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魚我所欲也 >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閲讀答案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閲讀答案

  魚我所欲也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閲讀答案

  《孟子

魚,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_______ 時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______家經典著作。

2、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

(2)蹴而與之(     )

(3)萬鍾於我何加焉(       )

(4)此之謂失其本心(       )

3、文章開篇關於“魚和熊掌”的論述有何作用?

4、文中“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本可以一句話寫完,可作者卻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來,為什麼?

5、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則刪掉了“見義勇為,敢於鬥爭”的字樣,對於這一問題,你是怎樣認識的?

參考答案:

1、戰國 儒

2、(1)同“避”,躲避 (2)用腳踢 (3)益處 (4)天性、天良

3、圍繞“用‘魚和熊掌’設喻,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形象生動地闡明義比生命珍貴,就像熊掌比魚珍貴一樣,自然引出‘捨生取義’的論點”回答即可。

4、(1)三句排比,可以加強語勢,增強感情,顯示出説話人的義正詞嚴,理直氣壯,把孟子對一些人喪失本心的痛心和遺憾表達得淋漓盡致。

(2)體現出孟子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個性,表現了孟子雄辯、善辯的才華。(圍繞任意一點回答即可)

5、圍繞“珍愛生命,量力而行”回答即可。

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再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在與壞人鬥勇的同時還要鬥智,儘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脅。 (意思對即可)

標籤: 閲讀 文言文 所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wosuoyu/3kl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