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觀潮 >

《觀潮》課後反思

《觀潮》課後反思

  【第一篇】

《觀潮》課後反思

觀潮》一課在教學預設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四年級的孩子閲歷較淺,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的小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湧之威,咆哮之勢,感受到的動感之美是首要問題。通過本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 自己在以下方面抓的較成功:

一、 住住重點詞句,品析詞句,感悟課堂內容,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二、三自然段,這兩自然段這種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之前的平靜與潮來時的驚濤駭浪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及近,排山倒海之勢,在教學時,在學生通過句鄉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後,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通過整體的朗讀感知作者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

二、 以“聲”、“像”輔助理解,對於“悶雷滾動”、“人聲鼎沸”、“山崩地裂”等詞語,讓學生自己茉莉聲音來理解,對各種形態的潮水則是在初步感知上配以錄象輔助學生理解。

三、 以讀感悟:我主要參取了以下讀法:師激情範讀,學生自讀、齊讀相結合,理解後的感情朗讀和背誦。

語文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擁有殘缺的美,我總覺得在品詞品句處理的時候過於零散,不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總體把握。

  【第二篇】

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範例六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並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採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索“ 潮水從遠處湧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並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着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標籤: 觀潮 反思 課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guanchao/3xg8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