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屈原湘夫人(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屈原湘夫人(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屈原  湘夫人  

屈原  湘夫人  

教學要求 

學習目的  

初步瞭解屈原,瞭解楚辭和楚文化的特點。  

感受此詩表現的悽美意境。  

掌握屈賦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興特徵。  

學習要點  

《楚辭.湘夫人》同《詩經?蒹葭》一樣,都是表現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詩經》產生於黃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現着現實精神;《楚辭》產生於長江流域,多是屈原個人創作,散發着浪漫氣息。 

《湘夫人》通篇籠罩在悽美的氛圍中。開頭幾句是秋水的絕唱,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詩藪》)通常認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們彼此深深地眷戀,卻不知什麼原因,總是愛而無因,見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對方,無望地追尋、失望。在他們之間,永恆地隔着迷惘的水域。這首詩就細膩地表現了湘君對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覺,到失望的悽楚情感歷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來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滿溢着紙卷,杜若、辛夷、荷、芷……讓讀者環繞在香氛和靈異構成的神祕奇異的世界裏。《湘夫人》就是這樣浸透在滿懷的香氣裏。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顯示出高潔優美來。這就是楚辭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筆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讀者展示一個神祕美麗的世界。  

作家生平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於楚國的同姓貴族。屈原在楚懷王時曾擔任左徒的官職,地位是相當高的。《史記屈原列傳》中記載:“博聞強志,勇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課文分析  

一、課文朗讀(略)  

二、背景簡介  

本篇選自《楚辭?九歌》。“九歌”本是古樂章名,在《楚辭》中則是一組詩歌的總稱,包括《國殤》、《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詩歌。 

王逸《楚辭章句九歌》認為: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 愁思沸鬱。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託之以風諫。”  

《九歌》實為祭歌,是屈原在當時楚國祭歌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辭。  

三、內容述評  

 註釋(略)  

 述評  

1、神戀生活中期約難遇的悲劇情景;  

讀《湘夫人》首四句,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於洞庭始波,木葉飄零之時,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這就像《詩經》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寫懷人不得之情,悽迷哀慕之感,令人嗟歎惆悵難已。《湘夫人》中寫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懷戀怨慕之情,同樣悽豔哀惻,令人感慨。愛而不見,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寫湘君在期約難遇後的追隨行為和心理活動。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馳於沅、湘之間,頗似《蒹葭》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鋪敍湘君築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寫湘君離開期約地點詩的行為和心境。  

築室水中,容與江濱,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與《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襯。寸心難表,兩情不通,會合無緣,生離死別,自是古來恨事,又豈止兒女旖旎之情! 

2、佳句賞析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寫景如畫,彷彿一幅秋風圖,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見之水波、木葉,寫出不可見之裊裊秋風,寫風而有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wx4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