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9篇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9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堂數量詞的歸類識字課。對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積累了許多識字的方法和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遊戲中互教互學中學會本課的生字,發展語言想象等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我會認”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我會寫”的六個生字。

2.根據教材提供的數量詞的用法,把身邊的事物用數量詞表達出來。

3.感悟情境,展開想象,在敍述時,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4.用喜歡的方法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興趣,對識字方法能歸納和總結。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語言能力並能對識字方法予以總結。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玩兒,你們願意嗎?我們今天究竟要到哪些地方玩兒呢?祕密就藏在咱們語文書《識字6》中。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自主識字。

想不想不用老師教,自己就把課文讀會?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問同學,問老師,拼拼音)讓我們打開書輕輕地讀一遍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寶寶,多讀兩遍,咱們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讀得又快又好。

2檢查初讀。

指名一人讀一節,其他學生聽。聽是否讀準了音。

3.師生共同評議,對讀錯的生字進行糾正。

三.創設情境,學習生字。

1.學習第一節的6個生字。(海鷗灘軍艦帆)

A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B.學生説想象的畫面。

C.課件展示海邊景色圖。一邊描述海邊景色,相機展示帶音節的詞語。

D.讀帶音節的詞語。(自讀小老師教讀齊讀)

E.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詞語。(學生自讀小組賽讀)

F.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詞語。(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

2學習第二節的生字。(秧稻塘)

A自讀第二小節,邊讀邊想畫面,畫出不懂的詞語。

B.學生彙報不理解的詞語,相機展示課件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同時拓展一畦畦一方方的意思。

C.課件展示帶音節的“秧稻塘”三個生字。(自由讀分組讀齊讀)

D.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秧稻塘”三個生字。{搶讀}

E.總結學習第一二節的學習方法。讀課文——想畫面——認生字

3根據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節。(學習生字“竿溪”)

A小組自學。

B.指名讀第三小節,並説想到的畫面。

C.根據學生的想象相機出示本節情境圖。

D.課件展示帶拼音的生字“竿溪”。(指名讀搶讀)

E.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生字。(齊讀)

F用“小溪”説一句話。

4用學習第三小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四小節。

四鞏固識字。

A小組內學生用生字卡互考生字。

B.小老師用生字卡考讀全班學生。

C.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從字的結構從識字方法等方面總結)

五再讀課文,感悟數量詞。

A指讀課文。

B全班分組對讀,一組讀一句。

C師生對讀。

D全班拍手讀。

像同學們剛才讀的“一隻”、“一片”這樣的詞語,我們把它叫作“數量詞”。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數量詞,比如,“我是一位老師”中的“一位”,“這是一支粉筆”中的“一支”。請小朋友快快觀察我們的教師,也可以想象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請你給它配上恰當的數量詞.。同學們同桌為一組,我們也用數量詞編一段課文。

七指導書寫。

A教師範寫“海竹”兩個字,學生觀察書空。

B學生對寫這兩個字的建議。

C學生練寫。

D同桌互相評議書寫。

八板書。

識字6

海灘農村

公園學校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並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説説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裏理解的。

(2)人們為什麼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麼?

(3)朗讀全詩。

(4)《望嶽》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嶽》。

5、練習背誦兩首詩。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為什麼要畫四個不同的太陽,學會生字,讀通順帶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畫四個太陽的美好心願。

教學重點:

瞭解春天的太陽為什麼是彩色的。

教學難點:

體會想象之美。

教學準備:

課件、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欣賞音樂。讓學生聽後説説這首歌唱的和什麼有關?(太陽)(板書:18四個太陽)

(1)誰來讀讀太陽這個詞?

陽的輕聲讀的真好聽,還有誰願意試試?

(2)陽是什麼結構?是由誰和誰組成的呢?

