就給了孩子最穩固的保障。其實,幸福的生活是自己努力去創造的。如果貪圖享受,每天得過且過,將一事無成。只有勤奮學習,時時勉勵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三字經》教人的道理很多很多,值得我們認真的去學習。我有許多許多不足的地方,以後的日子我會加倍努力,改掉我的壞毛病,做個真正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3

《三字經》被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之一,它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它家喻户曉,內容豐富,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無一不觸動中國人的心。甚至有些外國人也來中國學習《三字經》。

《三字經》是以三字為句,他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經》,卻是多麼的神奇,每一個字都是那麼充滿魔力,每個字都有深刻的道理,教會我們道德上的意義與做人的道理。

經過七百多年的流傳,《三字經》從零難相見走向宮廷內外,從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從名不見經的鄉間讀物成為聯合國推薦的世界啟蒙名著,其間的曲折歷史和歷代學者的心血與貢獻可謂紙書難盡,而它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更是垂裕千秋、造福後代。

《三字經》裏的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指路燈,《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學會謙讓,《懸樑刺股》的故事讓我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您就像一位老師,像一盞明燈,把中華傳統的美德傳承下去,也希望全世界的人們,能夠在《三字經》的幫助下,成為對國家有幫助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4

在我呀呀學語的時候,我的媽媽就經常背誦《三字經》給我聽,它是我接觸我最早的經典誦讀書。

一開始,我的媽媽只要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着學,後來聽的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經常和我的媽媽一起配合背,有時候是一起背,有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我的媽媽就對後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背《三字經》了。

我的媽媽看我背得越來越多,就開始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呀,《孔融讓梨》呀,我都特別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聽聽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決心要做個尊老愛幼,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能自己藉助拼音讀《三字經》、看《三字經》故事了。一有空閒我就把《三字經》從頭來一遍,那些經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課間的我,身邊總有很多“崇拜者”圍在身邊,那是我的同學在用羨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經》、聽我講《三字經》的故事。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5

《三字經》裏都是在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過讀書、學習,就能出人頭地。《三字經》裏也教導我們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裏也教導我們一些為人處世的事情等,通過不斷學習,獲得、探索知識來提高自身修養。

每當我讀着《三字經》時,總會聯想到,那是的兒女十分孝順,並不是像現在的子女一樣,長大後出國留學,在國外定居,對家鄉的親人不理不睬。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好好讀書,成天泡在網吧裏,還有些人因為不想去上學,而逃課去玩。讓我們來比一比現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有什麼區別,現在的人做什麼事都要佔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的詩賦,並懂得禮節,父母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孔融的父親買了一些梨,讓孔融選一個,孔融選了一個最小的一個梨,父親問他為什麼要小梨子?他説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就讓給哥哥吧!連孔融都可以把梨讓給哥哥,而現在的人不管是誰都要佔些便宜,可見現在的人和古人真是一個對比。

《三字經》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本文學瑰寶。《三字經》影響着我們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6

寒假期間,我閲讀了《三字經》,這是一本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我看了很受啟發。

大家熟悉的“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和友愛兄長,這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比起孔融,我十分慚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着吃,就給了外公三顆,把剩餘的都放了起來,這樣做太不應該了,等外公再到我家來,我要全部拿出來給他吃。平時在生活中,我要尊老愛幼,主動把好東西讓給別人。

文中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訴我們:勤奮上進一定會有收穫,只顧貪玩沒有什麼好處,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奮發努力。我要在今後的學習中,認真、努力、主動,遇到難題不退縮,多東腦筋,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家長、老師和同學請教。多閲讀,多實踐,如果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有用。

《三字經》中的一字一句都講述了一個個人生的哲理,讓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來和意義。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7

“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折射出古人提倡尊幼愛幼的優秀品德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境界。每當讀到這裏,我就有種想起了孟子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於是那許多諸如此類的文章便在我的腦還裏浮動,我便產生了對古人的敬畏之心。

在生活中讓我做事父母感動的事我真的很不好意思,但如果讓我做一些微不足道但又有一點有意義的事,我心裏又有一點難過與不捨。可是生活告訴我,頭時候讓父母開心又是特別有意義。於是我做了,父母真的很開心。看到父母開心的樣子,我也特別開心、高興。當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看到別人開心,自己也暗暗高興。

短短數百字的《三字經》,作為中國古代乃至近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藴含的深刻哲理實在是夠我們去深入探究的。而他所包含的博大愛心,更值得我們去領會、去發揚光大。

細細品味《三字經》,我們能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古人智慧的無窮與愛心的博大,領略大國學的精妙。

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弘揚中國人民的博愛之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8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並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教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佈置下來。當時心裏真的覺得教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於是乎,每一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一天早晨,巷子裏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因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説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瞭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樑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教師,感激你讓我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期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提高,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9

《古人讀書的方法》講了人人都可以讀書,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讀書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因人而異的。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他用七年的時間背誦了十部書。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歐陽修給自己定量計字,他能嚴格要求自己。我要向他學習,做個有學問的人。寒假裏,我就給自己制定一個閲讀計劃,堅持閲讀。記得剛進入寒假()時,我挑選了五本書,打算閲讀。可是,我仔細一看,頭都大了!別看只有五本,頁數可不少啊,一共1083頁!在短短的寒假裏,這麼厚的書,又這麼多本,估計讀不完了!

