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魚我所欲也 >

《魚我所欲也》閲讀附參考答案

《魚我所欲也》閲讀附參考答案

《魚,我所欲也》,回答下面題目。

《魚我所欲也》閲讀附參考答案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小題1】下面各句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故患有所不闢也B.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C.鄉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已乎?

【小題2】下面句子翻譯不正確的的一項是( )A.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這也不是可以的嗎?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譯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C.鄉為身死而不受。

譯文: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D.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只不過)賢者能不丟掉它罷了。

【小題3】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A.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二者不可得兼”。)LB.首段用“舍魚而取熊掌”的常情來比喻“捨生而取義”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對比的方法説明不應為物慾所獲而喪失本心。D.文中運用了不少排比和對偶句,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富於文采和氣勢。

答案 【小題1】D 【小題1】A 【小題1】A

解析【小題1】A中“闢”通“避”;B中“辯”通“辨”;C中“鄉”通“向”。

【小題1】“以”應為:“停止、放棄”。

【小題1】A中觀點應是“捨生取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wosuoyu/wny2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