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七篇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七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瞭解黃山奇石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

2. 知道課文寫了黃山的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幾塊奇石的樣子,瞭解主要內容。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解釋指定詞語。

4. 讀懂第1、2段課文。

5. 認識並列段式,能讀懂第2自然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形狀,又是怎樣把並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並列段式,讀懂用並列段式寫的第2自然段。

教學難點:讀懂第2自然段是怎樣把黃山奇石的樣子寫具體的。

(三)教學準備

1. 課文朗讀錄音;

2. 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師板書:“黃山”)同學們,你們去過黃山嗎?誰能介紹一下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2.師簡介黃山:黃山是我國五大名山之一,黃山風景區位於我國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山體雄偉奇特,有巖、洞、潭、瀑等自然景觀,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奇鬆、怪石、雲海、温泉並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 播放全文錄音

2. 自讀課文,把課文介紹的奇石用“——“劃下來

3. 説説課文寫了黃山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幾塊奇石的樣子

4. 這4塊奇石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

5. 你覺得文中哪個段落與眾不同?為什麼?

三、預習課文

四、檢查預習效果

1. 多音字組詞:

tán ( )

dàn ( )

2.辨字組詞:

徽( ) 尤( ) 陡( ) 狀( ) 臂( ) 峭( )

微( ) 龍( ) 徒( ) 壯( ) 避( ) 消( )

3.字形分析:微、脖,並交流如何巧記難字。

4.聯繫上下文説説下面詞語的意思:

神奇、陡峭、雲海、聞名中外、奇形怪狀

5.質疑問難。

五、講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共有幾句?分別寫了什麼?

a) 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

b) 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特點。

3.“那裏”指什麼地方?黃山風景區整體景色的特點是什麼?哪一句總寫了黃山石的神奇?哪個詞點明瞭在黃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給“尤其”找個近義詞

六、研讀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導學生認識並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這樣在一段話中並列地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的“段”叫並列段,並列段中的幾個內容可以調換順序,它與總分段式最大的區別是沒有總起句,各句之間是表示並列的關係。

3. 學習“單元學習提示”,説説:並列段式可分幾步來學?討論後出示小黑板:

1).這一段講了幾個內容?

2).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3).這幾個內容是怎樣連接起來的?

4. 根據學法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幾個內容?

(2)這兩個內容分別是怎樣寫的?

①(出示“猴子觀海”投影片)齊讀寫“猴子觀海”的話,“猴子觀海”奇在什麼地方?

a) 在哪裏觀海?

b) 觀什麼“海”?

c) 怎樣觀海?圈出3個動詞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齊讀寫“仙人指路”的話,説説“仙人指路”又奇在什麼地方?

a) 第5句把什麼比作什麼?

b) 圈出寫仙人姿勢動作的3個動詞,並在投影上指認“仙人”、“手臂”等。

(3)這兩個內容是怎樣連接起來的呢?

a) 默讀,用“~~~~~~~~”劃出這句話,並圈出最重要的連接詞。(“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 指導朗讀這句話(“也”讀重音)

c) 你能把“也很有趣”換個詞説説嗎?(也很有意思……)

(4)小結:口頭填空後完成《作業本》第5題。

(5)指導朗讀並背誦第2段。

六、作業:《作業本》第2、3題。

板書: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黃山奇石 仙桃石

金雞叫天都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感受黃山奇石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

2. 讀懂課文第3段是怎樣具體描寫兩塊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樣把並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認識並列段式的結構特點,掌握其閲讀方法。

3. 背誦課文第2、3段,聽寫第4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繼續讀懂用並列段式寫的第3自然段。

教學難點:理解語言文字,讀懂第3自然段是怎樣把黃山奇石的樣子寫具體的。

(三)教學準備

1. 課文錄音;

2. 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 多音字組詞。

2. 解釋詞語。

3. 聽寫。

4. 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5. 複習“自學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3段。

2.這一段講了哪幾個並列的內容?為什麼説它們是並列的?

