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大班教案:翻跟頭

大班教案:翻跟頭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翻跟頭,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翻跟頭

大班教案:翻跟頭1

一、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幼兒感興趣的現象,他們藴涵着一定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就是側重於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在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於重心移動而發生的翻滾現象。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並記錄探索的過程。

3、提高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前知識準備:瞭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2、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火柴頭,紙團,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雞蛋殼、玻璃球、玻璃球、記錄表格、多媒體課件、智力蛋。

四、活動過程:

1、組織遊戲,激發興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裏),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師:我的智力蛋可能幹啦,它還會表演雜技呢,你們看(演示讓智力蛋在透明筒裏翻跟頭),這個智力蛋在筒裏怎麼樣了?(幼兒邊看邊議)智力蛋為什麼會翻跟頭呢?

2、幼兒動手操作

(1)你們想了解智力蛋為什麼會翻跟頭嗎?那就要動腦筋想一想,動手試一試,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透明筒,小膠囊就好比智力蛋,現在你們試試看,你的小膠囊會不會在透明筒裏翻跟頭。

(2)幼兒操作:發現小膠囊不能翻跟頭。

(3)為什麼這個小膠囊不能翻跟頭呢?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小膠囊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讓幼兒帶着問題再次進行操作,試着在小膠囊中放入小紙團、火柴頭、小鋼珠等物體,看看這些物體能不能讓小膠囊翻跟頭。

(4)師生共同操作、試驗。啟發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並記錄操作結果。

3、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發現。

(1)剛才你們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並演示自己的發現。

(3)師生共同驗證鋼珠放在膠囊裏後,膠囊就會出現翻跟頭的現象。

4、瞭解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1)為什麼鋼珠放在膠囊裏,膠囊就會翻跟頭,而火柴頭、小紙團放進膠囊,膠囊卻不會翻跟頭呢?

(2)觀看多媒體課件(見附件),瞭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因為小鋼珠是圓的,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

(3)揭示“智力蛋”會翻跟頭的奧祕。

師:你們猜一猜智力蛋為什麼會翻跟頭的?它的裏面放了什麼?

在幼兒猜測後打開智力蛋,看看裏面的玻璃球,由此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膠囊一類的空心物體內裝上會不斷滾動的重物時,只要重物一滾動,就會帶動膠囊一類的物體翻跟頭。

5、聽音樂玩“小膠囊翻跟頭”的遊戲結束。

五、活動延伸:

在科技操作區提供各種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彈子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六、活動評價: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現的衝動,帶着“智力蛋為什麼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於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後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後,教師能夠啟發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並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於設疑,啟發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探索發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現小膠囊並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麼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麼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並從中發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祕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教案:翻跟頭2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會翻跟頭的磁鐵

大班科學:

會翻跟頭的磁鐵

活動目標:

1、初步發現磁鐵都有不同的兩端,磁鐵間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

2、能用較恰當、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長條形磁鐵、環形磁鐵各17塊,柱形、園形、蹄形磁鐵各一塊,、紙盒16個、紙板一個,小汽車與幼兒人數相等;

2、集體記錄表一張,幼兒記錄表16張,記號筆17只,√×標記各一。

活動過程:

一、魔術表演,激發興趣。

二、嘗試操作,發現並提出問題。

三、大膽猜想,學習記錄方法。

四、探索記錄,驗證猜想。

五、再次操作,進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現象。

六、遊戲:奇妙的小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教案:翻跟頭3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內容,欣賞詩歌

2.結合詩歌的思維和句式特點,大膽想象,學習訪編詩歌。

3.認讀重點字詞:翻跟頭、高樓、托起、整個、鏡頭、地球

活動準備

大字卡、掛圖、音帶、,詩歌讀本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二、感知理解活動

1.交流翻跟頭的體會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翻跟頭的體會,翻跟頭是看到了什麼,和平時看到的物體有什麼不一樣,鼓勵幼兒用相應的詞表達所看到的物品和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翻跟頭時低下頭,我們看到了這麼多不同的事物,真是太奇妙了

2.欣賞詩歌

1.教師出示掛圖幼兒觀察

説説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他看到了什麼,他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2.教師朗讀詩歌幼兒認真傾聽

3.講述詩歌內容

重點講述詩歌中的三個倒是畫面,知道幼兒根據畫面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學唸詩歌的句子

4.教師與與幼兒以問答的相識,熟悉詩歌內容並學習字卡

師:第一個跟頭看到了什麼?幼兒:看見綠色的天空掛滿高樓,教師引導幼兒理解什麼是綠色的天空,隨機出示大字卡“翻跟頭、高樓”引導幼兒初步認讀

師:第二個跟頭看見了什麼?怎麼理解白雲在我腳下游?

