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烏鴉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興的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説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喜歡這隻遇到困難能仔細觀察、動腦筋想辦法的烏鴉

【教學重難點】

理解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指導學生讀出韻味,體會烏鴉的表情變化。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用的器具等

【教學流程】

一、講故事激趣導入,質疑

1、講《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2、它既然這麼聰明,誰願意很有禮貌地跟烏鴉朋友打聲招呼?

3、故意出錯比較區分喝和渴字。

(板書:烏鴉渴水。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4、再次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嗎?

二、初讀感知,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要求:第一遍,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第二遍,想辦法將課文讀通順;還有時間就讀第三遍。

2、指明逐節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他們朗讀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你能超過他們?)

師(實時提問)

三、複習生字。

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

烏鴉口渴找水喝水瓶子石頭辦法怎麼辦漸漸

2、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找字

四、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句

1、理解到處

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烏鴉特別想喝水?他為什麼口那麼渴呢?

2、表演、體會(怎麼想、怎麼説)

3、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讀。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焦急的心情。

(二)學習第二句

1、體會讀。小烏鴉接受森林記者的採訪,談談此時的心情。那你能帶着這種感情讀讀這句話嗎?

2、齊讀

(三)學習三、四句

正當烏鴉準備張開嘴巴大口大口喝水時,這時發生了什麼?

1、你從課文中的哪句話讀出來的?(板書: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2、「出示課件(三個瓶子)找找烏鴉看見的是哪個瓶子,為什麼?」

3、練習説話:既然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要是瓶子怎麼樣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裏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4、體會讀。生再次當小烏鴉,接受森林記者的採訪,談談喝不着水的心情

5、指導朗讀怎麼辦呢書上哪句話寫烏鴉心裏着急?學用筆標記下來。

(四)學習六、七句

1、學生幫烏鴉想辦法。鼓勵學生拓寬思維、大膽想象。

2、讀課文看看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板書:放石子---喝着了)

烏鴉把小石子________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______升高,烏鴉就喝喝着水了。

3、結合動畫理解一個一個。

4、學生做實驗並講解理解漸漸。

5、用漸漸説話。

齊讀課文。

6、師範讀,生評價總結

7、學生感悟讀這兩句話。

五、進入角色,演誦課文。

(烏鴉很聰明;烏鴉很執着。烏鴉遇到困難能開動腦筋等。)

1、齊讀全文

2、配音樂做動作

3、進入角色,結合動作背誦課文

4、配頭飾和服裝表演

六、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七、總結。

板書設計

19、烏鴉喝水

喝不着喝着了

動腦筋

想辦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元課文都是以快樂的夏天為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豐富。目的是讓學生注意觀察夏天的景物、氣候,體會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寫了夏天的美景,又寫了夏天的情趣,是一個童話故事,旨在讓學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設計理念

根據課文設計了師生合作表演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符合一年級學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同時引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進一步地瞭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讀、分角色朗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都願意參與教學活動。學習我會認的字,讓學生充分動起來,使自學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3.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4.保護環境、愛護昆蟲。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板書:夏夜)誰願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書:多美)這麼美的景色我們應讀出美感,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童話故事中,讀準字音。畫出生字新詞,可以找朋友幫助解決。

(2)用________畫出你覺得最動人的句子。

(3)師:下面,我們來聽課文錄音,看誰最先聽懂課文中的故事。簡單扼要地講給大家聽好嗎?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把學生的自學落到實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轉換角色,細讀課文。

(1)師:課文哪些地方你覺得最動人,讀給同學們聽。(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

(2)想像讀:教師範讀,請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評價讀:師:請小朋友讀倒數三個自然段。師:你們讀老師來想像,好嗎?老師要根據你們是否讀出夏夜的美來評價。

(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當中去,先齊讀,再請有信心讀好的學生讀,教師指導。)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夏夜美。

出示字幕動畫課件,師生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睡蓮姑姑,學生分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小螞蟻、小蜻蜒、螢火蟲、旁白。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等,學生對分角色朗讀非常有興趣。】

五、歌謠識字,好記好認。

1.師:我們分角色朗讀得真不錯,有幾個生字朋友不知你們剛才認識了沒有?

