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錢幣遊戲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錢幣遊戲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我有友情要出租》講的是有一隻大猩猩沒有朋友,很孤單,於是他想到通過“出租”友情的方式為自己尋找玩伴,即他陪別人玩1個小時,對方就付給他幾塊錢。小姑娘咪咪對此很感興趣,向大猩猩“租”了友情,兩個人玩在了一起。既能交到朋友,還能收穫“錢”,這把大猩猩高興壞了。可後來咪咪要搬家了,不能再來玩了,大猩猩開始想念她。直到有一天正好碰見咪咪在搬家,大猩猩原本想對她説他要免費“出租”友情給她,可咪咪再也不能回來了。大猩猩還在等待他的下一位朋友。

錢幣遊戲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這本圖畫書深受幼兒喜愛,他們不僅模仿書中的猩猩出租友情,還別出心裁地想出了出租圖書、玩具等遊戲。受此啟發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錢幣遊戲。

數錢幣

活動初期,幼兒每人分別帶來了總價為30分的硬幣。看到各自拿來的硬幣,大家圍在一起興沖沖説開了。

“我帶的是4個5分、3個2分、4個1分。”“我帶的是2個5分、5個2分、10個1分。”“我有10個錢幣。”“我有1 7個錢幣。”“我的新,你的舊。”“我帶的是30分。”“我帶的也是30分。”

在觀察和爭論中,幼兒不僅發現大家帶來的硬幣的不同之處:面值、數量、大小、生產年份、新舊程度,也發現了相同之處,即總錢數相等。

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錢幣,幼兒還把自己觀察到的詳細記錄了下來。有人按拿到的順序把每一枚硬幣都畫了下來,還寫上了面值、生產年份;有人先把硬幣分類,把每一類硬幣放在一起,再一一畫下來;還有人先分類,再把記錄單按類分好格,再依次畫下每一類的面值,再按類統計個數,儼然一幅初級的.統計圖表。

裝硬幣

大家帶來的硬幣有用盒裝的、用塑料袋裝的、用紙包的、用瓶裝的。很快幼兒就發現了問題:“用紙包硬幣不行,不結實,紙一破錢就丟了。”“手拿着也不行,沒法參加別的活動。”“用袋子裝也不太好,袋口一鬆,錢就掉了。”“沒蓋的瓶子也不好,瓶一倒錢就掉了。”

“那怎麼辦呢?”我把問題拋給了幼兒,孩子們自有主意。修修説:“用有蓋的瓶子裝,蓋還要緊,但不能用玻璃瓶,一摔就碎。”安安一聽立即反對:“我的瓶子就是玻璃的,摔也摔不壞,因為它是鋼化玻璃的。”説完真的把瓶子摔在地上,演示給大家看。“哇,真的摔不壞!”通過安安的驗證,幼兒知道了鋼化玻璃很結實。“可以用塑料瓶,摔不壞。”“也可以用鐵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説着。“我的瓶子沒蓋怎麼辦?”好好犯難了。“那你做個蓋不就行了。”子碩説。“對,用紙就可以做蓋。”小雨説着找了一張廢紙團好後塞在了瓶口,還真行!

就這樣,幼兒通過討論,自己發現了用具的問題,並通過爭論、比較、試驗,認識到哪些用具適用,並想辦法解決了這些問題。

租圖書

硬幣的問題解決了,幼兒開始玩出租圖書的遊戲。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一起討論出每本書的租金分別為1至4分,並做好價籤。起初因為他們手裏的硬幣都有獨立的1分和2分,所以在租1分和2分的書時遊戲進行得很順利。但很快就遇到了問題:要租4分的書,沒有4分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引導幼兒一起討論解決。開天首先發言:“可以用兩個2分,2分加2分不就是4分了嗎?”受他的啟發,鬧鬧恍然大悟:

“還可以用1個2分,再給2個1分,這樣合起來也是4分。”“對呀!”大家一下興奮起來。暢暢卻坐在那裏愁眉不展,我走到她身邊一看便明白了原因:暢暢手裏只剩下3個5分。

“那暢暢應該怎樣租4分的書呢?”我問道。大家一時沒了主意,我抓住時機啟發道:“我去商場買了8元的果凍,手裏沒有8元錢,但有10元錢,能不能買果凍呢?…能,可以找錢呀!”“對,咱們租書也可以找錢呀!”修修茅塞頓開,“可以給5分,找1分就行了!”“5減l等於4。 ”