師:第三個跟頭看見了什麼引導幼兒理解“我雙手托起整個地球,讓幼兒明白翻跟頭的時候一切物體都是倒過來的

出示字卡:托起、整個。地球、鏡頭引導幼兒初步認讀

5.教師播放音帶幼兒劃指跟讀詩歌

閲讀完後教師收書

三、遊戲活動

遊戲:圖片字卡對對碰

教師分別出示大字卡:“翻跟頭、高樓;托起,整個、地球“幼兒找出小字卡的圖片部分配對,然後換角色進行

四、創造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句型,結合自己的感受創編詩歌

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想象,學習訪編詩歌

如。第四個跟頭看見、第五個跟頭看見

五、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教案:翻跟頭4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由於重心移動而發生的翻滾現象。

2、鼓勵幼兒大膽實驗,個性記錄,充分表述。

3、培養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幼兒對重心現象的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小石子、綠豆、透明管、記錄表、多媒體課件。

2、知識準備:瞭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情引趣。

1、教師變魔術:小膠囊翻跟頭,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粒小膠囊,這個小膠囊它可不一般,它今天還要給小朋友表演一個節目,想不想看?

師:小膠囊在幹什麼?你們想試一試嗎?

2、幼兒動手試一試。

3、幼兒討論:為什麼我們的小膠囊不會翻跟頭,而老師的能翻呢?

二、猜想互動,集體統計。

1、幼兒猜想:

師:老師帶來了你們説到的綠豆、小鋼珠、小石子(看實物照片),小朋友們請你們猜一猜:在空膠囊中放哪種物體能使它翻跟頭?(出示綠豆、小鋼珠、小石子)幼兒一:綠豆。幼兒二:小石子。幼兒三:小鋼珠。

2、介紹記錄表,幼兒猜想教師記錄。

師:請小朋友大膽猜想,和你的好朋友説一説你的猜想結果。

3、教師統計幼兒猜想結果。

師:你覺得綠豆能讓小膠囊翻跟頭的請舉手;你覺得小石子能讓小膠囊翻跟頭的請舉手;你覺得小鋼珠能讓小膠囊翻跟頭的請舉手。

三、動手操作,個性記錄。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大膽使用各種材料來實驗。)

師:請小朋友們將這三種材料,每一次選一個放在小膠囊裏,試一試,看看有什們發現,然後將實驗結果記錄在你的實驗表中。(操作時,請注意安全。)

2、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記錄實驗結果。

四、共同交流,共享經驗。

1、生生互動,交流記錄表。

師:請做好實驗的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新的發現。

2、展示記錄表,請多位幼兒分享各自的發現。

3、出示大統計表,驗證猜想。

師:猜想只是一種想法,而動手操作才能讓我們發現其中真正的祕密。

五、觀看課件,瞭解原理。

1、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

2、師小結:因為小鋼珠是圓的,它在小膠囊裏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祕密,開心嗎?(開心!)

六、延伸。

師:除了把小鋼珠放進膠囊裏讓它翻跟頭,還有沒有其他的材料會成功呢?

活動反思: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現的衝動,帶着“智力蛋為什麼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於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後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後,教師能夠啟發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並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於設疑,啟發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探索發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現小膠囊並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麼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麼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並從中發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祕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教案:翻跟頭5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物體由於重心移動而發生的翻滾現象的祕密。

2、學習用表格記錄自己猜測、驗證的結果。

3、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蛋寶寶、紙老鼠、鋼珠、玻璃球、棉花、紙團、彈簧等材料若干;斜坡、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紙老鼠翻跟頭的祕密。

1、玩不同重量的紙老鼠,發現紙老鼠翻跟頭的祕密。

①這裏有許多紙老鼠,其中有一些紙老鼠有一個特別的本領,請你們玩一玩,看誰第一個發現?

