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並通過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用所學到的驗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加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理解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説一件事,好不好?(點課件:出示他們一起去商店的圖片)東東要參加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因此星期天,媽媽帶他去商店買運動服和運動鞋

【設計意圖】

用買東西的生活實例引出驗算問題,目的是創設實際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驗算的意義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師:點擊課件,出示東東説的一句話(我們買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師:商店的阿姨問東東,小朋友,你能幫阿姨解決一個問題嗎?

東東説:沒問題,阿姨。

阿姨:你們剛才在買的運動服的價錢是135元,運動鞋的價錢是48元,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嗎?

(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運動服的價錢比運動鞋的價錢貴多少?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錢?)當學生説出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錢?時教師用屏幕顯示這個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一下東東解決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數學問題,並把教材情景圖上的問題拋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教學例1(加法的驗算)

教師讓學生根據剛才自己提出的問題,獨立計算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師面批學生答案,個別學生應給予指點,課件出示:

講解之前先處理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問題。

師問:那麼怎樣才能知道你們計算的結果是不是正確呢?怎樣才能對它進行驗算呢?

我們先討論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小組討論並在班上交流,師點評。

師: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的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點擊課件:出現驗算的方法。

師: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加法驗算的方法。

學生髮言教師板書。

(1)用48+135,看得數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數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數是不是135。

(如果學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應當肯定。)

師歸納:我們看到,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用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把加數的位置交換後再加一遍,看結果是不是相同。根據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都是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不是等於另一個加數。要做到計算的正確,我們要掌握驗算的方法,並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理解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於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係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多樣化。

3、教學例2(減法的驗算)

師:這時東東的媽媽説了,(點課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貨員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

東東説:應找回13元。

師這時出現畫外音:找的錢對不對呢?

師:誰能幫助東東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髮表看法。

師:售貨員找的錢對不對,也就是要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不正確。

【設計意圖】

問學生找的題對不對,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同時引入減法驗算的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思考。

4、學生小組討論:

師巡視指導,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學生彙報減法的驗算方法。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減法的驗算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自己的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減17,看是不是等於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於200。

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之後師總結驗算方法並歸納:

(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

(2)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

師邊講邊點課件演示給學生看減法驗算的過程。

【設計意圖】

(1)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體驗驗算方法的多樣化。由於學生在學習加法驗算時已經瞭解瞭如何進行驗算,這裏應當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觀察減法算式的各部分關係,提出驗算的方法。師總結驗算方法,讓更規範的語言歸納減法驗算的方法。

(2)把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分為兩部分來進行,由加法的驗算過渡到減的驗算,削減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體驗出加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掌握驗算方法。

三、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師:這節課大家幫東東把問題解決了,那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呢?

生談收穫,之後師總結:

驗算加法:

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是不是等於另一個加數。

驗算減法:

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

2)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

師:同學們,以後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一定要養成認真檢驗的好習慣,在做加減法的題目時,一定要養成驗算的習慣。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進行驗算。

四、總結本節內容並佈置作業:

完成課本第30到31頁7——9題。

師提要求:認真獨立完成,書寫認真規範。

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並通過對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滲透加法交換律以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係,掌握用多種方法驗算加法。

3、養成自覺驗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買過東西嗎?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本27頁情境圖)小明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提出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如:

①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②媽媽給售貨員200元,應找回多少元?

③運動服比運動鞋貴多少元?……學生提出這些數學問題老師都給予肯定,然後引導學生計算第一個問題。

3、選擇問題,獨立解決。

讓學生獨立計算、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板書:135+48=183(元)

4、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師:我們剛才的計算到底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加法的驗算方法。

(板書:加法的驗算)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檢驗剛才的計算結果?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師:和小組裏的同學説説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方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把你們驗算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驗算,並説明理由。

4、師:同學們真聰明,驗算方法這麼多!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7頁,看看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你最喜歡哪種驗算方法?

5、引導小結,歸納方法。

師:大家討論一下,加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將三種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

①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②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看差是否等於另一個加數。

三、鞏固練習,提高技能。

計算下面各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數學門診部

數學門診部來來了許多“患者”,請同學們來當小大夫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呢?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回家調查爸爸、媽媽購買東西時是怎樣付錢,你能幫他們驗算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①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並通過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②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③讓學生用所學到的驗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並用所學到的驗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

準備掛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看第一個算式填出下面三個算式的得數。

25+8=32,8+25=( ),32-8=( )32-25=( )

2、討論:你是怎樣填的?怎樣想的?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與爸爸、媽媽去超市買過東西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買東西的經歷嗎?

生髮表意見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過購物的經歷。和你們一樣,小明也和媽媽一起去了商場,你們看看他們在商場裏發生了什麼事。(課件)

説一説發生了什麼事,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生1:從圖中我看到了小明媽媽買了一套135元的運動服和一雙48元的運動鞋。

生2:從圖中我看到小明媽媽給了售貨員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應用加法計算。

用屏幕顯示例1: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

師:全班動手計算。

板書: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師:結果出來了,那到底對不對呢?下面我們要來檢驗一下!你想用什麼方法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

學生獨立思考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①學生自主探究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反饋學生驗算的結果)

師:哪組同學願意把你們驗算的方法告訴大家?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自己的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數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數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數是不是135。

師:同學們的方法這麼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些方法?

總結:加法的驗算

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用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把加數的位置交換後再加一遍,看結果是不是相同。根據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都是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不是等於另一個加數。要做到計算的正確,我們要掌握驗算的方法,並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四、試試身手:練習

1、做一做:教科書第27頁。(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zmj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