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貞觀之治》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

難點: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唐朝相關多媒體、唐太宗、武則天人物圖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

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導入新課: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3、講授新課:

一、唐朝建立和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2、繼唐高祖之後,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4、唐太宗以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著稱。他任命富有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他們是“房謀杜斷”。

5、唐朝時沿用並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為主要),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

6、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師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然後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親眼目睹隋朝的覆滅,親身參加反隋鬥爭,認識到君民關係如同舟水。和學生一起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後,教師小結:由於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較為深刻,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則天:

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掌權,高宗死後,武則天做了皇帝,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她還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後來的姚崇、宋就是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郭沫若這樣評價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三、開元盛世:

武則天之後玄宗即位後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

四、全課學完後請學生就本課內容,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看法。

五、教師小結:

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

六、問題探究:

想想上學期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一下唐太宗和漢文帝有什麼共同之處?

七、作業:

製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附:板書設計

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稱帝,建都:長安。

2、繼唐高祖之後,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時沿用並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為主要),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

4、 “貞觀之治”。

二、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2

第二課“貞觀之治”教學設計

一、課程目標

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知道武則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

教學難點:如何客觀地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

四、相關圖片:李世民、唐朝三省六部制、武則天

五、教學過程

導入:

方案一:回憶導致秦朝滅亡的史實等,引申出隋朝的滅亡

方案二:回憶歷史上的盛世時期,如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等

唐朝的建立:

學生編演小品:“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

學生小組討論概括:“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方案一:討論:唐太宗和隋文帝的相同之處

方案二:學生通過課外閲讀,講述唐太宗的故事

女皇武則天:

撰寫:武則天無字碑的碑文(評價武則天)

討論:談談你對女皇武則天的評價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x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鑑的開x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於初中學,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x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然後思考“為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使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出示《唐朝疆域圖》,強調唐朝長安城的位置。

二、貞觀之治

出示材料: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及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由於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較為深刻(認識到人民羣眾的力量),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採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三個人物,也可以讓學生講述有關魏徵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羣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曆的女皇帝。(強調)

展示武則天畫像,邊引導學生看圖,邊簡介武則天經歷。

重點介紹武則天的統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後,引用郭沫若對其統治評價的話:“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討論: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看法。

小結: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

作業:課後作業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斷及文獻資料,學生查找唐太宗、武則天相關資料,採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唐太宗、武則天的開x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重點是“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

本課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三、課前準備

學生查找與唐太宗、武則天統治相關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漫談“你所熟悉的武則天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則天

1、在課前談話基礎上展示武則天畫像,簡介武則天經歷,強調

唐朝的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

2、教師出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什麼如此評價?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概括出武則天的統治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師簡評並銜接新知識: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女政治家。“貞觀之治”的局面出現在誰統治時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治世局面呢?

Ⅱ、貞觀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思考“為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會二世而亡呢?”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隋煬帝的x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淵攻佔長安,建立唐朝。學生自讀楷體字輔助文,瞭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勛顯赫,教師補充“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2、貞觀之治

(1)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

(2)出示探究問題:你認為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先閲讀課文,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再推選發言人全班交流。

教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因勢歸納出四個方面:

A、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多媒體展示文獻資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教師小結: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盪,親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為鑑,居安思危,深刻認識到君民關係有如舟水,貞觀年間的許多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開x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學生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的治國政策,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政治上合併州縣減輕人民負擔。教師簡述:這些開明的治國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

C、唐太宗善於任賢納諫學生解釋“房謀杜斷”。

有關最的諫臣魏徵,由學生表演一段課本劇,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教師簡述:這些賢才諫臣為唐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學生觀察敦煌壁畫“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認識到治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

Ⅲ、試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的統治。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則天的開x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與探究設計表格,列出並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四)鞏固與小結

1、複習鞏固本課重要知識點。2、學生談學完本課,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鑑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於初中學,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然後思考“為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使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出示《唐朝疆域圖》,強調唐朝長安城的位置。

二、貞觀之治

出示材料: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及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由於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較為深刻(認識到人民羣眾的力量),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採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三個人物,也可以讓學生講述有關魏徵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羣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曆的女皇帝。(強調)

展示武則天畫像,邊引導學生看圖,邊簡介武則天經歷。

重點介紹武則天的統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後,引用郭沫若對其統治評價的話:“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討論: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看法。

小結: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

標籤: 教學 貞觀之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n4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