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燕子專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歐”“洲”等11個生字。會寫“歐”“洲”“瑞”等14個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飢寒交迫”等詞語。積累文中大量描寫氣候寒冷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對比手法使用的效果。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貫穿全文的愛的主題,增強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愛心之間的關係,感受這樣對比寫的表達效果。

課時準備: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看一組動物和人類和平相處,充滿温馨之情的圖片。還記得《燕子》一課嗎?每年春天,燕子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欣喜。它們春來秋去,撒播着友誼的種子,但是你知道嗎,在這一來一回的跋涉中,會發生多少事,可能還會遇到許多危險!今天,我們要學的《燕子專列》講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專列”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燕子專列?讀第一段,找找答案。

設計意圖:先出示動物和人類友好相處的圖片,從情感上拉近動物和孩子們的親近感,為後來的情感的激發作好鋪墊,導語的設計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使孩子們在學新課文的同時,對舊的知識進行有意識的對比,以達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

二、初步感受課文,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注意生字的讀音。

2、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小組內討論。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孩子應在通讀全文之後,對內容有個初步的感知,考慮到在表達的完整性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難,設計讓孩子們先在組內進行討論,這樣有個互相補充,互相學習的機會。

三、彙報交流,教師檢查

1、指名讀詞語。

“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春寒料峭、驟降、疲勞、飢寒交迫、氣温驟降、救護、瀕臨死亡”注意“殊”不要讀成 chū;“驟”不要讀成 zòu;“瀕”不要讀成 pín。齊讀詞語。

2、理解“氣温驟降”“瀕臨死亡”“春寒料峭”等詞語。

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結合生活經驗説説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到課文中學詞語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學“春寒料峭”時,讓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到所在的句子,並聯繫上下文,找找哪些句子表現的是“春寒料峭”,這樣就能達到“以文學文”的效果,而筆者在教學這一課時,恰逢當地遭遇“倒春寒”,孩子們在理解這個詞語時,就會很自然地聯繫實際,談出的自己的感受也很到位。

3、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圍繞“愛”的主題,感受課文譜寫的真情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什麼麻煩?找一找文中描寫氣候寒冷的詞語,教師板書。(板書:氣温驟降、風雪不止、凍死、飢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漫天飛舞的大雪、堅硬的山路、凍僵、皚皚白雪、僵硬)讀一讀這些詞語,提醒學生積累。

設計意圖:學語文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詞語的積累靠平時的點點滴滴,結合本課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寫作特點,課文有大量的描寫氣候寒冷的詞語(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飢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滿天飛舞的大雪、堅硬的山路等)讓孩子們熟記這些詞語,為下面的用好這些詞語打好基礎。

2、人們為燕子做了什麼?通過交流,學生要對課文內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引導從兩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決定、呼籲人們、設燕子專列);二是羣眾方面 (竭盡全力尋找、車站送行)。

(1)政府方面:政府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①如果你是瑞士市民,你看到燕子在瑞士境內遭遇了不幸,你會怎樣通知政府呢?提示用上黑板上的好詞語。組內交流,個別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將直接影響他的語文素養的發展,在這個環節中,我適時安排了簡單要求的口語訓練,抓住課文中的“瑞士政府知道了這個情況”問學生,政府是怎樣知道的,鼓勵孩子們在講述事情經過的時候,用上黑板上的詞語,讓他們明白“學以致用”。

②什麼是“呼籲”?請你替政府來向大家呼籲一下。比如:各位觀眾,瑞士國際電視台現在向你們播報一條重要新聞,現在……

設計意圖:“呼籲”這個官方色彩濃重的詞語,學生一下子不好掌握,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自然地理解了詞義,還學到了呼籲的基本要領,一舉兩得。

(2)羣眾方面。

①找一找人們尋找燕子時的動詞,用筆劃出來。

②照着課文的樣子,説一段有連續動詞的話。自己練説,個別展示。

設計意圖:仿寫是一副提高寫作水平的良藥,在課文出現類似的語段後,抓住時機,讓孩子們現場也來仿説一段,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模仿的敏感度。

五、指導朗讀,讀出愛的情意

人們幫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於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對小動物無私的愛!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會這種愛呢?重點指導讀好第3、4自然段。

1、讀第3段時,讀出居民不顧天氣惡劣、路途艱難去尋找燕子的大無畏的精神。

2、讀第4段時,感受小姑娘貝蒂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精神。突出路險 “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 “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不為自己着想 “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3、男女生分別讀三、四段。

