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形,感知其特徵。

2、喜歡參加數學活動,能從生活中找出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正方形”“火車”;

2、正方形,非正方形卡紙若干,呼啦圈6個;

3、圓形,方形餅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正方形:遊戲“神祕袋”。

教師出示“神祕袋”,讓幼兒猜一猜,摸一摸裏面有什麼。

出示正方形卡紙,並提問:

1、正方形有幾個角?

2、正方形有幾條邊?

教師指導幼兒在觀察,觸摸的過程中認識正方形。

二、認識正方形,瞭解其主要特徵,操作學具“火車”。

教師出示學具:沒有車廂的“火車”,讓幼兒觀察發現火車車廂的形狀是正方形的,車廂的大小不一樣,請幼兒找出大小與車廂匹配的正方形,在操作中發現:正方形,四個角,一樣大,四條邊,一樣長,轉一轉,不變樣。

三、遊戲“小企鵝跳冰塊”,能從眾多圖形中找到正方形。

場景佈置:教師將呼啦圈平放在地上當作冰塊,正方形與非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卡紙圖標各放入呼啦圈中心,沒放呼啦圈的地面假設是水。

聽指令:全體幼兒扮演“小企鵝”,教師説指令,“小企鵝”先在水裏游泳,當聽到“有風浪了”時,就必須找含有正方形標識的冰塊站上去。因為只有含有正方形標識的冰塊是安全的,其它形狀的冰塊站上去會破掉,就會掉到水裏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狀上的就是失敗了。當聽到“風停了”,“小企鵝”可到水裏游泳。遊戲可反覆進行。

四、分享“餅乾”,從生活場景中感知正方形的存在。

教師準備圓形與正方形的餅乾若干。

小朋友們的表現非常棒,教師想請小朋友“吃餅乾”,但吃餅乾是有要求的,今天我們要吃正方形的餅乾,請幼兒來取餅乾。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找一找含有正方形的物品,如:正方形摺紙,布書,小毛巾,地墊,地板磚等等。

請小朋友再找找我們生活中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活動反思】

運用遊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興趣很高。

老師針對低年齡的幼兒的特點,以出示神祕袋的方法吸引幼兒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幼兒果然變得專心了,進行對比之後,之後出示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交通工具火車,讓孩子們進一步感知活動內容,繼而通過遊戲鞏固所學知識點,在選餅乾的過程中,使活動內容分迴歸生活。

本次活動的選材十分適合小班幼兒的認知年齡特點,抓住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用多種形式達到了一個目標,逐層推進、逐步提高要求。各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繫,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處於集中狀態。教師還注重了低年齡幼兒的語言、社會能力的發展。若在最後環節添上一些讓幼兒的情緒得到高漲的遊戲活動會更貼切小班幼兒的心理。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形與三角形。

2、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兒歌《快樂小魚》;

2、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魚圖形;

3、待塗色圖形;

4、蠟筆;手帕;音樂磁帶。

5、場地上劃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區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拼小魚圖形,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變出了什麼?它們是用什麼形狀拼出來的?

二、出示正方形手帕,引導幼兒將其變成三角形。

幼兒人手一塊手帕,操作一下。

三、引導幼兒重點觀察三角形,説説它是什麼樣的。

四、遊戲《快樂小魚》。

1、幼兒念兒歌,做動作。

2、老師念:“游到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池塘裏”,幼兒遊向相應的區域,並做小魚的動作。

3、一名幼兒當小老師,來發出指令,其他幼兒和老師一起遊戲。

五、欣賞掛圖,你覺得好看嗎?

引導幼兒説出沒有塗色的是什麼形狀。老師與一名幼兒來給它打扮一下。

幼兒分組操作,給小圖中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配樂)。

活動延伸: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給老師或其他幼兒看,並説説自己給哪些圖形塗了什麼顏色。

附:兒歌《快樂小魚》

小魚小魚遊呀遊,游到小小池塘裏。

捉小蟲,吐泡泡,真呀真快樂。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説出正方形的名稱。

2、能從現實生活環境中找出與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大正方形一個以及與大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冊。

3、PPT

活動過程:

(一)遊戲"看誰舉得快",複習對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看誰舉得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托盤裏放了三角形和圓形圖片,比如:老師説圓形,小朋友就要把圓形舉起來;老師要是説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舉起來,我們來比比看誰舉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並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徵。

1、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種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是什麼形狀呢?它有什麼特點呢?

