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師:上課,同學們好。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生:老師好。

師:上節課。……走進1200多年前的那個秋天,去感受一下詩人在長江畔日千萬思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鑑賞一下《秋興八首》其一。(板書課題)

師:注意這節課是鑑賞課,所以你們是主人,所以希望大家踴躍發言,因為古人説“詩無達詁”。首先,請大家聽一下一位藝術家對於這首詩的朗誦。聽的時候請認真體味朗誦者的感情。(放錄音)

師:錄音出了一點問題,那麼就由我來朗誦,也許沒有這位藝術家朗誦得那麼到位,但也是我對這首詩的理解與感悟。

(師朗誦)

師:我已經讀完了,接下來就請各位同學自己帶着感情,帶着你對這首詩的初步感受,自由地朗誦一下本詩。朗誦的同時請你結合註釋,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麼?或者説你有哪些感受。接下來大家開始自由地朗誦。

(學生自由朗誦了一分鐘的時間)

師:大家都讀完了。接下來就請同學來談談你的初步感受是什麼?或者你在朗誦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趙勇:詩中的意象大多是很淒涼的。

師:你抓住了一點:意象都是很淒涼的。還有嗎?具體講講哪些意象給你這種“淒涼”的感受?

趙勇:“孤舟”、“寒衣”等等。

師:所以説,整首詩通過這些意象帶給你的就是一種淒涼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趙勇:還有題目是《秋興》。(學生將“興”讀作第一聲)

師:應該讀作“秋興”(xìng)

趙勇:詩的後面好像抒發了一種情懷,一種思念故鄉的情感。

師:哪裏體現了出來?

趙勇:“孤舟一系故園心”這一句。

師:很好,請坐。你認為這一首詩的整體是淒涼的,抒發了詩人想念故鄉的情感。再請一位同學講講看,還有什麼發現?林傑?

林傑:我贊同他的觀點。(學生齊笑)

師:可見趙勇的看法深得你心。只是你有自己的另外的一些看法嗎?

林傑:蕭瑟陰涼的氣氛。通過對自然界一些意象的把握,來體現自己思念故鄉的心情。

師:好的。請坐。那麼自然界的意象是怎樣和這種思念故鄉的心情結合起來的呢?我們上個學期學過詩歌,是不是?鑑賞詩歌必須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呢,大家還記得嗎?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是怎樣結合起來的呢?有人説:“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板書)

詩之胚是什麼意思?是指詩的核心和主旨之所在。剛才林傑説了這首詩是通過自然界的萬物抒發思念故鄉的心情,可見景物都帶上了情感。“情感”加上“景物”就成了詩歌的一個要素,是什麼呢?(下面學生的回答隱隱約約)

追問:帶上情感的景物被稱作什麼?

學生齊答:意象。

師:所以説,我們在讀詩歌時一定要把握住意象。接下來,讓我們齊聲誦讀一下這首詩,讀完以後,四人為小組交流。這首詩正好是四聯,那麼我們分配一下任務:第一組首聯,第二組頷聯,第三組頸聯,第四組尾聯。每一組對自己分配到的這一聯裏的意象進行思考、交流,這些意象帶給你怎樣的聯想?接下來就一起朗讀一下。

(教師領起,學生齊聲朗讀。接着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國家安巡視,時間四分鐘)

師:好,交流的時間到,大家停下來。我先請第一組發表他們的看法與見解。如果其他組有不同的意見,待會兒可以做補充。

池麗麗:“凋傷”、“巫”這幾個字。這幾個字給人一種陰暗、陰森、恐怖的味道。而這裏“玉露”好像是早上的事物,應該是很美好的,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另外,楓樹林給人的感覺是很紅火的,出現在這裏也顯得怪。(大意如此)

…………

師:“紅紅火火”的感覺又怎麼能跟“凋傷”放在一起呢?有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你們組有沒有人得出這個結論了?

池麗麗:好像早上露水要蒸發了,生命結束了。

師:這裏我可以提醒一下。我記得上次我給大家發了一篇散文,其中一篇是《母親的書》。母親會背什麼?(個別學生回答:“二十四節氣”)對,每次她背到“白露”這個節氣的時候,“我”就會感到特別的淒涼,為什麼?白露這個意象象徵什麼?我們説不要忘了“它象徵的季節”。好的,你先請坐。婷婷,你來談談你的感受。

陳婷婷:淒涼。

師:為什麼?

陳婷婷:“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節,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覺。

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凋傷”中的這個“傷”字。把“傷”換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這兩個字換一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出來?

