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1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兔子家族正在運動場上舉行長跑比賽,推選出的6名運動健將個個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你們猜猜誰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

是呀,在不同的比賽中,每一隻兔子都有可能取得勝利,這就是可能性。

(板書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體會可能性。

二、小組遊戲

師:接下去我們一起玩摸球遊戲。每個小組裏都有一個袋子,袋子裏放有4個白球,2個黃球。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

1、每組4個人,再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為白隊和黃隊。

2、每次摸一個球,摸球時不可打開袋口看,摸完後再放回袋中。

3、每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記錄,把結果記錄在練習紙上。

4、摸到白球次數多的算白隊贏,摸到黃球次數多的算黃隊贏。

師:按這樣的遊戲規則,你們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學生遊戲。

同學之間交流結果。

三、引導探究

1、師:現在我要給贏的隊頒獎,你們有意見嗎?

2、黃隊為什麼不同意?指名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3、師小結:黃隊認為袋中的黃球個數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個數比黃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這個遊戲規則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對於這樣的分析,大家同意嗎?

4、學生髮表意見:比賽要公平,取勝才光榮。

5、你們認為怎樣修改這個遊戲規則,比賽才公平?

(小組討論,修改規則)

6、集體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個黃球或拿掉2個白球,使白球和黃球的數量一樣多。

7、學生根據新的遊戲規則重新開始遊戲,並統計結果。

8、活動反思:通過剛才兩組摸球遊戲,你對遊戲的公平性有什麼認識或想法?在剛才的合作過程中,你們小組有沒有什麼好的做法或不足?

四、鞏固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1-3題

2、閲讀資料。

學生先自己閲讀再交流體會。認識到:隨着實驗次數的不斷增加,正反面向上的次數會越來越趨向於相等,硬幣正反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五、課堂總結

用一句話説説這節課的收穫或體會。

反思:

本節課我以遊戲貫穿整堂課的探究新知中,使學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體驗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新知的探究、嘗試應用的學習任務。

1、實踐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往往會記憶深刻。因此,我在這節課中創設兔子賽跑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摸球的遊戲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摸球的實踐活動中,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展開,問題才會自然而然地被學生髮現並解決。

2、課堂上時間分配比較合理,學生參與面廣,遊戲的廣度深度符合學生的特點,整堂課氣氛活躍,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雖然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數學的思維方法還是要滲透的。在第一次師生共同摸球時,就滲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搖一搖,不能偷看,為後面的小組實踐打下了基礎。

4、尊重相信每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探索空間。

5、數學學習是充滿這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因此,運用觀察、猜想這些策略是非常有價值的,本課的摸球遊戲是按“現實情境——猜想——實驗——驗證猜想——分析原因”這一數學思考的線索展開的。經過兩次的循環,幫助學生建構起正確的數學認知,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可能性》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遊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台抽籤,籤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麼籤?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裏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裏面都有些什麼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裏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説)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麼樣?)

2、從2號盆裏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麼球?為什麼?)(老師可根據盆裏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麼球?)

3、活動小結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閲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彙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説一説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説一説。(學生説)

學生説完後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可能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3、瞭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麼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麼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為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麼特點?

生:1號盒子裏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裏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為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徵着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為什麼?(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説清為什麼?(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並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為什麼”。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後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説一説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説一説”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説一説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指名讀一讀。

2、討論“為什麼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説一説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説一説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導入新課,遊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於學生回答問題,還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現象”,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教學活動化。

“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徵。這節課的設計着眼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儘管本節課比較成功,但由於缺乏教學經驗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説,在提出每個問題後應該多指名學生問一些為什麼,又比如在一次學生判斷並説明理由後教師沒有及時總結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再比如説沒有總結出“一定”、“不可能”用來描述確定事件或現象,而“可能”用來描述不確定事件或現象等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多地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的提升自己。

《可能性》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8~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喜歡玩遊戲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玩遊戲,高興嗎?老師希望小朋友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注意與小組內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嗎?

[説明:新課伊始,就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以遊戲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二、玩一玩

1、遊戲一:拋硬幣。

提問:這是什麼?想知道用這枚硬幣怎麼玩遊戲嗎?

介紹拋硬幣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一名小朋友向上拋硬幣,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教師在實物投影上説明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遊戲活動。

交流:剛才在拋硬幣時,出現了哪些情況?

拿起一枚硬幣,提問:如果老師把這枚硬幣拋起,落下後結果會怎樣?(學生猜結果)

追問: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嗎?(不一定)應該怎樣説?(引導學生用“可能”“也可能”説説遊戲的結果)(板書:可能)

[説明: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並嘗試用“可能”等詞彙進行表達,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2、遊戲二:摸球。

出示3個紅球3個黃球,談話:(邊説邊演示)這裏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老師把它們放進袋子裏,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結果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誰願意和老師一起玩?

示範:老師摸,一學生記錄摸出的球是什麼顏色。(摸3次)

教師説明遊戲規則,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遊戲。

提問:你們摸出的球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袋子裏既有紅球又有黃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説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小組內學生之間的摸球、猜球遊戲,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遊戲,再次使學生感受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問:如果這個口袋裏裝3個黃球,3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出的可能是紅球嗎?(板書:不可能)

學生在小組裏進行摸球,驗證結論。

拿出裝有6個紅球的袋子,問:從這個袋子裏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一定是紅球)可能是其他顏色的球嗎?(不可能)(板書:一定)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這樣的袋子,小組合作摸5次,看看結果怎樣。

反饋:從這個袋子裏摸出的一定是紅球嗎?