3.讀句理解怎樣把這一山石的“奇”寫具體。

① 第1句把什麼比作什麼?(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盤子”,你看像嗎?)

② 前面寫到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寫了它們像什麼,還寫出了它們的姿勢、動作,把這些奇石給寫活了。這段寫“金雞叫天都”與前面有什麼不同?)

不同之處:

① 作者想像“金雞”還能報曉

② 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理解:為什麼叫“金雞”,能金光閃閃的原因。)

③ 看着投影説説“金雞”叫“天都”是怎樣的奇景,並説這一景為什麼“著名”。

4. 課文中是怎樣把“仙桃石”和“金雞叫天都”這兩個景觀連接起來的?

5. 小結段式特點和閲讀方法。

6. 齊讀。

三、講讀第4自然段

1. 導入:學到這裏,請你們説説黃山的奇石為什麼“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如果黃山只有第2、3段寫的這4種奇石的話,它能“聞名中外”嗎?

2. 從哪裏可以看出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 這段中從哪裏可以看出黃山奇石的奇?

4. 看投影,仔細觀察各種巖石的造型特點,試着給它們起個好聽的名字。

四、總結談話

1. 有關黃山景觀。

2. 有關並列段式。

3. 小結:黃山石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有機會,大家不妨親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會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全文。

六、背誦第3自然段課文。

七、質疑問難。

八、作業:

1. 背誦第2、3自然段。

2. 抄寫第4自然段。

板書:

猴子觀海 一動不動 望 翻滾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黃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雞叫天都 金光閃閃

課後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文中細節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

2、理讀法 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從小就知道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故事——愚公移山。那就讓我們在上課文之前,先回憶一下這個故事。請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點文常: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經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人蒐集的有關古代資料編寫的,裏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説。

2、文體: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託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喻或勸戒的意味。

(三)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解釋全文,有問題的一會兒質疑。

2、學生質疑,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一些重點詞語的解釋。

(四)理解全文:

1、愚公家周圍環境如何?他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麼好處?(儘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則可“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2、移山有何困難?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困難有山高大、面積廣、年老力衰、移山人少、運土石工具簡陋,往返路途遙遠。這樣寫的作用可以襯托出愚公移山的決心之大。

3、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4、思考:但也有人説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明確: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託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幹”來要求愚公。

5、思考:這裏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來表現人物?

通過愚公和智叟的對比,再次表現出愚公堅定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實“智”,“智叟”實“愚”,這正是寓言給兩人取名的用意。

6、不是智叟一個人對移山產生了質疑,還有愚公的妻子,那麼,愚公妻子的態度和智叟的態度是一樣的嗎?請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寫,比較分析。

學生討論,明確:

愚公妻 智叟

稱呼: 妻稱愚公“君”(尊敬愚公) 智叟稱“汝”(輕視愚公)

語氣: “以君之力……何?”(擔心) “甚矣,汝之不惠”(倒裝,輕蔑)

“且焉置土石?”(獻疑) “以殘年餘力……土石何?”(嘲諷)

7、這則寓言有何寓意?

明確:告訴人們,只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任何困難都可戰勝。

8、問:為什麼用這個神話結尾?

討論並明確:意在説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動驚天地、動鬼神,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9、全班朗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運用對比襯托手法,通過愚公的成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説明要克服困難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鬥的道理。

(六)佈置作業:

1、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

2、練習冊上的相關作業。

七、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愚公妻 智叟

稱呼: 妻稱愚公“君”(尊敬愚公) 智叟稱“汝”(輕視愚公)

語氣: “以君之力……何?”(擔心) “甚矣,汝之不惠”(倒裝,輕蔑)

“且焉置土石?”(獻疑) “以殘年餘力……土石何?”(嘲諷)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較獲取信息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學、討論、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父母矛盾與愛的情感。

體諒、諒解。

教學重點:

比較三次調換,從中分析總結父母的心裏究竟怎麼想。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出發點,和矛盾的愛子之心。

教學創意:三次調換全方位比較,比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瞭解自己的父母嗎?父母的心你明白嗎?今天川端康成將我們展示這樣一對父母的故事。

二、自學課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讀、朗讀結合,瞭解大意,掃清字詞障礙。

2、快速默讀課文,請概括敍述本文大意。

3、精讀課文,回答:

本文一共寫了幾次換孩子過程,每次理由是什麼?