2.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裏,睡蓮剛閉上眼睛,就被嗚嗚的哭聲驚醒了。她睜開眼睛一看,是一隻螞蟻趴在一根水草上。

學生根據字意做動作,閉上眼睛做睜開的動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螞蟻掉進池塘的樣子。

3.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來吧!睡蓮彎彎腰,讓他爬了上來。

學生根據字意加動作,學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師一起前後左右動一動。伸出手做爬的動作。區分趴、爬。

4.教師根據字意講解。

出示時字。師:大家認識嗎?時間的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天。(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詳細説明。)

5.教師出示帶拼音我會認的字:蓮、哭、根。認字,組詞,請學生根據課文説一句話。

6.教師加上動作描述:睡蓮姑姑彎彎腰,讓小螞蟻爬了上來。小螞蟻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螞蟻非常感激,連聲説:謝謝您睡蓮姑姑。師生達成共識。

7.歌謠:感激,感謝要有心,誠心才感人。感謝有言行,謝謝最好聽。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把重點字、詞通過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師生共同表演,走進童話故事。

師:説一説當你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你怎麼做的?(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表揚。下面我們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出示頭飾:老師來扮演睡蓮姑姑好嗎?誰願意扮演小螞蟻、小蜻蜒、螢火蟲。(幾名學生分別擔任角色。)其他同學你喜歡哪個角色就分別為他們鼓勁。

【學生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很感興趣,態度積極,滿懷熱情,進一步瞭解了課文內容。】

七、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篇童話故事,從中我們知道,得到他人的幫助要有禮貌地表示感謝。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如何表現?對,要伸出友愛之手。大家相互幫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麗,你們説是嗎?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一個夏天的夜晚,公園裏靜悄悄的。一隻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裏,大家想一想是誰救了他?

二、出示頭飾,板書。

出示睡蓮姑姑。師:她怎麼救小螞蟻的?(學生表演睡蓮姑姑説的話。)

出示小蜻蜒。師:他如何幫助小螞蟻的?(學生表演小蜻蜒送小螞蟻回家。)

出示螢火蟲。師:他做了什麼呢?(學生表演螢火蟲飛來點起小燈籠。)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內容有所回顧,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銜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質疑解疑。

教師表演引讀:小螞蟻爬上飛機

學生表演補充:螢火蟲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

師:飛機是真的嗎?在課文當中指的是誰?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飛機,所以加上號。

教師表演引讀:蜻蜒飛呀飛,飛過

學生表演補充:飛過(青青的)假山,飛過(綠綠的)草坪,飛到一座花台前,小螞蟻到家了。

師:小螞蟻高興嗎?為什麼?到家了,大家都幫助他,睡蓮姑姑、小蜻蜒,還有螢火蟲。幫助小螞蟻回家,他們也很高興。看到他們互相幫助你高興嗎?

再讀:讀出夏夜的美,讀出小螞蟻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師表演引讀:星星看見了

學生表演補充:(高興地)眨着眼睛。

師:星星看見了為何高興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師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師:夏夜哪兒美,課文中怎麼説的?只是講了夏夜景色美嗎?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還體現了哪兒美?體現了小動物們相互幫助的品質美,這深深打動了星星,他高興地眨着眼睛。

【這一環節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體現小動物們的高貴品質,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瞭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

1.出示習題,填上恰當的詞語。

多美的( )

高興地( )

綠綠的( )

青青的( )

亮晶晶的( )

彎彎的( )

靜悄悄的( )

嗚嗚的( )

師:我們來看一看課文中怎麼説的。

2.出示習題,你會連線嗎?