活動小結。(略)

[説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動—解釋説明”的方式,組織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義,明確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着問題思考,伴着思考活動,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數學思考得到充分的發展。]

3、遊戲三:轉轉盤。

出示轉盤,談話:這是一個轉盤,分為紅色、黃色、藍色等三個區域,請小朋友想一想,轉動指針,最後指針會停在哪裏?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轉動指針,看指針可能停在哪個區域。

學生交流後,小結:指針可能停在藍色區域,也可能停在黃色區域或紅色區域。

[説明:讓每個學生動手試一試,並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指針可能停留的區域,強化學生對“可能性”的感知,增強了合作意識。]

三、辨一辨

多媒體出示裝有不同顏色球的三個口袋(①2個紅球,3個黃球;②2個藍球,3個紅球;③5個黃球),以及藍貓、淘氣、菲菲判斷從口袋裏摸球情況的畫面:

藍貓: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黃球。

淘氣: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黃球。

菲菲: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黃球。

(1)小組討論:藍貓、淘氣、菲菲各摸的是哪個口袋?先在小組裏説説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説明:以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提出問題,增加了學習活動的情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説理,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談話:老師這裏有一些紅球和綠球,你們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嗎?

(1)往口袋裏放一些球,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

(2)往口袋裏放一些球,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3)往口袋裏放一些球,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

學生分小組按要求完成操作,並説明理由。

[説明:讓學生根據事件發生的結果推想條件,又一次加深了學生對可能性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説一説

提問: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會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説一句話嗎?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發生的事情。只要我們平時多學、多問、多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六、課堂總結(略)

《可能性》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對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進行判定,並能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過摸球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驗證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判定,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過程。

教具準備:

5個紙盒,黃、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與學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課堂實踐,合作探究與總結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麼今天,在上課之前就讓我們交流、暢談一下自己的理想怎麼樣?”……(學生暢談理想,教師適當點評激勵)

現在老師這裏有三個盒子,第一個盒子裝有4個黃球,第二個盒子裝有2個黃球、兩個白球,第三個盒子裝有4個白球。假設老師盒子裏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黃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無法實現,你會到哪個盒子裏摸球呢?為什麼?

二、探究新知

1、學生髮言,引出新知

(1)學生髮言:選擇到第一個盒子當中去摸,因為第一個盒子裏裝有4個黃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黃球。第三個盒子裏全是白球,沒有黃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黃球。第二個盒子中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師板書學生髮言,板書:

一定能、可能、不可能

(3)驗證:

任選學生到每個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測一致。

2、用數字表示可能性,並説明理由。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1/2 0

3、實踐驗證(裝有2個黃球2個白球的盒子裏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1/2)

(1)分組。

(2)分工:1人監督(公正性、次數)1人統計(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裏,搖一搖,有畫正字法統計摸到黃球的次數。)

(3)活動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彙報、交流。

有的組少於10次,有的組正好10次,有的組多於10次,這是因為理論和實踐存在着一定的誤差,因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4、想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大一些該怎麼辦?(把其中的1個白球換成黃球)

集體驗證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3/4。

5、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小一些,變成1/4,該怎麼辦?(盒子中放1個黃球,3個白球)

6、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大,趨於一定能(1),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小,趨於不可能(0)。

三、鞏固練習

1、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判斷下列有關可能性事件。

(1)老師今年24歲,20年後,你們的年齡會超過老師。

(2)老師的身高是1.82米,若干年後你們的身高會超過老師。

(3)明天下雪。

(4)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29屆奧運會中,中國的金牌數超過美國,排在第1位。

(5)二十年後,你們當中的某個人乘坐“神舟十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2、同學們看過非凡少年這個欄目嗎?少?二等獎的可能性是多少?三等獎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獎的可能性是多少?(用分數表示)

四、小結本課

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説一句話……

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有理想,努力加之自信能使不可能變成可能,可能變成一定能。祝同學們夢想成真。

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3/4 1/2 1/4 0

教後反思:

這節課的開頭我讓學生暢談理想,然後巧設懸念,激發起他們的思考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這一環節,學生的反響很強烈,達到預期效果。

接下來就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把數學從生活中提煉出來,也把學生從生活中引入數的殿堂。學生的合作驗證探究過程進行的也很順利,尤其是在集體驗證盒子中裝3個黃球,1個白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3/4中,共摸了20次,恰好摸到了15次黃球,猜想與實踐完全吻合,學生驚歎不已,這既是必然又是一種巧合。

一節課當中,如果沒有讓學生練習的時間我覺得算不上一節成功的課,所以在練習鞏固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許多生活化、情境化、學生關注、感興趣的問題,學生樂於去思考,自然效果也不錯。

當然這節課當中,我也有一些很困惑的地方,此如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闡述理由的時間太少,可能有一些同學沒有理解透徹,但如果在這裏耽擱了太長時間,那麼後面就沒有了練習的時間,就會顧此失彼,這一環節怎樣處理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給我一些合理建議,我一定虛心接受。

在教學的結尾,我送給學生一句話:有理想、自信加之努力,能使不可能變成可能,使可能變成一定能。這既照應了導入,又體現了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改變的這一思想,同時又對學生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ygn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