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三字經》讀後感【精】

《三字經》讀後感【精】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讀後感【精】

《三字經》讀後感1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繫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並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於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説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並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作文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於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後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後發揚光大至世界。

《三字經》讀後感2

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媽媽就經常在我面前唸叨《三字經》,久而久之,我也能有模有樣﹑搖頭晃腦地背誦其中的內容;上了幼兒園,媽媽經常給我講《三字經》裏的小故事:《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黃香温席》……這些故事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受益匪淺;上小學之後,我識的字多了,自己讀起了《三字經》,對這本經典鉅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字經》是我國一部經典的蒙學著作,是我國燦爛文化的精華。它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它內容豐富,有歷史故事,有自然常識,有道德規範,也有人生哲理。它不僅教會我們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做事,更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和如何讀書。《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的典故故事闡述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約清正廉潔的,有勸誡謹慎持身回國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李志勤學發憤圖強的。

當我和弟弟妹妹爭搶東西的時候,“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閒置”讓我感到臉紅羞愧,我竟不如四歲的孔融謙遜,更沒有做到哥哥的友愛關心。

當我和爸爸媽媽頂嘴吵架的時候,“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讓我倍感心靈震撼,小小的黃香能如此體恤父母,而我卻無視父母的關愛,還經常惹他們生氣,慚愧!慚愧!

當我在學習上鬆懈偷懶的時候“古聖賢尚勤學”就會提醒我我: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都不忘勤學,作為在普通人的我更應該刻苦努力地學習。“頭懸梁錐刺股”則給我做出了刻苦求學的榜樣。

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臨陣退縮的時候,“玉不琢不成器”則會告誡我:玉不經過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不經過苦難磨練,是成不了大器的。

“幼習業壯致身上匡國下利民”更是為我指明瞭人生的方向: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三字經》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就像一粒思想的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它將伴隨着我,成就我的夢想,完美我的人生。

《三字經》讀後感3

幾天前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這本書內容非常豐富,不論是天文地理、社會家庭,還是歷代興衰、文化變遷,都在其中;書中更是包含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在三字經中看到了幾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這段話:“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裏替人看守家門,雞會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蠶能吐絲以供人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還真不如這些小動物呢。

還有這個段落也很好:“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意思是:車胤捉來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用它來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雖然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求學。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雖然很勞累,但仍堅持讀書,意志超過了常人。這段話有一個相關的故事,講的是東晉大臣車胤從小就愛讀書,但他家裏很窮,窮得連買燈油的錢都沒有。這可怎麼辦呢?夏天的一個夜晚,車胤看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發出一閃一閃的亮光,就靈機一動,捉了許多螢火蟲,放在紗布袋裏,掛在自己的書桌上方。小車胤就藉着螢火蟲發出的光亮來讀書。車胤勤奮讀書,長大後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學者。

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本領,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所成就;而只顧嬉戲玩耍,浪費了大好時光,是毫無益處的。所以我們要在年少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就能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三字經》是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響極其深遠。全書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誦易記,值得我們去閲讀。

《三字經》讀後感4

“小宇,幫我倒杯水。”“才不要呢,我要看電視!”我不高興地回答爸爸的請求。小時候,那個嬌裏嬌氣不尊敬長輩的我歷歷在目。那時,我的脾氣很不好,對待長輩很不禮貌,直到看了

《三字經》這本書,我才深受啟發,改“邪”歸正。在我讀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三字經》這本書。原本我覺得這本書很乏味,後來有一次,我認真地看起這本書來,發現內容很好看,便仔細地品嚐書香。我看着想着,突然幾個句子映入眼簾:“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看完這句話,我突然反省了一下自己,對照起來:黃香九歲,就能為父親在寒冷的冬天温暖被子,而自己不僅不幫父母做點好事,還對他們不禮貌,哎,太不應該了!我的臉頓時熱了起來……於是那時,我就下了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尊重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從那以後,我就努力改正自己喜歡和長輩頂嘴的壞習慣,主動分擔家務,接納長輩的金言玉語,漸漸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長輩對我的看法,還常受誇獎呢。

《三字經》,謝謝你!是你逐漸改變了我,逐漸完善了我。啊,你像一朵潔白的蓮花,盛開在我的心池裏,香氣馥郁!你如同一盞明燈,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不再迷失!