3.指導我會寫的字。

教師板書講解:她,女字旁,女同學用她來代替最合適,還有誰適合?媽媽、阿姨、姥姥、女老師等。為了區分男、女,男同學用哪個她、他?都有誰合適用他呢?爸爸、叔叔、爺爺等。

師:請用送、過組一個你最想組的詞語,説一句你最想説的話。

師:請你説一句話,要求是句子中帶有時、讓這兩個字,看誰説得通順、流利。最後學生在書上書寫生字。

五、運用新詞語,我説夏夜美。

師:剛才同學們詞語搭配得很恰當,句子説得很通順、流利。你能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一下我們身邊的夏夜美景嗎?看誰描述得最美。

教師出示圖片:星空、花園、池塘、街道。學生也可以不受約束,自由表達。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示、補充,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讓語言更加完善。)

六、總結。

師: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讓我們期待夏夜的到來吧!讓我們身邊經常有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讓月亮笑起來,讓星星高興地眨着眼睛,這樣夜色會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插敍的寫法。

2、精讀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3、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精讀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學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主問題策略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教學模式】

啟導激趣──整體感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進程及內容】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觀察及思考 啟導激趣 互動提問。 聽取;談經歷;初步感受。 創設情景,激發閲讀興趣。 整體感知 提出主問題1:講講發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巡視、指導、鼓勵 速讀課文;

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每個小故事的內容;班上交流。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認識插敍的寫作方法。(訓練歸納能力和口頭表述能力) 精讀感悟 提出主問題2:

我從什麼地方看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媽、爸、我、萬芳……)

巡視引導。

評價激勵。 分組小聲朗讀課文;圈點批註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方法;評價人物;筆記;朗讀展示(1、小組內交流2、全班交流) 認識人物的描寫方法;瞭解人物態度和性格;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提出主問題3: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請談談怎樣做才能更好處理這件事情?

點評、激勵。

歸納、總結。 獨立思考。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親情與友誼的關係,培養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我”被逼要回木雕

“我”慷慨地送木雕 (插敍) 交流

羚羊木雕 萬芳和“我”換褲子(形影不離) 溝通

“我”委屈地要回木雕 和諧

=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兩種動物的特點。(出示圖,板書:狼、鹿)説説你喜歡哪一種動物?

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讓我們藉助課文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有什麼好的辦法?

檢查讀書情況,個別學生分段讀。

三、緊扣詞句,研讀課文

1、(出示圖)同學們看,這就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着這圖畫,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它呢?

2、課文是怎樣來描寫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呢,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葱綠,生機勃勃。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試讀,評價,齊讀。

4、從你們的朗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歡這座美麗的森林。經過25年後,凱巴伯森林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示圖)快速瀏覽課文,找找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出示: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齊讀。看到這枯黃的森林你有什麼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5、生活在其中的可愛的鹿呢?它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老師發現課文中有3個數字是描述生活在凱巴伯森林中的鹿數量的,你們找到了嗎?(板書:四千 十萬 八千)為什麼在數量上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分組學習,找到原因。

6、分組學習,交流反饋。

7、我們看看課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見一不一樣。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為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邊讀邊想:為什麼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怎樣讀?

四、提升感受,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2、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裏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師畫天 平),必須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種生命得到合理的發展。今天回家後,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板書設計: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萬 八千

功臣 禍首

狼 鹿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詞語:

生機勃勃 葱綠 枯黃

美麗 活潑 飢餓 疾病

貪婪 兇殘

(1) 指名讀、正音 齊讀

(2) 學生思考:這三組詞語分別是描寫什麼的? 試用這幾個詞簡單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森林和鹿羣的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先默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殺前後有什麼不同,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設計意圖:從描寫森林、鹿羣、狼的詞語入手,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通過指導,可以很好地落實寫字教學目標。同時,引領學生用相關詞語概括課文內容,既是語言文字訓練,又確立了研讀方向,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可謂一舉兩得。】

二、精讀課文,走進文本。

1、引導學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後有什麼變化。(指名讀)

(1)多媒體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葱綠,生機勃勃。

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凱巴伯森林前後顏色有什麼變化?