1、出示與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請幼兒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四條邊,讓幼兒直觀感知正方形四條邊的特點。

師:老師在每個桌子上準備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師想請小朋友用小棒來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麼特點。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像小貓一樣地到位置上測量,量好後請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2、教師邀請個別幼兒回答。

3、小結: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

(三)遊戲"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師: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另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歡正方形的東西,有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讓幼兒辨別。

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圖片,請你找出圖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1、教師示範操作冊內容,引導幼兒認真觀看。

師:等一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完成操作冊,現在請小朋友認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時候,不要大聲講話。

(2)操作完後請把彩色筆放回托盤裏,拿着你的操作冊回到椅子上坐好。

師:現在請你像小貓一樣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冊內容。

4、教師點評。

教師根據幼兒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

教學反思

運用遊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興趣很高。

老師針對低年齡的幼兒的特點,以出示神祕袋的方法吸引幼兒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幼兒果然變得專心了,進行對比之後,之後出示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交通工具火車,讓孩子們進一步感知活動內容,繼而通過遊戲鞏固所學知識點,在選餅乾的過程中,使活動內容分迴歸生活。

小百科: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90°;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有一組鄰邊相等且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有一個角是90°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形,讓幼兒知道正方形有四條一樣長的邊和四個角。

2.學習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邊。

活動準備:

1.跟正方形一樣長的小棒人手一根

2.操作紙人手一份

3.一張畫(上面有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長方形)

活動過程:

——複習學過的知識,引入正方形

師:今天張老師給我們的寶貝帶來了很多的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圖形寶寶都有誰?(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那張老師的手上也有一個正方形,請你來看看這個正方形是什麼樣子的?(可以提示幼兒問他們正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注意在數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小結:剛剛我們看到的正方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

——知道正方形的特徵

師:張老師發現我們的長方形也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那你們為什麼就覺得這個就是正方形呢?

師:我們看看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不是一樣長的呢?我們又要用什麼辦法來證明正方形的邊是一樣長的呢?張老師這裏有一根小棒,我要用這跟小棒來測量正方形的四條邊。你看我的小棒剛剛跟正方形的邊是一樣長的。在來量一量我們正方形的另一條邊,我們發現又是一樣長。那還剩下兩條邊我們想想他是不是也會一樣長,我們一起在來量一量。我們都量好了,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

——幼兒操作

師:那張老師也給我們的小朋友準備了2個圖形,其中有一個是正方形,那我們也用小棒來測量一下。如果你測量出來是正方形的你就在他上面的'圓圈裏塗上顏色,不是的畫就不用塗。

——講評

師:現在請寶貝們眼睛看着張老師,你們來看看他們做的對不對?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認識正方形,並能説出哪些物品是正方形。

2、讓幼兒知道正方形有四條一樣長的邊和四個一樣大的角。

3、讓幼兒學會找到與正方形相似的物體。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洗手用的毛巾每人一條。

2、正方形餅乾若干、圓形餅乾若干。

3、圓形和正方形圖卡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討論:

1、提問:"在生活中怎樣洗手?"

2、重點講述怎樣擦手,出示小毛巾。

師:用小毛巾擦擦手心、擦擦手背。請小朋友看看毛巾是什麼形狀?(幼兒回答正方形)對摺後是什麼形狀?看看兩條邊是不是一樣長?(幼兒觀察回答:一樣長)再對摺後看看是什麼形狀?(小的正方形)

二、操作體驗:

1、師:今天請我們小朋友擦完手後,把小毛巾疊一疊,兩次對摺後,看看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變成了小的正方形,四條邊是不是一樣長。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觀察。

三、鞏固應用: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今天我們盤子裏的餅乾有什麼不同?(幼兒回答有兩種,圓形和正方形)

今天我們吃點心有個要求,請小朋友拿正方形的餅乾吃。

2、幼兒吃點心:

(1)觀察指導。(個別指導)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是正方形的。

(2)請小朋友數一數正方形寶寶有幾條邊?摸一摸正方形的角,什麼感覺。

(3)今天小朋友有沒有都吃到正方形餅乾呀?

師小結,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

3、請小朋友在教室裏找一找正方形寶寶。

4、請小朋友想一想在家裏、馬路上有沒有正方形的東西?

四、遊戲:圖形娃娃找家。

玩法:給每個幼兒一個圖卡,分別扮圓形娃娃、正方形娃娃請圖形娃娃聽音樂自由做動作,音樂一停,圖形娃娃馬上跑到相應的圖形娃娃的家。

備註:此教材自選。

教學反思:

運用遊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興趣很高。老師針對低年齡的幼兒的特點,以出示神祕袋的方法吸引幼兒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幼兒果然變得專心了,進行對比之後,之後出示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交通工具火車,讓孩子們進一步感知活動內容,繼而通過遊戲鞏固所學知識點,在選餅乾的過程中,使活動內容分迴歸生活。本次活動的選材十分適合小班幼兒的認知年齡特點,抓住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用多種形式達到了一個目標,逐層推進、逐步提高要求。各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繫,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處於集中狀態。教師還注重了低年齡幼兒的語言、社會能力的發展。若在最後環節添上一些讓幼兒的情緒得到高漲的遊戲活動會更貼切小班幼兒的心理。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説出正方形的名稱。

2.能從現實生活環境中找出與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大正方形一個以及與大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一根;2.材料配套:操作冊。3.PPT活動過程:

(一)遊戲"看誰舉得快",複習對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看誰舉得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托盤裏放了三角形和圓形圖片,比如:老師説圓形,小朋友就要把圓形舉起來;老師要是説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舉起來,我們來比比看誰舉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並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徵。

1.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種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是什麼形狀呢?它有什麼特點呢?