[點評]:小作者開頭先聲奪人,寫出了“我”之前的缺點;接着,筆鋒一轉,引出了《三字經》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重點刻畫了“我”的心理活動;然後寫了“我”的改變;結尾抒發感情,表達了對《三字經》感激之情,照應了題目和開頭,使文章得到了昇華。總體來説,文章條理清晰,結構緊湊,把握住重點展開敍述,進行描寫,突出了“書香浸潤靈魂”這個要點。這是一篇值得點讚的習作。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著作。它三字一句,兩字一韻。 已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 “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教育學生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學生現在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説説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這些榜樣都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

《三字經》讀後感6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我喜歡看漫畫,這樣的書我一拿起就頭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開書,哎……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經》,老闆着個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實目的並不是一味地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誘導地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瞭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

三字經的讀後感400字【三】

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世世代代我們都誦讀着千古流傳經典的文化遺產。其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個兒童必不可少讀的經典著作。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多讀書。五歲時,爸媽就特地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我一打開,天啊!全是字,我的頭都大了!上小學的時候,我才知道要用閲讀來充實自己,當我打開書櫃,拿出《三字經》時,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灰塵。打開第一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7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裏的這句話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最近,我再次細細品讀了國學經典《三字經》,再次感受到孝順的重要意義。

在《三字經》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是一個關於黃香侍父的小故事,大意是: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很悲痛,從此就加倍孝敬父親。所有勞苦家務事他都搶着去做,只為讓父親有較多的時間休息。冬天裏用自己的體温給父親暖被窩,夏天裏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的孝行被廣為傳頌,成了有名的孝子。而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個做兒女的都應具備的良好品德啊!

看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萬千,內心十分愧疚。黃香小小年紀,才九歲就這麼懂事,這樣去孝敬父親。而我現在都11歲了,很多時候都沒有主動去做家務,有時候連自己的衣服襪子還要父母幫洗,一點也不懂得體諒父母,孝順父母。這一點我必須向黃香學習,在家幫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擔;更努力學習,加強自我管理,不讓父母操心。我要用行動來孝敬父母!因此,本學期初,我跟父母承諾:要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爭當表正之星“孝敬獎”。

記得母親節那一天,很多同學都忙着給自己的媽媽準備禮物,我也想給母親送上一個小禮物。我想起爸爸對我説的話:“孝順,就是實實在在為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就算語言再動聽,也不如行動來的更實際。”我就想給母親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幫做家務,讓她在家裏休息。説幹就幹,我親自下廚,做我的拿手好菜——番茄炒蛋。我先洗番茄,把它洗淨,之後用鍋炒。因為是母親節,我可要更認真一點。先打兩個雞蛋,倒點兒油,時不時翻一翻,要小心,別燒糊了,撒點兒鹽。好,完成!好香啊!我端出了番茄炒蛋,放到桌上,媽媽見了,驚喜得不得了:“暢,你真棒呀!這個母親節我過得好開心。”我聽了,甜甜地笑了。接着,我幫媽媽盛飯、夾菜、洗碗、掃地,話兒我全乾了。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從行動開始,從小事做起,把孝順父母長輩這個中華傳統美德,一起傳承下去吧!

《三字經》讀後感8

看完《三字經》,筆者認為它是一本啟蒙書籍,一本教育書籍,一本歷史書籍。

毫無疑問,《三字經》裏面包含的東西太多了,作為一部儒家經典之作,裏面那麼精彩。古人説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三字經》正是如此。

學習《三字經》,學會做人。

《三字經》從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到“融四歲,能讓梨,弚於長,宜先知。”為止,例舉了“人、孟母、竇燕山、父、師、子、幼、老、玉、(黃)香、(孔)融”十一個例子,直接道出下面一句“首孝悌,次見聞。”不管做什麼事,都必須首先要孝、悌,然後才能見、聞。《三字經》安排的有儒家之風,但又不失其本色,依於儒家,卻超過儒家。此後,《三字經》便介紹了一些最基本的自然人文知識。包括某數、某文、三才、三綱、三光、四時、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然後來了句總結的話:凡訓蒙,須講究。