(2) 多媒體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後景象的圖,讓學生説説感受。

(3)指導朗讀:這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兩句分別應該怎麼讀?(指名讀 男女生分角色讀 齊讀)

過渡:當讀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有了一個什麼疑問?(指名説 如:為什麼凱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説一説(可是,吃光了。)。

2、引導學生感受鹿羣的變化:我們再來看一看,狼被捕殺前後,森林裏的鹿羣有什麼不同?(指名説)

(1)出示板書:___________的鹿在林間____________。讓學生説説,狼被捕殺後,森林裏的鹿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抓住數字上的變化,感受鹿羣生活狀況的變化。

(3)指導感情朗讀。

過渡:這時你心中又有了什麼疑問?(在狼被捕殺前後,為什麼凱巴伯森林和鹿羣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3、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讀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説一説(它們在這裏生兒育女,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 緊接着,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2)找出文中數據,體會鹿羣和狼羣的變化之大。

4、討論: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指名説:但鹿羣的後面,的暗算。)

過渡: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

5、多媒體映示:

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1)齊讀這兩句話。

(2)説一説:誰是功臣?為什麼稱狼為功臣?誰是禍首?為什麼稱鹿為禍首呢?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説話。

(3)、理解引號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嗎?狼吃掉鹿只是出於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這樣嗎?是誰讓鹿去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

6、説一説: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現在,你最想對誰説些什麼?(指名説)

【設 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由文悟理的關鍵。這一過程的設計,圍繞一個故事: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故事;緊扣三組對比:森林、鹿羣、狼羣前後變化的對比;抓住文 中數據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以及觀看多媒體再現的森林變化前後圖景,探究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間的 聯繫,從而領悟到人們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由,進而悟出文章藴含的道理,可謂水到渠成。同時,_______的鹿在林間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説話,又是很好的説話和概括能力的訓練。】

三、説寫訓練,揭示主題。

1、現在凱巴伯森林的人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在森林入口處設置一個警示標語,你認為應該在上面寫些什麼?(學生寫 寫後指名説 師生評議)

2、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會出現怎樣的後果?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設 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作文剛起步,閲讀教學中應抓住契機適當進行一些寫話訓練。這裏在學生學習前文的基礎上,以設立警示牌的形式讓學生説寫學習本課的收 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説寫效果。另外,通過進一步的探究,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保持生態平衡這一主題。】

四、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像凱巴伯森林的居民這樣,由於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規律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的人還有很多。多媒體映示:

馬裏温島的貓災

馬裏温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險隊來到這裏,隨船來的幾隻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島上的霸主,探險隊運進了5只貓捕鼠,可是海鳥的味

道比老鼠好,貓不抓老鼠卻吃鳥,結果貓繁殖到2500只,鳥遭殃了,一年被吃60萬隻。

夏威夷的蝸牛災

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蝸牛運到夏威夷羣島,供人養殖食用。有的蝸牛長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幾年,蝸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亂七八糟。

人們噴灑化學藥劑,連續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將它除淨。

西班牙的螃蟹災

1976年,西班牙從美國引進5萬隻蟹苗,放養在一條河的三角洲。幾年,繁殖到幾億只,而當地每年最多隻能捕400萬隻,供人食用。稻田裏的水順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幹;螃蟹吃掉水中

的魚蝦、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魚絕了,鳥沒有吃的,也不在這裏停留了,給當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災。

(1)師講述這三個故事,並引導學生補充有關事例。

(2)讀了這些故事,現在你最想對人們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2、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在當地政府也決定讓凱巴伯森林重新恢復到一百多年前的美麗,你認為怎樣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拓展課外閲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這裏教師和學生補充的現實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實例,是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有機地滲透環境教育,昇華主題。】

五、作業超市,課外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收集有關生態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與同學交流。

3、設計一條保護生態平衡的宣傳的標語。

【設計意圖: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出示作業,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參與探究的空間。作業內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簡析: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本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着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着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後,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鬆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

設計意圖:

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熱愛自然,崇尚純真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 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多媒體展示)

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樹奇的武陵源。這裏千峯竟立,爭奇鬥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裏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着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覽“索溪峪”。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指名分段讀課文,初讀反饋。

3.抓題眼,引入研讀。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讀了課文,索溪峪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野)課文通過哪幾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遊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2.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分組研讀,交流討論,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遊人的“野”的?