分別在什麼時間,財主夫人有什麼態度變化?這對夫婦當時各是什麼表情?

4、你認為他要孩子、換孩子理由充分嗎?如果是你,會同意嗎?

5、既然要孩子,為什麼當初要把孩子給出去?既然給出去,那麼為什麼結果又把孩子都要回來?

三、自學過程:

1、自己讀書,在書中找出答案。

2、小組交流,合作寫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確答案,理解主題。

四、探究、明確;

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一顆崇高的愛心。

全文主要寫三次調換

時間人物順序表情理由財主夫人態度

當天傍晚夫妻二人長子眼含熱淚難割難捨貧窮付錢

第二天早上父親二子無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興興答應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兒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興無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傷、落淚(感動)

幾次調換孩子兩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這些理由只要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儘管家境貧窮,但孩子畢竟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無論失去哪一個孩子,父母的心都會很痛苦,因此儘管理由不夠充分,甚至前後矛盾,但他們還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藉口掩蓋其事實意圖,直到最後才不得不説出實話。父母三番兩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誠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現出他們對子女無私的愛。

把孩子給出去,是現實所迫,富人家條件好,對孩子有好處,也會減輕家裏負擔,理智告訴他們可以這麼做。

但是這種理智無論如何都經不起時間情感折磨,骨肉分離,理性決策經不起感情考驗。愛子之心使他們實在難以割捨任何一個孩子,不得已,她們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們發現,無論是給還是討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之愛心在支持他們。父母的心就是這麼矛盾,他們在愛中掙扎。

總結:人們都説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廣闊。父母心時時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優越生活條件,又無法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擔心給孩子帶來痛苦、傷害。所以同學們一定體諒這矛盾的父母心,偉大父母心。

五、擴展延伸

1、如果你是這對父母,你會怎麼做,並説明理由。

2、結合你的實際生活,並進行比較,談談你對父母心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目標定位

1.瞭解杜甫生平以及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2.初步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4.感受詩人深沈的苦痛與憂思。

《登高》

1.朗讀吟誦。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畫面的悲涼氣氛和詩人深廣的憂思。

2.情景再現。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秋江廣闊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過再創意境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

3.加強背誦指導。

學習時數

一課時

課前閲讀準備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出身於鞏縣(今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西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勝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代表作、組詩“三吏”“三別”。

2.寫作背景

這一首詩,向來傳為名作。前人對他的地位評價極高,楊倫稱之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胡應麟更把它喻為“古今七言律第一”。這首詩寫於大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沒來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覺得中原以定,於是陡然萌發了“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念頭,但未能實現。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嚴武辭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況愈下,只好離開了經營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們,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當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個年頭,可能還得四處漂泊。就在這三個年頭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難,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杜甫這首詩是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寫成的。

 [美文欣賞]

浣花溪畔落沙鷗

有這麼一位詩人,他有豪情萬丈,志在報國,他渴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然而蒼天弄人,他一生數起數落,鬱郁不得志,在友人庇護下,於蜀中浣花溪畔看盡羣鷗翻飛。

這就是你嗎?一代詩聖,壯志凌雲的杜甫。

你少年好學,漫遊吳越,遍覽齊趙,過着“裘馬輕狂”的生活,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已過而立,進京趕考,終因小人阻撓而功名難就。長安十年,困頓潦倒,三次獻賦,一片至誠。安史之亂,兵荒馬亂,仍未能消除熱情,隻身一人,迢迢千里,奔赴靈武,只為能在新即位的肅宗之前一展才華。拜得左拾遺之職,是你的宿願,也是你的執着,然而你為人耿直,重情重義,便是你遭人攻擊的一個致命弱點。當房管獲罪,被貶入獄時,你急疏肅宗,竭力相救,於是,你冒犯龍顏,你觸怒小人,直至被貶為華州司馬參軍,是你的宿命,你的無奈。