設計意圖:朗讀是激發學生愛的情感的有效途徑,在朗讀時,我設計抓住重點的詞句,讓學生體會人們救助燕子時的大無畏精神。

六、生字教學

1、出示生字認讀。

2、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生字結構上的特點,如:“歐、洲、瑞、舒、殊、驟、涉、踏、救”都屬於左右結構,“啟、疲、載”都屬於半包圍結構。

3、指導書寫,教師示範寫。

提醒:“舒”不要將“予”寫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寫一點,注意“載”的筆順。

4、學生書寫。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生字教學,不再是簡單地筆畫傳授,更多的是學生學會自主地識字,巧妙地記住字形,並能觸類旁通地到生活中識字。

第二課時

一、繼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説説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

二、創設情境,指導小練筆

1、思考:課文是怎樣把人們對燕子的關愛寫具體的。

(1)政府的舉動。

(2)概括地寫居民們是怎麼做的。

(3)具體寫一位小姑娘是怎麼做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培養孩子們會欣賞文章的結構佈局,課文往往是最好的習作例文,在教學到這一環節時,需要教師的概括總結,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有個初步地瞭解就可以了。

2、課文中的小貝蒂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女孩,她美好的心靈如同她紅撲撲的臉。現在請你再仔細讀一讀第四段,看着課文的插圖,把自己當作小貝蒂,向大家介紹那天救助燕子的經過,用上黑板上的好詞語。

3、學生自主寫。

4、 指名讀,評價,修改。

設計意圖:評價應着眼於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上的詞是否準確。鼓勵學生的大膽想象,合乎情理即可,在評價時對於能恰當地用上黑板上詞語的學生,應該大加鼓勵。這個環節應多花時間,因為這是這節課的重點。如:在滿天飛舞的大雪中,小貝蒂裹緊了衣服,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野外去尋找燕子。臉凍得通紅的小貝蒂,一邊走一邊低頭仔細尋找凍僵的燕子,她拿者一根小樹枝,來到樹下草叢裏輕輕地撥弄。突然,她好像聽見有燕子微弱的叫聲,趕緊在雪地裏用雙手輕輕地撥動着,果然,一對燕子依偎在一起,瑟瑟發抖,已經快沒氣了。“爸爸,媽媽,我找到了兩隻!”她興奮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裏,還不停地用嘴裏的熱氣温暖它們冰涼的身體。

5、列車載着獲救的小燕子,也載着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駛向温暖的遠方。救助燕子的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尤其是那個可愛的小姑娘貝蒂,她簡直成了明星人物,人們紛紛給她打電話或寫信。你讀了這個故事,想對可愛的貝蒂説什麼呢?

設計意圖:面對善良、可愛的小貝蒂,有誰不想誇誇她呢,讓學生在這時候暢所欲言,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也是誘發其天生的`愛的情感的最佳時機。

6、指名説。

三、交流蒐集到的資料

1、播放愛護動物的歌曲。

2、朗讀人們愛護動物的詩歌。

3、你還知道這樣的故事嗎?請講一講。

設計意圖:以上的3個小環節,既是課文內容的補充,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課外尋找資料的興趣和對資料及信息篩選的能力。

4、總結。

現實生活中,像這樣人和動物之間温馨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故事中的小貝蒂那樣愛護動物,使其它動物都能像課文中的燕子一樣幸運,幸福而又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在救助燕子的過程中,人們用愛,用真情編織了多麼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課文,去體會這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設計意圖:學文學到最後,能讓學生流露真情讀好課文,恐怕是每位執教者最美好的願望,所以,在學生有情之發的時刻,引導文本誦讀,是最明智之舉。

五、佈置作業

1、把自己認為易寫錯的生字詞寫幾遍。

2、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充分地準備。

設計意圖:第一個作業的設計,給學生充分地自我發展的機會,充滿對學生的信任,也把時間的支配權還給了學生。第二個作業則很好地體現了單元主題學習的精神。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滲透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平時最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學生交流。

老師也非常喜歡小動物。大家看,我把誰帶來了?(播放燕子視頻)

你對燕子有哪些瞭解呢?

2、同學們對燕子的瞭解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燕子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課文中的生字詞能讀準了嗎?