3.賞析。(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板塊進行教學)

①賞析“山是野的。”

a 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麼‘一線天’,什麼‘百丈峽’,聽著名字就讓人膽顫。”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着也讓人覺得害怕。)

d有感情朗讀, 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讚歎,並談談自己的收穫。

②賞析“水是野的。”

a讓我們跟着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賞析句子“索溪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遊人們輕鬆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③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遊人也‘野’了起來。”

a快速朗讀,想想“野”加引號的含義。

b賞析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返樸歸真”是什麼意思? (“返樸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課文中怎樣寫猴子與遊人的“返樸歸真”?

4、品讀最後一段。課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這樣的境界裏,完全被感染了,被淨化了。感覺此時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哪個詞能説明作者這有的感受?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時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們是充滿朝氣的青年,是充滿靈氣的孩子。它們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飾,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純真盪滌着遊客的胸懷,作者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賦予了這美麗的山川,在作者眼裏索溪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寵兒,那你讀了這篇文章,你此時有什麼樣的感受?

四、朗讀積累,體悟索溪峪的“野”

課文以作者獨特的視角,表達了獨特的感受,讓我們身臨其境。要求讀出感受,讀出韻味,讀中想象。

1.自己選擇一部分練讀。

2.合作讀。

3.齊讀與個別讀相結合。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

五、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這裏的山野、水野,這裏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裏遊覽觀景的遊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作者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在寫景中表達了自己暢遊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來,此時你們對神奇的張家界充滿了好奇,在上課前我叫同學們回去收集有關張家界的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3.課後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細細品讀,注意體會:他們對索溪峪的感受是什麼?又是怎樣表達的?(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寫)

六、總結(課件展示風景圖片)

這節課,同學們瞭解了迷人的張家界,領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實,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風景名勝,如夢幻的九寨溝,神祕而質樸的西藏,險要的華山,秀美的桂林等等,願你們有時間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賞,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樣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你眼中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要急於求成。

2、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講出寓意。

3、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講出寓意,並口頭聯繫實際學習、生活談感想。

教學難點:

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講出寓意,並口頭聯繫實際學習、生活談感想。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

板書課題:揠苗助長

齊讀課題。

2、這則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長”是什麼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長”是拔禾苗幫助禾苗長高。)

二、講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1)這個故事中講的是怎樣一個人?(2)他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

指名回答。

(這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學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讀

思考:種田人為什麼要拔苗助長?

⑵從哪些詞語看出種田人很焦急?用橫線劃出來。

指名回答。

板書: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麼意思?(盼望)

為什麼不用“盼望”而用“巴望”?(為了説明他當時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講種田人為什麼要拔苗助長,也就是講清了“拔苗助長” 這件事的起因。

板書:起因。

⑸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種田人焦急地想幫禾苗長高。)

⑹讀的時候要體會種田人什麼樣的心情?(焦急)

指名讀,齊讀。

3、 教學第二、三自然段

(1)種田人一心想幫禾苗長高,他想出辦法了嗎?讓我們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沒有想出辦法?(有)

哪個詞語説明他好不容易想出辦法?(終於)板書:終於

他想出了什麼辦法?(拔苗助長)

他有沒有考慮一下這個辦法好不好?(沒有)

從哪個詞語看出他沒考慮?(急忙)板書:急忙。

為什麼他只想出拔苗助長的辦法,而沒有想出別的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

(因為他只想讓禾苗長高。)

他拔禾苗幹了多少時間?(“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

“筋疲力盡”説明了什麼?板書:筋疲力盡

(“筋疲力盡”説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費了很大的勁。)

(3)他幹得“筋疲力盡”後,回到家裏自我感覺如何?(很得意,自認為力氣沒白費。)

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算”)板書:總算

指名讀種田人説的話。

(4)齊讀第二、三自然段。

4、教學第四自然段。

(1)第二天,他的兒子到田裏一看,發現什麼?