(陽是左右結構。由左雙耳旁和日組成的。)

(陽字型左窄右寬,參照隊寫雙耳旁,橫撇彎鈎在橫中線上部,垂露豎拖長。日豎在豎中線上運筆,裏面的橫在橫中線上。雙耳旁比日長,日比雙耳旁寬。)

(3)一起來寫一寫。書空。

(橫撇彎鈎,豎,豎,橫折,橫,橫。有6筆。)

2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和太陽有關,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18四個太陽

過渡:四個太陽?為什麼會有四個太陽呢?請同學們先認真聽老師讀這篇課文,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並標出自然段。

二、初度課文。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剛才老師讀的時候,每位同學都聽得非常認真,現在你們也試着自己讀這篇課文好嗎?讀是時候注意:要正確,流利,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誰來告訴老師為什麼會有四個太陽呢?(彙報交流:小畫家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四個季節。春天的太陽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陽是綠色的,秋天的太陽是金黃色的,冬天的太陽的紅色的。)

(2)隨機板書: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並貼出對應的四個太陽。

過渡:這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帶來了四個美麗的季節,你最喜歡哪個太陽呢?

(以學定教,學生喜歡哪段,就學習哪段。)

三、研讀課文。

*綠綠的太陽

1指名讀。(綠綠的太陽,讀的可真好!你喜歡嗎?想不想讀?)指名讀。

2這綠綠的太陽給我們帶來什麼?(板書:清涼)

3是啊,夏天,太陽象一個大火球,把大地烤熱了。(出示夏天課件,讓學生説説烈日當空時的感受和願望。)

4假如有一個綠綠的太陽那該多好啊!那麼大地將是一片清涼,多舒服啊!小朋友,你們感到舒服嗎?願不願意通過朗讀把這舒服的感覺讀出來?讀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

(自由讀指名讀)

5聽了你的朗讀,讓我感到絲絲涼意,我也想試試,誰願意和我一起讀啊!(齊讀這一自然段)

(注:那綠綠的太陽如果掛在冬天,你喜歡嗎?可跟進教學第三自然段)

*金黃的太陽

1夏天過去,秋姑娘來了。那些同學喜歡秋天的太陽?我們來聽聽這些同學讀秋天這一段。

2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小蜜蜂飛呀飛,飛到識字樂園了,你會讀這些生字嗎?自己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熟、夥、伴、嘗、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4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喜歡嗎?這個遊戲叫摘星星。遊戲是這樣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讀出它的讀音,並説出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星星就送給你。看哪個同學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認識了生字,它非常高興,又飛到果園裏去了。看,這麼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裏在想些什麼?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是什麼味道的?(板書: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這句話讀讀,讓同學嚐嚐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來讀這段,把香甜送給老師吧!

*紅紅的太陽

1剛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來了。這紅紅的太陽,誰喜歡呀?(指名讀)

2(出示課件:冬天)聽,冬天北風呼呼的颳着,大雪紛飛,不一會兒,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個小朋友也沒有,因為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臉都被凍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麼辦好呢?

3小畫家給我們送來了什麼?有了紅紅的太陽,我們就感覺到(板書:温暖)

4誰來讀這段,把温暖送給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點温暖了,誰再來讀讀。

6現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齊讀這一自然段。

(注:這紅紅的太陽到了夏天會怎麼樣呢?可跟進學習第一自然段。)

*多彩的太陽

1這個多彩的太陽,誰來讀?(指名讀)

2春天為什麼是個多彩的季節?(自由暢談:春天小草長出來了,花兒開放了,冰雪融化了,鳥兒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朋友還可以到郊外放風箏。)

(板書:多彩)

3是的,春天,太陽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麼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

(指名説説)

(2)她還會照到哪裏?

她照到,。(彙報交流)

4這彩色的太陽給春天帶來了萬紫千紅,你們看(出示課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她?

(預設: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鳥語花香,百花爭豔,百鳥爭鳴)

5春天真美啊!讓我們再去感受一下這個彩色的太陽所帶來的多彩的春天吧!(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小結,感悟作者的美好心願。

1小畫家畫了四個顏色非常鮮豔的太陽,分別送給四個不同的季節,表達了他自己什麼心願呢?

