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

《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

《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學會認、讀、寫鐘面上表示的時刻。

2、在認識幾時幾分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幾時幾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談話:前面呢,我們認識了鐘面,我們也會認識整時和半時。那麼讀出下面的鐘面上的時間。(出示只有整時和半時的鐘面)

學生回答。

今天呢,老師要跟大家一起來認識幾時幾分。(板書:認識幾時幾分)。

二、結合實際,學習新課

聰聰是一個會學習、愛動腦、珍惜時間的小朋友,現在我們一一看聰聰星期天和爸爸都做了些什麼。

1、出示第1幅情境圖。提問:聰聰和爸爸什麼時候到公園入口處的?

學生討論,然後回答:9:10。

繼續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學生回答:時針在9和10之間,分針在2處,1格是5分鐘,2格是10分鐘。因此聰聰和爸爸9:10到公園的、。

2、出示第2幅情境圖。提問:聰聰和爸爸在盪鞦韆是什麼時候?

學生討論,然後回答:9:20。

:觀察鐘面認識幾時幾分,先看時針,再看分針,時針走過數幾,就是幾時多,多多少,就得再看分針走了多少格,就是走了幾分鐘,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

3、出示剩餘情境圖,由學生相互説一説聰聰和爸爸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

學生討論,然後找人回答。

4、幾時幾分的寫法。

剛剛我們認識了幾時幾分,那誰能寫出來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前2幅情境圖的時間,剩餘的由學生自主完成。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題。

一:先出示鐘錶,然後讓學生讀出和寫出時間。

二:先出示時間,然後讓學生説出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四、作業

練一練第2題。

五、課堂

出示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表,請學生讀一讀,同時學習內容及讀寫的方法,教育學生必須合理的利用時間。

《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教材81頁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學習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的進率,能夠準確讀出和寫出鐘面上的時刻。通過撥一撥,數一數等活動,學會看分針指在各個數字上的時刻,會讀、寫幾時幾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能正確讀寫鐘面時刻,知道“1時=60分”

突破方法:藉助鐘面進行操作、討論。

難點:初步建立1時、1分的時間觀念。

突破方法:撥鍾進行觀察,思考,討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

一、課前談話,輕鬆導入課題。

師:老師想知道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般都在什麼時間幹什麼?

生説出各自活動的時間。

這時貼出樑老師的女兒每天都會收看的電視節目時間鐘錶,請學生上台寫出兩種時間表示方法。並提出疑問,為什麼電子表示法半時作30來表示。

二、探究新知

1、自主認識鐘面。

師:鐘面上除了有時針、分針、數字以外還有什麼?(讓學生觀察鐘面)

生可能會説出有格子或線段等。

師:我們可以看出鐘面有粗細不同的線段,在鐘面上有長一點,粗一點的黑線,它們對着12個數字。相鄰兩個數字之間是一個大格。

讓學生帶着疑問去觀察鐘面有( )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 )個小格。

2、認識分

設疑,讓學生猜想大格和小格之間和時間的關係。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大格、小格和時間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觀察鐘錶演示,能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

3、層層遞進。

師: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那走3格,5格,7格呢?

有部分學生提出加法5個5個相加時。

師:因為每個大格是5分,所以我們可以用剛學到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練習鞏固分的認識。

4、認識時

師:師: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鄧老師還想知道,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鐘?我們一起數。

全班一齊數,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

接着再看老師板書數,知道了分針走一圈是60分。

師:(板書:60分)同學們看,現在是9時。分針從12開始轉起來了。

生:5,10,15,20,25,30,35,40,45,50,55,60。

師:分針轉了一圈,現在是幾時?

生:現在鐘面上是10時

師:分針轉了一圈是60分,從9時到10時過了幾個小時?