遭遇的坎坷至此,便只能揮別朝廷,經秦入蜀,在蜀地找一片屬於自己無奈的天空。

成都草堂中,你似乎找到人生的快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在浣花溪的潺潺流水中,你送走了五載春秋。你不再需要四處覓封侯,不再需要提防小人。“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其樂融融,不亦樂乎?嚴武之死,將這恬淡寧靜生活終結。

告別浣花溪,你開始新的漂泊。一葉孤舟,載着孤寂的你,別蜀出峽,漂泊於長江之上。“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月夜,你一人站在船頭上,眺望遠方,你是否想起了浣花溪畔的日子,你是否記起了家人,你是否記起了嚴武君?回首往日,你還有雄心壯志,吟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嗎?在唐朝由興盛急遽走向衰敗的時代,你崇高的政治理想,偉大的才情抱負,終究還是被碰得頭破血流。你飽嘗現實社會的冷酷,悲歎自己命運的多舛,真可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是的,你一生就像沙鷗,四處遊蕩,有家難回,骨肉分離,仕途坎坷,屢被貶黜。你沒有李白那樣灑脱,能“斗酒十千恣歡謔”;你也永遠不會豪邁的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因此,你只能沉鬱,你只能壓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錮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為帝王辯護,你的人生就是在這樣的痛苦矛盾中磨礪着。

當你拖着病體獨自登上江邊的高處時,九九重陽,一派蕭條,“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大氣磅礴,更是悲涼沉鬱。當你再逢李龜年時,江南風景依舊,但已是物事人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無盡滄桑無盡悽苦全在其中,

一生的落魄潦倒,最後的孤單飄蕩,最終只能在江湘舟中默無聲息地終結。你走了,告別了人世間的冷酷辛酸,這對於你,是一種釋然嗎?

學習步驟

 一、聽示範朗讀,初步感知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1.理性的把握

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首先得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我們常説一句話,叫做“文如其人,言為心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在讀這首詩時你就要真這樣想,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樓,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淒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的把握。(板書:理性的把握)這應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

2.感性的表現

好的誦讀,能夠感染聽者,對深化詩歌的意藴起到極大的作用。好的誦讀包括這幾個條件:形象而動情的語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讀者應力圖造成一種氛圍,用這來“衝擊”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書:形象的語言描述)

其它還有語調、表情、動作、音樂等。

如本詩,語調低沉、憂傷;朗誦到“潦倒新停濁酒杯”時,可以有一個端起杯來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的動作。

諸多因素綜合到一塊,就形成了一種境界,文學上叫做“意境”。本詩的意境就是“悽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的。

實際上,誦讀者的語言、語調、表情、動作,再加上音樂,這就是一種“暗示”,聽眾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暗示”,不自覺中啟動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覺中調動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進入了誦讀者所設定的(實際是杜甫的語言所設定的)特定情境。這些都是感性,是感性的表現。(板書:感性的表現)

這是一篇飽藴情感的文學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現;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現。

我們就以這兩條為準則進入到這首詩中去。

二、賞析文本

1.鑑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這首詩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飛鳥,可以是一隻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隻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還可以是一隻跟鳥羣失散的鳥。賞析時要敢於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總之,這是不是一隻歡樂的鳥呢,是一隻孤獨痛苦的鳥。

我們不能把它想象成一隻歡樂的鳥,而且只能認為是一隻,而不是多隻。這是因為我們都是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麼不同嗎?

