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打棗》教學設計

《打棗》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打棗》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棗》教學設計

《打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風趣的情緒,並能聯想爺爺和小孫女打棗的情景、特別是樂曲結尾處模仿的“笑聲”。

2.能分辨主題出現的次數。

3.認識嗩吶,能初步分辨嗩吶的音色。

教學過程

1.談話導人

(1)老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音樂除了聲樂演唱形式外還有器樂的演奏形式,器樂演奏形式就是指用各種樂器獨奏、重奏、齊奏、合奏等。你們都知道哪些樂器,以及用這些樂器演奏的樂曲呢?

(2)老師小結:我們以前聽過由木琴演奏的《我愛北京天安門》,由手風琴與木琴演奏的《小松樹》。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用嗩吶演奏的樂曲《打棗》,聽一聽音樂是怎樣表現“打棗”的。

2.認識嗩吶

(1)播放樂曲《打棗》,引導學生分辨嗩吶的音色和樂曲表現的音樂情緒。

(2)老師小結:這首樂曲是由嗩吶演奏的。同時出示嗩吶圖片或實物,簡介嗩吶。如果老師能演奏更好。

(3)在演奏這首樂曲時,嗩吶用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咔腔”,模仿人説話的各種聲音,非常有趣

3.分段欣賞

(1)引子

樂曲開始是一個短小的引子,它用小嗩吶高亢、明亮的音色和自由的節奏、活潑的具有河北民間音樂風格的旋律把我們帶到一個歡樂的農村庭院。。

(2)第一部分

①引子過後,嗩吶和樂隊奏出了一段歡快、具有河北民間音調的旋律,速度從慢起逐步轉向中速,然後又由嗩吶和樂隊交替演奏,表現了打棗的歡樂情景。

②引導學生分辨嗩吶獨奏與樂隊的演奏,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

(3)第二部分

①播放第二部分,引導學生分辨大、小嗩吶不同的音色,以及嗩吶與樂隊的交替演奏。

②這部分是由兩個主要旋律構成的樂段。指導學生哼唱下面兩個旋律。

③復聽樂曲,引導學生分辨主題樂段共出現了幾次,每次有什麼不同。(第一次是大嗩吶,好像是爺爺;第二次是小嗩吶,好像是孫女;第三次是交替演奏,好像祖孫倆打棗的情景)

(4)第三部分

①播放第三部分,引導學生聽出主題樂段出現的次數,以及速度漸快,情緒更加熱烈,大、小嗩吶的交替使用更加頻繁,用“咔腔”的方法模仿了爺爺和孫女不同的聲音,表現了爺爺和孫女打棗時的快樂心情,特別是樂曲結尾處模仿的“笑聲”。

②復聽第三部分,仔細分辨主題樂段的再現。

4.完整欣賞

(1)播放全曲,引導學生聽辨主題樂段共出現了幾次。(五次)

(2)再次完整欣賞全曲,引導學生聽出大嗩吶和小嗩吶不同的音色,並聯想爺爺和孫女打棗的情景。

5.概述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嗩吶獨奏《打棗》,樂曲表現了農村中祖孫倆愉快打棗的情景。知道了嗩吶是我國民族吹管樂器,音色高亢、明亮。它有一種獨特的演奏方法“咔腔”,可以形象地模仿人説話的聲音。以後,我們還會欣賞到許多嗩吶演奏的民間樂曲,如《百鳥朝鳳》《一枝花》等,它們都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經典作品。

《打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瞭解打棗時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輕鬆、活潑的`情緒演唱。

2、動腦為歌曲編動作。

3、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重點難點:

用輕鬆、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瞭解歌曲節奏。

課前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紅棗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樹上的棗嗎?那麼,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去打棗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歌曲,名字叫《打棗》(出示課題)。

、教唱歌曲

1、聽錄音範唱,感受歌曲情緒。

2、跟着錄音範唱,用哼鳴小聲模唱歌曲旋律。

3、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4、指導、糾正。

三、歌曲處理

1、用活潑的情緒演唱。

2、結束句的襯詞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唱出回答上問題後的高興與得意。

四、創編活動

1、創編歌詞

師生接唱:用學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據自己瞭解的知識續編歌詞。

3、設計演唱形式(分小組對唱、一領眾對、男女對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棗》。

教學反思

在本課學唱中,讓學生體驗打棗時的心情,用什麼情緒來演唱歌曲是本課的宗旨,所以,創編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有助於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標籤: 打棗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z0n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