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的含義。

2、使學生掌握無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在學生掌握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總結。

4、培養學生認真嚴格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設問:我們學過哪些計算?(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這四種運算,統稱為四則運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個算式裏,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②在一個算式裏,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後做()。

(3)在一個算式裏,如果有括號,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課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介紹四則運算:我們學過的加、減、乘、除四種運算,統稱四則運算。

3、教學例1.

(1)板書例1:3.7-2.5+4.63.6×6÷0.9

然後設問

①這些算式裏有哪些運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②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

③如果用“第一級運算”代替“加、減法”,用“第二級運算”代替“乘、除法”,運算順序怎樣敍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複習填空①的敍述。

④再概括一點講,這句話可以怎樣敍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複習填空①的敍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完成例1的計算。

4、教學例2.

(1)板書例2:35.6-5×1.73,6.75+2.52÷1.2,然後設問

①算式裏含有幾級運算?

②運算順序怎樣?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複習填空②的敍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把沒有做完的繼續做完。(一學生板演,其餘做在書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習題。

5、小結:混合運算步驟比較多,容易發生錯誤,我們要養良好的習慣,計算時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劃、四算、五查”。在沒有括號算式中,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三、鞏固練習

1、(1)填空。(出示,學生口答)

①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統稱為()。

②加法和減法叫做第()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級運算。

③一個算式裏,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級運算,後做第()級運算;如果有兩種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再算()括號裏面的。

2、課本第39頁做一做。

四、作業

練習十第1、4題。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什麼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麼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麼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製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彙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並熟記3的倍數的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培養理解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實踐、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培養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探究的條理性,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3的倍數特徵。

【教學難點】

探究3的倍數特徵的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競賽導入

1、請説出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

2、下面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515820087651644122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有什麼特徵?

3、你能説出幾個3的倍數嗎?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你能迅速判斷出來嗎?

4、比一比。請學生任意報數,學生用計算器算,老師用口算,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看誰的數度快!

5、設疑導入: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這節課就來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準確迅速地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揭示課題)

二、猜想探索,歸納驗證

1、大膽猜想: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

(1)交流猜想。(有的説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有的同學舉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認識。只觀察個位上的數不能確定它是不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

2、觀察探索:出示第10頁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數,把它們圈起來。

(2)議一議。觀察3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

(3)全班交流。橫着看圈起的前10個數,個位上的數字有什麼規律?十位上的數字呢?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行嗎?

(4)問題啟發:

大家再仔細看一看,3的倍數在表中排列有什麼規律?

從上往下看,每條斜線上的數有什麼規律?(個位數字依次減1,十位數字依次加1)

個位數字減1,十位數字加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條斜線的數,各位上數字之和分別是多少,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各位上數字之和都是3的倍數。)

3、歸納概括:現在你能自己的話概括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嗎?

3的倍數的特徵: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驗證結論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發現了3的倍數的特徵。但如果是三位數或更大的數,你們的發現還成立嗎?請大家寫幾個更大的數試試看。

(1)嘗試驗證。(生寫數,然後判斷、交流、得出結論。)

(2)集體交流。

教師説一個數。如342,學生先用特徵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一個更大的數。4870599,學生先用特徵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5、鞏固提高。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四則混合(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學過的小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善於探討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彙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師:從這個調查彙報情況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五年級1班彙報信息: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級2班彙報信息:一個小區週一到週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週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

師: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麼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閲讀題目後,教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麼書籍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麼方法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組彙報,學生可能會呈現的方法

一種方法: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另一種方法:先算每週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2:一個小區週一到週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週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週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引導列分步算式的同學試着列出綜合算式,根據其中的數量關係,運算出結果。

3、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面容兩題中的三個綜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結論: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整數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7頁算一算

五年級數學金牌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難點: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稜、閃爍)

導入:為什麼,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着與眾不同的特徵。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徵。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製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製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製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稜、面、頂點。

6、結合製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徵和正方體的特徵。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蔔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徵,是特殊的長文體,並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稜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稜叫高。)

三、迴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稜長。

並説一説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稜,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通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製成一個稜長為40釐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10釐米的禮品盒繫上綵帶,至少要買多少綵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築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麼?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你喜歡什麼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佈置

用12個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kyw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