(板書:美好心願)

2春天多彩的太陽使我們看到柳綠花紅,夏天綠綠的太陽帶給我們清涼的世界,秋天金黃的太陽讓我們嚐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紅紅的太陽温暖我們的手和臉。多麼豐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畫家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畫面,一起朗讀課文吧!讀是時候要有感情!

3我們大家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心願,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早日實現自己的聯想。

板書設計:

18、四個太陽

春天

彩色的太陽

多彩

夏天

綠綠的太陽

清涼

秋天

金黃的太陽

香甜

冬天

紅紅的太陽

温暖

美好心願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體會筍芽兒思想感情的變化,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好第2題中的句子。

2.使學生知道筍芽兒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勵下,勇於鍛鍊,終於茁壯成長,初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作業本》2比一比,組詞。(2)聽寫個別生字詞。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課後1(1),指名讀第一段,其餘思考。

(2)討論課後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誰能來扮演筍芽兒,央求竹媽媽讓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兩位學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這段中,春雨姑娘、筍芽兒、竹媽媽的話分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試讀)

①指名讀春雨姑娘的話,並説説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麼?

(温柔、關心)(聲音要稍低些)然後齊讀。

②指名讀筍芽兒的話,説説該用什麼語氣?

(撒嬌、畏縮)(聲音要尖嫩些)指導齊讀。

③指名讀竹媽媽的話,説説該用什麼語氣讀?

(擔心、害怕)(聲音要粗些、快些)指導齊讀。

(5)齊讀第一段,並選好自己認為讀得好的對話部分站起來讀。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第一段的。

(2)小結:①圍繞課後思考題,理解內容。

②抓住對話部分體會,並感情朗讀。

(3)自學並反饋學習情況。

①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做?(討論)

②自願扮演雷公公、筍芽兒和竹媽媽,朗讀他們所説的話。其餘學生進行評議。

③師生共同討論本段中對話應採用的正確語氣。

雷公公粗重(聲音低沉)

竹媽媽不放心(理解嘮叨)

筍芽兒堅決(音稍高、有力)

(4)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學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討論,有感情朗讀。

小草:堅強、不屈不撓

筍芽兒: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陽公公:關愛。

分角色讀,齊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抓住黃山“四絕”之一—怪石,娓娓道來。文章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從總體上講黃山風景區景色秀麗,引出黃山奇石。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重點介紹黃山的四塊奇石,其構段方式有所不同。第六自然段寫出黃山還有其它奇石,引發讀者的想象和對黃山石的喜愛之情。本文圖文並茂,文章抓住一個“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原本無生命,但在作者筆下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令人無限神往,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師要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設想:

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在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受到薰陶和感染。整合語文教學的多維目標,以精心設計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感悟黃山石的“奇”為突破口,通過圖片、多媒體課件直接感知石之“奇”,動情的朗讀找出“奇”,廣泛的交流品味“奇”,重點詞句主動的想象夯實“奇”,積累內化再觀“奇”,在自主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能正確認讀“尤、巨”等18個生字,正確書寫“區、秀”等10個生字,並且注意美觀。

b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c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

2、過程與方法:

a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理解黃山石的特點,體會對黃山石的讚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愛黃山石的特點,嚮往去黃山看奇石,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

教學難點: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背誦,在研讀中體味美的語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 。

教學過程:

一、説圖初讀,感知“奇”

1、同學們,咱們都是大山裏的孩子,生在大山裏,長在大山裏 。咱們對石頭應該説是非常熟悉了,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幅與石頭有關的掛圖,大家想不想看?