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閒自在的鳥。王維特別嚮往幽靜的大自然。鳥就是王維的化身。

我們也要化身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誦讀一下這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寒,似乎在牙齒間顫抖着讀出這兩個字;“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衝上去,描繪得很遼遠,但內心很孤單渺小;“猿嘯哀”——要有欲哭的調子;……讀“鳥飛回”——要想,我杜甫

語調、表情、動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視,清渚、沙白——要俯視,“鳥飛回”——要遠望,向着家鄉看。

對老師的示範,既要聽,又要看。

(師生共讀)

2.鑑賞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頜聯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還是要聯繫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暫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於712年,卒於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説“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麼,“不盡長江”呢?

應該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把這聯上下兩句的意思,聯繫起來總結一下,是互相對比着寫的,也有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或者反過來説,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人的生命”,指的是個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朗誦?你就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你應該是什麼心情?讀這句你應該想什麼?你心裏的這兩句,心裏想——我老了;我怎麼這麼快、轉眼間就老了呢?(試讀,很沉鬱)

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有些無可奈何。還有一種很宏大的氣勢。但同時,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説,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也不是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更不是想違背自然規律而祈求長生不老,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規律。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讀的時候,大家應該把這種豁達、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該讀得昂揚一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湧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該讀出磅礴的氣勢。待到這裏,已經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時應該高昂一些。

(全體讀)

小結:從畫面上,首聯和頷聯有着不同,首聯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用電影鏡頭來比方一下,首聯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前者有鏡頭組接、切換,俯仰天地;後者是長鏡頭,大筆揮灑,一氣呵成。如果説前兩聯是寫景的話,那麼後兩聯就是抒情。

3.賞析頸聯------“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做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裏的“做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杜甫這裏是漂泊他鄉、流浪他鄉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常”做客。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什麼叫登台呢(根據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生集體背王維詩《九月九回憶山東兄弟》)?登台,是九九重陽節的一種習俗。古人為什麼登台?是為了祈求長壽。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登台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而杜甫呢?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悲涼的秋天。做客並登台,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六層了。

再往深處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體,這樣又是八層愁苦。

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那種沈鬱頓挫的深層次的內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鄉,“萬”“悲”“常”都要重讀,如“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里之狀;讀“常做客”,要倍感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什,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生齊讀、單讀)

4.賞析尾聯------“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由於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苦,是什麼意思?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苦,是極度的意思。這樣更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於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髮叢生,兩鬢染霜。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從句法角度還能講出些道理來。比方,前後兩句是對偶的,句法的結構應該相同。後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停”與“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也就是剛戒了酒)。那麼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句法結構對應,相應的詞也兩兩相對。“新”與“苦”都是副詞。

“艱難”也不僅僅指國家艱難,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着杜甫老人的一生。這裏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應該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還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借酒才能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可是卻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麼了卻,怎麼疏解呢?——只能鬱結在詩的結尾,鬱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悶錶達出來。

“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師生共讀)

5.結束賞析

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

(課在深情的朗讀聲中結束)

三、作業佈置

1.背誦全詩

2.譯成白話詩

翻譯時要發揮想象,補充形象,再創意境,充分創造本詩“悽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的基調氛圍。

板書設計

誦讀要領:

理性的把握:瞭解詩的作者

理解詩的內涵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走進詩人內心

感性的表現:語言、語調、表情、動作、音樂

情感藴藏:

首聯哀婉

孤獨

頷聯沉鬱

高昂

頸聯愁苦

沉痛

尾聯憂憤

無奈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三、課前準備

四、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好!昨晚睡的好嗎?有沒有做夢?誰來講講你的夢?(如果學生不敢講,可以教師先帶頭講)

師:想到能給你們上課,我昨晚興奮的睡不着覺,迷迷糊糊的我好像進入到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我腳踏星星來的你們的學校,我們的課堂飛到了天空,雲朵變成了小朋友的課桌,而老師的講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

師:那誰來説説你印象深刻的夢?

