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臨江仙閲讀理解附答案

臨江仙閲讀理解附答案

臨江仙

臨江仙閲讀理解附答案

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注:①鹿虔扆:生於五代十國時期,曾在後蜀任職,蜀亡後沒有出仕新朝。②翠華:皇帝的儀仗。

鹿虔扆(y ǐ):後蜀大臣,花間詞人。國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②荒苑:荒廢的皇家園林.③翠華:皇帝儀仗所用的旗子。這裏代指皇帝車駕。④藕花:荷花。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本詞以緊鎖綺窗翠華玉樓歌吹香紅等意象來暗示當年的繁華,意在襯托今日的荒涼。

B.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句運用擬人手法,表達詞人對煙月不明人事變遷還照深宮的厭倦。

C.這首詞不僅寓情於景,而且還賦情於景,作者把本是無知無情的景物諸如綺窗藕花等寫得有知有情。

D.這是一首抒寫黍離之悲的詞,這種 悲不是通過詞人自己之口直接表達,而是由詞人筆下的景物折射出來的。

2.這首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晚唐五代詞大體可分為___和___兩個藝術流派。(2分)

4.此詞通過景物的襯托、氣氛的烘染,曲折地表達了_________的主題。(2分)

5.詞的下片頗具藝術感染力,請從表現手法角度加以賞析。(4分)

6.作者是如何使用擬人手法抒發亡國之恨的?(3分)

7.本文是如何使用襯托手法的?使用這種手法的目的是什麼?(5分)

參考答案:

1.B (沒有表達厭倦之情,表達了詞人人世滄桑之感)

2.作者寫了重門緊鎖、綺窗緊閉、月照深宮、殘荷泣露的舊苑,營造了靜寂悽清、荒涼悲愴的意境,表達了詞人的盛衰之感,亡國之痛。

3.花間詞(西蜀詞) 南唐詞(2分)

4.亡國之痛(意思相近即可)(2分)

5.要點:(1)對比。煙月的無知與藕花的有情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感染力。(2)擬人化。移情於物,煙月無情冷照,藕花卻相向而泣,形象地寄託了作者的傷痛。(共4分)

6在作者的筆下,荒苑中的一扇扇綺窗,因人去樓空而感到寂寞,愁對秋空;野塘中的'一朵朵藕花,因暗傷亡國竟相向而泣,淚濕香紅。作者更為煙月仍照深宮,而責怪她的懵懂。這樣,綺窗、藕花、煙月都和人一樣成為歷史滄桑的目擊者,而暗傷亡國的藕花,更成為作者感情的化身。

7.以金鎖、綺窗、翠華、玉樓、歌吹、香紅等字樣來暗示當年的繁華,使荒涼中閃現着繁華的餘暉。 寫昔日的繁華來反襯今日的荒涼,就使這一荒涼景象顯得更加可悲,也使今昔之慨與興亡之感浮現紙上。

閲讀練習二:

(1)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詞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片藉助秋空荒苑,重門靜鎖,人去無蹤,歌吹聲斷景象(2分)描繪了一幅蕭條、悽清、冷落的畫面(2分)。

(2)要點:① 對比。煙月的無知與藕花的有情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詞人的亡國之悲。②擬人。煙月無情冷照,藕花卻相向而泣。形象地寄託了作者的傷痛。③反襯。用煙月的無知反襯人的悲傷或用煙月的無知反襯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詞人的亡國之悲。(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7x9v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