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3篇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3篇

《月光啟蒙》一文改編自詩人孫友田的《月光母親》,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十分清苦的童年時代,母親不顧一天的辛勞,在夏夜的月光下用歌謠等民間文學啟迪着作者,讓他走進詩歌的王國。下面是小編準備的《月光啟蒙》教學設計,歡迎閲讀。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3篇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重難、點

形象再現歌謠意境,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月光啟蒙(齊讀課題)。解題:“啟蒙”是什麼意思?

2、看着這樣温馨的畫面,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課題?(齊讀)這樣聽起來感覺好多了。

3、通過預習,你們知道是誰在月光下給了我“啟蒙”?(母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那麼,母親是通過什麼給了我啟蒙?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地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讀後交流,板書:歌謠、故事、童謠、謎語)

4、這些都是民間文學寶庫中的奇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那灑滿月光的籬笆小院,去聆聽,去感受。

二、朗讀感悟

學習唱歌謠部分

1、師朗讀課文:“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夜,靜悄悄的,月色多麼美,你能把這月夜的美讀出來嗎?指名倆生讀,讀後評議,全班齊讀。

2、“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了動聽的歌謠。”課件出示歌謠,指名讀。

(1)從歌謠中你能明白母親是個怎樣的人嗎?(勤勞、智慧、對美好生活十分嚮往……)雲南雲南,彩雲之南,那兒有鳳凰棲息的梧桐樹,有云南典型的建築瓦屋和樓。歌謠表達了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嚮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首歌謠吧。

(2)母親是怎樣唱歌謠的呢?出示課件(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是呀,這就是吟唱。這樣的吟唱給作者幼小的心靈感受到的像是。(師引讀: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你們想聽聽母親的歌聲嗎?播放歌謠mp3

3、師引述:母親深情的為我吟唱的這些歌謠,如同春雨點點滋潤了我的心田。

出示句子:“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指名讀這句話。問:

(1)“混沌”是什麼意思?(糊里糊塗,什麼也不懂)“豁然開朗”又是什麼意思?能説出它的近義詞嗎?

(2)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相信你們一定能把句子讀好。全班齊讀。

4、那時,我們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出示句子:“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指名讀。在這句話中,有兩個“長”,這兩個“長”意思一樣嗎?(前:生長。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黃沙沉積,這樣貧瘠的泥土長不出莊稼來。後:產生。家鄉的歌謠正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智慧的結晶。)

過渡:月光下的母親,除了唱歌謠,還從哪些方面給了我啟蒙?(講神話故事、説童謠、猜謎語)

學習神話故事部分

1、指名讀神話故事部分的內容。問:神奇的故事又讓作者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呢?(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2、神奇的故事給懵懂的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母親講的那麼深情,説的那麼神奇,此時明月以至中天。出示句子:“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問:為什麼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聯繫課文前面內容想一想。(月光如銀,母親身穿白布褂子沉浸其中,顯得美麗聖潔,有如玉石雕像)

這樣打比方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感情?(崇敬)讓我們帶着對母親崇敬的心情再來讀這句話(齊讀)。

學習童謠部分

過渡:在母親的神話故事裏,天空是這樣神奇,可我們的人間生活以很有趣

課件出示童謠

1、學生自由讀。讀後,這些童謠你們讀起來感覺怎麼樣?

(朗朗上口、好聽、有趣)“朗朗上口、好聽、有趣”。這就是童謠的特點

2、童謠中有可愛的小老鼠、小貓、小狗,這些風趣幽默的

童謠讓作者對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那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也是一種啟蒙。

學習謎語部分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指名讀猜謎語部分的內容。

2、猜謎語讓我知道了怎樣想象,這些謎面和謎底都來源

於我們的生活。猜謎語也是母親月光下的成功的一次啟蒙教育。

出示句子:“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指名讀,齊讀。

三、總結全文

1、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給我唱歌謠,講故事,猜謎語,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民間文學的薰陶,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母親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正是這種啟蒙教育影響了我一生,所以,我對母親有着深深的感激、懷念之情。(板書:感激、懷念)

2、讓我們懷着對母親月光下的啟蒙感激、懷念之情再讀課題。(齊讀課題)

3、而今,作者孫友田長大了,也出息了(課件出示孫友田簡介)

4、可是。(出示課件)……可曾經,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夥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5、此時此刻,老師想通過朗誦來表達對這位偉大母親深深的敬意,你們願意聽嗎?