2.出示與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請幼兒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四條邊,讓幼兒直觀感知正方形四條邊的特點。

師:老師在每個桌子上準備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師想請小朋友用小棒來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麼特點。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像小貓一樣地到位置上測量,量好後請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3.教師邀請個別幼兒回答。

4.小結: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

(三)遊戲"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師: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另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歡正方形的東西,有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讓幼兒辨別。

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圖片,請你找出圖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1.教師示範操作冊內容,引導幼兒認真觀看。

師:等一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完成操作冊,現在請小朋友認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時候,不要大聲講話。

(2)操作完後請把彩色筆放回托盤裏,拿着你的操作冊回到椅子上坐好。

師:現在請你像小貓一樣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冊內容。

4.教師點評。

教師根據幼兒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

【活動反思】

運用遊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興趣很高。

老師針對低年齡的幼兒的特點,以出示神祕袋的方法吸引幼兒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幼兒果然變得專心了,進行對比之後,之後出示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交通工具火車,讓孩子們進一步感知活動內容,繼而通過遊戲鞏固所學知識點,在選餅乾的過程中,使活動內容分迴歸生活。

本次活動的選材十分適合小班幼兒的認知年齡特點,抓住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用多種形式達到了一個目標,逐層推進、逐步提高要求。各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繫,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處於集中狀態。教師還注重了低年齡幼兒的語言、社會能力的發展。若在最後環節添上一些讓幼兒的情緒得到高漲的遊戲活動會更貼切小班幼兒的心理。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個一樣大的角和4條一樣長的邊。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到正方形物體或正方形物體的某一面。

活動準備:

1.學具:4根一樣長小棒圖形卡片若干

2.教具:畫有各種圖形的圖片。

正方形的實物,如手帕、圍巾、魔方、積木

活動過程:

1.幼兒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樣長。

⑵請幼兒用4根小棒給小動物搭個四四方方的家。

⑶討論:小動物的家是什麼形狀?數一數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⑷教師小結(用正方形彩紙演示):這種四四方方的圖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正方形還有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2.出示實物,加深對正方形特徵的認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麼形狀?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⑵出示正方體積木。積木的什麼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裏或者家裏還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圖片,逐幅引導幼兒找出每個物體中哪些是正方形。

3.遊戲:練習從眾多圖形中找到正方形。

遊戲名稱:狐狸找家

遊戲玩法:

⑴觀察場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師扮狐狸,幼兒扮小雞,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聽到“狐狸來了”的信號,小雞趕緊躲到貼有正方形的圈中。

認識正方形小班教案8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幼兒略微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通過老師引導能正確的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形式感知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徵,創設愉悦的遊戲情節。

2、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的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別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圖片,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和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拼拼圖,你們願不願意圖?隨後,我會出示用這三種圖片組成的各種圖片展示給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會和幼兒一起繼續通過想象擺出各種圖形。

2提問;這麼多好看的圖形你們知道它們使用什麼圖形組成的嗎?

3幼兒回答完我會根據小朋友的回答用兒歌的形式把三種圖形的特點 和名稱説給小朋友們聽。

二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圖形。

1遊戲;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讓小朋友體會這三種圖形的不同之處,並説出圖形的名稱。

2遊戲;誰的本領大。出示由圖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小朋友找出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動物圖片,我會告訴小朋友它們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幫它找找它們的家。例如;我會扮演小動物説説自己的房子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來幫忙。

4遊戲;找圖形寶寶。在教室地板上擺放三個圖形寶寶,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圖形站好看誰找的快又好。

三.結束。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認識了什麼圖形,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你們回家觀察一下,你家裏什麼東西是由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組成的,明天來了告訴老師。

四放排排隊的歌,帶小朋友去衞生間。

教學反思

當我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1.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着敏鋭的觀察力,有渴望瞭解圖形寶寶的慾望 2. 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夥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1.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於參與,積極發現。2. 孩子們興致濃厚,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我覺得我原來的設計可以這樣的調整:幼兒自我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後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於表達的能力。

標籤: 小班 正方形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yjy9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