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篇1

[設計理念]

本設計凸現“用教材”的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用“圖”、“文”,把圖作為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材料,把文作為提高朗讀能力和品詞析句的一個範例。在教學中,教師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藴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

1.認識“歐”“洲”等11個生字,會寫“歐”“洲”“瑞”等14個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表達的效果。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的掛圖或投影片,蒐集有關燕子春來秋去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激發興趣

1.喜歡小燕子嗎?能唱一支讚美小燕子的歌或背一首描寫燕子的古詩嗎?

2.板書課題,齊讀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讀了課題.你想了解點什麼?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感興趣的歌曲、詩入手,雖簡單、樸實。但這是“真功夫”,是“厚積而薄發”。“發”在哪兒?這就要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的平台,巧妙引導。靈活滲透,實現新舊知識的建構。當學生面對《燕子專列》這一富有個性化的課題時,趣——自然濃!情——自然深!問題——自然也不少!可以説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調。]

二、初讀課文,自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討論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從兩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決定,呼籲人們尋找燕子,開出燕子專列;二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竭盡全力尋找燕子,專程為燕子送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自讀向淺悟發展,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在對文本“預設”與“生成”的雙重情境中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建構起對文本的整體認識。]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

1.默讀課文,標出小節,畫出生字新詞。

2.分學習小組自學生字新詞,教師巡視,相機點撥。

3.檢查反饋:(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參與評價。

(2)指名認讀生字,注意“殊”不要讀成chu;“驟”不要讀成zou;“瀕”不要讀成pin。

相互交流識記生字的妙招。

(3)開火車讀詞語:歐洲、瑞士、舒適、啟程、特殊、驟然、跋涉、政府、踏雪、救護、載着、飢寒交迫、温暖、救護、車廂、致謝。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人們為燕子做了什麼,課文是怎樣把人們對燕子的關愛寫具體的。

5.彙報交流:①政府的呼籲;②概括地寫居民們是怎麼做的;③具體寫一位小姑娘是怎麼做的。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設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態,更應該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進教學的進程,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掃除閲讀障礙,還學生閲讀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四、細讀課文,品味理解

1.小結過渡:人們幫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罷,都是源於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會這種愛呢?

2.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段,應讀出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不顧天氣惡劣、路途艱難去尋找燕子的情感。

(2)第四段,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要突出險(“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這三層意思。

3.指導看圖,引導想象。小貝蒂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是怎麼做的?會説什麼呢?

(1)自己練習講一講;(2)指名説一説。

4.總結談話: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人們用愛、用情,編織了多麼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課文,去體會人與動物之間這美好的感情吧!

[設計意圖:攀疑入境,緣文解情,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用“愛”來凝聚學生的思緒,讓學生潛心會文,並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欣賞、感悟,體會人們對燕子的深深愛意。]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指導書寫,描紅,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2.熟讀課文,上網蒐集或查閲報刊資料:①瞭解燕子的信息;②閲讀有關人與動物之間和諧共處、互相幫助的文章。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超越課堂,每一節課我們都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把蒐集或查閲資料看作是一次難忘的旅行,有驚喜,更有收穫……只有這樣,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聽寫詞語:歐洲、瑞士、舒適、啟程、特殊、驟然、跋涉、政府、踏雪、救護、載着、飢寒交迫、温暖、救護、車廂、致謝。

2.根據自己的體會,在“人”和“燕子”之間加上合適的詞。

3.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幫助、喜歡、愛、救助”等詞。

4.解題、質疑:什麼叫專列?燕子會飛為什麼用專列送?課文哪一節説明了原因?

5.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節,交流用專列送燕子的原因。

[設計意圖:複習導入不能拘泥於簡單的對詞語的識記和對文本內容的粗淺認識,應該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

二、細讀課文,深化理解

1.小結過渡:人們幫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於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對動物的愛!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這樣“愛”呢?

2.讀書圈畫,討論交流。

(1)居民:紛紛( ),冒着( ),頂着( ),踏着( ),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概括寫)

(2)貝蒂:臉凍得( ),手凍得( ),但她一點也( )。(具體寫)

3.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段。

(1)你覺得該怎麼讀?

(2)學生練習後指名讀。

(3)評議,再讀。

4.看圖,引導想象,豐富課文內容:小貝蒂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會怎麼做、怎麼説呢?(先自己練習講一講。再指名説一説)

5.讓學生看圖,將課文第四節內容進行擴充、寫具體。

6.交流。

7.總結過渡: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人們用愛、用情編織了多麼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課文,去體會這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是重點。應通過析詞品句,將“愛”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和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入境始與親”讓學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達,讓貝蒂的言行在學生的心目中“沉澱”。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三、品讀欣賞,遷移運用

1.創設情境,指導寫話。

(1)列車載着獲救的小燕子。也載着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駛向温暖的遠方。你讀了這個故事,想對貝蒂説些什麼呢?請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2)學生自主寫話。

(3)指名讀,評價,修改。評價應着眼於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允許學生內容有所不同,只要發自內心。合乎情理即可。

2.表情朗讀,體會感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情感充溢而又迫切需要表達的時候.教師就要適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相”與“析”的平台,思想的碰撞、語言的砥礪。必然能帶來學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

四、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1.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講述歌曲中的故事。你還知道這樣的故事嗎?請講一講。

2.朗讀人們愛護動物的詩歌。

3.總結: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更希望這樣的故事不再是新聞!