媽媽鼓勵我説:“你可以的!”

“但願吧,”我抬起頭,“作業和讀書都要完成,時間很緊迫啊!”

“作業不多,讀書時間有的是!”

“那就制定一個計劃吧!”我告訴媽媽,“每天一日三餐之後,我都拿出40分鐘讀書好了!”

這樣就容易多了!我每天堅持按計劃讀書。讀書時,我有一股非常幸福的感覺。一旦我讀起書來,就什麼也聽不到了,而腦海裏也浮現出書中的情節。有時候40分鐘到了,我還捨不得放下書呢!

開學了,我發現這五本書我竟都讀完了!太好了!我深深地感覺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冰心奶奶曾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籍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等着我去挖掘呢!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0

今年暑假裏,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瞭,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它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間,講文明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特別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後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後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1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要讀着本書,每一句都是三個字,後面還有小故事呢!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意思是人剛出生時,其稟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於後來所處環境和所受教育不同,習性才會千差萬別。小故事是曹操之子,就是講曹操的四個兒子曹植、曹丕、曹彰、曹衝,他們個個都有過人之處,但是性格不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和教育不同,人的性格就不同。

第二句是: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如果對孩子不從小就進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發生改變。教育好一個人的方法,貴在教導他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小故事是唐寅學畫的內容是明朝有個畫家叫唐寅,他和他的師傅沈周學畫畫,學了一年,唐寅覺得自己畫的很好了想回家,後來他發現師傅比自己畫的還好,就不想回家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要專心,才能學好。對於我來説專心我有了,可是堅強的意志力我還差一點點。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很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2

我國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我最喜歡三字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意思是指後天環境對學習、成長很重要,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做事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有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我的心根本就沒在學習上,而是早就遠走高飛了,我用手支着頭,望着窗外發呆了20多分鐘才開始寫字,還沒寫到一半,我又開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幾分鍾,就這樣,一個小小的作業我竟用了兩個小時,不但字沒寫好,而且錯了好幾道,還受到了媽媽一頓批評。

還有一次,在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在認真給我們講課,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課怎麼和小朋友玩,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我的名字,説:“王子晗,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才回過神來,支支吾吾半天説不上來,自然我這一堂課的知識也沒學會。

所以,在今後,我會牢記這段話,專心學習,把這國學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學習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3

《古人讀書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人人可以讀書,但讀書要得法,應該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選了十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個字,自己規定每天讀300個字。讀完後,又規定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他總共用了十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每日定量計字,同樣能學到知識。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知道了讀書方法的重要性。呂老師嚴格要求我們背課文、三字經、古詩文以及成語接龍等,提高了我們的寫作能力和閲讀能力,讓我們能出口成章。古人説的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這學期,爸爸給我做了一個新的作息時間表:早上,洗漱完畢後,我大聲朗讀課文、三字經等;晚上,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後,我要複習今天所做的練習、預習明天所講的內容。背誦三字經和古詩詞時,對於不懂的字詞句子,通過查找資料明白其中的含義。這些好的學習方法,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在以後的學習中,我還要進一步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4

放寒假後,媽媽説中央十套百家講壇預告寒假將開播由上海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主講的《三字經》節目,媽媽説:這是我們國家的國學經典,你先讀讀,等開播後,咱們再一起學。

我讀了一遍後,覺得讀起來雖然琅琅上口,還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終於《三字經》開播了,遺憾的是,因為春節串親,有兩講沒聽。聽過的幾講中讓我最感動的有:融四歲能讓梨,雖然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經過教授系列的講解,我才覺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平時在家裏,吃好的穿好的,從不知禮讓父母和他人,不知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黃香真是太慚愧了。還有朱熹寫“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時候練字,書寫“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詩句時,不慎將“桃”字寫錯,父親看了後寫到:“心正則字正,心不正則字不正也”。朱熹看後自覺地把“桃”字重寫了1000遍,正是他這種認真對待錯誤的態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現在,我已經喜歡上《三字經》了,我希望在學習《三字經》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我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讀一讀《三字經》,吸取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精華,讓我們一起努力做祖國的棟樑之材吧!

三字經讀後感400字15

剛進朝陽外國語校園老師就佈置作業,讓我們背誦《三字經》。透過閲讀、默記我體會到《三字經》韻文極易成誦。資料大致可分為五部分:一、勸教;二、必備知識;三、讀書;四、習史;五、勸學。其中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讀了《三字經》我清楚的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我明白了我們中國以前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我明白瞭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讀了仁、義、禮、智、信我堅信它對我們現代21世紀的學生同樣適用;《三字經》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與經過幾千年不斷流傳下來的美德,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那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來北京讀書,調換工作並不辭辛苦尋找好的校園,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如今早已將《三字經》熟記在胸的我,每當回顧這篇流傳700多年,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文章時,仍有啟迪心智的感悟,讓我百讀不厭,收益非淺。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標籤: 三字經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9rzl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