“救”錢幣

“老師,我的硬幣掉到牆縫裏了!”小西着急地告訴我。我看到夾縫裏的硬幣,並沒有直接幫幼兒取出,而是把解決問題的空間留給了幼兒,立即組織大家搶救,幼兒立即來了興趣。開天拿來尺子,可太短夠不着。安安想用手,可手太大,進不去。圓圓想出一個主意:用吸鐵石吸。大家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有幾個孩子立刻去科學區拿來吸鐵石,可怎麼也吸不起來,是不是因為吸鐵石離硬幣太遠了?他們又使勁往下夠,吸鐵石和硬幣只隔了一層薄薄的牆皮,可還是吸不起來。

幼兒有些不明白了。他們用吸鐵石吸起了地上的大頭釘、訂書釘,為什麼吸不起硬幣呢?開天拿着吸鐵石和一枚硬幣反覆嘗試。其他幼兒也開始嘗試,還真吸不起來,這可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難道硬幣不是鐵做的嗎?”“還真可能。”“那會是什麼做的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着。 “怎樣才能知道硬幣是什麼做的呢?”我引導大家開動小腦筋。幼兒想到了問家長、查圖書、上網搜等不同的辦法。第二天,他們興奮地帶回了問題的答案:因為我們的硬幣都是分幣,是用鋁合金做的,所以磁鐵是吸不起來的。幼兒還通過科學區的實驗操作感知到:有些1角、5角、1元的硬幣是能被吸起來的,因為它們是鐵鎳合金做的;但有些又不能被吸起來,因為它裏面的成分不含鐵,不同年份的硬幣成分可能會不同。

租借玩具

活動末期,幼兒又想出了租借玩具的點子。該怎樣租借呢?好好説:“就跟借書一樣,每樣玩具都寫上價錢唄。”“可寫多少呀?”大家又開始了爭論。媛媛説:“花線2分錢1根。”麗麗説:“太少了,應該給5分!”修修説:“花線得兩個人玩,5分不好給。”小西説:“可以一個人給2分,一個人給3分呀。”開天説:“一個人給的多,一個人給的少,這樣不公平,還是應該一樣多。”“那你説怎樣才能一樣多呀?”月月追問道。“可以租4分,一人2分不就一樣多了嗎?”“對呀!”修修讚揚道。這番爭論讓大家意識到,出租的價格要考慮到人數。

鬧鬧看到大積塑箱子説:“箱子裏的玩具多,是4個人玩的,一人1分,應該租4分。”康康説: “4分少,一個人才出1分。”修修説:“這箱玩具我們都喜歡玩,應該貴一點。可以一個人出2分,2分加2分是4分,4分再加2分是6分,再加2分就是8分。”開天説:“花線和大箱子都是一個人出2分,不公平,大箱子的玩具比花線的好玩多了。”“那你説多少錢?” “你可以一個人出3分呀,那樣就公平了。…一人出3分,4個人出多少呀?”大家開始算起來。“3分加3分是6分,6分加3分是9分,9分加3分是……”小西邊説邊掰手指,可掰到9個時,只剩1個了,他沒了主意。手指不夠了,怎麼辦?修修説:“把兩個人的手放在一起就夠了。”開天説:“可以不用手指,用小棍呀。”説完就從科學區拿來一把小棍,先拿出3根放在一堆,又拿出3根放在一堆,一共放4堆,“1、2、3、4……12,12根就是12分,應該租12分。”

活動反思

錢幣遊戲來源於幼兒的出租遊戲。硬幣一帶來,幼兒就圍在一起觀察、比較,並列出了一系列問題。在管理錢幣時,教師沒有統一要求幼兒使用哪種用具,而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其中的問題,通過爭論、比較、試驗,認識到哪些用具適用。當硬幣掉進縫裏,老師沒有直接幫幼兒取出,而是把解決問題的空間留給了幼兒。這正如張雪門課程所説,要在幼兒的生活中一步一步開展課程。

幼兒在租借圖書的過程中,1分和2分硬幣很快用完了,想要租3分和4分的書,手裏沒有這些面值的硬幣怎麼辦?問題激發了幼兒思考,促使他們聯繫原有經驗進行遷移,想到了用5分錢出租後找錢的方法,並逐步建立起相關的數學經驗。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學到的數學是真實的、有價值的、不枯燥的。

行為課程還提出課程內容應是動態、變化的,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所以,當租借圖書的活動持續進行一段時間後,幼兒對5以內的加減運算已熟練掌握。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把租賃遊戲擴展到班內的所有玩具,這時幼兒不僅意識到出租的價格要考慮到有多少人玩,還要考慮到價格與大家對玩具喜好之間的關係。隨着遊戲的逐漸深入,促使幼兒不斷產生新的認知衝突,促進思維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j9jd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