生:從9時到10時過了60分。

生:從9時到10時過了1個小時。

師:過了一個小時,分針轉一圈,也就是60分,所以我們就可以説1時=60分。(板書)一起來讀。

生:1時=60分

5、認識幾時幾分:

師: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投影)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

先讓學生觀察,回答。再指出在看時間時,應該先看時針,時針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分針指着幾就是幾分。

出示多個時間,讓學生先同桌互説。

《認識幾時幾分》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學會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2、在認識幾時幾分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認識接近整時的時刻。

教具準備:教具鍾、學具鍾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孫悟空又來了?上節課,我們和孫悟空學習了什麼內容?(認識時、分) 現在,我們複習一下。

填一填:

(1)鐘面上一共有( )個大格。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

(2)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 )分。

(3)時針走一大格(從一個數到下一個數)的時間是( )小時。時針走1小時,分針正好走一圈,是( )分。1時=( )分

(4)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小時。

看一下,這幾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

(用兩種表示方法)觀察一下,這幾個鐘面上的時間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像這樣鐘錶上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孫悟空説,他已經認識了時、分和整時,今天,他想和你們一起認識幾時幾分,真正學會看時間,這樣,他就不會再遲到了。你們歡迎不歡迎他?(出示課題)

二、探索交流。

1、認識7時15分。

出示情境圖第二幅。

學生觀察,先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鐘面上的時刻。

教師告訴學生:7時15分可以寫作7時15分,還可以寫作7::15。

2、繼續讓學生認識7時30分、7時45分。

師:時針都在7和8之間,都是7時多。

分針從12起走過30小格,是7時30分。

小結:觀察鐘面認識幾時幾分,要先看時針,時針走過幾時,就是幾時多,至於多幾分,再看分針。

2、教學7時55分。

(1)這個鐘面上的時間是多少呢?

(2)指出:因為時針還沒有到8時,那我們説快到幾時了?是8時少幾分?

(3)因為時針還沒有到8時,這個時刻是幾時多?多幾分?(分針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是幾時幾分?怎樣簡寫?怎麼讀?齊讀一下。

(4)你能學着鐘面上的樣子動手撥一撥7時55分嗎?撥撥看。

(5)7時 55分接下來馬上就是幾時了,怎樣撥到8時呢?

學生動手撥一撥並進行反饋。(分針再走5分鐘才到8時。)

(6)還想撥嗎?和老師一起繼續撥,分針走呀走,走到數字10,現在鐘面上的時間是多少呢?

9時對嗎?為什麼?(分針還沒到12。)怎樣才到9時呢?(結合回答,老師再一遍演示。)

3、認識8時零5分。

(1)(出示8時零5分的鐘面)觀察一下,這個鐘面和8時的鐘面比,發生了什麼變化?(分針不再指着12,時針超過8。)

(2)説説看,這時大約幾時?

(3)指出:看時間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看時針,因為時針剛過8時,所以是8時;是8時過幾分呢?我們再看什麼針?(分針)分針從12起走到1,走了幾分,因為沒有滿10分,中間要用0表示。(在“8時”的後面出示“零5分”)

簡寫怎麼寫?一起來讀一讀。

4、練習。

(1)(出示5時零5分、12時30分的鐘面)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間是多少呢?

(2)集體交流。

(3)説説你是怎麼看鐘面上的時刻?(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

三、檢測完善。

1、剛才,孫悟空和大家學得真認真!有沒有把本領都學會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的鐘面)誰願意做聰明的孫悟空,説出每個鐘面的時刻,再寫下來。

認讀第二個鐘面上的時刻,問:時針有沒有走到4?説明這時是幾時多?是幾時幾分?

認讀第三個鐘面上的時刻,問:時針有沒有到8時?是幾時多?多幾分?

寫6:05時應注意什麼?(強調不要忘了中間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題。

(1)請小朋友看第2題,讀讀題目的要求。

先把時間讀一讀,再去連連線,生獨立完成。

(2)出示題目,進行反饋。

(3)一起把這四個時間讀一讀,在這四個不同的時間裏,小朋友都在做些什麼事情呢?你能選一個時間來説一説嗎?

同時進行拓展:如分別説説是什麼時候的12:05,分別在做什麼。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業;夜裏的12:05在睡覺。

3、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下面的時刻。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補充習題》

標籤: 教學 幾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0rl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