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

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①弟歸浮樑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

辛棄疾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閒處過平生。酒杯秋吸露,詩句夜裁冰②。

記取小窗風雨夜,對牀燈火多情。問誰千里伴君行?曉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

【註釋】

①祐之:辛祐之,辛棄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構思新穎精巧。

1.在辛棄疾看來怎樣才能做到閒處過平生?請結合詞的上片簡要分析。

2.詞的下片表達了什麼情感?主要是通過哪一種手法來表達的?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首先,要有這樣的人生態度:在朝在野都是幻夢,不必為寵辱得失自我驚擾,只需平靜閒淡地度過餘生。其次,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飲如露般甘美的酒,寫構思精巧的詩

2.下片表達了與弟弟祐之的離別深情。主要用了虛寫(想象)的手法,首先回憶了往昔與弟弟小窗風雨、對牀夜話的手足情誼;接着想象族弟歸途之中的情景,祝福他有青翠如眉黛的山、明亮如鏡的水相伴前行。若答其餘手法酌情給分

【原作翻譯】

不管是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

還是嘯吟山林的隱居生涯

想開了,看淡了,其實不過虛無的夢幻

人世間的這些得失榮辱,

浮雲般飄忽,不需心驚,不要在意

只要清靜閒適,自由在在度過一生:

秋來飲美酒,冬到吟佳句

有了好心情,觸處皆畫境

你該不會忘記,當年

風雨之夜,我們窗前相聚

油燈之前,我們閒坐暢談

如今,你要遠去浮樑

這慢慢長途有誰伴你而行

好在還有一路的好風景:

傍晚,山巒秀美青翠,宛如佳人的雙眉

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瑩的明鏡。

【賞析要點】

上闋以議論為主,是對朋友的勸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兩層意思:仕途中的順與逆,生活中萼榮與辱,不過如同夢一樣的虛幻,沒有必要為此傷腦筋費心思;就算是遇到了坎兒,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可以充滿詩意。

本是送別,卻來了這麼一番議論,似乎有些離題。其實,這正是這首詩的特別之處,詞人的送別不同於一般的送別:不做悲慼憂傷之態,不抒哀怨纏綿之情。男兒的送別,有從容有豪爽,有豁達有寄託。

下闋寫送別,均為虛寫:其一,沒有記寫送別的場面,反而截取了往昔相聚的畫面:記取小窗風雨夜,對牀燈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滿心歡喜;知音者暢談,無拘無束温馨中含有幾多的愜意自在。其二,用一設問,想象朋友離別之後的情景:曉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秀美的山水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獨寂寞,更為重要的是,還包含着詞人的美好祝願:前程美好,就像這陪伴着的秀美山水。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2

臨江仙·夜登小閣,記洛中舊遊①

陳與義

憶昔午橋②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①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陳與義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鎮壽聖院僧舍時所作,追憶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國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間在洛中與好友們遊樂的往事。②午橋:在北宋河南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

1.“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詞句內容簡要分析。

2.全詞圍繞“閒”的心緒,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參考答案

1.①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着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③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藉着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解析】本題要求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這裏主要是對錶達方式中景物描寫的賞析。一般要求指出運用的什麼手法,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面説明達到了什麼效果。

2.①從洛陽舊遊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閒”,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②從昔日與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閒”,感慨個人知交零落;③從二十多年的轉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閒”,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無成。(答 對其中兩點即給4分,答題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要求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品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態度。應聯繫全詩,並關注註釋中所交代的有關背景。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3

臨江仙 元好問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注],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粧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裏,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遊。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注】李輔之是元好問的朋友。齊州即東州,今山東濟南。濟源,今河南濟源。

(1)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看,這首詞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請對此作簡要説明。(4分)

(2)詞作下片集中寫“離愁”。請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離愁的。(4分)

參考答案:

(1)(4分)

作者寫作此詞時正客居濟源,已與李輔之分別三年了。上片,作者回憶三年前的初秋時節,在濟南(齊州、東州)與李輔之泛舟暢遊大明湖的愜意與歡欣;下片,作者回到現實,寫在濟源思念相隔千里、遠在東州的朋友。