做人不能忘本,做書也不能忘本,接下來《三字經》將儒家中的其他經典書籍介紹了一遍。不管是四書,還是六經,春秋三傳什麼的,全有。這樣還好,接下來繁雜了,然而卻是《三字經》裏最為重要的、能夠為中國人所感到自豪的、感到欣慰的東西:中國上下五千年,當然不包括清朝,晚清那會兒算上,那還叫欣慰、感到自豪?學歷史,可以先讀《三字經》,這裏全有那事,是一個骨架結構。《三字經》接着就説怎樣學歷史: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三字經》厲害,最後連祖師爺孔子都搬出來了,這是個偉大的突破,講孔子的醜事,輸給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嚇得不敢再出遊了。但這是引出下面一大堆的人物來教人如何學習。這一段,就舉了“孔子、趙普、路温舒、公孫弘、孫敬、蘇秦、孫康、朱買臣、車胤、李密、蘇洵、祖塋、李泌、蔡文姬、謝道韞、劉晏、樑灝。這些名士,舉出男士還好,女子有兩個那就不得了了,這完全打破了尊男卑女的傳統觀念。中國古代古代的女子是沒有地位的,李清照沒有,謝道韞沒有,蔡文姬沒有,武則天龍興之前也是沒有的,所以説《三字經》不朽,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

學習《三字經》,學會做人,做一位中國人。

《三字經》讀後感9

請問有沒有一本極其簡約的書既能包羅古往今來又能涵蓋天文地理還可以指導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經。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三字經中的'幾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接着老師把整個三字經英給全班,讓我們抽時間背誦。讀着讀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下面請我採擷三字經裏面的幾段精彩展示給敬愛的讀者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還告訴我們天文地理知識:天、地、人是宇宙間最基本的三種物體;太陽、月亮、星星是宇宙間的三種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東西南北是四個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世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稻子、穀子、麥子、高粱、玉米是六穀;馬、牛、羊、雞、狗、豬是六畜……

它列舉了許多古人,或頭懸樑,錐刺股;或如卞瑩,如映雪;或如負薪,如掛角等發奮學習的故事。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講的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雖然我們是小學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

總之,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深刻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只要我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的鞭策自己,讓我們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麼神奇的書啊!真叫人愛不釋手。

《三字經》讀後感10

這段時間,我們一向學習《三字經》。《三字經》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給我以啟迪,其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還幫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真是太高興了。寫完作業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學滑滑板。可是雖然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聽我的話。爸爸讓我先學習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傾翻,就是不讓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學會後踏在滑板上那種飛翔的感覺,我還是一遍一遍地嘗試,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我原以為學這個很容易,沒想到這麼不容易。”就這樣練習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聽我的話。爸爸看到我沮喪的樣貌,鼓勵我説:“天天,你不要灰心,剛開始學,的確需要努力,但學會後你就能夠自由地滑行了!再堅持,你必須能夠成功!”我聽後想:“好,我再堅持,我就不相信我學不會。”

可是,在以後的幾天中,雖然我也不停地嘗試,我依然沒有感覺,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體拼命地扭動,滑板好像不認識我一樣,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這幾天的努力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對爸爸説:“我累了,不學了。”爸爸説:“天天,你不是剛剛讀過‘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氣呼呼地説:“是,可是和我有什麼關係!”爸爸説:“孟子怎樣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於對學習感到了厭倦,便逃學回家,他的母親為了教育他,就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是啊,如果中途放棄,半途而廢,不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一樣嗎?我要是此刻放棄了,還能體會飛翔的感覺嗎?我對爸爸説:“爸,走,開始!”

堅持就是勝利。第二天的午時,正在滑板上扭動的我突然有了簡便的感覺,我高興地對爸爸説:“爸爸,我好像學會了!”

《三字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我必須要認真地讀讀這經典!