(禾苗都枯死了。)板書:禾苗都枯死了

(2)禾苗為什麼都枯死了?

(拔苗助長會傷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

(3)齊讀四自然段

5、四人小組討論:種田人錯在哪裏?

小結:禾苗是不能拔高的,違背了它的生長規律。

板書 :急於求成

違背規律

6、朗讀課文

三、聯繫實際談寓意。

1、學習了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讓學生各抒己見,從各個方面來圍繞課文內容談。

2、請你舉一舉生活、學習中的例子來説明你懂得的道理。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若舉不出,則出示下列例子。

(1)有一次,老師叫我背誦一篇課文。我沒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課文,結果花了很多的時間也沒有背下來。

(2)有一天上午放學,我餓着肚子回家,發現媽媽還沒回來,就炒冷飯吃。我把煤氣灶的火開得太大,結果把飯燒焦。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寓言《揠苗助長》,同學們從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種田人一樣犯同樣的錯誤。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練習一。

板書設計: ya 揠苗助長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經 過: 終於 急忙 違背規律 拔 筋疲力盡 總算 急於求成 結 果: 枯死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基礎會計》課程是財經管理類各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全面、系統、科學地闡述了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核算的基本經濟業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會計概述、賬户、複式記賬及其運用、賬户的分類、會計憑證、賬簿、賬務處理程序、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它既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又可以使學生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經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該課程幫助學生理解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會計的概念、要素、等式,會計的核算和會計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會計的目的是通過對經濟活動的記錄、計量、報告,提供經濟管理所需的會計信息,以此參與經濟決策,目的是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練運用會計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為學習會計專業其他後續課程打下紮實基礎。為此,《基礎會計》應以“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為中心,在基本理論基礎上,將會計假設、會計確認、計量、會計要素等貫穿全部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理論教學。共分8個章節。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概念、特點,職能和作用、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會計基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和會計計量的屬性以及會計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點講到了會計等式、會計科目和賬户,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賬户的結構和分類,複式記賬法以及平行登記;第三章借貸記賬法即是對複式記賬法的進一步細分,利用製造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對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利潤幾個環節的核算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審核、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第五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和結賬,以及在出現錯賬時幾種常見的

錯帳更正方法;第六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第七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常見的幾種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分類、結構和基本編制過程;第八章賬務處理程序主要講述幾種賬務處理程序的特點、核算步驟。

第二部分為實踐教學。

首先,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訓練,即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對賬和結賬,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其次,在學期末安排一週30個學時的綜合實訓課程,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的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基礎會計》自編教材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3.電子郵箱:;聯繫電話: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會計以及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理解會計的各種概念和相關原理,清晰地瞭解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發展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而《基礎會計》又是會計專業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過程中的一塊敲門磚,這塊磚是否能夠敲得響,將直接影響着今後專業課的學習。並且會計專業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專業,針對會計學生的就業現狀,要求學生能夠在進入會計工作崗位後能夠很快上手,因此,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關鍵。由於現有的教學資源有限,我們只能通過模擬企業業務,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而《基礎會計》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操作都是會計專業最基礎、最主要的訓練,因此如何讓學生在拿到會計資料後得心應手的達到訓練目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該簡化的就簡化,該整合的就整合。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讓學生對《基礎會計》

中講述的會計的相關知識體系有一個較完整的認知。

(一)對課程內容劃分授課模塊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 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户設置、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鏈接這些方法的會計循環程序, 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為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高專教育特點,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為兩大模塊。