②紙老鼠有什麼特別的本領?(幼兒討論)

2、探究紙老鼠會翻跟頭的奧祕。

①提問:這些紙老鼠為什麼會翻跟頭?

小結:原來是肚子裏的東西會幫他翻跟頭。

②你會翻跟頭嗎?一起翻翻看。

3、按能與不能翻跟頭,給紙老鼠分類。

二、猜測、驗證並記錄。

1、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夠幫助蛋寶寶翻跟頭,並記錄自己的猜測結果。

①看,紙老鼠的好朋友蛋寶寶也來了。哎,他不會翻跟頭,可着急了,你能幫他嗎?

②幼兒討論。

③小結:小朋友想到給蛋寶寶肚子裏放東西幫他翻跟頭。猜一猜,哪些玩具能夠幫助蛋寶寶翻跟頭,請你記錄下來。

2、驗證自己的猜測結果並記錄。

看,這裏有紙團、棉花、彈簧、鋼珠。動動小腦筋,哪些玩具能夠幫助蛋寶寶翻跟頭,你去試一試。

3、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記錄結果。

①討論:剛才你在蛋寶寶裏放的什麼材料,他會翻跟頭嗎?

②幼兒講解演示自己的探索、記錄結果。

③討論:為什麼只有圓溜溜的鋼珠能幫蛋寶寶翻跟頭?

④老師小結。

三、遷移已有的經驗,製作會翻跟頭的小膠囊。

1、利用材料製作一個會翻跟頭的小膠囊。

別看小膠囊長長的,他也能翻跟頭呢,不信你試試!

2、在不同的材料(自制微型斜坡)上,玩一玩會翻跟頭的小膠囊。

四、結束部分。

帶上你的會翻跟頭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玩一玩。

整理操作材料,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討論:是不是蛋寶寶肚子裏的鐵珠越重,蛋寶寶就會翻得越快呢?

大班教案:翻跟頭6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並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通過實驗瞭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能理解鋼珠在小膠囊裏翻跟頭的原因。

注意事項

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

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雜技團裏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着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範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着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説:“你肚子裏是空的,怎麼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裏面裝什麼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裏放什麼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為什麼?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麼?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裏掂一掂,在盤子裏滾動一下看看。

: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裏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裏面放什麼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為什麼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麼不一樣?

三、活動:

教師進行經驗: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

幼兒能説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裏面滾動的原因,並説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

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大班教案:翻跟頭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於重心移動而發生的翻滾現象。

2. 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並記錄探索的過程。

3. 提高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空膠囊、軌道、塑料珠、沙子、小棍子、小鋼珠。

2.猜想、實驗記錄表、筆。

3、教師魔術道具、背景音樂、重心轉移原理課件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配樂魔術表演。

2、請幼兒説説自己看到了什麼神奇的現象

教師小結:這些是魔術,使人們運用特殊的道具進行表演的。

3、魔術揭祕

二、出示神奇的膠囊,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位客人,大家認識它嗎?小膠囊要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看看誰能發現他的祕密在哪裏。

1、教師演示

師:你看到了什麼?猜一猜,小膠囊為什麼會翻跟頭呢?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的小膠囊為什麼會翻跟頭嗎?那就要動腦筋想一想、動手試一試。老師在椅子下面為小朋友準備了小膠囊和軌道,現在大家試試看,把你的小膠囊小心的放進軌道,看看它是不是也會和老師的一樣在翻跟頭。

2、幼兒嘗試操作,用自己的辦法讓膠囊翻跟斗

師:“你們的小膠囊會翻跟斗嗎?”“為什麼我的小膠囊能翻跟斗,你們的小膠囊卻不能翻跟斗?”

