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比例尺》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比例尺》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例尺》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例尺》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比例尺》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特崗教師培訓時在上前城小學做的一節課。比例尺的教學在本校試講了效果不錯,但是異校上課差異性就較強,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都不熟悉,這節課讓我感覺力不從心,學生是啟而不發,所以感受也頗深,現就反思如下:

1、這堂課總體學生積極性沒調動起來,我感覺這跟異校教師教學有很大的關係,學生反應也很慢顯得課堂很沉悶,特別是讓學生小組討論時學生參與的很少,大部分學生都只是呆坐着。

2、本節課的導入我選用了生活中的例子以腦筋急轉彎的形式導入,目的在於導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這樣的設計既放鬆了心情又為本新課的教學做了鋪墊。這一環節我感覺不足的是應該從這個就引導學生探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係,這樣上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3、在畫線段圖揭示比例尺的意義時,浪費了很多時間,這樣就會感覺前部分的教學不緊湊,學生的表現也比較懶散。在這部分教學中出現了一個不足,比例尺的書寫形式沒強調,放在課的最後強調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在本節課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學生寫出1:10也有學生用分數表示,當時強調了分數形式的讀法,但是學生在後面又出現讀十分之一時我沒及時強調,所以這塊我引導的不是很好,還需要在下節課中繼續強調讀法。

4、在認識線段比例尺時,我選用了自學的方式,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本節課時間沒把握好,導致課時量有些少,本課還設計了兩個練習還沒來得及出示,總體感覺本節課我的教學不是很成功。

《比例尺》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比例”這一單元第一小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在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它可為學生架起一道數學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樑,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併為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中,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明確了立足於學生學習、生活體驗的總的教學方向。在教學過程中着力引導學生採用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從生活導入、實踐探究,學習比例尺的意義,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習比例尺的應用,最後通過合作研究鞏固深化。

2、預想達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分析游泳池的平面圖,使學生體會到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知道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就是比例尺。

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通過小組觀察、思考、動手、討論等合作學習,進一步發展了互相合作、協調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互助的學習品質。

3、重點和難點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確根據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

二、教法、學法

1、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這節課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兩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在這兩次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解決方法,然後全班交流,此過程讓學生的個性思維方法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每個同學都能從同學們的彙報交流中獲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處理,有利於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

在整堂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獨立思考的開放空間,尊重每一個學生,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義,學會了求平面圖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發展的空間,既有情感的體驗、交流,又能培養學生蒐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訓練

通過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複習,為下面求比例尺時單位的改寫打下基礎。

(二)、情景引入

首先通過創設一隻螞蟻從儀徵車站爬到我們學校只用了10秒鐘,這是為什麼?這一題讓學生聯繫生活,引出地圖。

其次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兩組圖使學生明確畫地圖時是形狀沒變、大小變了。

最後通過幫老師推薦住房使學生思考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麼關係?從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探究比例尺的意義

出示游泳圖要求學生按照要求進行學習:(1)、量出上面游泳池平面圖的長和寬。(2)分別計算出游泳池平面圖的長和寬分別是實際長和寬的幾分之幾。(3)分別寫出游泳池平面圖的長和寬分別是實際長和寬的比,並化簡。(4)完成後同桌交流。

反饋第(1)個問題時向學生説明什麼是圖上距離什麼是實際距離。反饋第(2)、(3)個問題時向學生強調計算時要注意單位統一。

通過追問:這兩個比怎麼寫,化簡後是多少?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從而向學生揭示比例尺的意義:我們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通過進一步追問:這張游泳池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0,還可以寫成1/1000。

通過啟發:可以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相機板書

2、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認識線段比例尺

通過引導使學生弄清楚比例尺表示的實際意義,1:1000的意思是圖上1釐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釐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説明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數值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進一步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

通過追問:從這個線段比例尺來看,圖上的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米?圖上的2釐米、3釐米分別表示實際距離多少米?這與1:1000的含義相同嗎?

通過完成練一練第一題、練習一第一題進一步鞏固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3、師生課堂反思

什麼叫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比例尺有多少種表示方法?(先由學生小結,再由教師補充),使學生明確如下: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②求比例尺時,前項、後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單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有時由於機器零件比較小,這時的比例尺要寫成後項是“1”的比。

(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將生活與知識相聯繫,通過教學例4嘗試比例尺的正確求法,隨後用求精密零件圖的比例尺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同時揭示擴大比例尺和縮小比例尺的特徵。

四、存在問題

反思整個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本節課進行了兩次探究,第一次探究比例尺的意義,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實際應用。第一次探究時間比較充分,而第二次探究的時間比較緊張,學生雖基本完成了這個問題,但來不及反饋,導致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還不夠紮實。另外在預設課堂的生成,預設應設置一定的空間,給予一定的彈性,也就是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應變能力方面,我還要自我加壓,不斷磨練,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

在教學《比例尺》這一內容時,我從教室黑板這一熟悉事物入手,讓學生畫一畫教室黑板的平面圖。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討論的氛圍中逐步發現、認識、瞭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

(一)讓數學在生活情境中建構。

現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他人“傳授”給學生,應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把數學還原於生活,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親切,體會到數學知識能切切實實地解決生活問題,這樣才能提升數學的內在魅力。這堂課中,我從教室黑板這一熟悉事物入手,讓學生根據教室黑板的長和寬,試着畫一畫教室黑板的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在彙報交流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作品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了新知識的豐富意義,同時也完善了原有的認知結構。

(二)讓數學在學科整合中滋養。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當我們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提煉與加工,上升為數學問題去研究的時候,這時我們所關注的僅僅是其數學方面的因素,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擾。當我們認識清楚這個數學問題以後,又使其迴歸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過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實現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在教學中,通過對“用比例尺1:1000畫出來的地圖和1:100畫出來的圖誰大?為什麼?”,再進一步研究“用1:10呢? 1:1、 2:1的比例尺畫的平面圖和實際大小有何關係呢?我們會用這樣的比例尺畫地圖嗎?”這一系列問題層層遞進,使學生明白放大比例尺的意義。再通過認識機械圖紙、零件圖紙......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對比例尺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審美能力。一節課下來,同學們不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鍊,還深深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決某一問題的手段。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積極地去探索並解決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jv2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