第一模塊為會計理論,第二模塊為實踐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六章為理論部分,重點講述會計的幾個概念和產品製造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內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內容講解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來理解理論,幫助學生活學活用,不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塊的思路,把第二模塊即實踐操作部分作為一個教學整體,教師利用綜合實訓,圍繞會計核算程序,把建賬、編制會計憑證、登帳、對賬、結賬、編制財務報表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練習,進行會計核算程序每一個環節的訓練,並對每個環節相關的練習進行詳細的記錄。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概念,提高動手能力。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後, 頭腦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環節的關係, 在實踐中建立起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概念,同時在這種綜合的實訓中,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2、成績組成:試卷80%+平時成績20%

(其中平時成績主要以學生出勤情況、討論提問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為準。)

撰寫人:制定日期:20xx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審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審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材簡説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説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正因為太陽那麼大,温度那麼高,距離我們又那麼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這麼美麗可愛。

運用多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瞭,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因此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説、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體會説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激發閲讀興趣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前兩句(學生自由讀)

(2)、説一説: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指名説)

師:《后羿射日》是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文《太陽》與它在寫法上完全不一樣。這是一篇科普説明文,它將會給我們介紹些什麼呢?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詞多拼讀兩遍,把課文讀通,不通順的地方再讀一遍。

(2)、學生按要求自讀。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①、課件出示:(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攝氏度差不多 生存繁殖估計殺菌治療蔬菜比較凝成

②、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4)、説一説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教師:概括起來講,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學習課文(l-3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l-3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介紹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2)、學生彙報交流。

①、交流“遠”的特點:

a、師: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很遠很遠,那到底有多遠呢?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它説清楚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b、比較:“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

c、師:這樣寫好嗎?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説明,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説明,學生很容易理解)

(板書:列數字舉例子)

d、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熱”的特點:

(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a、“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列數字)

b、“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

c、“太陽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温度估計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數字)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説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説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説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係是不是也很遠呢?

4、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1)師: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太陽與我們密切的關係?

出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指名讀)

(2)交流: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師:可見,我們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陽帶來的。也就是説,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5、學習4-7自然段

1.默讀4-7自然段,思考: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討論自讀情況。

3、選代表交流彙報。

(l)課文是從太陽同動植物、同人類生活的關係、太陽同氣象的關係以及太陽同防治疾病的關係這幾方面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講太陽和動植物及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太陽與動植物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説明的:“如果有了太陽……、如果沒有太陽……”

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是從吃的、穿的、燒的三個方面舉例進行説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講太陽和氣象的關係,是通過雲、雨、雪、風的形成來説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講了太陽和防治疾病的關係。

④第八自然段總起來説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説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陽送來的”。這是從正面説。

第二句“如果沒有太陽……自然也不會有人”。這是從反面説。

在從正反兩個方面説的基礎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內容歸結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説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6、總結全文

《太陽》這篇課文集中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是從它具有的特徵和它與地球的關係兩方面來具體講的。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説明事物的方法。

7、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四個人的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蒸”“蔬”等字的書寫。

(3)讀寫詞語。

8、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須背誦最後一段)

(2).課外閲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閲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3)、練習寫《太陽的自述》,

教案點評:

本課的重點是:讀懂課文,瞭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體會作者説明事物的方法。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闡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説明事物的。為很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師從啟發談話引入新課,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機指導,在學生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視頻演示,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佈置學生通過書刊和網絡蒐集、瞭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通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

戴善娣評

《太陽》是一篇科學説明文,作為三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但文章語句優美,多種説明方法並用。教學中抓住太陽的特點和人類的關係一條主線,通過讀,品評來感受説明文的語言,培養語感。這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以一種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態投入了學習過程,我想學生定會學得情趣盎然。

竺亦瑾評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其內在的活的語言文字的因素,促使學生能喚起這些活的因素,從而成為自己可以加以靈活應用的有益部分。在課後設計練習寫寫《太陽的自述》,能夠使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而又因語言的運用有章可循,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運用語言文字的積極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7wy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