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

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

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1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生活中出現的等分的問題,如:吃午點,還剩了10個小西紅柿,有兩個孩子們吃,讓他們兩個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區活動時孩子們分紙等問題,展開了此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二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標:通過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給圖形二等分,體驗等分中的包含關係、等量關係。

3、能力目標:探索對不同圖形進行二等分。

發散點:運用不同的等分線對圖形進行等分。

活動準備:正方形彩色紙片若干、多項操作學具、棋盤若干,記錄單,剪刀,鉛筆、手偶

活動過程:

(一)等分圖形

1、以情景引入。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這個問題情境,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同時,也能夠更加生活化地展現生活的數學,更加易於幼兒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師問:“平平姐姐今天怎麼不高興了,有什麼煩惱嗎?”平平(教師扮):“今天早上吃早點,我發現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來分享,小朋友,你們快幫我想想我該怎麼辦呢?”

(3)教師:“誰想到好辦法了?”幼兒:“把麪包片分成兩份不就行了嗎!”

(4)平平(教師扮):“可是分完了會有大有小,怎麼辦?”

(5)教師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紙片,提問:“麪包片是什麼形狀的?”幼兒:“正方形的。”教師:“那我們就用正方形的紙來代替麪包片幫平平姐姐來分成兩塊一樣大的!”

2、提供幼兒正方形紙和剪刀,請幼兒操作。提供給幼兒嘗試的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並可以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將其剪開的方法便於幼兒驗證兩部分是否相等。

3、小結:

(1)教師:“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塊什麼形狀,你是怎樣分的?”

(2)教師:“有幾種分的方法”(對角和對邊折)

(3)教師:“怎樣證明這兩塊一樣大呢?”(比一比)

(4)教師:“怎樣分才能一樣大呢?”

(5)教師於幼兒共同總結:只要找到了中心線,就可以將一個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二等分的關鍵要點。

(二)運用學具進一步探索。只用紙來等分,以現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所致,比較精確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對角和對邊折兩種,運用學具,抓住學具有洞洞點的特點,可以讓幼兒進一步嘗試以各種折線為中心線進行正方形的二等分,並且能夠保證精確性。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幼兒在明確等分要求的基礎上自由地嘗試二等分的多種方法。此環節更加註重幼兒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同時滲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種方法解決的道理。

1、教師:“你們用了兩種辦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呢?”

2、請幼兒運用學具進行嘗試,並準確找到不同形狀的中心線,探索檢驗的方法。檢驗能夠證明所分的兩部分是一樣大的,檢驗的方法並不是單一的,為幼兒投放了與一塊學具板相同的作業單的目的就是能夠在記錄等分方法的同時,還可以剪開記錄後的作業單進行比較證明。除此方法還可以比較等分線兩側的洞洞子每排數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針對尋找不同的中心線以及檢查的辦法進行指導,並引導幼兒記錄、檢驗。

4、小結:展示幼兒作業單,誰來説一説你用了什麼方法進行了等分,你是怎樣指導它們是一樣大的。請幼兒將有創新的分法介紹給其他的幼兒,並展示不同檢驗相等的方法。讓幼兒能夠有交流展示的機會,並且結合大班幼兒集體學習的特點,鼓勵幼兒創新。

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二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給圖形二等分,體驗等分中的包含關係、等量關係。

3.探索對不同圖形進行二等分。

活動準備

1.課件-找展開的圖

2.正方形彩色紙片若干、多項操作學具、棋盤若干,記錄單,剪刀,鉛筆、手偶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手偶:你們看誰來了?(小熊)

2.以手偶表演

提問:小熊今天怎麼不高興了,有什麼煩惱嗎?

小熊:今天早上吃早點,我發現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大熊一起來分享,

小朋友,你們快幫我想想我該怎麼辦呢?

3.教師:誰想到好辦法了?

(把麪包片分成兩份不就行了嗎!)

4.小熊:可是分完了會有大有小,怎麼辦?

5.教師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紙片

提問:麪包片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的。)

教師:那我們就用正方形的紙來代替麪包片幫小熊來分成兩塊一樣大的!

二、提供幼兒正方形紙和剪刀,請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嘗試的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並可以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二等分的方法,

用剪刀將其剪開的方法便於幼兒驗證兩部分是否相等。

2.教師小結。

(1)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塊什麼形狀,你是怎樣分的?

(2)有幾種分的方法?(對角和對邊折)

(3)怎樣證明這兩塊一樣大呢?(比一比)

(4)怎樣分才能一樣大呢?

(5)教師於幼兒共同總結:

只要找到了中心線,就可以將一個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二等分的關鍵要點。

三、運用學具進一步探索。

1.教師:你們用了兩種辦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呢?

2.請幼兒運用學具進行嘗試,並準確找到不同形狀的中心線,探索檢驗的方法。

3.幼兒分組操作,引導幼兒記錄、檢驗。

4.展示幼兒作業單

請幼兒來説一説用了什麼方法進行了等分,是怎樣知道它們是一樣大的'。

請幼兒將有創新的分法介紹給其他的幼兒,並展示不同檢驗相等的方法。

正方形二等分大班教案3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生活中出現的等分的問題,如:吃午點,還剩了10個小西紅柿,有兩個孩子們吃,讓他們兩個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區活動時孩子們分紙等問題,展開了此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二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給圖形二等分,體驗等分中的包含關係、等量關係。

3、探索對不同圖形進行二等分。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發散點:

運用不同的等分線對圖形進行等分。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色紙片若干、多項操作學具、棋盤若干,記錄單,剪刀,鉛筆、手偶

活動過程:

(一)等分圖形

1、以情景引入。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這個問題情境,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同時,也能夠更加生活化地展現生活的數學,更加易於幼兒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師問:“平平姐姐今天怎麼不高興了,有什麼煩惱嗎?”平平(教師扮):“今天早上吃早點,我發現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來分享,小朋友,你們快幫我想想我該怎麼辦呢?”