三、觀察比較、引發猜想。

1、教師揭示膠囊翻跟頭的祕密

師:為什麼你們的小膠囊不能像老師的一樣翻跟頭呢?因為老師的小膠囊裏裝入了一個小寶貝。這小寶貝啊,可能是小豆子、小鋼珠、沙子、小棍子(出示材料圖片)。

2.認識材料,瞭解材料的基本特徵。

(1)請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並講述

請孩子們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四種材料的差異,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些東西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結:鋼珠和小豆子都是球體,能往任意方向滾動,但鋼珠要重些;

小棍子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沙子是散開的不能滾動。

請幼兒猜一猜:這些材料哪種材料放在小膠囊裏會讓膠囊翻跟斗呢?

3、孩子們猜測,討論,填寫猜測表。

教師介紹記錄卡,請幼兒在打有問號的猜測一欄中填上自己的猜想,認為是的`打√。塑料珠圖沙子圖鋼珠圖棍子圖?小手圖

四、幼兒動手操作(配樂)

1、驗證猜想

師:大家想不想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呢?

請孩子們先將自己猜測的那一種材料裝進小膠囊後再在軌道里試試,再將剩下的三種材料分別裝進小膠囊後試試。看看是哪一種材料放進膠囊能讓它翻跟頭,並記錄操作結果,在小手圖一欄中能的打√,不能的打×。

2.交流探索結果

請每組選派一位小朋友來把你們實驗記錄的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卡,並請他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如何設想、如何驗證、結果如何。

3.師生共同驗證鋼珠放在膠囊裏後,膠囊就會出現翻跟頭的現象。

師:猜測只是想法,要動手試一試才知道。剛才我們進行了猜想,後來又進行了操作驗證,發現是誰讓小膠囊翻起跟頭來的?

師:為什麼小鋼珠放在膠囊裏,膠囊就會翻跟頭,而塑料珠、沙子、小棍子放進膠囊,膠囊卻不會翻跟頭呢?

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幼兒從材料的特徵進行分析。

4.演示課件,瞭解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

教師小結:因為小鋼珠是球體,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這種有趣的現象叫做重心轉移。在像膠囊這樣的空心物體裏裝進大小適中、會滾動的、有一定重量的球形物體,那麼只要我們讓裏面東西一滾動起來,就會帶動它有規律地連續翻跟斗。

五、聽音樂玩“小膠囊翻跟頭”的小魔術

1、自由展示小膠囊在軌道中翻跟頭

2、拓展:(1)師:我們可以讓小膠囊在軌道里翻跟斗,你還能讓它在什麼地方翻跟斗呢?

(2)能不能讓會翻跟斗的小膠囊站立不動,想一想為什麼它也會站立?

(在音樂中自由探索“魔法小膠囊”遊戲結束)

大班教案:翻跟頭8

活動目標

1.探索斜面與滾動現象,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

2.引導幼兒分析操作錄表並概括實驗結果,培養幼兒認真細緻的實驗態度。

3.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圖1)。

(1)製作材料

廢舊1號電池人手一個;長20釐米、寬7釐米的卡紙人手一張;長8釐米、寬6釐米的即時貼人手四張;透明膠、水彩筆、剪刀等。

(2)製作方法

a.將1號廢舊電池橫着包在長20釐米、寬7釐米的卡紙中間;

b.兩頭用兩張長8釐米、寬6釐米的即時貼封口;

c.在另兩張8釐米、寬6釐米的即時貼上畫上兩個可愛的娃娃,剪下來貼在卡紙中間。

2.同等長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樣高度的水彩筆盒子若干,鉛筆,吸管,粉筆,記錄單等。??

?

活動過程

1.設疑,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請幼兒自由地在板子上玩電池娃娃,看看有什麼發現?

幼兒:只要用力一推,電池娃娃就會在板子上翻跟頭,很有趣。

(2)教師:如果不用力推,怎樣使電池娃娃從板子的一頭很快地滾到另一頭?

幼兒討論併合作嘗試,交流探索後的發現:只要把板子的一頭用積木或水彩筆盒墊高,然後把電池娃娃放在高的一頭,就是不用力推,電池娃娃也會很快地從板子高的一頭滾到另一頭。

(3)教師分別請幾位幼兒進行演示:有的幼兒用一盒水彩筆盒子墊在板子的一頭,有的用了兩盒,也有的用了三盒,這樣就出現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滾動的速度之間的關係

(1)教師: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速度一樣嗎?

