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職教育教學論文

中職教育教學論文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教育及各種短期職業培訓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職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大家參考!

中職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以陝西省榆林林業學校職教現狀為基點,提出必須對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進行改革,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訓為根本的職業教育中,實施學籍管理制度、課程設置、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及技能培訓等的改革。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學管理  改革

1 中職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意義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在講話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我國人口多,勞動力多,特別是農民多,就業問題是一個不可迴避而且必須解決好的大問題,需要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城鄉勞動力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因此,必須完善國民教育體系,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去,就必須創辦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學校和職業教育體系。以陝西省榆林市為例,榆林是一個國家級能源重化工基地,煤、天然氣、石油、鹽等資源的貯量和品質位居前列。開採和煉化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榆林目前有5所職業學校,由於幾年前的普高熱、升學熱的影響,職業學校中又產生了綜合高中,導致職業學校既不能向高校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又不能給社會輸送高技能、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

所以,要在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行列中佔有一席之地,任何一所學校都必須在自身教育教學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制度的創新,管理觀念的創新,辦學模式的創新,徹底革除不符合職教特徵的贅生物,才能真正迎來職教的春天。

2 傳統的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2.1按部就班的.學籍管理制度

中職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學的教育管理制度,學生必須到學校完成3到4年的學業,取得畢業證後才能參加工作。

2.2中學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中職教學模式就是以文化課為基礎,基本學習了高中階段的所有文化課知識後,才進行專業課的學習,這樣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長,但文化課與專業所佔時間基本均等,沒有主次之分,結果導致學生既沒有高的文化素養,又不能掌握精湛的專業技術。

2.3課堂管理的死板性

傳統的中職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學的教學管理體制,嚴格的課堂教學制,一般都是由老師講,學生聽。

3 新形勢下中職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措施

3.1徹底打破舊的僵死的學籍管理制度

職業教育其實是從教育到就業的過渡。一定要學生完成三年學業,未免過於死板。為什麼不能允許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過程中就走向崗位,即使他還未完成學業?顯然,當他需要時,他還可以從崗位上走進課堂,成為學生。應形成以學年為單位的“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學習制度,當然學籍保留應確定年限,最多不超過兩年,這樣,就形成了就業[1]與學習的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也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3.2正確處理文化課與技能課的關係

文化課和技能課誰主誰次?就職業教育而言,明確“職業教育要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加快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那麼,中職教育當然是技能課為主了。

但是,也不能將文化課完全刪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職業技能培養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而文化課則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職業技能培養的支持。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必須對現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首先要確定以技能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時安排、資源配置上向技能課傾斜。適當減少文化課的課時數,各文化主課一週安排3~4節即可,將騰出的課時補給專業主課,或開設更多的專業延伸課程,以滿足學生對技能學習的要求;改變校內活動以文化課為主的現象,多開展專業技能競賽,為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核練兵;還有就是為專業課教師提供更多培訓學習機會,以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其次文化課設置上要做到與專業課配套。編寫和選擇一些與專業課相配套的教材,比如説計算機專業,不開設普通英語,就給學生開計算機英語,難道不是更學以致用嗎?再次,確定文化課的服務功能,比如,在中職學校開展《普通話》、《實用文體寫作》、《禮儀》等課程。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將文化課內容重新設置,使教學內容與所學專業形成內在的聯繫。

3.3職業素質的培養

以技能教育為主導應該成為職教工作者的共識,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職業教育視為職業培訓,更不能形成掌握了技能就是完成了職業教育任務的觀點。因為,我們政府、社會賦予了職業教育更崇高的使命。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把加快職業教育、特別是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職業教育是作為達到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來的。此外,各種對企業的調查也表明,企業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勞、定位明確、規範嚴謹等情感因素的發展。所以,職業教育不能簡單化為培訓,要充分抓住教育這一出發點,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3.4技能指導的實踐化

多年從事職教的經驗發現,在企業只需幾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的技能,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了三年仍然不會。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訓設備的不足和合作企業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們專業教學流於紙上談兵,沒有給學生足夠多的實際操作機會,一二年級沒有安排實習項目,到三年級安排實習了,又缺乏教師指導,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這樣的辦學模式必須變革。今後職業學校一定要建立與開設專業相適應的技能基地。實現這樣的目標,模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近來多方宣傳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由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能實習、實踐基地;但在相關政策未出台前,這種模式實現的可能性不大,追逐利潤的企業無法承擔生手所帶來的損耗。另一種則是建成一種前校後廠的模式,在學校內部建立起設施完備的學生實踐基地。當然這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的多方投入,但是對於教學來説,後一種方案顯然更為合適。無論如何,職業教育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無須再培訓就可以上崗就業的技能。

當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對教育提出了種種要求,職業教育體系中眾多不符合要求的環節、模式都需要改革,上述的四方面僅是其中一部分,好多題目還要做深入的研究。總之,我們必須改變當前“以學校理論主導的線性系統的學習模式,逐漸形成學校實踐主導的環形系統的學習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導的協同系統的學習模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dqe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