4.寫倡議書,呼籲全世界的人們都來保護動物。

[設計意圖:“一粒沙子看世界。”演唱歌曲、朗誦詩歌、寫倡議書……簡簡單單,實實在在,不經意間學生已經邁進了保護環境的行列,因為語文的拓展就是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學到這兒,誰能告訴大傢什麼叫“專列”?課題為什麼叫“燕子專列”?

2.出示有關家燕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自己也寫一首關於燕子的詩歌。

(1)春天的時候,家燕們隨着温暖的春風來到它們的故鄉。在那時,家燕們大量繁殖,遍佈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天氣轉涼的.秋天,它們成羣結隊地向南移,飛到印度、南沙羣島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個新家。

(2)家燕有一個“怪癖”:它們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飛,而且飛得很快,有時只能看見它們的影子一閃而過,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樣。

(3)家燕還有着驚人的記憶力,無論遷飛多遠,哪怕隔着千山萬水,它們也能夠靠着自己驚人的記憶力返回故鄉。

(4)家燕返回家鄉後。頭一件“大事”便是雌鳥和雄鳥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園,有時補補舊巢,有時建一個新的巢穴。家燕們不斷地用嘴銜來泥土、草莖、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沒多久,一個嶄新的碗型的窩便出現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5)有時,霸道的麻雀會坐享其成,強佔家燕們舒適的窩,家燕可不會就此罷休,它們羣起而攻之,把麻雀轟走。有時實在趕不走麻雀,家燕便會十分“殘忍”地銜來泥土、樹枝,封死巢穴。把麻雀們統統“活埋”了。

(6)家燕體態輕盈,一對翅膀又窄又長,飛行時好像兩把鋒利的鐮刀,家燕飛行時似一根剛離弦的箭,“嗖”地一聲發射出去,它是個捕蟲能手。幾個月就能吃掉25萬隻昆蟲,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傷害它喲!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情感活動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因此對同一問題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的觀察就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個情境下的刺激也就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鑑於這些.教師要恰當地利用課外資源,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整合各種各樣的材料。用愛、用情編織更美好的詩歌。]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篇2

【設計理念】

《燕子專列》是一篇人文情驚較濃的文章,因此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藴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人們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

【教學流程】

一、置境設疑,誘發閲讀動機

1、創設情景:

多媒體呈現站台上人頭攢動,與正待啟程的列車揮手告別的畫面。

2、質疑:

隨着汽笛一聲長鳴,老師娓娓道來—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台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麼還用專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學們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過設問句誘發學生的閲讀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快速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翻開課本第六課──燕子專列(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讓我們邊讀邊想,比比誰的答案最正確。

(學生快速掃瞄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後彙報:

學生彙報的時候,教師根據學情引導,要求學生先具體講講,然後再用一句話概括,反之亦可。

閲讀心理學講,閲讀應該是先由整體到局部,然後再由局部到整體。先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為局部感知作好認知與情感上的鋪墊。引導學生先具體講後概括講既是整體感知內容的需要,也是一種較好的語言訓練。

三、再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

1、提出學習要求:

師:請大家按照下面的閲讀要求,認認真真地讀課文,如果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

多媒體出示閲讀要求:一根據音節讀準生字字音;二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三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

2、學生可獨立學,可同桌合作學;教師座間巡視,個別指導、答疑。

3、等學生充分學習後,教師逐項檢查,予以糾正落實第一步,多媒體出示課後不帶音節的生字,抽生認讀,努火車”鞏固;第二步,請五名學生分段落依次讀課文,相機作好個別句子的朗讀指導,使個別讀與全班讀適當結合;第三步,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依託課文感知大意即可。

閲讀要求的逐步落實,既是落實學生常規性語言知識的需要,也是為進一步感悟課文鋪墊認知與情感基礎。

四、研讀重點,感悟人文情懷

1、感悟燕子面臨的“麻煩”:

師: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成千上萬只燕子高高興興地從南方飛往北方。然而,它們在瑞士境內卻遇到了麻煩。究竟是什麼麻煩呢?請同學們在課文第2自然段中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⑴ 彙報。

⑵ 指導朗讀“當地氣温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藉以體會燕子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⑶ 想象成千上萬只燕子癱瘓在雪地裏的場面。

2、感悟政府決策的偉大:

師:正當這些燕子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樣的決策?

(引導學生明白,一羣遇難的燕子與一個國家的其他大事比較,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政府卻決定用專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舉動。)

3、感悟居民奉獻的愛心:

師:居民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後,表現怎樣?

