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範文

《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範文

《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運算,並能具體情況採用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算順序,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複習引新

二、教學新課

三、

四、作業

1、説説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課

1、教學例1

這道題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上下練習。

引導觀察計算過程,説明遞等式書寫的規範過程,並説明理由。

2、組織練習。

練一練1

説順序後練習。

3、例2

説運算順序,這裏除法的兩步按照計算法則要怎樣算?

觀察轉化成乘法後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簡便運算?

上下用簡便算法。

問: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4、練習;

練一練2

這裏除一個數要怎樣算?

用簡便算法。

説説各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是怎樣算的?

説説運算順序,要注意什麼?

練習111~3、4、5

課後感受

混合運算學生做起來很簡單,只是在簡便運算上還要注意靈活運用。

《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在加減接近整十整百的數時,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數,多加了就減去。多減了就要加上來。

教學過程

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運算,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即使在計算器已經普及的今天,這種口算仍被廣泛使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學習這部份內容卻困難較大,計算的正確率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喚醒生活體驗

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要符合兒童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形象直觀而又藴涵一定的數學知識。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中的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時,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數,多加了幾,減去幾,多減了幾,加上幾,這些話聽起來比較拗口,怎樣才能使學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圖(畫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們的價格),提出了問題: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因為買東西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同時為引出下面的知識做好了鋪墊,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提出了許多問題:

(1)買一雙旅遊鞋和一套運動服需要多少錢?

(2)買一台電冰箱和一台洗衣機需要多少錢?

(3)如果有200元錢買一隻書包還剩多少錢?

他們調動了自己的經驗和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究這個情境中所藴涵的數學問題,並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運算規律

我們知道,數學本來就是從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中抽象、概括出來的。當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體會出一些數學思想時,教師應以引導者、鑑賞者的身份,即教師只是提供一些建議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學生做出判斷,同時鼓勵學生有創造的想法,使學生在最大的空間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學加法時,可以分成了兩個步驟:

1、獨立探索階段。

我們知道,真正地數學學習不是對於所授知識地簡單積累,而是通過主體地主動建構。不同的學生由於不同的知識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各個學生的特殊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地進行探索。

教師提出問題:營業員很快地算出買一套運動服(113元)和一個書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想出了很多計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討階段。

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獨立探索地基礎上,組織學生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彼此交流,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出全面地判斷。

①每一種方法為什麼這樣做?請講講你的道理?

②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便?為什麼?

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各抒己見,這樣既達到了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地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歸納出多加幾,減去幾;先湊整,再相加這兩種方法。

在教學減法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原型來揭示算理,探究規律。小學數學的內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減數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數時,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數,多減幾,加上幾這個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原型收付錢款時常常發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動,並且在課堂中展示這個活動:媽媽帶了165元,其中有一張百元紙幣,到商店買錢包花了97元,媽媽怎樣給錢呢?由老師扮媽媽,一名學生扮售貨員,媽媽拿出一百元錢給售貨員,售貨員找給媽媽3元。這裏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這個活動是原始的、最低層次的減法速算法,是學習數學的原型。再引導學生擺這個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165—100+3,從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這樣,由常識上升到了數學,學生的學習由低層次上升到了高層次。

三、拓展問題領域,重構知識體系

在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理解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的遷移和運用。所以在學完了新知以後,我又設計了這樣的。習題:

1、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計算下面的題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選擇了三種物品(錢包97元,旅遊鞋198元,錄音機236元),要計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嗎?用500元錢去買錢包和旅遊鞋,還剩多少錢?

2、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為什麼?應該怎樣改正?3+305=873+300—5

這樣的題目對學生來説是一種挑戰,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通過嘗試,使我體會到在教學中儘量體現現代教育的主動性、民主性、合作性和發展性有利於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造能力。

《加減法的運算》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原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係進行驗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加減法複習

1、完成複習第5題。

(1)學生筆算。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之處,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法則。

2、分組完成複習第6題。

(1)學生分組練習。

(2)分別説説筆算加減法驗算的根據。

三、混合運算複習。

1、完成複習第8題,只口答運算順序,不計算。

2、學生混合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

複習第7、8題。

教後隨筆

課題三:千克、克、時、分、秒和直角初步認識複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0頁複習第9–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並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徵,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複習

1、長度單位複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釐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複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麼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麼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複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説出所表示的時刻並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複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並説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複習第11題。

4、複習畫角。

(1)説説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並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複習第12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d84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