《三字經》讀後感11

最近,我在媽媽的陪同下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列舉了大量故事、典故,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香九齡,能温席》讓我自私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憾。

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時母親便去世了,黃香為了讓父親儘量少操心,在炎熱的夏天,黃香用扇子扇涼父親的枕蓆趕走蚊蟲,讓父親安然入睡。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家裏連柴也不多一根,更別説什麼取曖的設備了,躺在被窩裏,半天都是冰冷冰冷的,確實很難入睡。為了讓父親少挨凍,黃香用自己的體温把冰冷的被子温熱,再招呼父親來睡。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親的心。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在我的眼裏,父母為我們做飯、洗衣服、打掃衞生、輔導功課……這一切我都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不如意還要發脾氣。就拿前兩天的事來説吧!媽媽下班後疲憊地回到家裏,還沒來得及坐一下。由於我特想要一個小鬧鐘,一見媽媽回來,就迎了上去,囔囔着:“媽媽,媽媽,我看上了個小鬧鐘,你陪我去買好嗎?!”媽媽面露難色説:“讓媽媽歇一歇,等吃過飯再去買好嗎?”“不行,不行!現在就去買,我現在就想要嘛!”我不依不饒地哭起來……媽媽只好又拖着疲憊的身子出了門……每次我都是這樣,想要什麼總想馬上買到手,如果父母不同意,我就又哭又鬧,讓他們不得安寧,最後只得同意給我買了。我曾為自己的這一絕招深感得意。現在跟同樣九歲的黃香比起來,我真的覺得自己太自私了,一點沒為父母着想過。父母把我養這麼大,我何曾為父母煮過一次飯,洗過一次碗呢?

為了彌補我的過錯,臨睡前,我輕輕地來到媽媽身邊,摟着媽媽的脖子,深情地説:“媽媽,您辛苦了!早點休息,晚安!”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卻讓媽媽的眼裏溢滿了淚光……可見,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會心滿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好吧。如果這種與生俱來的愛我們都不珍惜,又怎麼可能懂得珍惜其他人給你的愛?愛人,要先學會愛父母。

《三字經》讀後感12

當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已經讓我接觸過三字經。那時候,我還是很無知的。我不知道“做人子,方紹史”。親朋好友,學習禮儀。”我不知道“不切玉,就不能做工具”的意思。如果你不學習,你就不知道你的意思。”的內涵。只知道它三個字一句話,讀起來,容易背誦。直到現在,當我再次打開《三字經》仔細閲讀。感受文化的魅力,沐浴在文化的甘露中,我受益匪淺,見識廣。

最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項九齡,能温暖餐桌。孝順親人,應該堅持。”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黃襄,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寒冷的冬天,黃香用身體給父親的被子保暖,這樣睡覺時就能感覺到温暖。每一個尊重父母的人都應該學習和效仿。”看到這些,我不禁感到羞愧。通常,我吃飯時總是把手放在衣服上,張嘴。我父母讓我做一些小事,我不願意做。

就拿幾天前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媽媽讓我去拿碗和筷子。我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我要去哪裏?媽媽不得不站起來拿筷子。看完黃翔的故事,我感到很慚愧和慚愧。當我們談論我們的父母時,我們總是説我們應該孝順父母。但事實上,有些人總是給父母更多的負擔和擔憂。與古人相比,差別很大。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努力工作,付出了太多。黃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盡最大努力尊重我們的父母。從我們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我們應該尊重和關心我們的父母。

“孟母,擇鄰而居。如果你不學習,你可以打破織機。”戰國時期,為了給孟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先後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學了,他的母親打破織布機來教育他。”孟子能夠理解古今,博大精深,與孟母的嚴苛密不可分,強調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讀到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不僅給了我一個單獨的房間,讓我安靜地學習,還給我買了一個寫字枱和枱燈,試圖改善我的學習環境,但我總是不知道父母的好意,我的學習也總是不認真。讀完這一段,我意識到我的父母為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傷心。我父母對我期望很高,我怎麼能不努力學習呢?