謝蒙偉:“凋傷”更能表達出一種傷心的、傷感的感覺。

潘瑞東:……

趙勇:只有人才會感到悲傷,所以,詩人這樣寫就賦予了玉露、楓樹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楓樹林與自己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一樣。詩人自己思念故鄉,感到悲傷,好像玉露、楓樹林也是有了同樣的情感。

師:就好像人與自然的感情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狀態。很不錯,請坐。那我們説這裏的楓樹林會不會是杜牧《山行》裏的楓樹林呢?這裏的“紅”應該是怎樣的一種紅色呢?

學生:暗紅、缺乏生命氣息的紅……

師:這樣的紅與後面一句“巫山巫峽氣蕭森”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怎樣的一種氣氛?

學生:頹廢、悽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種氣氛。

師:還有其他組的補充嗎?沒有,那麼我們就進入第二聯的推敲。第二聯是作者歸家途中看到的風景。這風景又反映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陳園園:想念故鄉的急切。

師:這兩聯中的意象能反映出詩人想念故鄉的急切嗎?朱光潛不是説過: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情感上進行推敲。你從這些意象中能推敲出這樣的思想情感嗎?

薛慧嫻:第二聯想中寫出了波浪很大,所以,我覺得這裏也體現了作者心情的起伏不定。

師:也就説波浪在湧,他的心情也有湧動。那他的心情為何起伏不定?

生:因為他回到故鄉,心情十分激動?

師:詩人這時已經回到故鄉了嗎?注意看註解,大家要將這些意象組合起來進行想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好,你先請坐,再請另外一位同學來講講。

王煥展:陰暗、陰涼的氣氛,不是很平靜,山被雲霧圍繞,這裏反映出作者的一種心情。

師:那這樣的景反映出作者怎麼樣的一種心情?或許我可以給大家一些提示。這首詩,大家看下面的註解,寫於公元766年歸家的途中,但是之後的幾年他都沒有回到家,詩人在外流浪了好幾年。我們説讀詩要“知人論世”,要了解這個人,也要知道當時的時代背景。

池銘鋒:説明杜甫的心情像陰天一樣,是很悲傷的,而且它和前面的第一句一樣,都表達心情。

師:也是通過意象表達心情。還有嗎?

池銘鋒:他的心情是很悲傷的,也是很沉重的。

師:結合背景的話,會帶給你什麼樣的聯想?

池銘鋒: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

師:在這裏,思鄉之情有沒有直接的體現?似乎沒有。請坐。也認為是一種心情的體現。那其他組的同學有沒有補充?

陳祥翔:它這裏寫“江間波浪兼天湧”,波浪好像很高,給人的感覺很灰暗。

師:所以説,也是一種悲傷的情緒?你到底是想提問還是想……

陳祥翔:我是想提問。

師:那就把你的問題大聲地説出來。

陳祥翔:他這裏寫得是不是過於悲傷了?

師:過於悲傷了?

陳祥翔:這個“兼天湧”有沒有太誇張了?

(下面的學生齊笑)

師:你抓的這個意象“兼天湧”,覺得是一種很誇張的寫法,它怎麼樣誇張了?連天都跟着波浪在起伏,是不是?所以你覺得它太誇張了。那誰能回答陳祥翔的這個問題?你們覺得他至於這麼悲傷嗎?剛才我們已經介紹了詩的寫作背景,詩人流寓在外已經好些年了。

陳祥翔:……

師:好的,你先請坐。我們説,藝術的誇張,情緒的表達,有時候是必要的。

趙勇:我想問一下,他是不是不能回去啊?要不然為什麼在這裏發感慨而不回去?

師:他到底為什麼不能回去,就讓我們來看下一聯。

趙勇:這裏描寫的情境這麼惡劣。是不是他回去受到了什麼阻礙?

師:那就讓我們來看看時代背景,當時的唐王朝處於什麼狀態?

趙勇:衰敗的狀態。

師:杜甫的晚年正好處於動盪的藩鎮割據的時代,我們學過歷史應該知道。所以説環境十分的惡劣,阻礙着他回家的路途。這句話,一方面表達了情感,一方面也是對當時環境的暗示。

師:接下來我們看第三句,這一句是這首詩裏的名句。看看我們同學能從這句詩中體會出什麼來。第一小組。

陳瓊翔:我印象最深刻的意象是“淚”,這“淚”應該是“叢菊”掉的眼淚。這讓我們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詩“感時花濺淚”,人在很悲傷時景物帶給人的感受。

師:那實際上不是景物在流淚,而是……

陳瓊翔:……

師:為什麼花流淚更能體現出一種傷感的情緒?花開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陳瓊翔:富有生命力的。

師:但是現在杜甫的感覺卻是花在流淚,真正流淚的人應該是誰?

