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5篇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5篇

在各個領域,我們都經常看到閲讀答案的身影,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麼一般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5篇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

①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②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2、本文總領全文的事哪一句?(用原文回答)

3、“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文中哪句話從側面表現了水的清澈?

5、文中的“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麼人?

6、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二段前兩句寫江水的清澈,着眼於靜態;後一句寫急流、猛浪,着眼於動態。一靜一動。細緻地描繪出“異水”的動人之態。

B、“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寫映入視野的兩岸山林,以“高”狀山,以“寒”狀樹,照應“奇”字。

C、“千百”,“千”“百”等詞在文中都是虛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從遠處寫視覺景物,再從近處寫耳聞之聲,從靜到動,從詳到略。

7、下列句中未用對偶這一手法的是( )

A、泉水激石……成韻

B、蟬則……無絕

C、鳶飛……忘返

D、夾岸……寒樹

8、下列説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與朱元思書”中的“書”是作者寫的信,“猛浪若奔”的“奔”為奔馳之意,“一百許裏”的“許”表約數,“左右”的意思。

B、從結構上看,本文為總分結構,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特點,然後分別具體描繪異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現山奇時,一寫山高,二寫谷深,三寫林密。

D、“鳶……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厭惡官場,超脱塵世的清高思想,同時又反襯大自然的誘人魅力

參考答案:

1、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

①(全,都)

(消散盡淨)

②(順,隨)

(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向西)

③(急流的水)(好像)

④(憑藉)

(爭着)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於官場的人。

6、D

7、D

8、A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2

課內文言文閲讀(10分)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本文作者 ,字 ,南朝梁文學家。(1分)

【小題2】解釋劃線字。(2分)

(1)猛浪若奔( ) (2)鳶飛戾天( )

(3)經綸世務( ) (4)窺谷忘反( )

【小題3】“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寫出富春江水的什麼特點?表現出作者什麼心情?(2分)

【小題4】第三段對山勢的描寫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2分)

【小題5】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的書信節選,但沒有問候的套話和日常事務的敍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試分析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分)

答案

【小題1】吳均 叔庠

【小題1】這裏指飛奔的馬 至 籌劃 通“返”

【小題1】既寫出富春江水千迴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閒適心情。

【小題1】擬人,寫出了富春江的山奇麗多姿、高峻的特點,把靜止的山寫得具有動態美。

【小題1】抒發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之情,以及對好友的規勸,含蓄流露出愛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能力。結合平時的積累來填寫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先根據文章的內容來概括富春江水的特點,然後再體會作者的心情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根據文章中採用的修辭手法來分析其作用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體會情感即可。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3

文言文閲讀。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沿溯阻絕( )

(2)猛浪若奔( )

(3)故漁者歌曰( )

(4)經綸世務者(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甲、乙兩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個,並寫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語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請在下面括號裏填入被省略的部分。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2)急湍甚()箭

5.甲、乙兩文都寫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寫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甲文側重於寫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側重於寫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兩文都描寫了難見天日之景,但着眼點卻不同,甲文以“不見曦月”來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時見日”來突出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逆流而上(2)飛奔的馬(3)所以(4)籌劃

2.(1)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2)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3.(1)“闕”通“缺”,中斷

(2)“反”通“返”,歸,回去。(另有:“轉”通“囀”等,只要找到兩個即可。)

4.(1)負勢競上,(山巒)互相軒邈(2)急湍勝(於)箭

5.疾或快 急或猛 山之高 樹之密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4

閲讀《三峽》、《與朱元思書》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 解釋加點的字。

良多趣味( ) 屬引悽異( )

泠泠作響( ) 經綸世務者( )

2. 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説説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

聽覺:

表達效果:

3. 甲文先寫山,後寫水,層次井然。寫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乙文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

4. 甲乙兩文在寫景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5. 甲文總寫三峽的特點是什麼?乙文總寫富陽到桐廬的山水特點是什麼?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

6. 乙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假如你是一位投資者,根據兩文介紹的特點,你將如何讓開發這兩個地方?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真,實在 接連不斷 形容水聲的激越 籌劃,治理 2.視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節);先總後分(或總分)。 4.兩文都做到了動靜結合,都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去寫景,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5.甲: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乙: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6.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峽修建水利工程,同時搞旅遊開發。在富春江到桐廬一帶搞旅遊開發。(要抓住兩個地方的特點來談)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5

