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待車的閲讀答案

待車的閲讀答案

待車

待車的閲讀答案

汪曾祺

書放在映着許多倒影的漆桌上。燙金字的書脊在桌面造成一條低低的隧道。將晚的車上堆積的煙灰太多了。車拼着命跑。可不是,表的聲息都弱了。如落花,表的聲息積滿一室,又飄着,上上下下,如柳絮呢。

車過了一站,又過了一站。

好好兒坐着。椅子是一個好主人,它多麼誠懇,多麼殷勤。尤其對於一個單身的人,單身向天盡頭走去的旅客。

書,隨便挑一本看看的,也竟似很用功了。一口氣看了大半本。

我們常在燈下大聲讀書,從前。我的聲音若是高出了你的,你看一看我,低頭拂一拂頭髮便用更高的聲音趕過了我。我們在草地上讀書,在大樹下讀書,在水湄,在花間,在火車上,還在待車室裏。你看,雲的影子從我的書上掠過去了,你看吶,它飛,飛過草場了。草場上有花牛芻料,流動着雲影的清風,洗了它的背,又洗了它項間的鈴與鈴的聲音。

還早呢。啊,書上的字全沒有了。它們飛出去了。像到室裏來啄食的小雀一樣飛出去了,剩得一方模糊的白色。怎麼?一兩分鐘裏天竟暗了。屋瓦上有羽毛的聲音,窗外原來就下着雨。一天如玉屑般的小水珠。江南黃梅天氣。火車前面的巨燈照在雨裏一定好看極了。一聲汽笛,火車壓地駛過,天是那麼灰灰的,看來卻異樣的白。車上人不會知道。窗子落下,玻璃上極微細的琮錚,像小雨吸進厚絨的帷子裏了。

取下一個小皮包,想下站時要不要換一雙鞋。

——車上開丁燈,先生!——噢。

抽一支煙吧,煙頭紅火如螢火蟲飛在五月的故都。

“你再看書!天都黑了呢,又不許開燈,不愛惜眼睛。我開。”

“你開你開,我不看了。莫開,你看藍天邊那顆大星!莫開莫開。”

“你看吧,讓星星陪你,永遠陪你。”

——啪地關上窗子,拉上帷子。

“笑什麼,我不是星!”

車過了一站又一站,車載得我們多遠多遠。

車在雨中奔馳。鞋到底換上了。街石在燈光下發亮,一街的人都換了鞋,從火車上下來

的腳多半濕了,換了鞋的都覺得自己特別幹鬆,於是走的'比誰都快。

敲門了。

“誰?”——“我。”——“那麼,我在家裏!”

“你這人!我説把雨衣帶在箱子裏,才多重,.沒幾天,不帶!’不帶!你看,頭髮上的

水都滴到人臉上了。”

門開了,又關上,(假定沒有僕人吧)開門的聽敲門的關門。

一個年輕,不懂事,一個年輕懂事太多。因此常受埋怨,為感謝報答這種埋怨,於是更

不懂事。

雨落着,但江南正有極好的春天。

因為想不出什麼事情做,把買來準備在火車上看的書拿出來看看。一看,半本就翻過去了。“唉,怎麼辦呢,明天?”看看裝訂得那麼好,印刷得那麼好,簡直是專為送人用的。一個人隨隨便便的竟看得一半本了,真不應該!闔起來。闔起來。躺到牀上去胡思亂想一陣吧。時間多呢。

春假一放,學校就顯得特別大。宿舍,課室,連那個空場子,都放大了。假前一日,同學都走盡了。所有的牀上全是光光的,只有一張牀卻好好的鋪着。一個白綢的大枕頭,滿繡着花朵,我的頭埋在各種花朵裏。

我明天也要走了。但若是明天下雨,便可託辭不走。我真希望下雨。

見鬼!看看錶,早着哩,又被自己捉弄了一次。笑了笑。幹什麼呢?行李不須多帶,小

皮包裏的東西理了又理,再沒有什麼可理的了。過的是種什麼日子:真令人發愁。

“你來?”

“送人。”

“為什麼不好好睡覺?好,我買票去,等下陪你送人。”

車站,月台,路警,上車,小小手絹,在空中搖着,間或有一點淚痕,也幹了。車頭吼着走了,上面和側面同時噴出白雲,白雲,白雲。……書放在桌上,分在兩邊的紙頁形成一個完全的對稱。

我們這一月旅行,你説,到哪兒去好,我不説,有你的地方都好。

笑什麼,我不是星星。你是!星星被我摘來了。

…………

“先生,車不開了。”

“不開最好,好極了,——啊,不開了?為什麼?”

“不大清楚,誰知道是為什麼呢?”

侍役説完了話,竟自走了。待車室裏玻璃窗上全是水,外面景物模糊,如一個滿眼淚水的人所看見的天地一樣。路警對於車輛太熟悉了,全不發生興趣,在泥與水的月台上來往的走,黑色的雨衣沙沙的發聲。

我怎麼辦呢。

回去。沒有雨鞋,沒有雨傘,頭髮裏的水流到脖子裏。好像回不去。

回去,用一張素紙寫了“待車室”三個字貼在牆上。

燈下大聲讀書。我的聲音若是高出了你,你看一看我,低頭拂一拂頭髮,便用更高的聲音趕過了我。如今“我”也是我,“你”也是我,一個鏡子裏,一個鏡子外。

書幫助我們過了多少日子,讀着,又平放在桌子上。

先生,你請坐坐吧。你累了呢。是呀,你忙得很。你一天到晚老是跑來跑去,真是!椅子是多麼一個好主人呀,它多麼誠懇,多麼殷勤。

(選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刪改)

12. 賞析第一段劃線句子的藝術效果。

13. 文章中多處提到“雨”,請簡要分析“雨”在文中的作用。

14. 概括小説中“我”的形象特點。

15. 這是一篇典型的意識流小説,試探究其獨特的藝術特式。

【答案】

12. 通感,將視覺和聽覺相通,表現表的聲音;把表的聲音喻為“落花”“柳絮”,具有一種悲涼感,烘托了悲涼的氣氛。

13. 雨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使得文本結構嚴謹;推動情節發展,如雨中回家後的埋怨;烘托人物心情,如希望下雨不走,表現“表”對江南的不捨。

14. 是一個離家在外的學子,敏感細膩,孤獨寂寞,不捨江南。

15. 大量內心獨白,較少寫實;時序穿插倒置,界限模糊,表現意識的漂流;第一、三人稱之間的穿梭轉換;直接引用、間接引用,自由變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rkm7d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