陳瓊翔:詩人自己。

師:可見流淚的不是你剛才説的菊花,而是詩人自己。除了這個“淚”讓你印象最深刻以外,還有其他的意象嗎?暫時還沒有,好的,先請坐。另外請一位同學。

林傑:我覺得應該把“叢菊”改成“殘菊”。

師:林傑同學要給杜甫煉字,認為應該把“叢菊”改成“殘菊”,那就請大家説説看,該不該改?説説看,要講出理由的。好的,你先請坐。虞一祺,你來講講。

虞一祺:不能改,因為這個季節是秋天,秋天的菊花是開得很茂盛的。

師:你從節氣上而言,這個季節菊花應該開得十分茂盛。那他説,秋末的話,菊花還是會凋謝的啊。

師:詩人為什麼不選擇“殘菊”而選“叢菊”呢?“殘菊”似乎更能體現出淒涼、蕭條、殘敗的感覺來。

虞一祺:詩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已經很久了,大概是出於對菊花盛開的一種嚮往。

師:似乎考慮得還不夠成熟,先請坐,可以再思考一下。請其他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戴康凱:殘菊怎麼可以兩開?

(下面學生齊笑)

師:“兩開”是什麼意思啊?註解裏是怎麼説的?第二次開,也就説他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兩年了,這裏是他回家的路途中,是不是?路途中他停留了兩年時間。好的,你先請坐。你覺得殘菊不能兩開,在理解上好像存在一些誤差。

趙勇:因為菊花古往今來代表着對家鄉的思念。

師:菊花代表對家鄉的思念?(下面學生齊笑)這種説法牽強了些,菊花在古代象徵着高潔,梅蘭竹菊是四君子嘛。

趙勇:寫這首詩時,他已經打算回故鄉了,所以不應該寫“殘菊”,寫“殘菊”的話……

師:事實上,他回不了故鄉。好的,請坐。再想想,“殘菊”意味着什麼?破敗。“叢菊”呢?

茂盛。那這裏説“兩開他日淚”,“兩開”是什麼意思?開了兩了次了,這説明他在這裏已經待了兩年了。那“他日淚”又是什麼意思?

趙勇:應該是他看到這裏的菊花開得這麼茂盛,就想到了故鄉的菊花也是開的茂盛的時候。如果是“殘菊”的話,那故鄉的菊也會開得很殘敗。(下面學生齊笑)

趙勇:這麼去理解,好的,請坐。按我的理解,後面是“孤舟”,而寫詩講究對偶。後面是孤獨,前面是“叢菊”,菊花開得這麼茂盛,相較於詩人的身世飄零,就顯示出他的悽苦之感。而且我們剛才説了《春望》這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花得這麼茂盛,在詩人的眼中卻是在掉眼淚的,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是不是更能體現出詩人一種心境呢?

林傑:這裏的花是不一樣的,菊花是不能代表旺盛的生命力的。

師:菊花為什麼不能代表旺盛的生命力?

林傑:因為菊花是清高、孤傲的象徵,

師:我們説杜甫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往往借花自喻。

林傑:那詩人也可以用其他的花來自喻啊。

師:菊花是秋天特有的意象,而且白露時節,菊花是開得十分茂盛的。

林傑:……

師:好的,你先請坐,關於這一點有不同的意見的,我們下課再討論。接下來下一小組,在你們眼裏,這一聯中有哪個意象讓你們特別感動的?(趙勇舉手)

師:好像只有趙勇發言積極些,其他……(學生笑,馬駒舉手)好的,請將不如激將,馬駒,你覺得哪個字能帶給你特別不一樣的感受?

馬駒:“心”字,“心”前面是“故園”,“故園”就是家鄉,“故園心”也就思念家鄉的“心”。(其他同學笑)

師:還有嗎?

馬駒:這裏體現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師:哪個字特別能體現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馬駒:“系”

師:“系”是什麼意思?

馬駒:“系”就是系舟上岸。

師:那麼,這個“系”就是把舟綁在岸邊,是不是?自己上岸了,那它怎麼和後面的“故園心”聯繫起來?

馬駒:説明他急切地想回家。

師:那為什麼還要把船綁了上岸呢?

馬駒:上岸回家去。

師:注意下面的註解,這裏還不是他的家鄉。

馬駒:他上岸把這裏當作自己的家鄉。

師:當作自己的家鄉嗎?你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好的,請坐,再思考。

趙勇:“孤舟一系故園心”有沒有可能系的不是舟而是“故園心”?

師:所以説,你認為這裏的“系”有雙重含義,雖然這裏説“系”的是舟,但實際上這個“系”牽念的是自己的“故園”。也就是説,自己的“心”牽念的是“故園”,而能讓自己回家的舟卻是“系”在岸邊,舟在此,心在故鄉,形成了一種反差。很好,請坐。還有其他同學找到了別的值得推敲的意象嗎?其他組呢?陳祥翔,我剛才看到你欲舉非舉,你有什麼要講的嗎?