八年級下文言文複習整理《與朱元思書》

一、 基礎知識

(一)文學常識本文選自《藝文類聚》。作者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

(二)文言詞語

1. 詞類活用【湍】急流。【奔】飛奔的馬。【軒邈】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

2.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見】通“現”,露出。

3.常規詞語【風煙】煙霧。 【共色】一樣的顏色。 【從流】隨着江流。從,順,隨。 【縹(piǎo)碧】青白色。 【無礙】毫無障礙。 【甚箭】比箭還快。 【夾岸】兩岸。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綠而密。【負勢】憑依高峻的山勢。負,依憑。 【競上】爭着向上。競,爭。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 【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íng)】形容水聲激越。 【作響】發出聲響。 【相鳴】互相和鳴。【成韻】形容聲音和諧動聽。韻,和諧的聲音。 【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絕】停止。【鳶 (yuān)飛戾(lì)天】鳶飛到天上,這裏比喻極力追求功名的人。鳶,一種兇猛的鳥。戾,至。【息心】平息熱衷功名之心。【經綸】籌劃,治理。 【柯(kē)】樹木的枝幹。 【蔽】遮蔽。 【猶】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 閲讀探究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氣清的壯麗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麼?風煙俱盡,天山共色。

2. 既寫出江流宛轉,小舟隨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現了作者陶醉於美好大自然的閒適隨意心情的句子是什麼?從流飄蕩,任意東西。3. 總寫所感,統領全文的語句是什麼?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 作者是怎樣有層次的描繪“異水”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先寫“緩流”,突出澄澈(游魚細石);再寫“急湍”,突出兇猛(急湍、猛浪)。運用了誇張、比喻的修辭方法。

5. 作者是怎樣表現“奇山”的?① 整體形象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② 生長狀態奇。兩岸峭壁,皆生寒樹,層巒疊嶂,③ 自然聲音奇。

從聽覺寫泉音、鳥鳴、蟬嘶、猿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交響曲

6. 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的句子是什麼?這句對寫“奇山異水”有什麼關係?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有這樣的“奇山異水”,必然有人的足跡,有人的觸景之情,這句是遊覽者自然生髮的感情。同時這句又是側面着筆,通過襯托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異水”。

7. 結尾“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似是多餘,對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餘。一是起了反覆渲染的作用。寫樹木遮空,晝夜不分,既照應前面對寒樹的描寫,又給山水增加奇色異彩。二是使結構更加嚴謹完美。全文猶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線,這裏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開頭四句,清幽淡雅,餘音繚繞。

三、 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兩篇文言文中的話?寫出相應語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魚可白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記》)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酈道元《三峽》)

2. 由“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你聯想到生活中的什麼現象?

富貴人雖然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是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固然有種種不便,但其快樂是無法比擬的。

四、 參考譯文,見參考書!重點記住幾個句子的翻譯!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6

《與朱元思書》(共15分)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字(4分):

(1)一百許裏 ( ) (2)猛浪若奔 ( )

(3)互相軒邈 ( ) (4)窺谷忘反 (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小題3】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概括讚歎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題4】鳶飛戾無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個句子寄託着作者怎樣的情感?你如何評價作者的這種思想?(3分)

答案

【小題1】大約;這裏指飛奔的馬;軒,高,邈,遠,這裏作動詞用;反通返,歸,返回。(4分)

【小題2】(1)蟬鳴不斷,猿啼不絕。(2分) (2)山峯憑着高峻的形勢競相凌空,互相伸展。(2分)

【小題3】(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2)從流漂盪,任意東西。(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分)

【小題4】表達作者鄙棄功名利祿,追求一種淡泊人生態度。對這種思想評價可以從積極方面或消極方面來談,但只能圍繞一個方面來談,要求觀點要鮮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3分)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7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節選).完成下列各題。(共12分)

(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為清絕: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有刪節)

注:①羅紈(wán):絲織品。②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③夕舂:夕陽。

小題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小題2: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項?(2分) A.蟬則千轉不窮(《與朱元思書》)

B.將軍身被堅執鋭(《陳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説》)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譯文:

②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

小題4:.甲、乙描寫的對象各不相同,但是兩位作者卻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請從對待風景和對待世俗社會兩個角度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 (2分)

小題2:D(2分)

小題3:①我當時被美麗的桃花所折服,竟捨不得離開湖上。(2分 “去”1分 )

②這種快樂(只能)留下來給山中的僧人和遊覽的客人享受,怎麼能夠對那些庸俗的人説呢?(2分 問句句式1分)

小題4:寄情山水、熱愛山水,欣賞大自然之美,洗掉內心的塵垢,保持一份內心的清淨和獨立的人格、情操。(2分)但又流露出一種避世、避俗的心態。(2分)

小題1:這裏考查一詞多義考點。其中A:好像/你 C:生長/使……生存D:從/如果,所以選B二者都是“上下或左右”