2、暢談夢想,融入夢境

生講述夢境。教師鼓勵和引導:“後來怎樣了?”“你當時的神態是怎樣的?”“他長得怎樣?”等語言引導學生説出夢的多彩。“這個夢真多彩,你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啊!”“你的夢真精彩,我也想進入你的夢中玩玩”“你的夢真驚險啊,小朋友都聽的入迷了”??等語言鼓勵表揚學生。

師小結:夢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不光同學們會做夢,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大師,他也愛做夢,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畫家達利,他做了一個什麼夢呢?

請看畫面: 畫面中畫了哪些事物?

畫家夢中的景象和現實生活一樣嗎?

(3)體驗情感,表現色彩:

師:每個人的夢都不一樣,有幾位同學也想給你們展示一下他們的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最欣賞哪一幅?

他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中有什麼形象?

他們的夢境主要運用了什麼顏色?板書:形象 色彩

師生一起分析作品:不同的顏色體現了不同的夢境,帶給我們門不同的感覺,老師還有兩個問題要考考同學們:

想一想:

1.畫面中的主體形象採用了什麼繪畫方法?

2.畫面使用了哪種繪畫材料?

師:誇張的形象、大膽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夢。看了他們的夢,同學們也得到了一些靈感,同學們,你的夢是什麼顏色的?他是一個怎樣的夢?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表現?現在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師:同學們的夢都很獨特,前幾天,李老師也做了一個夢【出示抽象的色塊】, 我的夢主要用了什麼顏色?(紅色、橙色)

給你什麼感覺?(温暖、甜蜜??)

猜一猜我做的是一個怎樣的夢?夢中會有什麼?

我做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學生講教師勾勒線條。

4、學生創作,展現夢境,教師巡視指導。

(1)現在,就請用你手中的畫筆,盡情的描繪一個多彩的夢吧!誰的作品完成了,就可以參與“曬曬我的夢”的展示活動,老師期待着你們的精彩表現!現在,開始創作吧!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音樂起——夢幻曲)

5、評價交流,體驗快樂

小朋友們,你覺得哪個夢最富有想象力呢?

為什麼?你想為誰的作品點個贊?

(2)生互評。色彩、內容、創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受到美的薰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準備:觀察日出的景象,瞭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準備日出的錄像片斷或者有關的掛圖、一段優美的音樂。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導讀”要求

1.請學生自由讀讀“導讀”的要求,交流:從“導讀”中知道了什麼。

2.教師小結。

二、談話導入

1.大家觀看過日出嗎?請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結:日出的景象壯觀迷人,很多作家詩人都曾讚美過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重點強調學生容易出錯的讀音。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哪幾種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寫了在天氣晴朗時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時看到的日出景象。

3.讀了課文,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教師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

四、細讀課文,解決疑問;感受日出的壯觀

1.通過剛才讀課文,我們發現:作者描寫了天氣晴朗時和有云時兩種日出的景象,那麼這兩種景象你更喜歡哪一種?請大家先仔細讀課文,然後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大家從一些重點的語句裏感受了日出的壯觀景象,想不想看看當時的景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日出的錄像片斷)仔細觀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樣。

[意圖:運用電教手段,將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景象,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日出的壯觀,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為解決學生的疑問作鋪墊。]

4.提問、交流:(1)課文讀到這裏,知道作者為什麼説這是偉大的奇觀了嗎?

(2)作者説“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閲讀理解,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五、感情朗讀。

1.讓我們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日出的壯觀景象。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然後可以把自己讀得最好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2.請部分學生朗讀(可配樂),大家評議。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日出的美和壯觀。(在此環節後,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練習背誦。)

3.我們和巴金爺爺一起欣賞了海上日出,你想説什麼?

[意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美讀,把自己的閲讀感受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把自己閲讀後想説的心裏話説出來,和作者形成共鳴。]

六、佈置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蒐集、閲讀其他的描寫日出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大家一起欣賞了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課文裏的生字掌握得怎麼樣呢?