四、拓展延伸

1、師配樂朗誦。

“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的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現在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不少的記憶都漸漸流逝了。有一年,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這個曾經擁有甜美嗓音和玉石般美好形象的她安詳的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髮,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而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這份愛,我永遠永遠也不會忘記。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着那一輪明月,那月光下的啟蒙……”

2、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有什麼話想對你的母親説嗎?(學生談感受,隨機出示關於“珍惜”的句子)

五、結束全文

1、結束語:隨着時光的流逝,什麼都會慢慢的淡去,唯獨母親那甜甜的歌謠總在我的耳邊蕩起,最後,讓我們在母親那芳香的音韻中結束這節課的學習(再次播放歌謠)

2、課件出示作業

板書設計:

18、月光啟蒙

歌謠

故事感激、懷念

童謠

謎語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理解“月光啟蒙”、“芳香”、“長”的真正內涵。

3、品讀重點語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法學法:

咬文嚼字,朗讀感悟,情境感染

教學重點:

品讀重點語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引出月光的話題。

2、走進《月光啟蒙》。

二、初讀感知。

1、字詞認讀,讀通課文。

相機理解“混沌”、“蓮花落”、“箔籃”、“荊草”。

2、梳理脈絡,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為這個畫面題個詞。【這是一個()的月夜。】

三、精讀感悟。

1、再次走進這美妙的月夜,快速默讀,找一找最打動你的詞句劃下來。

2、交流感悟: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重點理解“芳香”,朗讀中體悟。

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重點推敲兩個“長”,體會“啟蒙”的涵義。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玉石雕像”背後的信息,朗讀感悟母親如月光般的神聖、美麗、慈愛。

四、回讀品評。

1、閲讀原文,提升對“月光啟蒙”的感悟。

2、練筆交流。這是一個()的月夜。

3、回讀課題。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已經能比較從容地面對開放課,以前那種焦慮或者説彷徨已悄悄地走了,剩下的是靜心和思考,我想時間真是一個好老師。

總結自己本次教學實踐,有得有失,我概括了兩點:

1、有所感悟但偏離重點。

我是個感性的人,所以一拿到課文,首先想的就是怎樣把文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因此在教學設計思路上,是通過字詞教學、重點語段的反覆咀嚼與朗讀感悟來體現的。“母愛”的主題應該説有所凸顯,學生在“芳香”、“長”等詞句的品讀中走近了“母愛”。但這一招走得有些偏頗了,重在體悟“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形式的體驗,沒有在歌謠、童謠、故事、謎語這些與一般母愛的區別之處體悟母親的智慧,感受這種愛的與眾不同。評課時,沈冬梅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不要上成這一類母親,而要上出這一個母親!”還有錢峯光老師的清晰板書,和老師們的悉心點評,都讓我眼睛一亮,跳出課堂看自己的教學,確實存在着重點取向的問題。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煤礦詩人”、民間文化作家孫友田的《月光母親》改編的。課文語言樸素,但情真意切。分析題目,“月光”“啟蒙”“母親”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啟蒙”又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母愛的美應建立在歌謠美和月色美的基礎上,所以我放棄歌謠的教學,是個不智之舉。

2、有詩情但少點詩意。

蘇霍姆林斯基説:“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語文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就必須準確地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並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使學生在激盪的情感中,受到感染、薰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從而產生和諧共振的“增力效應”,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月光啟蒙》中,我和學生們抓住重點段落。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細細品味過後,為了加深印象,我安排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段,並以詩歌形式出示該段文字,想借此詩意化。但配有歌詞的音樂相伴,學生的朗讀並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以致花的時間較多,耽誤了後面的教學。正如高老師所説,這樣的課堂,老師需將激情變成深情,基調和意境的把握相當重要。

針對本次教學的得失,我將重新調整策略,教學設計圍繞“一條主線,三種體驗”展開。以母親對作者的啟蒙為主線,一讀感悟月夜之美,二讀感悟歌謠童謠之美,三讀感悟母愛之美。就像《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故事一樣,讓教學“從文本這裏到月亮那裏”,具有“放”的曠達,再從“月亮那裏回到文本”,擁有“收”的充盈。

最後,我想説的是:《月光啟蒙》中,作者孫友田一生感激她的母親。而我感激孫友田的《月光啟蒙》,感激聽課並參與討論的所有老師,感激高老師,給了我這麼好的磨練機會,這麼多豁然開朗的啟迪。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於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説一句話。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説説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麼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朗讀詞語,重點指導“籬笆”“時辰”的輕聲。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出示“蓮花落”的意思,指導該詞語的正確讀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回答問題: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A、輕聲讀。

B、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學生質疑。

2、出示幻燈,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A、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B、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疑問。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母親給我們唱的民歌民謠。

(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學生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己讀後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後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麼美、多麼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這麼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説説你喜歡嗎。

5、佈置作業: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己寫童謠。

四、結束語:

母親為什麼能唱那麼多的民歌民謠,她又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同學們回家繼續仔細讀課文,這將是我們第二節課討論的內容。

板書設計:

唱歌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唱童謠

標籤: 月光 啟蒙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0lel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