課件展示:文中第2、3、4三幅插圖。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然後要求展開想象,準備説圖。

師加以指導,如:那石頭是什麼樣子?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看到這石頭你會想到什麼?等等。

2、教師配樂讀課文。

讓學生找出與3幅圖所對應的段落,再圖文對照。

3、初步感知課文。課件展示:第一幅插圖。

讓學生邊看邊思考:課文哪一段描寫了這幅圖上的畫面?然後圖文聯繫,明白黃山奇石是黃山風景的一部分。

師簡單介紹黃山四絕。

4、學生自由讀課文,再次感受“奇”。

二、整體感知,找出“奇”。

1、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2、這裏的石頭既好看又奇妙,課文中具體介紹了哪幾塊怪石?

3、師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三、細讀探究,品味“奇”。

1、課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內容。誰願意把“仙桃石”給大家介紹介紹?

2、小組討論。用“這一部分先寫……接着寫……最後寫……”的句式歸納本段內容。

彙報交流。

師生共同歸納出:這一部分內容先寫’仙桃石”的名字,接着寫像什麼樣子,最後寫在什麼地點。

3、讓學生從外形上看,從來源看仙桃石的“奇”。

4、小組討論交流。

用同樣的方法來完成3、4、5段的閲讀。

師提示:

a要結合課文插圖。

b要嘗試使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c名字、樣子、地點可以交換順序。

5、反饋。

a誰能把“仙人指路”介紹給大家啊!它是什麼樣的?你能給大家讀讀嗎?再找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b接下來該去看哪塊怪石了?找同學讀課文。

師:有一隻猴子,蹲在高高的山頭上。望着翻滾的雲海,它是被那美麗的景色迷住了,看呆了,能體會着讀讀嗎?誰再試試?

師:關於這隻石猴你有什麼想法?

c還有一塊石頭沒介紹呢?它叫什麼呀?

師:雄雞為什麼變成了金光閃閃的金雞?

師:看到他想到什麼?

師:帶着你的想象讀讀這一段吧!

四、找重點詞,夯實“奇”。

1、朗讀2、3、4、5四個自然段,體味意境美、語言美。

2、課文中具體介紹的這幾塊怪石,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它們有趣,神奇呢?

例如:師生分析出“仙桃石”這一奇石,一“飛”一“落”把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的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

板書:

仙桃石 飛、落

猴子觀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伸、指

金雞叫天都 伸、啼叫

3、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積累內化,再觀“奇”。

1、指名朗讀第6自然段,其餘同學思考:這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2、黃山奇石數不清,可惜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等就沒有具體説了,誰能用前面研究的四種奇石的構段方式,説説它們個是什麼樣的,敢和書上寫的挑戰嗎?

3、小組任選其一進行練習。

4、小組彙報展示。

六、總結全文。

黃山的奇石真是有很多,説也説不完。那我們就盡情地讀讀整篇文章,好好欣賞欣賞吧!

今天我們領略了黃山奇石,你回家準備給爸爸媽媽怎麼説你的收穫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類別,學會自己穿鞋子。

2、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重點:

按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等特點進行配對難點:分清楚鞋子的左右並學會穿鞋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四、活動過程

(一)我會識鞋子師:現在我要請一位小朋友們上台來當老師的模特,有誰願意的?

我請坐得最好的一位小朋友×××上台來。其他的小朋友來觀察一下,看看×××身上都有一些什麼東西?

幼:衣服、褲子、鞋子……師:那你們説説都是些什麼顏色的啊?哦,有×顏色的衣服,×顏色的褲子,還有×顏色的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麼顏色的?點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圖片)師:你們看看,這是誰的鞋子啊?(分別出示高跟鞋、皮鞋、涼鞋、雨鞋、拖鞋、運動鞋等)幼:媽媽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寶寶的雨鞋........

請幼兒説出這些鞋子的特點(大小、顏色、什麼時候穿等)師:哇,小朋友們認識這麼多鞋子!那你們會自己穿鞋嗎?