陳祥翔:我剛才選的也是“系”,現在沒有什麼好講的了。

師:趙勇把你要説的已經全説光了?那還有其他意象讓你特別有感覺嗎?比如説……

陳祥翔:“孤舟”。

師:那麼“孤舟”是個怎麼樣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

陳祥翔:一隻小船。

師:一隻小船,這隻小船處在怎麼樣的環境中?

陳祥翔:寬闊的河面上。

師:應該是江面上吧,前面已經提到了。這又是怎麼樣的一個江面呢?

陳祥翔:波浪起伏的。

師:這麼一條孤舟處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會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生:淒涼。

師:淒涼,而且飄零,是不是這樣的一種感受啊?一條小船在波濤之間起伏,有時甚至有被波濤吞沒的感覺。

陳祥翔:我還是覺得這樣的描寫

(學生齊笑)

師:你還是執着於自己剛才的觀點,覺得這樣寫太誇張了。

陳祥翔:這孤舟也太脆弱了。

師:孤舟太脆弱了,你提到這一點。那大家説説看,孤舟是不是脆弱的。

一個學生很快回答:不是的。

師:不是脆弱的,那就是堅強的?

陳祥翔:江間波浪兼天湧……

師:兼天湧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與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濤起伏,又是如此的寬廣,一條孤舟繫於岸邊,是不是更能給人一種脆弱、蕭條、殘敗的感覺?大家一定要拓寬想像的思路與空間。好的,請坐。

林傑舉手:我有一些問題。在這名詩中,“故園心”怎麼可以被繫住?

師:這個問題好像偏離了我們的思路。“系”在這裏是“牽繫”的意思,是指心“牽繫”“故園”的意思。好的,請坐。

師:時間關係,我們進入下一句。這一句有一點難度。第一小組,哪位代表?

方舒:剛剛我們討論了一下,為什麼這句中要用“暮”字,而不是“早上”或“中午”呢?因為“暮”即“黃昏”,太陽落山了,出遊和工作學習的人都要回家去了,而且它這裏是説回家是做寒衣,雖然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加上天氣寒冷,但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做衣服,心裏還是很温暖的。這樣子的一種感覺更能和作者那種不能回家的悲涼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師:就是説,大家都在為冬天做準備,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個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單薄。這種單薄更能顯示出“淒涼”的心境。

方舒:我還想談談剛才的林傑同學説的那個問題,為什麼用“叢菊”而不用“殘菊”?就像老師説的:“叢菊”是菊花開得很茂盛,能和作者孤身飄泊在外的感覺形成對比。如果用“殘菊”的話,那就是有同病相憐的感覺,那就不會突出一種特別的淒涼。還有他説為什麼不用富麗堂皇的花來形成對比,我覺得菊花基本上是顏色比較淡一點的,聯繫上下文,我覺得這裏的意象都是比較悲涼的一種感覺,就是楓樹也是一種很濃重的顏色,如果用很富麗堂皇、很豔麗的花,會把整首詩的意境破壞掉,顯得不和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師:個人的觀點也很精彩,很富有條理性。接下這組同學能不能替方舒做一下補充呢?剛才講到秋天,起風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詩人衣着單薄,顯得分外淒涼。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這個“暮砧”啊?我們在《説木葉》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是不是?那麼,這個“寒砧”與“暮砧”都帶有什麼樣的寓意啊?(下課鈴響起)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個怎麼樣的情景: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聲音一聲急過一聲,慢慢地由慢到快,這樣的場景帶給人什麼樣的感受?謝麗娜,你來講講看。

謝麗娜:這,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

師:緊張?

謝麗娜:人緊張的話,心跳也會加快。

(學生笑)

師:請坐,陳祥翔

陳祥翔:山城這樣高,但作者能清楚地聽到敲打洗衣石的聲音,説明夜很靜。

師:可見四周很安靜,而一聲聲的搗衣聲,在這悽清的夜晚,敲擊在空中也敲擊在詩人的心中。好的,請坐。這是我們同學對這首詩各自的體驗與把握。最後我們來做一個工作,今天我們這節課是讀《秋興八首(其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點感受,或多或少而已。我們就把“《秋興八首(其一)》有感”當作副標題,請大家給它一個正標題,要求能體現你對整首詩的感悟,或者説是你從這首詩中感覺出來的思想感情。

師:由於時間的關係,這個任務就放到課後來完成,並且請大家用散文性的語言描繪一下首詩,數不少於200字。好,下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9wyq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