小題2:這裏考查通假字現象。A中“轉”為通假字B中“被”為通假字C中“具”為通假字,所以選D。

小題3:翻譯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閲讀必考題型之一。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對譯法、替換法、調整法、保留法、增補法、刪削法等辦法進行翻譯。這裏應注意“竟”“道”等詞語的理解。

小題4:這是考查對文言文中心主題理解和表達。學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在分析歸納原文有關內容的基礎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作者對待景物的主張和看法及態度。能結合文章做具體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8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劃線詞詞義。

①從流飄蕩( )

②猛浪若奔( )

③橫柯上蔽( )

④窺谷忘反( )

2.翻譯下面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最能表達作者志趣和情懷,説説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順、隨

②這裏指飛奔的馬

③樹木的枝幹

④通“返”,返回

2、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重點詞語翻譯正確,意思對即可)

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可以從積極方面或消極方面來談,但要求觀點要鮮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9

一.閲讀下列兩段文字然後做題:(20xx年福建省寧德市)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4分)

(1)沿溯阻絕。沿;(2)良多趣味。良:

(3)直視無礙。礙:(4)窺谷忘反。反: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合原文的語句説説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二.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03年黃崗市)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1)橫柯上蔽(2)窺谷忘反

2.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接,千百成峯。

3.理解填空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徵(用自已的語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山峽》一文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為20xx年福州市中考題)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點,再細緻

描繪了水之清、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讓人們充分領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7.文中畫線的句子抒發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態度。(4分)

(03年南通市)

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錯的一項()

A.蟬則千轉不窮(盡)B.負勢竟上(憑依)

C.橫柯上蔽(隱蔽)D.好鳥相鳴(美麗)

2.選出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不同的一項()

A.風煙俱淨/百廢具興

B.猛浪若奔/在晝猶昏

C.一百許裏/高可二黍許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3.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

A.從流飄蕩B.任意東西

C.互相軒邈D.天下獨絕

4.文中從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經綸務者,窺谷忘反

(05年蘇州)

1.“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麼人?

2.用現代漢語翻譯“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一句寫出了江水的清澄寧靜,《小石潭記》也有通過“游魚”描寫潭澈見底的句子,請默寫其中的一句。

4.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看到富春江奇異的景色以後“望峯息心”“窺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也寫了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之後的種種“覽物之情”,他們寫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麼不同?

5.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二段前兩句寫江水的清澈,着眼於靜態;後一句寫急流、猛浪,着眼於動態。一靜一動。細緻地描繪出“異水”的動人之態。

B.“夾岸高山。皆生寒樹”一句寫映入視野的兩岸山林,以“高”狀山,以“寒”狀樹,照應“奇”字。

C.“千百”,“千”“百”等詞在文中都是虛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從遠處寫視覺景物,再從近處寫耳聞之聲,從靜到動,從詳到略。

6.下列句中未用對偶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韻

B.蟬則……無絕

C.鳶飛……忘返

D.夾岸……寒樹

7.下列説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A.“與朱元思書”中的“書”是作者寫的信,“猛浪若奔”的“奔”為奔馳之意,“一百許裏”的“許”表約數,“左右”的意思。

B.從結構上看,本文為總分結構,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特點,然後分別具體描繪異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現山奇時,一寫山高,二寫谷深,三寫林密。

D.“鳶……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厭惡官場,超脱塵世的清高思想,同時又反襯大自然的誘人魅力。

答案:

一.

1.略2.略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反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嚮往之情。

二.

(03年黃崗市)

1.(1)樹枝(2)同“返”,返回

2.(重重疊疊的)山巒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的最高,伸的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峯。

3.(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樹多,景美

4.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百里,雖乘奔御風以疾也。

5.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急高險(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最後兩空中“山”的特點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熱愛(讚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嚮往寧靜閒適生活(每空2分,共4分,大意對即可)

(03年南通市)

1.C

2.D

3.B

4.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優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05年蘇州)

1.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於官場的人。

2.(羣山)竟爭着高岸,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峯。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或“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4.作者所寫的感受,是一種設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范仲淹以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表達自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闊大胸襟和“先……樂”的思想境界。

5.D

6.D

7.A

希望同學們通過這篇閲讀答案,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0

閲讀文章,完成問題。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文章從________和________角度進行描寫,體現從富陽至桐廬沿途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特點。

2.文中從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3.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 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 的特徵。(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文中,猛浪若奔,《三峽》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5.“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學了本文後,你認為描寫自然景物需要注意什麼?