(二)兒歌真快樂

師:老師經常發現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還有小朋友鞋跟沒有提上來,這樣很容易摔跤的!所以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穿鞋子的辦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範,指着讓幼兒認識鞋子的結構(鞋面、鞋底、鞋頭、鞋跟)2、教會兒歌"兩個好朋友,緊緊挨着頭,中間有個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反覆練習兒歌並舉反例子,讓小朋友判斷。

3. 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賽誰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兒歌4..師:大家看這雙鞋子,它的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樣的兩隻鞋子,叫一雙鞋。

(三)找找好朋友師:剛剛鞋子説,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麼辦呢?請小朋友幫忙。

1.請小朋友回座位2.將印有不同鞋子的圖片發放給小朋友,讓他們連對找好朋友。

3.並且將一雙鞋子塗成一種顏色。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幫鞋子找到他們的好朋友了,並且還學會了自己穿鞋子,那麼等會兒午覺起來,老師要檢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對不對,能不能找到它們的好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礎知識,是後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落實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為後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後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課時,着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的】

1、認識“訊”等14個生字,會寫“申”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

3、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2。

【教學難點】

體會申奧的熱情。

【課前準備】

1、申奧的圖片等各種音像資料。

2、學生課前蒐集:

⑴奧運會的資料。

⑵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圖片及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朗讀激趣

1、談話導入

⑴每個人都有成功的經歷,請你簡單地用一兩句話説説自己做什麼事成功了,成功後感覺如何?指名述説。

⑵大家説的都屬於個人成功,有沒有什麼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幾千、幾萬人努力的結果呢?指名述説。

2、創設情境:

⑴播放北京申辦奧運成功那神聖時刻的畫面。

⑵記得這情景嗎?誰看了,這是什麼時刻?

⑶看過的同學當時心情怎樣?

3、初讀課文:

⑴激趣: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請大家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畫面一樣。

⑵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二、朗讀感悟,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1、感悟文章感情基調:

⑴教師範讀(激動、自豪的語氣)。

⑵你從老師的讀中聽出了什麼?

⑶説説你們現在的心情,請帶上這種心情朗讀課文。

2、分段朗讀感悟,進一步體會感情:

⑴自讀第一自然段,不熟悉的字圈起來多認幾遍記住它,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反覆讀一

讀、體會體會,與同桌互相討論説説自己的理解。

⑵體會“不約而同”:

(教師提示:那麼多的羣眾來到大街上,他們事先約定了嗎?

是啊,他們彼此沒有約定可是卻同時一起來到大街上。

書上有個詞語告訴了我們你能找出來嗎?)

⑶聯繫實際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或親身感受到過的,哪個地方哪個時刻立即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⑷體會心情讀第二句,讀第一段。

⑸請人讀第二段,邊看課文邊圈出生字。

⑹交流認字方法掌握“聚”等四個生字。

⑺體會感情讀該段,讀後談談你有什麼感受,抽生示範讀,男女生比賽讀。

⑻自己讀最後兩段,找出生字。

⑼分類學習生字:

擁、抱、揚

①觀察偏旁相同且左窄右寬。

②描紅並練習:

“抱”注意右邊封口;

“揚”重點指導筆順,並於“洋”區別使用。

淚、澤

①找出相同偏旁的其它字(洋等歸類總結)。

②分析字形結構,掌握要領練習書寫:

“淚”與眼睛有關,所以有目;

“澤”下便是兩橫,不是豐。

認記“擊”、“克”二個字。

(學生自己觀察,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複習本堂所學

1、小組開紅車抽認生字卡片並組詞。

2、聽寫五個會寫的字。(先試記2分鐘,提高記憶效率)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教學目的

理解文本中夢的含義

二、課型與課時

説讀課,一節

三、預習要求

1、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如有關長城的圖片、歷史、傳説、詩歌等。從而認識長城,積累知識。

四、教學設計

(一)感悟文本, 分享夢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流沙河的詩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才不會迷失方向;學習了《袁隆平的尋夢園》,理解了他為實現自己偉大夢想而奮鬥終身的精神,學習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於為夢想而獻身的優秀品質。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作家劉雨田的夢想。請大家看着屏幕動情地朗讀課文。

(課件:不同季節長城風景圖片,徒步長城沿途風景,如大漠、戈壁、懸崖、大河、絲綢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讀語速出現)

師:作者劉雨田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生:讀書當作家,走遍祖國山河。

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師:好!劉雨田是怎樣去實現他的夢想的呢?