【評分參考】時間2分:上片時間是“三年前”,下片時間是“現在(寫作此詞時)”。空間2分:上片空間是在“濟南(齊州、東州)”,下片空間是“濟源”。

(2)(4分)

作者將抽象的離愁形象化,用具體可感的載體來表現離愁。(2分)作者與李輔之分別後,離別之愁無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來“寄離愁”,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不僅如此,作者還希望橋下“殷勤”的流水能將自己內心的“離愁”帶到東州去。(2分)

【評分參考】結合“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句意展開分析,意思答對即可。如果考生僅圍繞“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遊”談離愁,酌情給1-2分。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4

臨江仙·惠州改前韻

宋·蘇軾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我與使君①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②,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

[註釋]①使君:時任惠州知州詹範。②合江樓:作者被貶初至惠州時所居之所,在惠州東門,因東西二江匯合於此得名。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葉道卿《賀聖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兩句中,“翻”“轉”用得巧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暮春時節,榆莢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風吹散的畫面。

C.下片“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山水被賦予人的動作和情感,使詞更富有感染力。

D.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風格含蓄雋永,婉轉纏綿,是豪放派詩人蘇軾少有的婉約詩作。

15.有詩評説,全詞籠罩着“一愁到底”的灰濛濛的意味。詩人的愁從何而來?請結合全詞做簡要賞析。(6分)

答案:

14. D【詞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詞中“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是直接抒情;“語言含蓄雋永,婉轉纏綿”也錯,“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等語句明白如話。】

15.①因傷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過了”,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詩人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飄泊異鄉而愁。本詞為詩人被貶異鄉時所作,詩人由風中飄飛的柳絮聯想到身處異鄉,漂泊無依的自己,因而憂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詞人由逝去的春光聯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每答對1點給2分。)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5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玉立清標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壺。畫船歸去醉歌珠。微雲收未盡,殘月炯如初。

鴛鷺行間催闊步,秋來乘興鳧趨。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茅無。

1、“冰壺”二字讓你想起了王昌齡的`哪一句詩?“冰壺”在詞中比喻什麼?(2分)

2、“微雲收未盡,殘月炯如初”兩句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茅無”寫法精妙,試作簡要分析。(4分)

4、“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茅無”寫法精妙,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一片冰心在玉壺純潔美好的情致(或:高潔清廉的情操)

2、渲染友人離去後悽清、空寂的氛圍;表達了對朋友依依不捨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運用比擬、設問的修辭手法。作者不明説自己對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囑咐相“問”西湖,巧妙傳遞流露。構思精巧獨特,給人清新婉麗、餘韻未盡之感。

4、運用擬人(或想象)手法,寄語鴛鷺(或王叔濟),問能不能在西湖邊結茅而居,表達了自己歸隱的思想(或追隨友人的願望)。

參考譯文

友人啊,你姿態美好、面容俊美,足以消散這夏末的溽熱,更何況你還有冰壺般高潔的情操。你乘坐的畫船漸漸遠去,但你那圓潤如珠的歌聲猶迴盪在我的耳畔,令我心醉。歌聲猶聞,但天邊微雲卻將退盡,殘月黯淡如初。

在成雙成羣鴛鴦和鷺鷥之間,我大步疾走。那些嬉鬧野鴨啊,乘着初秋的清涼,高興地緩行,多令我心痛。無憂的野鴨啊,麻煩你們替我捎句話問問西湖,不知在那綠楊掩映、梅花飄香的湖畔,可否許我結廬相伴友人?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6

臨江仙詩歌

朱敦儒(1)

直自鳳凰城破(2)後,擘釵破鏡(3)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迴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1)朱敦儒,兩宋之交時的詞人。此詞約作於金朝滅北宋後十四年。(2)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佔。(3)擘釵破鏡:常代指夫妻在戰亂中離散。

(1)簡析今春還聽杜鵑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並賞析還字的表達效果。(3分)

答:

(2)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運用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3分)

答:

【解析】

(1)在古代詩歌意象中,杜鵑的啼聲是悲切的,詩人往往借杜鵑啼鳴寫自己悲愁痛苦的心情;還則表明不是第一次,後面的一十四番回就表明年年如此。

(2)從寫作角度分析,整個時代社會的悲劇通過夫妻的離散來表現,抓住這一點,就能較好地理解以小見大的手法。

【參考答案】

(1)今春還聽杜鵑啼一句飽含着詩人多年來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無限辛酸;新的一年,籠罩在他心頭的陰影仍是那樣沉重。(1分)一個還字,貫穿了過去與現在,交織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分)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對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復國的不滿與控訴。(1分)