參考答案:

1.視覺 聽覺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3.江水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樹多、景美

4.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5.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和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需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語言形式和修辭手法;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進行描寫。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1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

1.解釋劃線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猛浪若奔( )

②負勢競上( )

③窺谷忘反( )

④從流飄蕩( )

2.用現代漢語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描繪“奇山”時,緊扣_________的特點;描繪“異水”時,抓住了_________的特點。(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較下面兩個句子,指出它們在寫法上的不同。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奔馬

②憑藉,依靠

③通“返”返回

④隨着

2.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意對即可)

3.①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②“山高”“樹多”“景美”;清或清澈,急或湍急(意對即可)

4.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名利,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對即可)

5.①句運用比喻直接描繪水流湍急,形象生動,使人身臨其境;

②句應用誇張的方法,通過比較間接描寫,流速之快是經過計算流程和與他物作比較後才感知的。(意對即可)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2

①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鳶飛戾天 戾_________________

窺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__

負勢競上 負_________________

好鳥相鳴 好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總領全篇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寫出了江水氣勢磅礴的動態美。《三峽》中類似寫江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至;通返,返回;憑藉;美麗

2、(1)山巒各憑藉着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的更高,伸得最遠,爭着爬得最高,筆直的指向天空,形成成百上千的山峯。

(2)蟬兒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絕。

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5、鄙棄名利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3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 ,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在橫線上填空,使課文完整。(2分)

【小題2】本文中可以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是 。(2分)

【小題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詞意思。(4分)

⑴從流飄蕩( ) ⑵望峯息心( )

⑶經綸世務者( ) ⑷窺谷忘反( )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題5】對本文的感情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意思。

C.作者幻想逃避現實,寄情山水,有想過隱居生活的消極處世思想。

D.作者為了功名利祿極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鬆身心。

答案

【小題1】負勢競上 互相軒邈

【小題2】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小題3】⑴順 隨 ⑵停止,平息 ⑶籌劃 ⑷通返,返回。

【小題4】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 迅猛的波浪如同飛奔的馬。

【小題5】D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根據前後句的提示即能默寫出句子來,注意軒邈的寫法。

考點:本題考查句子默寫。

點評:根據前後句的提示即能默寫出句子,不要寫錯別字即可。

【小題2】試題分析: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中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最能概括富春江景色的特點。

考點: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

點評:概括文章內容要注意抓住中心句。

【小題3】試題分析:⑴從是順,隨的意思。 ⑵息是平息。⑶經綸是籌劃的意思。⑷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

考點: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解釋。

點評: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還要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現象。

【小題4】試題分析:急湍是急流的水,甚箭:比箭還快,奔是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

點評:理解並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注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特別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翻譯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題5】試題分析:作者熱愛大自然,鄙棄功名利祿,所以D項是錯誤的。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點評:理解文言文的內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對題幹中提到的內容進行逐一理解比對,特別要注意細節上的一些差異。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4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3分)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2)猿則百叫無絕

(3)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2分)

小題3:作者寫“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作用是什麼?(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憑藉(依仗) (2)停止(斷絕,消失) (3)通“返”,返回(回去)

小題2: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小題3:(2分)表達出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和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表達對朋友婉言相勸);從側面襯托了山水的奇異之美。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注意(3)為通假字,各個劃線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

小題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翻譯時注意“湍、甚、若、奔”幾個關鍵字,同時注意到語句的通順即可。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寫法的能力。此處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從側面表現了景色之美。

與朱元思書閲讀答案15

《與朱元思書》,回答後面的題。(13分)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

(2)窺谷忘反 (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題3】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請説説富春江的山“奇”在哪裏?水“異”在哪裏?(2分)

【小題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麼理解他發出的這些感慨?(2分)

 答案

【小題1】(1)這裏指飛奔的馬 (2)同“返″,返回

【小題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②蟬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小題3】寫山的“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水的“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題4】第一問:作者發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第二問: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詞語解釋一般立意於考查重點實詞詞義、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五種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詞詞義和一詞多義、此類活用題型考查的重點。這兩個詞語解釋都出自課內,雖然一個屬於詞類活用一個是通假字,但難度很小。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譯的題型。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再有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小題(1)翻譯時注意“奔”的解釋;(2)翻譯時注意“轉”“千”“百”的解釋。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題,因為前文有總結性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後文具體寫了山奇水異,可直接引用原文的句子,對於課內閲讀來説,這是一道無需花費什麼時間的問題。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小題4】

試題分析:這道題只要聯繫作者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和吳均本人的思想傾向,就能體會出作者發此感慨的原因,那些熱衷功名利祿的人,看到富春江美麗的山水景色,流連忘返,在此表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厭棄。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標籤: 朱元思書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4yz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