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中職生缺乏責任感,自制力差,對學習不感興趣。教師的簡單説教不起作用,甚至適得其反。教育學生怎樣做人,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指出:“語文教學要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從而,語文教學承擔着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這個基本任務。”可見,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恰好有利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那麼,如何利用語文來感染、薰陶學生,引導他們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從而實現教育的目的呢?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一、營造雙向交流的課堂氛圍,激發情感認知,構建正確觀念

著名的教育家葉瀾教授曾提出新教育基礎理論核心思想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師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這就説明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我們的學生才有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我們的教學,表達他們真實的思想情感。師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課堂,若要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更好地對症下藥,我們就必須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在課堂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將學生帶入教學的情境中。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應注重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努力搭建溝通的橋樑,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信任我們。我們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及不同體裁,可以選擇講故事、聽音樂、看視頻等手段,營造氛圍,做到“以境育情”。記得,我在教《木屐》這篇課文時,我就從自己的父親説起,他的出身、經歷,特別是他被病痛折磨的最後幾年。雖然我沒有用華麗的語言講訴,但當時的課堂特別的安靜,學生們都靜靜地注視着我,認真地傾聽。隨後,他們談起了自己的父母,撥動他們的心絃,敞開了他們的心扉,也讓我們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瞭解他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我想我們的學生應該會明白,老師是用自己最真實的體會告訴他們要學會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而不要把擁有的“愛”隨意的揮霍,等到失去才後悔,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在“看似無意”卻“有意”的將思想情感教育溶於語文課堂,“潤物”於“無聲處”。

二、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深化情感認知,形成獨特體驗

著名作家謝冕曾説:“讀書人是幸福人。”確實,讀書人除了擁有一個現實世界外,還擁有更為廣闊浩瀚的精神世界。同樣,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很多專家學者從古今中外許多優秀作品中精挑細選的,內容廣泛豐富。它既有知識的廣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努力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和思想品質,讓他們體驗到語文課的幸福。我們的語文教材,提供了許多的教學資料,可以説是教學活動的`“基石”,所以我們應當要活用教材,要讓教材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運用教材中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教育的素材,讓學生品味作品字裏行間的韻味,培養他們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例如,在教學《哦,香雪》這篇課文,我讓學生敍述故事發生的背景、情節,也讓學生體會主人公香雪在那樣艱苦條件下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改變落後追求幸福的強烈願望。接着,再回顧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把我們同學的學習態度與之對比,這樣不僅激發他們的幸福感,同時讓他們明白只有掌握知識的人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總之,在教學中,要因課制宜,因勢利導,要挖掘出作品中人性的光輝,使我們的學生受到薰陶,形成體驗,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聯繫實際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昇華情感認知,鑄就璀璨人生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孩子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孩子在心靈上體驗到情感美,進而感悟到人生的真善美。而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節日,而且都很有教育意義,正好可以藉此引導我們的學生。比如,植樹節、端午節、母親節、父親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等,當這些節日到來之時,就可以告訴學生這些節日的由來,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深意,傳播正能量,當然有些也可以讓學生付諸行動。比如,母親節要求學生為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會親情的可貴;植樹節帶他們去種植樹苗,體會自然的美好;清明節帶他們去瞻仰烈士墓,體會生活的幸福等等。這樣引導學生聯繫實際體驗到人生的精彩,昇華自己的情感認知,樹立自己對未來的信心,讓自己健康茁壯成長。所以,語文課堂也是學生的德育陣地,可以潛移默化的薰陶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總之,在中職語文課堂上,我們可以努力營造雙向交流的課堂氛圍,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薰陶學生,並聯系實際,昇華情感認知,以情動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列開往春天的地鐵,載着他們茁壯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jjm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