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與朱元思書》閲讀和答案

《與朱元思書》閲讀和答案

《與朱元思書》原文

《與朱元思書》閲讀和答案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lì)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煙霧都消散盡淨,天與遠山都顯現着同樣的顏色。(我乘船)隨水流漂浮游蕩,任憑船兒隨水漂去。從富陽到桐廬,大約一百多裏,奇峭的的山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江底遊動的魚兒和細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着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藉着山勢,競爭着向上,相互比高遠。(羣山)互相競爭着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無數的山峯。泉水衝擊着巖石,發出泠泠的清越的泉聲。美麗的百鳥相向和鳴,唱出和諧動聽的嚶嚶聲。蟬兒長時間地叫個不停,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那些像老鷹飛到天上一樣(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裏的山峯,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忙於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註釋

與朱元思書(1) 吳均

風煙俱(2)淨(3),天山共色(4)。從流飄蕩(5),任意東西(6)。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7),奇山異水,天下獨絕(8)。

水皆(9)縹碧(10),千丈見底。游魚細石(11),直視無礙(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17),負勢競上(18),互相軒邈(19),爭高直指(20),千百成峯(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響 (23);好鳥相鳴(24),嚶嚶成韻(25)。蟬則千轉不窮(26),猿則百叫無絕(27)。鳶飛唳天(28)者,望峯息心(29);經綸世務者 (30),窺谷忘反(31)。橫柯上蔽(32),在晝猶昏(33);疏條交映(34),有時見日(35)。

(1)《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本文為作者寫給朱元思講述行旅所見的信。一作《與朱元思書》。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樑文》《藝文類聚》裏。書:信函

(2)俱:全,都。

(3)淨:消散。

(4)共色:一樣的顏色。共,相同,一樣。

(5)從流飄蕩:(乘船)隨着江流漂浮移動。從,順,沿。

(6) 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作動詞,向東向西。

(7)自富陽至桐廬: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從流飄蕩”。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原文可能是作者筆下誤。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8)獨絕:獨一無二。獨:獨特。 絕:妙到極處

(9)皆:全,都。

(10)縹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綠色。

(11)游魚細石: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12)直視無礙: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這裏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於箭”,比箭還快。 甚:勝過。 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馬。

(17)寒樹:耐寒而常綠的樹

(18)負勢競上:這些山憑藉(高峻的)地勢,爭着向上。負:憑藉。競:爭着。這一句説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峯”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19)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山巒彷彿都在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兩個詞在這裏作動詞用。

(20)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峯: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峯。

(22)激:衝擊。

(23)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24)好鳥相鳴:好,美麗的;相鳴,互相和鳴。

(25)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6)千轉(zhuàn):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同“囀”(視版本而定),鳥婉轉地叫。這裏指蟬鳴。

(27)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

(28)鳶(yuān)飛唳(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裏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戾,到達

(29)望峯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30)經綸世務者:處理政史事,這裏指在仕途上苦心經營。

(31)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窺:看 。

(32)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着。柯,樹木的枝幹。 蔽:遮蔽。

(33)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猶:好像。

(34)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陽,陽光。 見:看見

[字詞歸類分析]

[1] 1.通假字

①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zhuàn),鳥婉轉地叫。這裏指蟬鳴聲。例句:蟬則千轉不窮。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例句:窺谷忘反。

2.古今異義

①許 古義: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左右。例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

今義:或許,應允,讚許等。

②奔 古義:指飛奔的馬。例句:猛浪若奔。

今義:奔跑,飛奔。

③經綸 古義:籌劃、治理。例句:經綸世務者

今義:規劃,管理政治的.才能

④戾 古義:至 .例句:鳶飛戾天者

今義:罪惡

3.一詞多義

①絕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絕美,絕妙)

猿則百叫無絕(斷,停,消失)

②上 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邊)

③無 直視無礙(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不)

④百 一百許裏(十的倍數)

猿則百叫無絕(極言其多)

4.詞類活用

①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②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③負勢競上(上: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④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高處或往遠處伸展)

⑤望峯息心(息:動詞使動用法,使……平息)

⑥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邊)

⑦風煙俱淨(淨:形容詞作動詞,消散、散淨)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⑴(船)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主語省略)

⑵急湍甚(於)箭(省略介詞“於”)

⑶(高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省略主語“高山”)

②倒裝句

⑴後置定語

鳶飛戾天者

⑵互文

奇山異水

《與朱元思書》閲讀

1、本文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的景色特點,再細緻描繪了水之清、水之( )、山之( )、山之( ),讓人們充分領略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2、文中“鳶飛唳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一句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 )的人生態度。

3、文章寫景用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請各舉一例。寫在下邊。

4、文章在結構上運用了總分的寫法,那麼總結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5、文中哪些句子使安靜的奇峯幽谷融成了一個熱鬧、和諧、美妙的世界?

6、找出從聽覺方面描寫景物和從視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組,並説説它們的表達效果。

7、“鳶飛唳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作者這樣寫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8、文段重點突出,突出一個“奇”字,結合文中的內容,略作分析。

9、文章結尾滲透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其實也如此,你能談談此文藴含的哲理嗎?

10、作者説:“自富陽到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

參考答案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急  高 險(峻、峭、陡)

2、熱愛(讚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嚮往寧靜閒適生活。

3、比喻:猛浪若奔  誇張:急湍甚箭  擬人: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

4、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5、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6、聽: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視:棋柯上蔽,在儘量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喜愛之意,相映成趣。

7、作者的真實用意是在抒發自己因仁途坎坷而產生的抑鬱不平和希望歸隱的情懷。

8、要點,從五個方面表現:(1)是“競上”“爭高”的山勢;(2)是清澈的泉水;(3)是鳥獸動聽不絕的叫聲;(4)是遊人的迷醉;(5)是繁茂的樹林。

9、富貴人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無煩惱;遁跡山林的人生活固然不便,但亦可自得其樂。

10、圍繞“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回答即可。

標籤: 閲讀 朱元思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n42g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