[意圖:通過檢查,瞭解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把字詞教學落實好。]

2.你們抄寫了哪些喜歡的詞句?讀給大家聽。

[意圖:鼓勵學生積累喜歡的詞句,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借鑑。]

二、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

1.同學們抄寫了這麼多喜歡的詞句,這些句子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組討論。)

(1)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

(2)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3)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

(4)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語句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準確生動的描寫,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日出的壯觀美景。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受到啟發。]

三、背誦課文

1.課文寫得這麼美,想不想背下來?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小組內背誦。

3.全班指名背誦。

四、擴大閲讀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蒐集到的其他描寫日出的文章,簡單説説好在哪裏。

2.各小組推薦喜歡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圖:通過蒐集,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擴大了閲讀量,將課堂知識向課外延伸。)

五、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巴金爺爺的其他文章閲讀,可以舉行一個巴金爺爺文章閲讀會。

六、板書設計

日出前:淺藍 紅霞越來越亮

日出時:負 縱 升 衝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雲:躲時 透過 直射 亮光

日出後: 厚雲:鑲 透出 出現 染成 光亮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作者對6年學習生活及成長曆程的回顧,抒發了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1)寫想到即將告別校園、老師和同學,心中湧起深深的眷戀之情。第二段(2-5)寫我們不會忘記母校,更不會忘記敬愛的老師。第三段(6)寫等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樑,大家再來母校相聚,再來看望我們的老師。

學情分析

文章描寫的是自己的學習生活,而畢業這一特殊的時刻,無疑會將學生的思緒引向對校園生活的回憶,一句句,一字字,都成為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這時,文本本身與孩子成為了“知音”。他們有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情感,作者所言就是學生所欲言,作者之情就是學生之意。所以,應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予學生廣闊的閲讀時空。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會用“天真浪漫”、“凝聚”造句。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4.體會同學對母校、老師和同學們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眷戀之情。

教學難點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眷戀之情。

設計理念

自選——誘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自讀——給與學生參與學習的權利

自悟——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自選、自讀、自悟、自評,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相互撞擊,有利於放飛他們想象的翅膀,更有利於他們創新,從而真正體驗做主任的快樂,品嚐參與學習的甘甜。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會用“天真浪漫”、“凝聚”造句。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不久你們就要小學畢業了,你們將要告別美麗的校園、朝夕相處的同學,大家有什麼感想?2.雪飛老師在小學畢業時感慨萬千,包含激情的寫下了《明天,我們畢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法進行自學探究。

2.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掌握新知。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結合正音。

2.重點詞語眷戀憧憬 朝夕相處 博大精深 茁壯矯健

3.探討課文段意。

四、練習朗讀課文, 達到正確流利,並初步讀出感情。

五、指導書寫。

1.找出左右、上下結構的字,比較個部分所佔的位置。

2.指名板演,評議。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

六、作業。

1.抄寫文後第3題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校生活的眷戀之情。

2.抓住關鍵詞、重點句的朗讀、吟誦,領悟內涵,訓練語感,理解語言,體會情感。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眷戀之情。

教學難點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説出一些重點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同學們繼續學習——《明天,我們畢業》

二、新授:

(一)是啊,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我們的心中就湧起了深深的眷戀之情。

板書:眷戀

“眷戀”是什麼意思?

(二)在六年的小學生活中,作者最眷戀的是什麼呢?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

2.交流

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

出示句子:6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1)指名朗讀句子

(2)讓我們展開這幅畫卷,欣賞其中那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面。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想想哪幅畫給你的印象最深?你彷彿從畫中看到了什麼?交流、朗讀

△每天清晨…… (有了充滿朝氣的我們,可愛的校園便不再寂寞,到處都可以聽到我們的歡聲笑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活潑歡快的身影。)

△早操……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好好學習,所以,每一次的早操,同學們都是那麼認真。)

△上課鈴響…… (不管課間玩得多投入,鈴聲就是命令。只要鈴聲一響,我們就湧向教室)

