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貞觀政要》閲讀答案解析

《貞觀政要》閲讀答案解析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週上疏曰:“漢、晉以來,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立定分,以至於滅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於私愛,故前車既覆而後車不改轍也。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昔魏武帝寵樹陳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閉,有同獄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從而畏之也。此則武帝之寵陳思,適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患不富貴,身食大國,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須?而每年別加優賜,曾無紀極。俚語曰:‘貧不學儉,富不學奢。’言自然也。今陛下以大聖創業,豈惟處置見在子弟而已,當須制長久之法,使萬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賜物百段。

《貞觀政要》閲讀答案解析

貞觀十三年,諫議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給魏王泰府料物,有逾於皇太子,上疏諫曰:“昔聖人制禮,尊嫡卑庶。謂之儲君,道亞霄極,甚為崇重,用物不計,泉貨財帛,與王者共之。庶子體卑,不得為例,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而先王必本於人情,然後製法,知有國家,必有嫡庶。然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須尊崇。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徒承機而動,私恩害公,惑志亂國。伏惟陛下功超萬古,道冠百王,發施號令,為世作法。一日萬機,或未盡美,臣職諫諍,無容靜默。伏見儲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見聞,不以為是。《傳》曰:‘臣聞愛子教以義方。’忠、孝、恭、儉,義方之謂。昔漢竇太后及景帝並不識義方之理,遂驕恣樑孝王,封四十餘城,苑方三百裏,大營宮室,複道彌望,積財鏹鉅萬計,出警入蹕,小不得意,發病而死。宣帝亦驕恣淮陽王,幾至於敗,賴其輔以退讓之臣,僅乃獲免。且魏王既新出閤,伏願恆存禮訓,妙擇師傅,示其成敗。既敦之以節儉,又勸之以文學。惟忠惟孝,因而獎之道德齊禮,乃為良器。此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者也。”太宗深納其言。

(節選自《貞觀政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B. 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C.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D. 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dxj84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