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論語用學和修辭學的關係

論語用學和修辭學的關係

 【摘  要】語用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在學術界的影響卻是很廣泛的,對於這門學科的研究也是很熱的,但是,最近一些年,很多人把語用學和修辭學混在一起,對二者的關係有很多爭論,本文擬就對二者的關係作出一些分析,提出一些看法。

論語用學和修辭學的關係

    【關鍵詞】語用學;修辭學;二者的關係   

    一、引言

    語用學在西方目前是比較熱門的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但自八十年代語用學被引人我國之後,幾年功夫已形成了一股“語用學熱”。修辭學界很多人對語用學表現出很強的興趣。與此同時,也對修辭學與語用學兩者的關係感到困感。修辭學與語用學的關係應該説很密切,兩門學科之間存在不少的共同性。但是,這畢竟不是同一個學科,兩者不能等同起來。

    有些學者運用新入境的語用學理論改造漢語修辭學,或者將兩者“聯姻”,我們姑且先不説同意那種觀點,而是對二者的關係作些分析。

    二、修辭學與語用學的關係

    (一)首先,修辭學與語用學有着共同的研究對象--從最概括的定義上説都是研究言語交際,研究語言在言語中的運用,並把注意力集中在為達到交際目的而進行的手段選擇上;都關心言語的效果問題--合適得體的問題。

    其次,修辭學與語用學都重視語境研究,這是最大的共同點。但修辭學研究題旨情境,而語用學重視語境研究。從表達與接受兩方面看,修辭學更重視研究表達,至少中國傳統修辭學是如此,而語用學更注重接受理解方面的研究。

    (二)雖然語用學和修辭學關係非常密切,有許多相同點。但是在具體研究對象、定義、學科性質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有着質的差別。

    1.歷史起源不同

    早在先秦,我國就有關於修辭的記載了。最早把“修辭”二字連用的是《周易.乾.文言》:“修辭之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而現代漢語修辭學是在唐鉞、陳望道等開創的學術傳統中發展起來的。而語用學是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興起的一門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它是在哲學中發展起來的,後來才受到語言學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引進我國。

    2.定義不同

    中國修辭學受西方修辭學的影響很大,當我們探討漢語修辭學的時候,往往指的就是以陳望道、張弓等為代表的現代漢語修辭學。“修辭是調整語辭使達意傳情能夠適切的一種努力。”這個定義是我國修辭學最慣常的認識。

    關於語用學的定義眾説不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但“語用學”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哲學家莫里斯首次提出的'。他認為“符號學包括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三個部分其中,句法學研究符號之間的形式關係,語義學研究符號與其所指對象的關係,語用學研究符號與其解釋者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國人常引用的定義。

    3.兩門學科所揭示的“原則”性質不同

    由修辭觀決定的修辭原則指修辭必須切合題旨,它們是規範的。由語用觀決定的語用原則則是對交際的最普遍規律的揭示,它們是解釋的。修辭學所説的原則是強制性的、必須遵守的;而語用學中則不指必須遵守的原則。

    4.兩者所追求的“效果”不一樣

    修辭主要解決的是表達者意欲表達的內容與用來表達內容的形式之間的矛盾,其所追求的效果是表達效果, 語用學所説的“語境效果”,指説話人明説話語經聽話人調用認知假設處理後對説話人意圖的還原,也即聽話人對説話人意義實際理解的結果。

    5.兩者所説的語境有差別

    修辭學因為僅研究表達,它所説的語境主要指相對於表達者而言的客觀情境,包括對象、旁觀者、時間、地點、上文等。語用學因為既研究表達又研究理解,所以其語境是兼顧雙方的,而且是一種心理建構體。

    6.研究範式的不同

    語用學起源於符號學。但國內的語用學研究學者一般都是繼承了列文森在1983年的《語用學》中的的思想,其中主要討論了指示詞語、會話含義、預設、言語行為、會話結構。

    唐鉞在《修辭格》裏開創了中國修辭學的一個研究範式:辭格分析。辭格亦即修辭格,又稱為修辭方式,或辭式。

    三、結論

    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兩門學科等同起來。那種把兩門學科混在一起的觀點顯然是不合理,不科學的。我們應該承認修辭學與語用學在研究內容上有重合點,語用學的一些理論對修辭學有可資借鑑之處。修辭學作為一門傳統的學科,應該不斷吸收諸如語用學這樣的新學科的理論營養,以此豐富發展自身,使修辭學煥發活力,永葆青春。但是,修辭學是不能為語用學所替代的。這一點,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戚雨村.修辭學和語用學[C]∥《修辭學發凡》與中國修辭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3]張會森.修辭學與語用學[J],修辭學習,2000(4).

    [4]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施發筆.新論語用平面和修辭學的界限,泰安師專學報,2002(7).

    [8]饒琴.語用學與修辭學關係小議,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6(2).

 

追憶

標籤: 修辭學 用學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w8z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