△課堂上…… (是啊,認真的學習換來的是優異的成績,老師也彷彿看到了他們取得好成績後激動的臉龐)

△中午的寫字…… (同學們研墨寫字,墨汁抹上了白淨的臉上;老師在教室巡迴指導,教同學們握筆、運筆;看到打了紅圈圈的字,同學們樂開了花……)

△ 興趣小組活動…… (同學們有的學電腦,有的練合唱,有的畫畫,學習豐富多彩……)

(3)師總結:這一天的學習生活的場景,是我們六年學習生活的縮影。6年,一千多個日子,我們在這裏茁壯成長。

出示:6年過去了,我們在這裏茁壯成長。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技能,懂得了怎樣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歡樂和幸福。母校啊母校,這些都是您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怎麼能忘記!

母校給予了我們哪些精神財富?

指導讀這句話。 敬愛的老師

1.過渡:我們不能忘記這快樂的校園生活,更忘不了我們敬愛的老師。你從哪小節課文中感受到的?

2.這段話句子很美,像一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讚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3.出示:在我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小組討論交流:在這裏,作者把老師比作什麼?你明白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嗎?

(老師像天使一樣,有着美好的心靈,高尚的品德,教育、感染着學生;老師像大樹一樣,為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關心、愛護着學生;老師像海洋一樣,有着寬廣的胸懷,淵博的知識,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呵護下成長……)

4.教師領讀、學生接讀這段課文。

5.在這離別時刻,同學們想為自己深深眷戀的老師做些什麼呢?

出示:我們要送您一支歌,讓您休息的時候聽聽我們的心聲;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們熾熱的心跳。

(1)指名讀

同學們想為老師做些什麼?

(2)如果你也即將畢業,你準備送給老師哪首歌?哪首詩?

指名交流(你為什麼要把這首詩送給老師?)

(3)師:聽了這動人的歌曲和火一樣的詩句,老師也感受到你們熾熱的心跳。

再讀這句話

(三)過渡:六年過去了,同學們即將告別母校,不知他們還記得六年前第一次走進校園的情景。

1.出示:

6年前,我們依偎着爸爸媽媽,懷着對學校的憧憬、對老師的敬仰走進校園。綠草如茵的操場,窗明几淨的教室,天真爛漫的同學,和藹可親的老師,散發着油墨香氣的課本,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1)朗讀

(2)你還記得自己入學時的情景嗎?

2.入學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可明天,我們卻即將離開可愛的母校,讓我們再一次漫步美麗的校園,去看一看吧。

課件:校園風景 配以音樂:《校園的早晨》

(1)歌中唱得多好:親愛的夥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讓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出示:等到這些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等到我們也成為祖國的棟樑,大家再來母校相聚再來看望我們的老師,道一聲:老師,我們沒有辜負您的希望!

指讀這句話

(2)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3)教師小結

同學們,明天,你們也將畢業,也將離開自己的母校。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們成為國家的棟樑,再回到母校,那時老師可能已是滿臉皺紋,白髮蒼蒼了,但是,老師會拿出珍藏多年的相片和你們一起回憶你們童年時這歡樂的學習生活。到那時候,太倉市城廂鎮第一小學——你們的母校,一定會伸出熱情的雙手歡迎你們歸來。

(4)讓我們充滿感情把最後一段讀一下。

三、課後延伸

1.我想,此時此刻,同學們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話要説,那麼,請你將自己心中最想説的話寫下來,作為畢業留念吧!

2.分別總是那麼讓人依依不捨,不光是你們,老師的心中也是如此。回顧這難忘的時光,老師有許多話要説。可是,一時之間竟也不知如何開始,就用幾句話,來表達我此時的心情吧——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揹負着父母親人的殷切期望,揹負着母校老師的期待目光,希望你們從此邁開更加堅實的腳步,走向成功而幸福的人生,讓親人和母校為你們自豪、讓祖國和民族為你們驕傲!記着:“成功的路上沒有掌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93v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