《三字經》讀後感13

《三字經》是我國古老的啟蒙教育書本,它的每一個字,都藴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每一行字,都講述着一個個人生哲理。它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去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們就必須去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更完美。

每一次拿起《三字經》時,我都被深深的吸引,被裏面一個個小故事打動。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就説的是漢代有個叫黃香的人,當時他才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夏天為雙親扇扇驅蚊,寒冬天,以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温暖被褥,這就是中國傳承千萬年的孝心。“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呢!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西莉斯的女神,她送給地球一個能使大地生機,萬物生長的禮物。可是不幸的是,她的女兒被地獄之王抓走了,在女神苦苦哀求下,地獄之王才答應給她們偶爾見面的機會,於是每次母女見面時,大地便萬物復甦,回去時便冰天雪地,從此這個世界有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瞧,這些故事多有趣!

《三字經》還告訴我們一個個做人、刻苦學習的道理呢。“幼不學,老何為”就是讓我們珍惜現在讀書機會,勤奮好學,要不待白了少年頭就一事無成了,真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人在少年時,應該多親近良師益友,跟他們學做人的禮節和道理,提高自身修養,增長學問,作為立身之本。“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浪費光陰,珍惜現在寶貴的學習機會。學習時一定要改掉懶惰的壞毛病,要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最後才能取得成功。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報答老師的諄諄教誨,為祖國更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美麗的故事,值得我們去誦讀,去深思。每天翻一翻,可以陶冶情操,舒緩心情,也可以不斷的鞭策自己,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近,朋友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讀後感1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記得5歲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並要求我背出來了,那時的我因為覺得簡單,讀起來還朗朗上口,所以作為一種樂趣來唱讀的,但並不知道其中含義。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日積月累,我漸漸知道了三字經裏有着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讀着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爺爺奶奶的長孫子,所以爺爺奶奶比較寵愛我,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所以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為他們做些什麼。

因為我比較貪玩,還迷上了看電視和玩遊戲,每當父母要求我去學習、複習功課時,我都會感覺他們好過分,在剝奪我的快樂童年,我還會為此和他們大吵大鬧,亂髮脾氣!想到這些,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明白“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的意思後我才深深懂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自私,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少讓他們為我操心。我還要自覺地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她少操勞,多點時間休息!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還有很多,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現在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錯過一次就少一次,甚至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年少的時候不學習,到老了就沒有什麼作為。學習就如行舟,不進則退。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玩而停下學習的腳步。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如果一味貪圖快樂,就會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能讓我們知書達理……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勤有功,戲無益”不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後悔的嗎!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洗滌。在這些精煉短小的語句中,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5

俗話説:“一本好的經典書就是一個好朋友。”《三字經》能教我怎麼做人,教我怎麼去成長,叫我怎麼學習新知識等等,所以我喜歡讀《三字經》。

在我讀幼兒園時,爸爸就教我讀——《三字經》裏面的“人之初,性本善······”通過誦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比如“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讓我懂得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學會少説錯話,少做錯事。“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告訴我人在少年時,應該多親近良師益友,跟他們切磋做人的禮儀和道理,提高自身修養,增長學問,作為立身之本。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得益於“孟母三遷”改變了他的成長環境和“孟母斷織”對他的啟發。他明白了放棄學習,半途而廢,最終會一事無成的道理後發憤圖強,勤奮學習。

記得有一次,我去舅媽家,外婆削了一個蘋果並分成幾塊,我拿起最大的一塊先給了妹妹。舅媽説:“你怎麼不吃最大的一塊啊!”我對舅媽説:“《三字經》裏面不是説:‘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嗎?之前媽媽就經常説‘孔融讓梨’的這個詞,現在我終於明白了。”舅媽説:“看來《三字經》還真是一本好書哈,以後也要教妹妹學習呦。”

上次,我一個人坐公交車去媽媽上班那裏,看見一位婆婆上來,於是趕緊起來讓婆婆坐下。婆婆連聲説:“不坐不坐,妹兒呢,我還拉得穩,你坐好,莫要摔倒了。”我説:“《三字經》裏面都説‘長者立,幼匆坐,長者坐,命乃坐’,還是你來坐吧。”婆婆一把把我拽到她懷裏坐下説:“來一起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呀!”

《三字經》是我的成長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伴隨我成長。

標籤: 讀後感 三字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gm3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