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説課稿範文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説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説課稿範文

這個內容是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的第一課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新課標教材從一至九年級始終貫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按由易到難梯次漸進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本冊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瞭解、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乃至立體圖形表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新課程沐浴下成長。在靈活開放的課堂中,他們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而且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確立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們確立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利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環保意識。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我重點説説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所倡導的新教學觀明確指出:“教學過程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因此,在這節課我們把數學知識的`教學融於現實情境中,學生在情境中學的高興,學的紮實。老師創設了“普羅旺斯小區中的平行四邊形”這一個情況,將新知的學習與練習都置於這一生活情景中,通過求車位、花圃的面積和温馨提示牌的塗漆面積,設計圖形等活動,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設計本節課時我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運用把新知轉化為已學的知識,用舊知推導出解決新知的方法,確立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情景引入,激趣導課。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的開始,我們結合普羅旺斯小區中的停車位進行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中開始探究活動。

先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的停車位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停車位。它們雖然形狀不一,但面積相同。然後教師結合情景圖滲透思想教育。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文明也在提高。李明家和張海家都想把面積大的停車位讓給對方。這時,教師拋出問題:你有什麼辦法知道這兩個停車位的面積哪個大呢?因為情景圖上的停車位貼有瓷磚,學生會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每個停車位有多少塊瓷磚,再進行比較。接着,再出示一幅平行四邊形草坪圖。教師提問:這塊草坪還能用數格子的方法求它的面積嗎?如果不能,那你又有什麼辦法知道它的面積呢?通過這兩個問題揭示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這部分教學通過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圖,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體現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怎樣探究,從哪開始探究學生有一定的困難。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中我們採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法讓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同學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案,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提高了他們的數學素養[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 ],同時也學會了合作交流。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再用課件演示剪拼過程,加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過程的理解,最後整理成文字填空形式,推導出公式。

(三)分層訓練,理解內化。

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我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同時也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第一層:基本練習。利用所學知識計算情景圖中停車位的面積,由學生償試計算,集體訂正。再次使學生對公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與強化。

第二層:綜合練習。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注意底與高的對應。

做完這裏的練習,學生可能已經感到有些疲勞,所以下面穿插兩幅美景讓學生欣賞。在欣賞的過程又引出更深的練習。給平行四邊形的提示牌兩面刷油漆,求刷漆的面積。這題的用意是培養學生認真分析題目,充分找出題目中有利條件。

第三層:拓展思維。小小設計師,根據面積設計圖形。這是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意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鞏固新知。

結課之前,教師拋出:今天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緊接着教師個別提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最後教師再作小結。目的是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五、説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在這個板書中簡潔明瞭的概括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出了計算公式。這三個等號讓學生更加明白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轉化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係,加深對公式來源的理解。

六、預設效果。

這節課的設計,給學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聽、嘴説、腦想的時間和空間。利用學生熟悉的停車位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可以使學生互相督促,全員參與,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充滿激勵的語言,將會給學生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練習題,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説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l497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