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魚我所欲也 >

《魚我所欲也》閲讀練習題及答案

《魚我所欲也》閲讀練習題及答案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魚我所欲也》閲讀練習題及答案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奉:俸祿

B.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C.萬鍾於我何加焉加:益處,好處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棄

2.下面對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開頭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以“舍魚而取熊掌”比喻“捨生取義”,引出中心論點,自然貼切。

B.孟子認為,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同時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

C.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説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文段的主旨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敗被俘,寧死不屈,也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

D.在孟子看來,不僅賢人,就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捨生取義之心,在生死考驗的關鍵時刻,都會做出合乎義的選擇。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D

3.(1)(有人見了)高位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2)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意對即可)

標籤: 閲讀 練習題 所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wosuoyu/kd3p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