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寶寶睡着了教學反思

小寶寶睡着了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於小寶寶睡着了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閲讀!

小寶寶睡着了教學反思

小寶寶睡着了教學反思

《小寶寶睡着了》是一首搖籃曲,2/4拍,五聲宮調式,三個樂句,單段體。曲調優美抒情,採用了重複樂句與變化結束句的寫作手法。詞曲結合緊密,描繪了靜靜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鳥兒、蟲兒都進入了夢鄉,小寶寶也在遊蕩的搖籃裏,聽着媽媽甜美的歌聲,漸漸入睡的情景。

這是一首既聆聽又要求學唱的歌曲,教學中,首先要求孩子們閉上眼睛、靜靜的聆聽,繼續培養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再體會歌曲的情境美、意境美,感受歌曲稍慢、抒情的旋律。再次聆聽時,主要然孩子們通過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緒,並看清有沒有不認識的生字,聽後讓孩子們自己總結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孩子們通過優美的、悠揚的、安靜的、抒情的等詞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學唱環節先跟音樂有節奏的朗讀歌詞,讀歌詞時讀準歌曲的節奏。學唱時,先聽歌曲範唱,我再唱,並反覆提醒孩子們聆聽時不要跟着唱,通過聆聽正確的音準、節奏、情緒的方式,自己跟鋼琴視唱。多數孩子能兩遍唱準歌曲,從而學會這首歌曲,可見,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始終是歌曲學唱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寶寶睡着了教學反思

二年級的孩子好玩好動,節奏感強、情緒活潑的歌曲是他們的最愛,而《小寶寶睡着了》是一首搖籃曲,長長的40分鐘怎麼讓學生靜下來感受歌曲的意境並能用輕柔的聲音演唱、表現這首歌曲呢?“靜靜的夜”是本單元的主題,所以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引導學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礎上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對媽媽的愛的感受真切但不具體、形象,所以在教學中我試着將形體動作帶入歌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在欣賞中、演唱中模仿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樣子,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歌曲所表現的優美抒情、輕柔安寧的意境,從而做到温柔地、充滿愛地演唱歌曲。讓學生動起來,在動作中感受音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這裏的動,不是亂動、不是活潑地動,而是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的動作,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模仿媽媽在哄自己睡覺,創設一個寧靜、安詳的意境。有些調皮的男生像往常一樣興奮地表演了起來,使勁地搖動手臂,打破了歌曲寧靜的意境,為了保持學生欣賞的完整性,我並沒有馬上批評他們,而是輕聲地説:“你的寶寶一定睡不着,瞧他多傷心!快點想辦法,怎麼為了讓小寶寶快點睡着?”聽了我的話,他們的動作馬上輕柔了許多。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每個學生的動作都是那麼輕柔。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表現,我繼續啟發學生:“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還會做什麼動作?她的表情會怎樣?什麼樣的眼神?”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表演更逼真了,有的學生輕輕地搖晃、輕輕地拍;有的學生面帶微笑,用温柔的目光看者懷裏的孩子,還有的學生把身旁的同學攬在懷中像媽媽一樣哄孩子睡覺……此時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媽媽對孩子那份無私的愛。在此基礎上學唱歌曲,每個學生的歌聲都是那麼輕柔,教學的難點得以解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j8yo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