⑴ 多媒體出示句子:聽到消息以後,居民們_____走出家門,冒着_______的春寒,頂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_______尋找凍僵的燕子。

⑵ 按照課文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

⑶ 想想從橫線上的詞語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透過“紛紛”“滿天飛舞”“四處”等詞語,體會人們得知燕子的危險情況後的焦急心情,體會人們不畏嚴寒、不辭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產愛心。)

⑷ 讀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丟焦急而又耐心地四處尋找燕子的感人三場面。

⑸ 感情朗讀。

4、感悟貝蒂付出的真情:

師:讓我們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隨爸了爸媽媽一天就救護了十幾只凍僵的燕子,雖然小臉凍得通紅,小手凍得僵硬,但是她卻一點也不在乎。(相機引導學生觀看課文中的插圖)

⑴ 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麼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⑵ 小貝蒂不在乎的是什麼?她在受乎的又是什麼?

⑶ 朗讀第4自然段,從“凍得通紅”“凍得僵硬”“不在乎”等詞語感受小貝蒂對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層面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煩”,才能更進一步體會政府、居民與貝蒂的愛心;政府、居民與貝蒂是“解決”燕子麻煩的三個不同層面的代表,並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個層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體語言為載體,讀中悟情,體現了“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設計理念。

五、續讀課文,喚醒生命感觸

1、體會送別的感人場面:

師:這些冰天雪地中飢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們的似乎只有死亡,但是因為政府的偉大決策,居民的愛心奉獻,貝蒂的真情付出,它們卻走進了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並即將啟程返回自己眷戀的家園。列車緩緩啟動,在人們送別與祝福的目光中,車廂裏的燕子對着人們卿卿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在説些什麼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車廂中的一隻曾經被居民或貝蒂救護的燕子,在你即將告別他們的時候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呢?想好了,請寫下來。

學生獨立寫話──準備發言──真情誦讀。

2、與貝蒂關切交流:

師:列車在人們的視線中漸漸遠去,大家陸續離開站台,然而貝蒂卻依然眺望着列車遠去的力一向,揮動着凍得僵硬的小手,為車廂中的燕子們祝福……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此時此刻的貝蒂內心深處的語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裏話想對貝蒂説。請同桌的同學相互説説。

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輕輕響起,學生在真情而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表達內心真切的感受。

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師大段的獨白,目的在於進一步喚醒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萌動的愛心,昇華學生的情感品質,催生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實現從感悟、積累到運用的語言訓練。尤其是在第二個“創生”環節中,學生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情意達到高潮,意味着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篇3

一、揭示課題、學生質疑(用時:5分鐘)

1.同學們,你們知道專列是做什麼的嗎?(預設:專列是指專為某人或某事特別增開的列車。)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專列這個詞?(例如救災專列、旅遊專列等)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燕子專列》這篇課文。

2.正確地齊讀課題。

3.設疑引讀:看到題目,你有哪些疑惑?

1.學生聯繫生活彙報:專列是指專為某人或某事特別增開的列車。

2.學生質疑:

(1)燕子為什麼能乘坐專列?

(2)它們特殊在哪裏?

(3)誰把他們送上了專列?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詞(用時:10分鐘)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檢查課文,糾正字音。

3.班級檢測字詞:我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了嗎?

歐洲 瑞士 舒適 啟程

特殊 長途跋涉 驟降

疲勞 飢寒交迫 政府

救護 致謝 載着

瀕臨死亡 紛紛覆蓋

車廂 踏着

4.全班齊讀生字詞語,鞏固記憶。

5.教師指導寫“舒”“涉”“載”,注意筆順,及結構比例。

1.自學: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圈畫不認識或者容易讀錯的生字,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2. 合作:小組成員全部讀完後,小組內相互檢測課後生字詞:字音、字形、詞義,提醒容易出錯的,確保每個同學都會讀。

3.請小組內平時最容易在字詞上出錯的同學起立,開火車讀詞並相互糾正錯誤讀音。

4.觀察生字的寫法。(“歐、洲、瑞、舒、殊、驟、涉、踏、救”都屬於左右結構,“啟、疲、載”都屬於半包圍結構。“舒”不要將“予”寫成 “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寫一點;注意 “載”的筆順。)

《燕子專列》的教學設計模板篇4

教材簡析

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車站,並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籲人們要保護動物。

知識梳理

1、詞語積累:

專列 歐洲 瑞士 舒適 空調 啟程 特殊 長途 麻煩 氣温 驟降

風雪 疲勞 温暖 政府 紛紛 救護 友情 致謝 成千上萬 飢寒交迫

2、優美句子:

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嚴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設計理念

課堂上沒有讀書聲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所以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都有感受,讓孩子們在步步推移的多種朗讀方式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學生愛護所有動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識。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長途、驟降、疲勞、飢寒交迫、温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等詞語,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學習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啟程、特殊、飢寒交迫、致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

2、指導學生講一講、説一説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課件 圖片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3o3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