(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讀後交流。

三、深入理解課文

1、剛才同學們説到,成羣上萬只燕子在瑞士遇到了麻煩。燕子究竟遇到了什麼麻煩?

⑴ (出示相關文字)大家自己讀讀這段話

⑵ 你體會到燕子遇到了什麼麻煩?

⑶ 是啊,明明已經是春天了,可是誰會想到氣温驟降呢?大家聽,(播放風聲)北風呼嘯,風雪不止,可憐的小燕子啊,又冷又餓又累。它們飢寒交迫、瀕臨死亡。大家想象着當時的情景,自己再來讀這段話。

⑷ 指名讀。

2、當瑞士的人們知道這一情況後,是怎樣幫助燕子的呢?默讀課文第3、4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地方。

3、讀後交流,相機出示有關文字:

居民的表現:

⑴ 讀讀這句話,為什麼這裏會讓你感動?

⑵ 這句話中的“料峭”這個詞,我們以前沒遇到過。大家再聯繫這句話看看,你知道這裏“料峭”的春寒,是怎樣的春寒呢?

⑶ 大家想想,如果是平時我們遇到這麼寒冷的天氣,你最想做什麼?

你從這裏體會到瑞士的居民們怎樣?

⑷ 自己再體會着讀讀這句話。

⑸ 大家看,聽到消息後,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大家想象一下:這中間會有哪些人呢?

⑹ 這麼多人此時的心情都是怎樣的呢?

大家看,這麼多人,都這麼急切地同時走出了家門,這就是紛紛。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這個詞(板書:紛紛)

⑺ 齊讀。

貝蒂的表現:

⑴ (出示有關文字)指名讀。

⑵ 為什麼這裏讓你感動?(板書:一點也不在乎)

⑶ (出現課文插圖)大家看,這就是小貝蒂。你看,此時的貝蒂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⑷ 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情境進行對話。

政府的表現:

⑴ 學生結合全文廣泛交流;

⑵ 大家看,瑞士政府不僅為燕子們準備了專門的列車,而且是怎樣的列車?(板書:漂亮舒適)

⑶ 齊讀最後一段。

⑷ 出示畫面,大家聽,列車開動了,燕子們唧唧喳喳地叫着。你想:這羣幸福的小燕子,會説些什麼呢?

四、總結全文,拓展昇華

1、同學們知道嗎?這篇課文講述的可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16年前的1990年,就是在瑞士這個國家真的發生了這麼一個感人的燕子專列的故事。現在,如果讓你為燕子專列再起一個名字,你會叫它什麼專列呢?

2、是啊,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愛。(板書:愛)是愛創造了燕子專列,是愛,讓我們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

3、其實,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課下,請同學們收集有關愛護動物的故事。相信每個故事都會帶給你更多的感動和思考。

【板書設計】

紛 紛

燕子專列 一點也不在乎 愛

漂亮舒適

【教後反思】

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料峭”、“紛紛”、“一點不在乎”三個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經過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着豐厚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實現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摒棄了繁瑣的分析,將靜態的文字鏈接成動人的情境,在反覆品讀中豐富着語言的內涵,豐富着人物的精神,豐富着學生的人生體驗。引導學生於潛移默化中修身化性,於文字品味中弘揚人文精神。

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課堂教學結構疏密有致、粗細結合。對整個教材的處理新穎、簡潔、深刻。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流程】

一、置境設疑,誘發閲讀動機

1、創設情景:多媒體呈現站台上人頭攢動,與正待啟程的列車揮手告別的畫面。

2、質疑:隨着汽笛一聲長鳴,老師娓娓道來—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台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麼還用專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學們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過設問句誘發學生的閲讀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快速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翻開課本第六課──燕子專列

(學生快速掃瞄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後彙報:

學生彙報的時候,教師根據學情引導,要求學生先具體講講,然後再用一句話概括,反之亦可。

(閲讀心理學講,閲讀應該是先由整體到局部,然後再由局部到整體。先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為局部感知作好認知與情感上的鋪墊。引導學生先具體講後概括講既是整體感知內容的需要,也是一種較好的語言訓練。)

三、再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

1、提出學習要求:

師:請大家按照下面的閲讀要求,認認真真地讀課文,如果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

多媒體出示閲讀要求:一根據音節讀準生字字音;二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三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