(2)詞的上片敍述了金兵攻佔汴京後詩人拋妻別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則寫對重逢的嚮往,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之情。(1分)此詞所寫夫妻離散的個人愁緒之深、之重,反映了整個時代的社會悲劇;(1分)所抒懷念親人的一己之情,亦包含了懷念故土的愛國意義。(1分)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7

閲讀下面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梅 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鷓鴣天·賞荷 蔡鬆年(金)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22. 兩首詞均為詠物詞,但第一首詞描寫的是 (季節)的景色,第二首詞描寫的是 (季節)的景色。

23. 李詞中的“玉瘦檀輕無限恨”與蔡詞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兩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 秋天(或初秋)

23. 李詞中的“瘦”字寫出了晚冬時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點。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現出了主人公因思念離人而心生 埋怨,以至憔悴瘦損的哀婉形象。蔡詞中的“瘦”字表現出了荷花的纖細柔美,以此襯托荷葉的豐腴飽滿,寫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態,表達了詞人月下賞荷時的愉悦、閒適之情。

【解析】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把握詩詞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通讀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題目要求,根據題目要求迴歸詩詞,抓住相關的意象,詞句進行分析,把握詩詞內容要點,回答問題。本題要求分別指出這兩首詞是什麼季節的景物。第一首,根據題目“梅”,詞中“雲窗霧閣春遲”(意思是“雲簇閣樓的窗户,淡淡的霧氣瀰漫在四周,春天卻遲遲不來”)“玉瘦檀輕”(梅花風姿清瘦)推斷出該詞描繪的是冬季,或説是晚冬季節的景色。第二首詞,根據題目“賞荷”上片描繪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雲秋影”“西風”“夜涼”判定該詞描繪的應該是秋天,確切説應該是初秋季節的景物。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詩詞比較閲讀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通讀要進行比較閲讀的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題目要求,根據題目要求迴歸詩詞,找到要進行比較閲讀部分,結合具體內容仔細分析,指出異同。本題要求簡要分析李詞中的“玉瘦檀輕無限恨”與蔡詞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兩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題幹要求分析兩首詞中“瘦”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具體作答時,分別結合兩首詞具體內容,分析各自的“瘦”的表達效果即可。李詞中的“玉瘦檀輕無限恨”意思是説晚冬的梅花姿態清瘦,顏色淺紅,這裏的“瘦”表面是説梅花清瘦,其實是以梅花來比喻自己,説照付趙明誠離家時間長,一致自己印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損猶如眼前晚冬清瘦的梅花,所以這個“廋”字既寫出了晚冬時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點。又表現出了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損的哀婉形象。蔡詞中“胭脂雪瘦薰沉水”是寫水中荷花,“胭脂雪”,蘇有詩云“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紅白相雜之色。“沉水”即沉香,閨房薰用。“胭脂雪瘦”是説紅白相雜之色的荷花纖細柔美,就是纖細柔美的荷花暗香襲人。用“瘦”字襯托出下一句“翡翠盤高走夜光”中荷葉的豐腴飽滿,寫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態。詞人月下賞荷花,看到荷花纖細柔美,荷葉豐腴飽滿,纖細柔美的荷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個“瘦”字充分表達出詞人月下賞荷時的愉悦、閒適之情。

【點睛】詩歌比較閲讀與單篇詩歌的閲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兩點外在的、形式上的區別:一是閲讀的對象在數量上的區別;二是對比閲讀多了一代“作比較”這一程度。作答此類題,首先要審清題幹,找出題幹要求的比較閲讀點;然後依照比較閲讀點,在單篇詩歌賞析的基礎上進行求同尋異,進行比較鑑賞。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8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温。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輩。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練習】

1.“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讚揚了友人什麼樣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 請簡要分析。(3 分)

3.“ 送行淡月微雲” 營造了什麼氛圍?

