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選用》教學反思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選用》教學反思

一、改造教材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選用》教學反思

本人認為,這節課在用教材方面有兩個特點:

第一、教材中的三個例題都是開放性的,學生很可能會大多指向平均數,從而忽視了中位數和眾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故本課僅採用了和學生生活最貼近的例.1(比較三人成績)來展開,同時增加了中位數、眾數的例子,把相關的知識點納入其中,既鞏固了知識點,有起到了以題激情,題情交融的效果。

第二、改變了例題與習題的界限和跨度。每一例題呈現後,我都安排學生有默讀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地在讀中研,在研中讀,有意識地使學生學會提取、處理和加工信息,培養他們的閲讀數學數據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展合作交流。老師主要進行方向性的引導,從而使例題的'探究交流過程就是習題的解決過程,改變了例、習題之間單純的示範,記憶和模仿,加大例題之間的思維跨度,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地產生認知衝突。

一、從關注教到關注人

首先、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小組討論時,我走進學生中間,巡問、點撥,“引而不發”,激發學生主動精神,讓學生始終保持求知慾,為了讓問題討論更加廣泛和深入,我及時刪掉了一個例題。整節課教師儘可能多地引發並適應學生的觀念,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引領學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從而讓師生相互交流和啟發,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其次,從關注學到關注人。由於我在該班開展“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同學的大膽質疑否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課堂教學從關注學轉向關注人就意味着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本位觀,有更高的人文素質。既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多一些尊重和關心;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心”施救,體現教師的人文關懷,力求從“目中有人”到“心中有人”;還要關注學生的人格養成,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讓我們的教學服務於“完整的人”的成長。

二、跳出模式,走向理念

為了讓課堂形式適合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目標和內容,我一方面改變了例題的呈現方式,把“效果評價”放入課堂,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另一方面儘可知多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設計有一定挑戰性、開放性的教學任務,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而非形式上的熱鬧,促使學生在較複雜的水平上理解這三種數,從而較好地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另外,從構建探究性教學模式到超越模式,課堂教學更多地關注研究性教學的理念,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走向生活。課堂教學是創生問題的起點,不必過於追求探索教學的形式,更改地是問題與方法的遷移、發現,讓學生有進一步探究的願望。

三、幾點不足

雖然我還是比較注意運用“延遲判斷”,給學生較充足的思考與發言的時間和空間,但有些地方還是過早地介入了學生的發言。

這節課對學生中的“弱勢羣體”關心也不夠,新課程要求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覺得學生評價老師的主要標準應該是他在課堂中有沒有真正的收穫。本課中雖然只有個別學生認為自己收穫不大,給老師打了80分以下的分數,但也足以説明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更多地關注了中上水平的學生,忽視了對困難生的關愛和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70w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