2、學生可獨立學,可同桌合作學;教師座間巡視,個別指導、答疑。

3、等學生充分學習後,教師逐項檢查,予以糾正落實第一步,多媒體出示課後不帶音節的生字,抽生認讀,努火車”鞏固;第二步,請五名學生分段落依次讀課文,相機作好個別句子的朗讀指導,使個別讀與全班讀適當結合;第三步,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依託課文感知大意即可。

(閲讀要求的逐步落實,既是落實學生常規性語言知識的需要,也是為進一步感悟課文鋪墊認知和情感基礎。)

四、研讀重點,感悟人文情懷

1、感悟燕子面臨的“麻煩”:

師: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成千上萬只燕子高高興興地從南方飛往北方。然而,它們在瑞士境內卻遇到了麻煩。究竟是什麼麻煩呢?請同學們在課文第2自然段中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⑴彙報。

⑵指導朗讀“當地氣温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藉以體會燕子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⑶想象成千上萬只燕子癱瘓在雪地裏的場面。

2、感悟政府決策的偉大:

師:正當這些燕子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樣的決策?

(引導學生明白,一羣遇難的燕子與一個國家的其他大事比較,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卻決定用專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舉動。)

3、感悟居民奉獻的愛心:

師:居民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後,表現怎樣?

⑴多媒體出示句子:聽到消息以後,居民們_____走出家門,冒着_______的春寒,頂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_______尋找凍僵的燕子。

⑵按照課文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

⑶想想從橫線上的詞語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透過“紛紛”“滿天飛舞”“四處”等詞語,體會人們得知燕子的危險情況後的焦急心情,體會人們不畏嚴寒、不辭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產愛心。)

⑷讀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丟焦急而又耐心地四處尋找燕子的感人三場面。

⑸感情朗讀。

4、感悟貝蒂付出的真情:

師:讓我們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隨爸了爸媽媽一天就救護了十幾只凍僵的燕子,雖然小臉凍得通紅,小手凍得僵硬,但她卻一點也不在乎。(相機引導學生觀看課文中的插圖)

⑴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麼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⑵小貝蒂不在乎的是什麼?她在受乎的又是什麼?

⑶朗讀第4自然段,從“凍得通紅”“凍得僵硬”“不在乎”等詞語感受小貝蒂對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層面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煩”,才能更進一步體會政府、居民和貝蒂的愛心;政府、居民和貝蒂是“解決”燕子麻煩的三個不同層面的代表,並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個層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體語言為載體,讀中悟情,體現了“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設計理念。)

五、續讀課文,喚醒生命感觸

1、體會送別的感人場面:

師:這些冰天雪地中飢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們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為政府的偉大決策,居民的愛心奉獻,貝蒂的真情付出,它們卻走進了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並即將啟程返回自己眷戀的家園。列車緩緩啟動,在人們送別與祝福的目光中,車廂裏的燕子對着人們卿卿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在説些什麼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車廂中的一隻曾經被居民或貝蒂救護的燕子,在你即將告別他們的時候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呢?想好了,請寫下來。

學生獨立寫話──準備發言──真情誦讀。

2、與貝蒂關切交流:

師:列車在人們的視線中漸漸遠去,大家陸續離開站台,然而貝蒂卻依然眺望着列車遠去的力一向,揮動着凍得僵硬的小手,為車廂中的燕子們祝福……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此時此刻的貝蒂內心深處的語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裏話想對貝蒂説。請同桌的同學相互説説。

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輕輕響起,學生在真情而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表達內心真切的感受。

(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師大段的獨白,目的在於進一步喚醒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萌動的愛心,昇華學生的情感品質,催生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實現從感悟、積累到運用的語言訓練。尤其是在第二個“創生”環節中,學生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情意達到高潮,意味着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燕子專列》教學設計 篇4

教材簡析

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車站,並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籲人們要保護動物。

知識梳理

1、詞語積累:

專列 歐洲 瑞士 舒適 空調 啟程 特殊 長途 麻煩 氣温 驟降

風雪 疲勞 温暖 政府 紛紛 救護 友情 致謝 成千上萬 飢寒交迫

2、優美句子:

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嚴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設計理念

課堂上沒有讀書聲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所以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都有感受,讓孩子們在步步推移的多種朗讀方式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學生愛護所有動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識。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長途、驟降、疲勞、飢寒交迫、温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等詞語,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學習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啟程、特殊、飢寒交迫、致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

2、指導學生講一講、説一説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課件 圖片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標籤: 燕子 專列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zqz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