生:讀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時候走遍了家鄉;讀中學時遠征北京、武漢;工作後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再後來用兩年時間步行走完了萬里長城。

師:是的,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但為什麼又在結尾説:我的夢也還在繼續着?請同學們用他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的句式説一句話。(課件顯示這個句式)

生:他只是一個探險家,還沒有完成作家的夢想,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生:他只是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川,但還有很多地方沒去,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生:大西北資源豐富,但還貧窮,他要為開發大西北作出貢獻,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師:是啊,他還要繼續讀書,繼續行走,為建設祖國作出貢獻,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體味內涵,研究夢

師:課文中講的是長城萬里行,為什麼全文始終貫穿着我的兩個夢?這就是我們研究的第一個問題,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組合作幫助。

師:好,有研究成果了,我們來交流。

生:有了這兩個夢,才有去實現這個夢的長城萬里行。

生:有了這兩個夢,長城萬里行才顯得更有意義。

生:有了這兩個夢的交代,第25段我將盡快寫出我沿途的觀感,幫助人們認識大西北,熱愛大西北,開拓大西北才顯得自然而不突然,這也是作者在實現他的第一個夢。

師:最後,作者以我的夢還在繼續着結束全文。由此可見,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嚴謹的。

師:作者劉雨田的兩個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小組研究,看哪個組研究最先出成果。

師:許多同學躍躍欲試,我們來互相交流。

生: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基礎,沒有知識,怎麼能去旅行

生:沒有文化知識,怎麼能去觀察風土人情,怎麼能去領悟其中的文化意義?

生:行萬里路也是在讀生活的書,作者自己也説: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都學不完,用不盡。

師:是啊,大自然是一部無字的大書,要讀懂它還真不容易,因此作者説:大自然是無情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你是怎樣理解的,請閲讀課文相關段落,然後用他經歷了,讓我們的句式説一句話,去共同感受作者為實現夢想而經歷的艱難困苦。(課件顯示這個句式)

生:他經歷了漫天鋪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襲擊,無情的自然災害讓我們後怕。

生:他經歷了被困在懸崖上,險些跌進萬丈深淵。身處絕境的險情讓我們心驚。

生:他經歷了身負重荷,半個多月不見人煙,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讓我們好擔心。

生:他經歷了獨處山間,被野狼狂追的危難,這讓我們膽寒。

生:他經歷了夜不識路,多次從山坡滾下的危險,這讓我們心痛。

師:你看,大自然給作者帶來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甚至是生死的考驗,所以大自然是無情的,可大自然又是慷慨的,這是因為什麼呢?

生:因為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也學不完,用不盡。

生:因為這本書裏有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

生:因為這本書裏有中華民族的勤勞的智慧。

生:因為這本書裏還有很多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

生:因為讀這本書還讓作者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師:是啊,大自然確實是慷慨的,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這也説明作者在實現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需要付出:

生齊:艱苦的努力。

師:好,請同學們再動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為實現夢想而克服困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三)敞開心扉,放飛夢

師:同學們,你們風華正茂,正處在多夢的黃金時代,也許你的夢想是做一個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科學家,或是做一個熱情奔放的文學家,或是做一個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請你把你的夢想大聲的告訴所有同學,要求用我的夢想是我希望的句式説出。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懲惡揚善,打擊犯罪的警察,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所有人能安居樂業。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探險家;我希望我能為祖國發現更多的資源寶藏。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大文豪,希望我能成為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希望我能為治療癌症和艾滋病做出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n2r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