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六年級下冊《北京的衚衕》教案設計

六年級下冊《北京的衚衕》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下冊《北京的衚衕》教案設計

1.知識目標:瞭解衚衕以及衚衕文化的特點,學習作者用平實樸素的語言敍事抒情的方式。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3.情感目標:讀懂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那種特殊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北京胡同的生活而揭示出的衚衕代表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以賓襯主、以實補虛的寫法和夾敍夾議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式:朗讀法討論法

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熟讀課文,瞭解北京胡同的相關知識。

二.激趣導入:

如果在繁忙的學習之餘,突然有這麼一個機會,可以讓大家去外面旅遊一次的話,不知你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裏?(學生會出現很多思路,教師必須善於把握機會,抓住切入點,把話題引向正題——北京,進一步導入課題。)俗話説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還有一句話,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個地方你不去的話,就等於沒去過北京,同學們知道這是哪裏?對,就是北京的衚衕。今天我們一起通過馮雪梅的文字去領略一下北京的衚衕。三.探究感悟:

(一)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北京胡同的獨特景色深深吸引了作者,文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北京的衚衕?

生:自由朗讀課文,找直接寫北京胡同的文段。

2師:作者在描寫衚衕時是帶有很深的感情的,充滿着一種美感。比如對北京胡同中晾衣繩的描寫,對推車賣貨的老人的描寫,請學生找出相關句子進行點評。

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

3師:細讀文中描寫北京胡同的文字段落,想一想北京的哪些地方讓作者留戀?

生:默讀文字,談自己的

(二)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1師:文中除了描寫北京的衚衕之外,還描寫了哪兒的巷子?

生:寫了作者自己家鄉的巷子。

2師:課文的題目是北京的衚衕,但在文中卻還寫到作者自己家鄉的巷子,請問這樣寫是不是偏題了?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這是一種以賓襯主、以實補虛的寫法。

首先,家鄉同北京一樣,也有着“蒼涼的歷史”,它們有許多相同的地方,給了作者許多共同的感受。

其次,作者在北京成長,但沒有在四合院裏住過,她那種“迴歸從前的願望”,植根於她曾經生活過的家鄉的小巷。寫出家鄉的小巷帶有的塵埃氣息的舊事,才能表達出像作者這樣的都市人“迴歸從前的願望”。

3師:文章除了運用描寫這種表達方式之外,還運用了哪種呢?

生:議論。

師:請學生討論評價認為精彩的議論文段。

師:重點講解作者所認為的“唯一不變”、“永遠不變”的東西是什麼?

生:“温煦、質樸和對待生活的韌性”。

5師:你覺的上海的弄堂是不是也能給你這樣一種感覺呢?

生:自由回答,應該有自己的觀點。

6師:這些議論性文字在文中大篇幅的`出現有必要嗎?

生:思考、論論、回答

師:這些議論性段落穿插於記敍的文字之中,形成一種夾續夾議的結構,不僅把文章中對家鄉小巷的描寫與對北京胡同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深化了對衚衕的敍述,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四.拓展遷移:

根據自己的見解,寫一段文字,説説你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的理解。

板書設計:

北京的衚衕

馮雪梅

四合院

路邊的樹

晾衣繩

北京的衚衕推車賣貨的老人

車鈴聲

炒菜作飯的響動及其香味

樹下聊天的人温煦、質樸和對待生活

韌性

路邊的樹

冰棒的老奶奶

家鄉的小巷買糖果、積糖紙

槐樹鐵絲上變換的衣裳

跳皮筋的小姑娘

教案説明:

北京的衚衕對於我們上海的學生來説應該是有點陌生的,但上海有很多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弄堂,這樣通過比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感到熟悉、親切,更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選擇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北京的衚衕,以及衚衕代表的文化內涵。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品味這篇散文的平實樸素的語言敍述風格。

二期課改要求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教案設計中,我特別了幾個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elvz4.html
專題