參考答案:

1.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手法,讚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點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隨遇而安。表現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脱情懷。

② 是失意傷悵。意在感傷自身。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歎。

③ 如説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複雜,言之成理亦可。(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聯繫作品分析2 分)

3.這句話關鍵字在送上,自古以來送行就有惜別、哀傷之情,但是詩人以淡月微雲來營造氛圍卻非一般凡語可比,詩人選取這樣於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達對親人離去,自己曠達疏逸的胸襟和情懷,不是一般哀哀慼戚的低靡之詞,而月雲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細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覺,作者於細微之詞,以淡月微雲,來表達了他的那一絲絲親人離別的愁緒,全句可謂淡雅悠遠中略含絲絲愁緒,意境可謂高遠!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9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臨江仙

陳與義①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②。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③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陳與義:南宋愛國詞人。這首詞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帶時所作。②“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紅。這是懷念昔時生平歲月之意。③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有向陽特性。

1.請簡要分析“戎葵”這一意象在詞中的作用。(4分)

2.請概括這首詞所抒發的作者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4分)①以戎葵的向陽特性比喻作者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2分)②賦予戎葵“凝笑”的表情,變無情為有情,以此映襯作者自己豪邁曠達的情懷。(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①對身世漂泊、事業無成的感慨。

2.無人理解的淒涼。③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感。④對屈原的緬懷。(每點1分)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0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完成問題。(8分)

臨江仙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語“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曰“浮生”。②飄蓬:飄浮無定之意。

(1)上闋中“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這兩句寫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2)有人認為下闋中的“酒醒”後三句與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4分)

參考答案:

(1)(4分)大雁是“孤雁”,太陽是“寒日”,孤單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寫出了離別之痛,浪跡飄零之苦。晚霞吐紅,在流浪人看來,紅光慘淡,透出寒意,引發了作者的無限淒涼之感。(重點放到對“孤雁”、“寒日”、“暮天”三個意象的分析上。)

(2)(4分)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寫了離人不堪離別之苦,借酒澆愁;(2分)兩者都設想了酒醒後的情景,為虛寫,突出了孤獨無依、悽苦難耐之感。(2分)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寫旅愁的小令。

上片開頭是:“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詞人飲罷餞行酒,與親故辭別西去,感慨萬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飛蓬那樣到處飄泊。離亭,送別的驛亭。“浮生”一詞,出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莊子認為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後世相沿稱人生為浮生。這裏,詞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從此開始了“飄蓬”一般的生活,遙遙水路,漠漠蒼天,詞人內心極度淒涼,羈旅之恨油然而生。而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説並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詞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動亂時代,這首詞,可能就是徐昌圖由閩入宋前的作品,它不僅反映了詞人悽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離亂社會的影子。這次詞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別情依依,禁不住頻頻回首:“回頭煙柳漸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見了,只有那岸上的楊柳象是籠罩着一重重的煙霧。“煙柳重重”既是狀景也是寫情。這是由於當詞人看到煙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時,必然增添其內心的苦悶。因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離情別意的,所以,寫“煙柳重重”,實際上也就是“離情重重”,是把抽象、無形的愁情寄託在具體形象的煙柳中來表現而已。

接下去,詞人轉過頭來,順眼一望,卻是“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遼遠的天際飄浮着幾絲淡雲:並不時地傳來孤雁的鳴聲,傍晚的落日,照得滿天通紅。此時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詩)。詞人象浮雲一樣飄流無依,象孤雁一樣孑然影單,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卻又喚起詞人念鄉思親的悽傷之情,這一切既是詞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後“飄蓬”生活的形象概括。這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後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寫法,所以這二句可看作是詞人特定心態下攝取的一組畫面,既是實景,也是虛景,虛實相用,使畫面極富表現力,它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僅是自然景觀了,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觀中所隱含的離情別恨,它連綿不斷,廣闊深遠。