幼兒:可能是一樣快;也可能是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也許是從低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

教師出示記錄表(表1),引導幼兒用水彩筆盒數的多少來區別斜坡的高低,並記錄自己的猜想。(在相應的表格中打“√”)

(2)教師: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麼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快,還是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快?或者是一樣快呢?

幼兒:可以兩個小朋友一組來做實驗,只要把電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兩塊板子上,同時鬆開手,讓屯池娃娃從高的一頭滾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結果了。

(3)幼兒合作實驗,教師提示幼兒:兩位小朋友要同時鬆開手,並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後要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裏(圖2、圖3)。

(4)幼兒交流、討論實驗情況

教師:你們剛才是怎麼玩的?你們的猜想和實驗結果一樣嗎?有什麼發現?幼兒:我們兩人每人拿一個電池娃娃,同時鬆開手,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和我們猜想的不一樣。

幼兒:我們兩人輪流玩的,一個小朋友兩隻手分別拿一個電池娃娃,兩手同時鬆開,另一個小朋友記錄。我們也發現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實驗結果和我們猜想的一樣……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結果越明顯。有時候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科學的實驗才能知道答案。

3.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從斜坡上滾下來後繼續滾動的距離之間的關係

(1)教師:你們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幼兒:電池娃娃從斜坡上滾下來後不會馬上停下來,還會繼續向前翻跟頭。

師適時追問:那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繼續滾動的距離是一樣的嗎?

幼兒猜想:可能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遠,也可能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遠……

師:用什麼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結果呢?

幼兒:讓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木板上滾下來,量一量,比較一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結果了。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哪些測量工具?怎樣來量?

幼兒:可以用大頭針、筷子、木棍、繩子等作為測量工具,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師:測量工具要一樣長,量的時候要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3)幼兒合作實驗,師提示幼兒數清楚分別用了幾根吸管,並把操作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表2),鼓勵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實驗。

(4)分析記錄表,交流實驗情況(圖4、圖5)。

教師:小朋友,你們剛才是怎樣做實驗的?從記錄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1:我們比較之後發現,從高坡上滾下來用的吸管多,從低坡上滾下來用的吸管少,所以電池娃娃從高坡上滾下來後繼續滾動的距離遠。

幼兒2:我們沒有用吸管量,而是先讓電池娃娃從高坡上滾下來,在電池娃娃停下來的地方用粉筆作個標記,然後再讓電池娃娃從低坡上滾下來,在電池娃娃停下來的地方也用粉筆作個標記,比一比,我們就知道電池娃娃是從高坡上滾下來繼續滾動的距離遠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用的兩種方法都可以,實驗結果也是一樣的。我們發現斜坡越高,電池娃娃繼續滾動的距離越遠。

延伸活動

1.提出進一步設想:如果用不同型號的電池做出不同重量的電池娃娃,從相同的斜坡上滾下的速度一樣嗎?繼續滾動的距離又會怎樣呢?

2.鼓勵幼兒到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索並嘗試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設計記錄表。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事物,是以科學領域的關鍵經驗為基本目標的探究式科學活動,也是高結構化的科學活動。活動前,教師引導幼兒自制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並以此為載體開展探究活動,充分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大膽操作和自主表達。其次,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一一“記錄”,讓幼兒通過猜想與驗證、測量與比較、分析與總結、交流與表達來獲取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後,生成新的問題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幼兒始終是主體,教師只是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體現了《綱要》理念以及科學教育“做中學”、“玩中學”的思想。

大班教案:翻跟頭9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並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通過實驗瞭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能理解鋼珠在小膠囊裏翻跟頭的原因。

注意事項: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雜技團裏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着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範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着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説:“你肚子裏是空的,怎麼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裏面裝什麼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裏放什麼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為什麼?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麼?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裏掂一掂,在盤子裏滾動一下看看。

小結: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裏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裏面放什麼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為什麼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麼不一樣?

三、活動總結:

教師進行經驗總結: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評價:幼兒能説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裏面滾動的原因,並説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標籤: 教案 大班 翻跟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pk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