(3)師:“誰想到好辦法了?”幼兒:“把麪包片分成兩份不就行了嗎!”

(4)平平(教師扮):“可是分完了會有大有小,怎麼辦?”

(5)教師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紙片,提問:“麪包片是什麼形狀的?”幼兒:“正方形的。”教師:“那我們就用正方形的紙來代替麪包片幫平平姐姐來分成兩塊一樣大的!”

2、提供幼兒正方形紙和剪刀,請幼兒操作。提供給幼兒嘗試的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並可以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將其剪開的方法便於幼兒驗證兩部分是否相等。

3、小結:

(1)師:“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塊什麼形狀,你是怎樣分的?”

(2)師:“有幾種分的方法”(對角和對邊折)

(3)師:“怎樣證明這兩塊一樣大呢?”(比一比)

(4)師:“怎樣分才能一樣大呢?”

(5)教師於幼兒共同總結:只要找到了中心線,就可以將一個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二等分的關鍵要點。

(二)運用學具進一步探索。只用紙來等分,以現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所致,比較精確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對角和對邊折兩種,運用學具,抓住學具有洞洞點的特點,可以讓幼兒進一步嘗試以各種折線為中心線進行正方形的二等分,並且能夠保證精確性。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幼兒在明確等分要求的基礎上自由地嘗試二等分的多種方法。此環節更加註重幼兒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同時滲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種方法解決的道理。

1、師:“你們用了兩種辦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呢?”

2、請幼兒運用學具進行嘗試,並準確找到不同形狀的中心線,探索檢驗的方法。檢驗能夠證明所分的兩部分是一樣大的,檢驗的方法並不是單一的,為幼兒投放了與一塊學具板相同的作業單的目的就是能夠在記錄等分方法的同時,還可以剪開記錄後的作業單進行比較證明。除此方法還可以比較等分線兩側的洞洞子每排數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針對尋找不同的中心線以及檢查的辦法進行指導,並引導幼兒記錄、檢驗。

4、小結:展示幼兒作業單,誰來説一説你用了什麼方法進行了等分,你是怎樣指導它們是一樣大的。請幼兒將有創新的分法介紹給其他的幼兒,並展示不同檢驗相等的方法。讓幼兒能夠有交流展示的機會,並且結合大班幼兒集體學習的特點,鼓勵幼兒創新。

活動反思:

二等分是大班關於“等分”的重要內容,把一份整體分成相同的兩份就叫做二等分。

二等分的運用很多,可以涉及到面積、長短、數量、體積等方面的二等分。平時孩子們也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等,但有時會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師。可見,對於二等分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不能準確地、科學地認識此概念。本節活動重點探索圖形面積的二等分,通過遊戲“疊疊樂”幫助幼兒獲得二等分的初步概念,同時通過實踐操作、交流分享的形式,鼓勵幼兒嘗試對正方形、長方形二等分進行多種分法,鞏固建立二等分概念的同時,發展其觀察、比較、判斷的能力,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在活動導入環節,選取生活材料疊一疊,也是為了孩子能遷移生活經驗,並初步瞭解二等分。但由於材料的層次性,所以我們又在材料中添加了圖形——圓,也是為了能讓孩子從生活經驗逐步轉入到教學內容中來,讓孩子明白二等分的含義,從而進入下一個環節,探索正方形、長方形的多種分法。

在磨課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選取差異資源對本次活動的重要性。比如在第一環節中,當我初次投入生活材料時,我發現了孩子的疊一疊的經驗受生活經驗的影響很大,會疊成多份。這時,在交流樣本的過程中,除了交流正確的資源,象這樣的錯誤樣本就是對孩子經驗的一個延伸和鞏固,讓他進一步瞭解遊戲規則,並在同伴樣本中學習經驗,在自己樣本中學會糾錯。

在第二探索環節中,我認為讓孩子嘗試多種分法,首先得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在插板的設計上,我們儘量將所有分法想到,並加長了插板長度,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首先不受到學具的影響,能大膽嘗試。在孩子探索結束後,交流又是關鍵,因為孩子全部從生活經驗遷移到圖形上來了,他遷移得怎麼樣,就只能看他的操作結果。在交流中,我第一個找的是半錯誤樣本,孩子能給正方形找出兩種方法,可是他又繼續以同樣的方法二等分,只是調整了擺放的位置。這説明孩子理解了二等分,但是不知道二等分含義,為什麼這麼做,所以活動的主要核心就被我破壞了。我認為我應當先找正確資源,讓孩子知道有這樣的分法,再在接下來的樣本中,追尋,這樣兩份一樣了嗎?讓孩子在正確中尋找經驗,在錯誤中吸取經驗。從而才能進一步延伸到生活經驗中來,並進行運用。

二等分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常用到二等分,如分蛋糕,分飲料等,可是絕對的等分在生活中又是比較少見,所以如果能讓孩子在遊戲情境中理解二等分,並學會運用,那便是活動的價值所體現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oz7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