下片寫詞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詞人辭別親故,縱一葉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蒼蒼,想到歸宿,詞人不禁自問,愁緒充塞。夜深了,當詞人從船艙裏探出頭來時,只見船已行在平波萬頃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朧悽清。“淮月”,照臨淮水上空的月亮。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這時候,詞人愁緒難以排遣,只有借灑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時的解脱,“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結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又進一步寫他的這種感情。一個人躺在船裏,輾轉反側,愁緒萬千。一直熬到夜盡燈殘之時,才對着殘弱的燭光,勉強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長,恍惚朦朧中波動船搖,詞人夢斷,原來是水面上起了風波。“五更風”,指黎明前的寒風,蕭瑟淒寒。好一個“曉風殘月”,令人難以忍受,可謂悲痛至極。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曾評徐昌圖的《臨江仙》一詞,曰:“狀水窗風景宛然,千載後猶想見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於詞人巧妙地融情與景為一體,寫離愁卻很少直接抒情,而是藉助於外在的景物來表現詞人內心的離愁別恨。詞人沿情佈景,景物的轉承和變換、環境氣氛的渲染和烘托,處處反襯出詞人的內心世界。離愁難奈,感人至深。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1

臨江仙 送錢穆父①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②,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温。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③。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錢穆父:蘇軾的友人,時被謫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白居易《贈元稹》詩中有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筠:竹。

⑴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句運用了哪些手法(包括修辭手法)?讚揚了友人怎樣的品格?(4分)

⑵ 送行淡月微雲營造了怎樣的氣氛?表達了什麼心情?(2分)

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0 (1)運用了比喻、對偶、化用詩句等手法,讚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

(4分,答出兩種手法得2分,兩種品格各1分)

(2)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送行時悽清幽冷的氛圍,表現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寡歡的心情。(2分,悽清幽冷1分;抑鬱寡歡1分,答成惆悵、孤寂、惜別亦可得分)

(3)①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隨遇而安。表現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脱情懷。②是失意惆悵。意在感傷自身。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歎。③如説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複雜,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聯繫作品分析3分)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2

(二)閲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共11分)

臨江仙

晁補之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鬆問藥臼竹問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注)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 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注:指杜鵑,傳説杜鵑的叫聲猶人言“不如歸去”

8.試分析這首詞的前兩句在全詞中的作用。(5分)

9.詞的下片中哪個意象是詞人自身內心情感的外化?請對此具體分析。(6分)

答案:

8、(1).前兩句交代了詞人當時的處境,為全詞定下了苦悶的情感基調。(2分)“謫宦”和“無屋買”點明被貶的境遇,(1分)“殘僧”和“野寺”畫出了寺廟的偏僻荒涼。(1分)如此殘破不堪而詞人還得與之相依為命,足見其命運、境遇的悽慘。(1分)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3

臨江仙·夜登小閣,記洛中舊遊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①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陳與義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鎮壽聖院僧舍時所作,追憶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國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間在洛中與好友們遊樂的往事。②午橋:在北宋河南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

1)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詞句內容簡要分析。(4分)

答案:①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着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2分)③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藉着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1分)

2)全詞圍繞閒的心緒,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4分)

答案:①從洛陽舊遊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閒,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②從昔日與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閒,感慨個人知交零落;③從二十多年的轉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閒,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無成。(答對其中兩點即給4分,答題意思對即可)。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4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温。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凋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錢穆父:蘇軾的友人,時被謫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雲”句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5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送行時悽清幽冷(淒冷、冷清、淒涼)的氛圍,②表現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惆悵、失落、憂傷、惜別、依依不捨)的心情。

2、【示例一】①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②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隨遇而安。③表現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脱情懷。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悵。意在感傷自身。②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③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歎。(如説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複雜,言之成理亦可。6分。表明看法,得2分;結合詩句解説,得2分;揭示詩句含義或表達作用,得2分。)

詩歌原意:

距離都門暢飲已三年了,走過塵世的很多地方。相見歡笑還很温暖。如同無波的古井、有節的秋竹一樣,你我也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在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雲的夜你又要乘孤舟遠去,心中不免惆悵。但在這酒樽之前不用皺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個行人。

解説:

作者以放達釋然的人生態度送別好友錢穆父,認為如同無波古井、有節秋筠的品質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做人就要對於人生的起伏不以為意,作者稱讚好友的同時也以此自況。詞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為分分合合而頻蹙翠眉,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旅店,每個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沒有哪一站會是終點站,對於這些應該要以平常心對待。

《臨江仙》閲讀及答案15

臨江仙·送王緘①

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②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③。此身如傳舍④,何處是吾鄉!

標籤: 閲讀 臨江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ovy3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